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53部分

锦衣为王-第453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当初能比的,所以在数月之前,赵荣是春风得意,对张佳木自然也是忠心耿耿。
  但事情一有变化,他也比谁都缩的快。情形不明,谁敢一只船上呆到死,翻了怎么处?岂不是一同都淹死?多给自己留条后路,没错儿
  但当时的选择,现在就足够叫赵荣猛抽自己的嘴巴子,怎么就这么浑
  现在,他用小心翼翼,可怜巴巴的眼神不停的偷眼看张佳木,企图从张佳木面色的一点点变化来看出这位大人的心迹变化。
  接见他的地点,就是在张府左跨院的内花厅里头,地方不大不小,八张太师椅相对摆放着,每两张椅子中间放着一个红木小几,上面又有青色的小茶锺,正在冒着热气,中间则是条案,正面的墙壁上则是书画条幅,上面画的画案,书写的字,赵荣都是烂熟于心:均是御笔。
  除了坐在正中太师椅上的张佳木,左右两边,还有一些锦衣卫的高官。这些人,赵荣多半都是认识,比如年锡之和刘勇、任怨,还有一些,看起来就有些眼生。不过,能在张佳木身边对坐的,显然都是一二品高职的锦衣卫高官。
  就算不是,赵荣也顾不得什么了。
  就在他叩头如捣蒜的时候,张佳木心中也是有了决断。这个人,卑劣龌龊,不过,是个可以用的人。
  有时候,用人只能用合适的人,倒不能用品格高尚的人。事实上,在眼前这种情形下,也只能用这种卑污品格的小人了。
  “起来吧,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既然要用了,张佳木便站起身来,一手把赵荣扶起。
  见他如此,任怨和对面而坐的孙锡恩彼此对了对眼,都是面露不屑之色。
  他们当然瞧不起这种首鼠两端的人,特别是曾经背叛群体的人。在他们看来,已经打上了不可再信任的标签。
  不过,现在是用人之际,也没有办法了。
  “我有一个新职,要叫你来履新上任,赵大人,你可愿意?”
  没有说是什么,但只要这么一说,赵荣就有新生之感,当下连连叩头,答道:“下官愿意,愿意”
  “好”
  张佳木回座,猛一拍桌,笑道:“左都御史耿九老要致仕了。我问你,你愿不愿意去执掌柏台?”
  “什么?”
  饶是赵荣脸皮极厚,这会儿,还是禁不住羞红了脸。
  柏台森森,向来执掌都察的人,不是资历雄厚的大佬,就是以性格强项,清名在外的清廉大臣来担任。
  叫赵荣来履此任,不仅是别人愕然,就算是赵荣自己,也是深感意外。
  “你也不必有什么担心。”张佳木想了想,安抚他道:“左副都御史林聪资历太差当然,我们有什么说什么,他比你更合适接手,但现在我需要一个听话的人在这个位子上”
  刘勇资格够了,因而笑着接口:“一清行动很成功,但太保的意思,往下去还要继续进行,不是靠这种不停的告奸来抓人,所以,总宪柏台的人选,就很重要了。”
  这个意思,赵荣其实也是一下子就想到了,刑部的陆瑜是完全的不听话。而且,皇帝也不能任由张佳木把文官们抓捕掉的同时,把上层的重臣和显要的职务也全抓在手中。这样的话,太过危险,皇帝不可能全答应下来。
  但都察院位列台谏,实权不多,十分的清要显贵。以前,一直是耿九畴任职总宪,现在看来,也是到了换人的时候了。
  不然的话,耿九老衰且多病,压不住后生强项的林聪,所以派一个年富力强,资格也够的人过去,正好合适。
  “太保,”赵荣觉得自己有提醒的责任,因而很小心地向张佳木道:“台谏向来是很疏阔的,六科十三道,下官任职之后,当然能掌握一些人,但也会有相当的人不会听下官的招呼,这一层,太保可曾想到?”
