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87部分

锦衣为王-第87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叫张佳木站起来,又笑着道:“虽然你现在还是小臣,但朕心里有数,要大用你。所以。这里有些事情,要叫你进来一起商量。”
  “是,不知道皇上有什么事要垂询?”
  “来,徐卿。”朱祁镇面谓站在一边的徐有贞,向他道:“把诏书给他看。”
  “是!”徐有贞很响亮的答一声,但同时又恶狠狠的盯了张佳木一眼。他刚刚趁着张佳木不在,已经下死劲在朱祁镇面前告了张佳木一状,但自己也知道无用。张佳木这会红的发紫,从龙复辟夺门大功,岂是轻易动摇得了的?
  朱祁镇这个人,有一条好处,就是极为念旧记功。昨夜亏得张佳木才夺门复辟成功,就算是徐有贞有天大的委屈,也只能劝慰几句,如果说的多了,只怕还会自讨没趣。
  这会子在文华殿攻讦张佳木,只是为了给这个武臣下点眼药罢了。
  徐有贞奉着一纸诏书,到得张佳木身前,侧身一递,嘴里却是道:“不知道张大人识不识字,要是不识,学生可以代读。”
  “哦,不必了。大约我还看的下来。”
  张佳木脸上笑的云淡风轻,恭恭敬敬的接过诏书,转身便读,把个徐有贞闪在一边,好不尴尬。
  朱祁镇看的暗笑,他心里当然有数的很,张佳木幼而聪敏,不仅武学过人,书也读的不坏,虽然不曾应试中举,但一纸诏书。大约还是难不住他的。
  张佳木手捧诏书,轻声读道:“朕居南宫,今已七年,保养天和,安然自适。今公、侯、伯、皇亲及在朝文武群臣咸赴宫门,奏言当今皇帝不豫。三日不视朝,中外危疑,无以慰服人心,再三固请复即皇帝位,朕辞不获,请于母后,谕令勉副群情,以安宗社,以慰天下之心。就以是日即位,礼部择日改元,诏告天下。”
  诏书不长,也无甚文采,读完之后,张佳木将诏书递还,想了一想,便道:“有一件事,诏书没说,臣觉得是疏漏了。”
  朱祁镇很关切的问道:“哦,什么事?”
  “皇上复位,也请废前皇尊号,明示宣告天下。如若不然,岂不是天有二日,民有二主一样?”
  “啊,说的是了!”朱祁镇以手加额,先赞一声,接着又面露薄怒,向着陈循和徐有贞两人道:“卿二人将位列阁揆,居然如此疏漏,大失朕望!”
  以古人来说,名正则言顺这一条,是孔子遗训,最为要紧不过。这一道诏书。宣示太上皇因皇帝久病,储位空虚,人心不定,勋戚大臣坚请复位,然后太后谕令,法理情皆顾,言辞通顺,这一道复位诏书原本是很精当的。
  但没有在诏书里叫景泰皇帝退位,等于是一国有两主,确实是极其不当和严重的疏忽,所以朱祁镇对他们的指责,还算很客气了。
  “臣死罪!”
  两人一时都是面色惨白,张佳木当面指摘,这两个文官初时还不服气,一个小小武官,知道什么文字诏命之事?
  但张佳木这么一看,已经发觉大有干碍之处,两人惶恐之余,竟是对这个小小百户,大起害怕提防之意。
  “依张卿之意改,废朕弟皇帝之位,退位为郕王,照这个意思,再写来看!”朱祁镇丢下诏书,冷然吩咐。
  徐有贞和陈循二人接下,又忙不迭的去修改了。
  既然说起废帝之事,朱祁镇脸上露出恨意,他这个弟弟,对他实在是太过心狠,有好多次,他都以为自己会性命不保。
  略想一想,便对身边的曹吉祥令道:“今日日落之前,迁郕王到西内去,不允他带走宫中一丝一物!”
  曹吉祥躬身答道:“是,皇爷放心,奴婢亲自去办。”
  “还有,把他的那些个亲信,全抓起来!”
