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9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灿笑了笑,说道:“不必多礼,都看看,水泥已经彻底硬化。”
“老臣要试一试。”
程昱撩起衣袍,蹲下来触摸石板。他使劲摁住,感受到石板的硬度,瞪大了眼睛,布满了褶子的脸上,一副震惊的神情,感慨道:“真是硬了,坚硬如铁,简直不可思议。”
贾诩、郭嘉等人触摸着,一个个也都是震惊不已。
程昱站起身后,迫不及待的吩咐道:“奉孝,你年轻力壮,由你来试一试。你提剑劈砍,试一试石板的硬度。”
“好,我来。”
郭嘉取下腰间佩剑,拔剑出鞘。
众人退开,站在一边。
只见郭嘉大喝一声,抡剑便斩下。
“铛!”
长剑斩在石板上,切入石板一寸,仅仅迸溅出几块细碎的沙石,便再无法更进一步。不仅如此,郭嘉还被反震的力道,震得手掌酥麻。
“嘶!”
郭嘉倒吸了口凉气,揉了揉酸胀的手掌,打量着石板上的缺口,感慨道:“这水泥制作出来的石板,真是坚硬无比。”
程昱看了后,彻底服了。
他躬身道:“陛下,老臣信了。工部制作出的水泥,的确功莫大焉。有了水泥,日后各地修筑城墙,百姓修筑房屋,便更加坚固。”
其余人,纷纷道贺。
王灿脸上也有得意神情,不急不缓的道:“水泥的作用,可以用在修筑城墙、房屋上,但在朕看来,修筑道路才是关键。”
“通往各地的官道,不下雨的时候,容易赶路。一旦下雨,道路泥泞,难以前行。试想一下,如果天下各地的主干道,都由水泥制作而成,以后不论是马车赶路,亦或是战马赶路,也不论是什么天气,都将无比容易。”
“赶路速度,也大幅度提升。”
王灿说道:“可以说,此物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是利国利民的。”
程昱却是皱起了眉头。
在程昱看来,一旦大范围的修路,等于是大兴土木,影响也将非常大。因为这样的事情,会耗费无数的国库钱财。尤其修路时,得征伐民夫,增加过多的徭役,容易令百姓陷入困境。
程昱劝谏道:“陛下,要修筑道路,老臣认为,得量力而行。征伐民夫修筑官道,这样很容易给百姓增加负担。天下刚刚稳定,不能大动干戈。”
王灿却是笑了起来。
程昱一脸疑惑的神情,问道:“陛下何故发笑?”
王灿回答道:“仲德公,修筑道路,未必要调拨国库的钱财,也未必要征伐民夫。在朕看来,这可以增加国库的收入,也有利于百姓,能让百姓挣钱养家。”
“陛下此话是什么意思?”
程昱有些懵了。
他认为修筑河渠,修筑道路等,都是极为浩大的工程,会给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诚然这些工程,对百姓有利,利国利民,但稍有不慎,便会使得百姓陷入困境,增加百姓的负担。
王灿解释道:“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从虎牢关到洛阳的这一段官道,如果朕安排,朕不会由朝廷牵头,也不会征伐民夫,会召集洛阳的富商,让他们出钱买下这段官道的修路权利。”
“不可能!”
程昱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贾诩捋着颌下的胡须,也说道:“陛下,商人不傻。他们知道这是陛下的安排,或许卖陛下的面子,会咬咬牙买下来。”
“但普天之下,这么多的官道,商人不可能都拿出钱财来买下修路权。”
“尤其是一旦要修路,工程浩大,没有了朝廷的征伐民夫,他们得拿钱购买材料和水泥,还得拿钱财雇佣百姓做工,耗费太大了。”
“朝廷修路开山,是征伐民夫,以徭役的方式摊派到百姓身上,不会耗费钱财。但商人不同,他们请人修路,都得用钱。”
贾诩道:“臣也认为商人不会同意。”
郭嘉、李儒等人,纷纷赞同。
王灿微笑,继续道:“且听朕说完,诚然买下官道的修路权,要耗费巨大的钱财。甚至后期修路,雇佣百姓,都要大量的钱财。”
“然而,他们可以赚钱的。”
“朕允诺,在这段路程范围之内,将把水泥的销售权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唯一销售水泥的商人。他们以低价购买水泥,再贩卖出去,能够赚取钱财。”
“除此外,朕允许官道修好后,在一定的年限内,让他们设立关卡收费。普通百姓不带商货过关,不收取费用。但凡商人携带货物过关,允许他们收取合适的费用。”
“试想一下,各地商人无数,都得涉及到商货的运输,只要是途径官道,他们都可以挣钱。不论是水泥的贩卖,亦或是货物的收费,都有利可图。”
王灿说道:“你们认为如何?”
程昱仔细的琢磨一番,浑浊的双眸中,闪过精光,已经想明白了,心悦诚服的说道:“陛下灵巧心思,可谓是精妙无比,不费朝廷一分一毫,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就能修筑道路,老臣佩服。”
贾诩道:“臣明白了。”
郭嘉等人都绝顶聪明,王灿提点后,他们都明白了,一个个钦佩王灿的办法。按照王灿的提议,这绝对是可行的。
王灿笑了笑,说道:“朕只是一个提议,一个大的方向。这里面,肯定还有考虑不全面的地方,肯定还有漏洞。你们依照这个方向,着手准备一番,先从长安、洛阳开始,依次铺开。”
“臣遵旨!”
