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1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可能?
他苏家的私兵,怎么会不敌官兵。
要知道,苏善一直担任阳都县的县丞,是熟悉阳都县情况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善很清楚官府的糜烂,以及官兵的孱弱。
可眼前的这些官兵,虽说孱弱,但那嗷嗷叫的厮杀气势,却令人震惊。
尤其还有王灿这样的猛人。
简直是所向披靡。
“杀,给我杀了王灿。”
“杀死王灿,本官赏赐千金。”
“给我杀!”
苏善不断的下令,不断的给麾下士兵鼓劲儿。可就算是如此,双方的厮杀,仍在不断的进行,苏家的私兵仍是弱了一筹。
王灿不断的往私兵中冲刺,一边杀戮,又一边在寻找苏善。
擒贼先擒王。
唯有先擒杀苏善,才能解决这一战。
这是最快的办法。
王灿快速的杀戮,他身上已经是布满了鲜血,天刀染血,但自始至终,天刀都一尘不染,锋锐无匹。
王灿已经不记得他杀了多少人。
不过他的体力,却丝毫不曾减弱,体内仍有旺盛的斗志。
这就是如今的王灿。
忽然,王灿眼中一亮。
他看到了左前方十步外,有着骑马而立的苏善。
王灿见状后,并没有立刻就摸过去,而是绕道杀到其他的地方去,摸到了苏善的后方。他之所以如此,是担心苏善逃了。
虽说王灿绕了一圈,但他却是成功靠近了苏善两丈外。
王灿快速暴起杀戮。
短短时间,王灿已经是靠近,他手中的刀锋抡起,快速斩下。随着王灿的刀锋手起刀落,挡在身前的士兵,尽皆被斩杀。
“苏善,拿命来!”
王灿低喝,已经是靠近了苏善。虽说苏善骑马,但王灿一跃而起,天刀在手,抡刀就斩下。
苏善仓促间,竟是被吓得傻了一般,不知道躲避。
“斩!”
冷厉低喝,自王灿的口中传出。
王灿的天刀落下,劈斩在苏善的头顶,当刀锋落在苏善的头顶,没有任何的凝滞,直接就劈斩下去,将苏善斩杀成两半。
鲜血,洒落了一地。
自始至终,苏善连半点声音都没有发出。
王灿斩杀了苏善后,朗声道:“苏善已死,随我杀。”
这呐喊声传出,苏家的私兵顿时慌了。原本苏家的士兵,在嗷嗷叫的官兵面前,就无法抵挡,此番苏善死了,苏家的私兵更是出现崩溃的情形。
无数人都慌了神。
在苏家私兵撤退的时候,出现了投降的情况。可即使是如此,官兵却不管不顾,一切都斩杀。因为这些人,都是他的战功。
一边倒的屠戮,持续了不到半刻钟。
苏家私兵,近乎被杀。
只余下一些逃走的。
王灿却是没有停下来,他趁热打铁,便带着麾下的士兵继续冲杀,往苏家的住宅去。当大军抵达苏家的大宅,王灿直接就下了杀戮的命令。
军队杀入,苏家虽说还有一部分私兵,却也是抵挡不住。
整个苏家,沦为被屠戮的。
两刻钟后,战事结束,士兵把苏家团团包围,至于苏家的人也是尽数被杀。
这些都成了官兵的战功。
王灿知道这样的杀戮,血性且残暴,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苏家是阳都县的大族,不彻底铲除苏家,就会留下隐患。
这是必须做的。
王灿灭掉了苏家后,吩咐士兵搬走了苏家的所有粮食、钱财,以及田产地契等。整个苏家的底蕴和积蓄,全部被王灿带走,一点都没有剩下。
一切解决后,王灿带兵撤回,以及清扫战场。
等回到军营后,王灿便召集了军中仅剩下的士兵,虽说战死了许多,但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活了下来,王灿当着所有士兵的面进行嘉奖,该嘉奖的嘉奖该抚恤的抚恤,该提升的提升,一个个士兵得了钱财,得了嘉奖,全都是喜笑颜开。
把所有士兵的兵饷下发后,王灿环顾左右士兵,朗声道:“从今天开始,军中是我说了算。只要我在,就不会克扣你们的兵饷,就不会贪你们的好处。但是,你们只要记住了,只要是上了战场,就给我可劲儿的杀。只能往前冲,不能撤退。没有接到命令就撤退,杀无赦!”