  “是,保准一个不漏。”
  朱祁镇想了一想,慢吞吞道:“他病的可不轻,你们要小心行事。”
  曹吉祥浑身一震,但还想不透这句话的意思,当下只得躬身应了,不敢去问。
  朱祁镇自己,这会儿也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置自己这个弟弟。说起来,这会把他乱刀砍死,也不为过。
  但景泰生母犹在,说起来也是太后,退位之后,这个太后也得是太妃,杀弟不祥也就算了,太妃要是有什么过激的举动,父皇在九泉下岂能安心?后世说起,也是极大的恶名。
  想了再想,决心难下,但一想起南宫七年所受的罪,心气也很难平定下来。
  他看着张佳木,恶狠狠道:“适才徐卿建言,要调太子太保安远侯柳薄、广宁伯刘安、都督佥事毛忠还京,再有,调锦衣卫指挥曹敬、林福于武功中卫,张卿,你看如何?”
  这些人,都是徐有贞和石亨等人夹袋中的人物,但也算忠于朱祁镇的人马,而调走两个指挥,对张佳木也算有利,自然答应下来。
  “还有,”朱祁镇咬了咬牙,又道:“徐卿适才奏,于谦、王文等人备列大臣,于景泰三年废储之事,不建一言,今复请沂王复位,又不建言,其心可诛,特别是王文,更有‘今只请立东宫,谁知上意属谁’这种狂悖之极,无君无父的屁话,朕意,将此辈于朝会后立刻拿捕,下锦衣卫狱!”
  他目光炯炯,看向张佳木,逼问道:“卿意如何?”
  第130章 升官
  朱祁镇用热切的眼光看向张佳木。那股子期待之意就不用提了。
  虽然他已经复位,但毕竟借的是曹吉祥和张佳木这两人的势,朱祁镇脾气秉性又向来温和,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被王振牵着鼻子走了。
  这会子,他可是把张佳木和曹吉祥当成最为倚重的心腹,曹太监不用说,当然已经同意了,只要张佳木一点头,就立刻可以下令拿人!
  张佳木想了一想,于谦他是必定要保的,耿九畴、范广、朱骥等人,也非得一保到底!最少,也得保他们的命。至于功名富贵,十之八九是保不住了,这个,也有待将来再说。
  但是保,也得分层次,慢慢儿一步一步的来。
  现在看朱祁镇的神色,真的是对郕王恨之入骨,而且对当年废太子一事,还有现在不复立沂王为太子的事。都是怨念很深。
  于谦啊于谦,他在这两件事上,确实是失策的很了!
  事实上,徐有贞进言拿捕于谦,也是从这方面措手,果然一说就中,使得朱祁镇对于谦极为愤恨。
  如果说于谦当初主战是错的,这肯定行不通。再说于谦曾经倡言:“社稷为重,君为轻。”,招致边将多次把太上皇拒之关门之外,致使朱祁镇多受了不少苦,这种借口,也是非常的拙劣。
  朱祁镇绝不会背上差点失掉祖宗江山的罪名,如果提起这些,反而会使得他不会用于谦一根手指头。
  如果造谣,说于谦反对接回上皇,也反对太上皇复位,这种借口连徐有贞自己也不会信。如果当初不是于谦一言而决,现在朱祁镇还得在塞外啃沙子吃烤羊腿,不要说复辟了,想回北京也还得再做几年的梦。
  这会儿提起当年的事,不是给太上皇心里添堵,照他老人家脸上打的啪啪响吗?
  所以理由只能是一条,于谦当初不反对废储,现在不建言复立沂王,这就是不忠不义的悖逆之举,就这一条。就能使朱祁镇下决心拿捕于谦!