贾诩等人躬身应下。
他们急急忙忙的离开了宫殿,要商讨此事。
王灿看向马均,吩咐道:“马卿,工部要加大力度,多发明创造。朕期待,工部能够制造出更多似水泥这样的好东西。”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马均应下,也告辞离开。
王灿回到殿内,思考下一步的安排。他南下讨伐倭国之前,必须把国内的事情理顺,然后才能安心的带兵出战。
第1326章()
曹家,书房中。
曹操和膝下的儿子,坐在一起。
曹操的儿子中,有长子曹昂,次子曹丕,坐在房间中。虽说曹操有其他的儿子,如曹彰、曹冲、曹植等人,这些孩子都聪慧过人,深受曹操喜爱。但不论是曹冲,亦或是曹植,甚至年龄稍大的曹彰,年纪都不算太大,没有列席。
历史上的曹昂,在宛城之战时,死在了战场上。因为王灿的缘故,曹昂没有死在宛城,反而成了昔日魏国的太子。魏国覆灭后,曹昂也就成了一个闲人,日子倒也轻松。
曹丕因为蜀国攻打魏国时,曹丕一意孤行,主动向呼厨泉等匈奴求助,以至于被曹操逐出曹家。当时的曹操,一方面是气愤曹丕勾结外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曹丕。
曹昂是太子,必须站在曹操一边,和曹操抵抗王灿。曹丕则不用,他被逐出曹家后,可以隐姓埋名,保留曹家的血脉。
只是后来局势变化,王灿说服了曹操,令曹操归顺王灿。所以曹丕的一切安排,也就没有了意义,曹操又把曹丕纳入曹家。
这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曹丕也留在曹家,潜心研究学问。不论是曹昂,亦或是曹丕,甚至是年纪小一些的曹植等人,都深受曹操的影响,都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们潜心研究学问,在学问一道上,愈发的精深。
曹昂神情肃然,郑重说道:“父亲,陛下昨天召您入宫。自从您回家后,就一直在书房中,直至今日,才把我们喊来,是否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曹丕心思更为深沉,他眼中掠过一道厉芒,冷冷道:“莫非王灿现在,准备对曹家动手了吗?昔日我就认为王灿狡诈,不值得相信。奈何父亲相信王灿,带兵归顺。如今曹家没有任何势力,王灿要对付曹家,犹如捏死蚂蚁一般。”
曹操瞪了曹丕一眼。
曹丕心思深沉,但唯独怕曹操。见到曹操的神情,讪讪一笑,连忙说道:“父亲,儿子失言了,请父亲见谅。”
曹操哼了声,沉声呵斥道:“曹家赖陛下宽宏大量,才得以保全,得以衣食无忧,安稳度日。你今天的话,不可再说。如果再肆意妄言,我必定将你逐出曹家。”
“是,儿子谨记!”
曹丕一听,连忙回答。
他可不敢惹怒曹操,尤其曹操如此严厉的时候。他其实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曹操如此相信王灿,两人关系有些令人费解。
这是曹丕摸不准的。
曹操继续说道:“我相信陛下,亦如陛下信任我。陛下将曹家安顿下来,不曾有任何的猜忌。时至今日,陛下贵为九五至尊,在我面前,丝毫不摆皇帝的架子,更称呼我为兄长。”
“我和陛下,虽然相隔十多岁,但引为知己。”
“我知陛下,陛下亦知我。”
曹操肯定说道:“陛下的话,我深信不疑。而我的为人,陛下也深信不疑。所以你们,当好自为之,不可妄言,不可逾越。”
“儿子谨记。”
曹昂和曹丕同时回答。
曹操见两个儿子认真回答,才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他对于王灿能容纳曹家,是极为钦佩的,也很感谢王灿。
魏国昔日的实力,庞大无比。魏国昔日的臣子,也相当的多,而且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如荀彧、陈群、刘晔等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如今这些人,都在朝中为官。
可以说,留下曹操一家人,便等于多了隐患。王灿能大度的容纳曹家,这便是王灿的魄力。
曹操继续道:“陛下昨日召我入宫,是准备让我出征。昔年陛下劝降我时,曾说会征伐更远的地方。如今天下稳定,一切上了正轨。陛下便要实现昔日的诺言,带我征伐更远之地。陛下这一次,可能会先征伐倭国等地。”
“这是好事啊。”
曹昂一听,顿时激动了起来。
曹操能够复出,意味着曹操不会再赋闲在家,能再展现昔日的风采。
曹丕也兴奋不已。
两兄弟都发自肺腑的,替曹操感到高兴。
曹操脸上多了一抹慈祥,继续说道:“此次出兵,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上奏陛下,让陛下允许你们随我一起出征。”
“曾经的你们,一个是太子,一个是掌权的人,都是尝过了权势的人。一朝赋闲在家,又是如此年轻的年纪,难以习惯,也浪费了才华。”
“不似我这个老头子,早就看淡了。”
“陛下攻克倭国后,还会往更远的地方,甚至往西域等极西之地进发。到时候,我豁出这张老脸,为你们在西域求得一地,让你们能掌握一方,让你们不至于困顿在家。”
“蜀国境内,不可能有你们的立足之地。”
“当然,就算陛下准许,让你们在蜀国一展才华,我也不会同意。因为蜀国有太多魏国的人,我不希望你们卷入是非之中。”
曹操缓缓说道:“远离了蜀国,便远离了是非。到极西之地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可以任由你们挥洒才华。”
曹昂听完,眼眶顿时湿润了,他俯伏跪下,以头叩地,哽咽道:“父亲!”
一声呼唤,包含真情。
曹丕也感动不已,他和曹昂一般,俯伏跪下,向曹操道谢。两兄弟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