  “那无所谓。”张佳木笑道:“实际上,你连林聪这个左副都御史也控制不了。”
  “太保洞鉴,下官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嗯,我要你去,并不是说要看住人不准说话,事实上,台谏可以随意说话,我有很多话,需要借你的位子来说”张佳木站起身来,神色也极为兴奋,看看赵荣,又道:“你不必懂,亦不必想,只要在那里当好我的喉舌就行,可成?”
  “成、成,当然成”在如此强大的精神感召之下,尽管还不大明白张佳木的意思,但赵荣还是小鸡啄米般的连连点头,答应下来。
  第616章 镇抚
  处理了赵荣,但张佳木仍然不急着到诏狱去。
  那里有监察的人照应,原本的狱吏们都很得力,现在也是放给这些官员们使劲的串联,倒要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
  “叫王晓和商震都进来吧”
  两个人,一个是北所镇所,一个是南所头领,都是赫赫有名的两大阎王。锦衣卫的南北所,向来就是以黑暗著称。
  进得南北所,就等于是下了阎王殿。
  以往在纪纲掌权的年头,南所里死掉的本卫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而北所之中,低等的文武官员数也数不清,至于被违法乱捕的士绅、商人,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再也没有比锦衣卫的诏狱更黑暗的地方
  在这里有三十种叫人听着名字就恐怖的重刑,什么涮洗,勾肠、骑木驴,哪一样都能叫人痛不欲生,在天启年间,左光斗和杨链入诏狱,对这些清名在外的官员,锦衣卫也并不曾客气,一样的把酷刑用在他们身上。
  几天下来,这几个人就已经不成人形了。
  头天打五十板,身上的血痕伤口还没有结枷,第二天又扔在堂下,然后再打五十,接着就下暗室,继续虐待。
  赫赫有名的东林六君子,就是被下在锦衣卫狱中,活活折磨死的。
  对锦衣卫监狱的黑暗,张佳木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天顺年间,他就自己亲自下令在狱中处死了御史张鹏,大好年华的青年官员,自寻死路,却也是无可奈何。
  这两年来,死在诏狱中的官员也有几十,不过,并没有六品以上的高官,多半是以七品以下的小官为主,而犯的罪行,也是妄言和犯上的多。
  最著名的,自然是青县知县得罪宦官的那一回,着实被张佳木抓住痛脚,捕了好些个人。因着此事,皇帝也对张佳木和锦衣卫大加赞赏,而皇帝隐藏极深的心思,也是被张佳木因此事探知出来。
  在皇帝看来,最可信的当然是宦官。其次便是亲勋武臣,比如袁彬、哈铭等辈。
  至于文官,皇帝在心底里是仇视和不信任的。
  皇帝很清楚的记得,在景泰元年,他被俘时,文官们态度暧昧,而以大学士王文等人的景泰年间的小集团拥戴皇弟景泰,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帝看在眼里。
  回銮之后,于谦、王文、商铭,还有宫中那伙子阉竖,都是不把他看在眼中。南宫岁月,谁理会过他?堂堂帝王,连一顿饱饭也不可得,这种心理上的创伤,岂是复位就能痊愈的?
  正因此事,他才深恨于谦。以于谦被信任和倚重的地位,复立太子,他没有坚拒,南宫中虐待太上皇,于谦没有说话。
  连带着,皇帝也对所有的文官都抱以怀疑的态度。除了他考验过的,并且在能力和品格上深受信任的李贤等人,皇帝对任何文臣和普通的武官都没有基本的信任。
  这,也是真实历史上锦衣卫先逮杲,后门达,先后八年行酷政,迫害无数,甚至连曹钦也被逮杲逼反,深夜谋反,别的事不管,先跑到逮杲府邸中,把这个可恶的锦衣卫小人乱刀砍死之后,消了气,这才继续谋反大计。
  事实上,曹钦不明白,真正迫害和不信任他的,并不是锦衣卫,而是深居九重之中的皇帝。如果不是皇帝的多疑和残忍,锦衣卫又如何能残害那么多人?