  到这会儿,张佳木倒是佩服起徐有贞来。
  他已经防了再防,但这厮毕竟还是开始搅和了。为什么昨夜起事不带他玩,又派人堵门,就是张佳木之前就从徐有贞话里话外,听出来他对于谦恨意极深。
  而且,此人心机深沉,东华门外摆了自己一道,那天夜里叫张佳木碰了一鼻子的灰,这会儿,又在这里兴风搅雨,想起来,当真是可恶之极。
  他极为厌恶的瞥了在草制的徐有贞一眼,此人倒是一脸得色,正与陈循商议着修改诏旨,那股子春风得意的味道,真是让人望而生厌。
  此人毕竟是和石亨等人搭上了线,现在朱祁镇又是用人之际,他们这些曾经与南宫通过消息,表明要拥立复辟的人,还算是有从龙之功。当然是和普通的大臣不同。
  要是在文华殿这儿当面顶起牛来,倒是正合了徐有贞之意,就算朱祁镇勉强同意张佳木的主张,心里头的观感,当然也会极为恶劣。
  如果是一言不发的同意,那么当然还是徐有贞建言在前,张佳木不过是跟他的后手罢了。
  所以,怎么算,徐有贞到了文华殿就劝皇帝抓人这件事,都是立足于不败之地。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这厮倒果然是个劲敌。
  他已经想了再想,朱祁镇倒是大为奇怪。
  张佳木他是很了解的,和朝中文官几乎没有任何渊源,就算是在锦衣卫里头,还有京营各卫,张家也是素无往来。说起来,他的身家底细,恐怕张佳木自己还不如朱祁镇了解。
  就算当了锦衣卫百户,和于谦朱骥等人,张佳木也是向来没有私交,这一点朱祁镇心里清楚,所以对他也是放心的很。
  不过今日此事,张佳木倒是一想再想的样子,也着实叫他奇怪了。
  “怎么了?”朱祁镇很关切的问:“心里有什么想法,你和我真说好了。”
  语气温和,淳淳叮嘱,不象是帝王与臣子奏对,反而象是长辈对着很成材的子侄问话。态度温和随意,摆明了信任有加的样子。
  徐有贞在一边嫉妒的直掐自己的大腿,就是一夜之隔,就好比一个是开脸做了正室,一个就是侧门抬进来的小妾,荣枯不同,真是叫他郁闷至此。
  想一想,在此无趣的很,诏旨也是修改完了,于是和陈循打了一个眼色,徐有贞上前一步,请示道:“陛下,诏旨已经改完,是不是立刻去奉天殿宣读?”
  “拿来我看。”
  这一回倒是果真没有什么问题了,朱祁镇看了一看,又随手发回去,想了想,令道:“就是二卿去宣诏吧。”
  “是,臣等立刻就去。”
  当着朱祁镇,徐有贞恭顺温和,奏对时事事承旨,笔下也快,再加上有亲入南宫的情份在。徐有贞大用入阁,也几乎是必然之事了。
  等徐有贞和陈循出去,张佳木才下定决心,他道:“皇上,人是要抓的,但臣觉得,人也要分等。”
  “哦,”朱祁镇大有兴趣,他把身子向前面侧了侧,问道:“怎么说?”
  “如大学士王文、都御史萧惟贞、学士萧滋之辈,无耻之极。王文有上意不知属谁之语。又想议立襄王,实属大不敬,无君无父至极,王文之辈,不仅要拿捕,还要快点儿明正典刑,以肃纲常,震慑不法!”
  不立沂王复位,而且有议立襄王,也就是朱祁镇哥俩的叔父来京即位的事,几乎就是朱祁镇心头的一根刺,卡在心里真是好久了。
  原本,在南宫里再受虐待,总也有个盼头。景泰无子,京里头就沂王一个够资格继承大统的人,还是曾经的太子,再言正名顺也没有了。
  结果王文等辈,为了逢迎帝意,提起拥立襄王的主张。虽然八字未见一撇,但总归是有这种风声出来。
  要是襄王进京,就算是景泰病死,朱祁镇这一生可也就再也没有什么盼头了!
  建文帝当年败给了永乐,深宫一场大火之后,建文是不知所踪了,他的儿子可还留在大明呢!
  当年的建文皇子后来被称为建庶人,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在襁褓里就关在凤阳高墙里头,这一辈子,就没见过高墙外头是什么模样。
  要是襄王即位,不但朱祁镇这一辈子甭想出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