这是王灿立规矩。
他必须把规矩告诉士兵,渐渐形成军魂。
如果士兵都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不牢记王灿的规矩,是无法把士兵训练出战斗力的。
所以,王灿给了好处,也必须操练。
王灿一番训话后,才让士兵各自解散。这个时候,忽然有县衙的衙役来了,急匆匆到了王灿的面前,禀报道:“县尉大人,大事不好了。先前苏善带兵包围县衙,杀了崔县令满门。如今,咱们阳都县也没了县令。”
王灿面色有些惊讶。
崔衡竟然死了。
要知道,他已经杀了苏善,而崔衡却死了。
王灿一开始没明白,但转眼间,就明白了过来。很显然,苏善是先攻打县衙,夺取了县衙灭掉了崔衡后,再往军营杀来的。
否则,苏善不会杀来。
王灿得到了消息,虽说心中叹息崔衡死得惨,但这个情况对王灿来说,却是极为有利的。
他成了大赢家。
只不过王灿对一县之地,还真看不上。
好歹,他曾是一国之主。
王灿却也清楚,当下的情况,他要逐鹿天下,他要站在人上人,成为天下的共主,难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稳步的发展实力,才能立足于乱世。
王灿当即安排了孙雷、洪纲掌管军队,便往县衙去。
抵达县衙时,内中有诸多的血迹。
许多人都死了。
都是保护崔衡战死的。
王灿吩咐士兵收拾了尸体,又厚葬了崔衡一家,便接管了县衙,直接接任阳都县的县令。如今的阳都县上下,官员系统都崩溃了。
王灿接任,没有人阻拦。
也没有人敢阻拦。
王灿担任县令后,暂时没有安排人担任县丞,依旧是掌握了军营,然后快速的处理阳都县的政务。好在崔衡担任县令期间,倒也是勤奋,所以没什么遗留的事情。
一切倒也是轻松。
王灿的重心,依旧是放在军队上。
这是立身之本。
如果军队的战斗力不行,那么王灿就无法立足阳都县。王灿重新整编了军队,把年迈和年幼的士兵挑选出来,作为军中的辅兵,协助处理军中的杂物。
其余士兵,才是军中负责战斗的士兵。
这样筛选一番后,实际上能战斗的士兵,已经是不足一千人,只有八百人。
对于这八百士兵的伙食和俸禄,王灿都是全力供应,给足了肉食和饭菜,让士兵吃饱喝足。至于其余的辅兵,虽说不饿着,但伙食稍稍少一些,毕竟他们不参与战斗。
当然,战斗的士兵操练也更频繁也是更辛苦。
在王灿不断的操练下,军中士兵的战斗力渐渐提升,尤其是士兵吃饱喝足后,身体也渐渐鼓胀起来,不再是之前孱弱的样子。
这一日,王灿仍在军中操练士兵。
他操练完士兵后,回到营帐中查探消息,忽然间,看到了一则关于阳都县诸葛家的消息。曾经担任泰山郡丞的诸葛珪,回到了阳都县。
他之所以回来,是因为患病后,无法再任职,所有才回来的。
王灿的心思,却活泛起来。
诸葛珪是诸葛亮的父亲,这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如今诸葛珪身体不适,如果能解决诸葛珪身体上的问题,那么说服诸葛珪担任县丞,或许是有可能的。
不过,得看诸葛珪具体的病情。
王灿直接回了县衙,他换上了博领大衫,整个人的气度,登时就发生变化,俊逸儒雅,很是不凡。在军中的时候,别看王灿虽说年轻,但王灿在,军中没有一个士兵敢犟,都老老实实听王灿的命令,那是王灿有一种杀气。
可现在,却是杀气收敛,尽显儒雅之气。
有名士风度。
王灿让人准备了一点礼物,便骑马往诸葛家去。诸葛家虽说是阳都县的望族,实际上,是没有住在城内的,而是住在城外的。
诸葛家距离县城,还有近二十里的路。
第1710章 收诸葛珪()
官道上,王灿带着两名随从,正快速赶路。
三人都是骑马。
如今正值六月,天气炎热,但对王灿来说,却没有去在意炎热的温度。再者虽说天气炎热,他一袭白色的宽松长袍,战马奔跑时,倒也是有一些微风吹来。
即使炎热,也还能承受。
王灿策马赶路,一路疾驰,二十余里的路程,对张绣来说,却也并非是多么远的距离,在傍晚时分,王灿到了诸葛家所在的村子。
诸葛家祖上,那也是曾辉煌过的,不过到如今,却也是落寞了。
整个村子,绝大部分都是姓诸葛的,有少部分外地人。
虽说这都是姓诸葛的,是一支传下来的,但时至今日,各家各户都自立门户。唯有真正祭祖的时候,才会一起,毕竟是一支传下来的。
王灿一行人来到村口,便询问了诸葛珪的家。
这一问,倒是很轻松就问到了。
诸葛珪的家就在村口不远,宅子青砖红瓦,还算是不错。毕竟诸葛珪曾经做官,而诸葛珪的兄弟,也在外面做官,都是琅琊国的名士。
不过诸葛珪这一脉,并非族长一脉,在诸葛珪卸任后,家中的日子虽说过得去,但也不再是像曾经那般。
王灿一行人,到了诸葛珪的门口,他亲自上前叩响了门环。
“砰!砰!”
门环叩响,张绣静静的等待着。
不多时,房门打开。
一个十二岁的青年,站在了门口。青年一双眸子明亮,透着灵动。只是他一张稚嫩的面颊很长,略微显得不协调。
他叫诸葛瑾,是诸葛珪的长子。
诸葛瑾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询问道:“公子,您找谁?”
“在下王灿,特来拜访诸葛君贡先生。”
君贡,是诸葛珪的字。
张绣对诸葛珪,以先生称呼,这是对诸葛珪的尊敬。
“请!”
诸葛瑾摆手把王灿引入宅子中,让王灿在厅中落座,然后道:“公子且稍等,我这就去通知父亲。”
王灿点头,便静静等待。
他望着诸葛瑾离去的背影,虽说诸葛瑾不曾说名字,但从诸葛瑾的年龄,王灿能判断出诸葛瑾的身份。
毕竟诸葛瑾就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如今的诸葛亮,还是五六岁的稚子,只能咿呀学语,远远不是后世跺跺脚天下都要震一震的诸葛亮。
这就是现状。
不多时,一阵脚步声,自大厅外传来。
一个三十出头,相貌儒雅,但面色略显白皙的中年人,迈步走了进来。
这个人,便是诸葛珪。
按照王灿的记忆,诸葛珪也就一年的时间好活。一年后,诸葛珪就病逝,然后诸葛瑾兄弟离开徐州,投奔了诸葛珪的弟弟诸葛玄。最终,诸葛瑾去了江东,而诸葛亮等人得以在荆州长大。
王灿站起身,微笑道:“在下王灿,见过君贡先生。”
诸葛珪回了一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