  现在是张佳木主政,锦衣卫已经成了一个超级政治团体,就算是皇帝,也只能是倚重和信任的态度,并不能完全的左右。
  至于锦衣卫对官员查察的并不坚决,办事的风格在皇帝看来也很绵软,甚至几次在私下指责,这一些内情,其实文官们并不知道。
  这一次张佳木大加挞伐,其实正对了皇帝的心思,最少,在皇帝看来,可能会冤枉几个,但兴大狱抓人,十之八九还是帮他肃清了潜在的敌人……就算是锦衣卫嚣张跋扈又如何?锦衣卫才是可信任的皇家忠狗,这一点,皇帝和张佳木彼此都是了然于胸,彼此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正因如此,这一次大张旗鼓,皇帝那边除了不能公然叫好,怕是早就在心里乐开了花。可怜还有不少文官指望皇帝能知道真相,除了赦免他们,再办张佳木胡乱捕人**大臣之罪……很多人这一生怕是等不到了。
  明朝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宦官最高,司礼对内阁,东厂对锦衣卫的大格局,如果不是张佳木的强力介入,现在就会产生锦衣卫对垒文臣的乱象,然后到成化年间,亲勋武臣有过一次绝地反击,但至了孝宗年间,除了宦官集团保持了向上的势头外,亲勋被撵回家啃老米饭,锦衣卫沦为东厂附庸,而普通的武将成为文官的奴隶,一切都被文官们掌控了起来。现在局面却又大有不同,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极为混乱的局面。
  一切政治权力都还没有明确,张佳木个人的强势还并没有带来整个亲勋武官集团的复苏。
  同理,文官们只是暂且受挫,不解决根本的麻烦,这个国家的文官还会继续堕落下去……而事实上,任何人都知道,治国就得靠文官,他们是无可取代的一群,就算将来的文官在技术上分的更清楚,出现真正的吏员考试,也就是文官和公务员的考试,在很长的时间内,这些掌握了知识和儒家经典,并且掌握了舆论的庞大集团还会在根本上掌握国家,一直到被新的集团和理论取代为止。
  “下官王晓,见过太保”
  “下官商震,见过太保”
  两个镇抚昂然而入,深深一揖之后,便又一起站好。这两人一直在镇抚位上,外面的事几乎不管,但锦衣卫正堂受袭那晚,两人也曾经提刀上了战阵,所以也功列在三等,现在都加了都指挥同知,二品武官的官职,在一百年后还不如一个知县,但在现在,也算是高官显爵了。正因如此,两人也是从首鼠两端变成竭诚效力,团体就是这样,从开始的小小的核心,慢慢的因为措施正确,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整个集团之中,归属感渐渐变的强烈起来,眼前这两人,就是很显著的例子。
  “好,很好,你们两人,都着实是辛苦了。我很感念,看吧,等此事过去,给你们都调剂一下差缺,也找人换换你们。”张佳木对下属很亲切,但也并不刻意做出礼贤下士的样子。上下之间,原本就得有一点距离,居上位者,就是要有上位感,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小节,并不光光是注意大势,时间久了,下头的人自然而然的都把位子给摆正了,效忠之心,自然也就越来坚定,此即谓小节决定大局了。
  至于他的话,也是叫这两人欢喜的紧。现在张佳木的地盘可不止是锦衣卫,以往镇抚是卫中承上接下的要职,管理诏狱,更是油水极大,所以这是极好的差缺。而且,有时候皇帝会直接过问诏狱的事,想想看,狱中死一个人,都要派刑部主事来查看,诏狱的重要,又岂是普通的监狱能比的?
  但现在是不同了,张佳木管的严,没有油水不说,规矩还很大,诏狱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