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48部分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48部分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穷那边的条件有限,但由于城墙基本完成,人手也抽出来了。我让木穷不要急于建设城内,还是先用帐篷将就着,一切工作留到春播以后再说。木穷也领会到了我的意思,但最大的问题是他手里的牲畜有限,而莒族的各小部族对粟米的接受能力远比不上皋陶族那边,主要是贸易功能还没有达到很完善的程度,小族长老和村长们对陶器是很欢迎的,但对粟米饭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木穷有些焦急,我让他在贸易帐篷外煮一些粟米饭给村长和长老们品尝,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大量地将牲畜换成劳动力。

    尽管如此,最终有穷城外的开荒面积也不过达到了接近1万亩。

    但木穷还是有些自责——主要是去年他在贸易问题上开展得晚了一点,所以觉得造成了一些损失。

    不能太操之过急了,有穷城和贸易城的基础条件不一样,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我到有穷城看到木穷一脸的焦急,赶紧安慰。

    元昊在郯族那边的贸易却开展得风风火火,郯族的长老们对大元的陶器、粟米、海盐都赞不绝口。元昊主要的策略是开展美食促销活动——第一个小族的长老前来祭祀神鸟,元昊都当着他们的面,让厨师做上一顿大餐。

    看来莒族长老们的表现给元昊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以至于当他把“美食攻势”用到极致以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居然是生产跟不上了。

    大元城里的熟练技术人员迅速加班生产,大量的陶器和海盐、粟米源源不断地向郯族运去。元昊则向我征询,要不要把那边的大元新城尽快建设起来。

    这一点其实早已经在我的计划中,新的大元城将叫做“汉土城”。

    但我还是没有想到,元昊会将这个时间大大地提前了。

    这个时间提前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技术人员(匠人)、教师的需求就显得捉襟见肘起来。

    我给元昊带消息去,我要跟郯族的长老们面谈。

    很快元昊反馈过来,郯族长老们欢迎我前去。

    盈翔在带我祭祀完神鸟后,用元昊送的陶器炖肉招待我——他们的神鸟看上去个子很大,却是放大版的像鸽子一类的小鸟,具体名称是不方便问的,而且也不一定和后世一样,只得作罢。

    “不知道大元族长光临,为郯族带来了什么好消息?”盈翔在甩开腮帮子大嚼之余,开始考察起我来的目的。

    “在莒族的时候,长老曾经提起过要求大元到郯族来建城,但我大元人手有限,所以一直以来都仅是与郯族交换牲畜,没有能力建起城来。但为了有更多的陶器能供应郯族,我大元族将在郯族建立起可以制作陶器和生产粟米的贸易城,还需要长老的大力支持!”

    “元齐族长所做的决定,对我郯族必然有利,盈翔绝无异议,需要什么支持,族长只管开口!”盈翔很大度。

    “……”我心里汗了一把——对郯族肯定是有利的,但大元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运输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把农业生产带到各族去,才能满足我的目标需要,否则将来的大元城遍地开花的时候,再多的马都是不够的。

    “大元族感谢长老们的支持,将来我族在建城时所需要的人力,都将用牲畜和粟米、海盐来交换,或者折换成秋收后的粮食,绝不让郯族的利益受损!”元昊在这几个月的交易中,也得到了将近4000只牲畜,加上正不断运来的粟米和盐,应该能满足建城的需要了。

    但元昊的动作还是走在我的前面——在城还没有建起来之前,一块3000亩的农业示范用地已经播下了粟种——这家伙就是灵活!

    大元七年的农业大发展终于进入了我所设计的状态,只要今年秋收不出意外,明年将是大元的扩张年!

    但运输能力的不足却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隐痛。

    在紧张的运输中,我还是决定抽出50名骑兵和70匹马,安排十个小组,分别往贸易城的东北方向和正西方向寻找野马群,因为正北和西北方向都是大山。

    这一次,很快就传来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第七十一章 战象部落

    先是一个好消息:从两个方向都找到了马群,虽然规模不大,但总共也有近400匹,这个消息足以让我们的骑兵头木驼同志狂欢上几天了。//  /

    事实上他一天也没耽误,当天就带上“狼狗”——第二代的11只狼出发了。我听到消息是他出发了半个月以后的事。

    第二个也不一定就很坏的消息,是莱鹰出现了。

    往东北方向跑得最远的一队骑兵,大约离开莒族走了7天,寻找我所急需要的马群,却在与另一小队所发现的马群擦肩而过后,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发现了一个近500人的游牧部落,而这个部落的畜栏上,有莱鹰当初所祭祀的神鸟图。

    但这个部落却不是以莱鹰为首。

    据小心翼翼地接近观察的骑兵说,这个部落肯定是莱夷族的一个分支,但似乎比较强大,因为部落中有一种远比马要大的动物,而他们的族人却与这种动物很熟,能见到有族中的战士爬到这种动物身上去玩。

    很大的动物?比马要大得多?我很好奇。

    “而且他们的村长也出现过,莱鹰只是拿着长矛站在他身后。那个村长没有莱鹰那么高。”骑兵补充道。

    那么,上次趁夜袭击大元骑兵的,应该就是这个部落了,但他们为什么会跑到那么远的北方去呢?

    我对这个部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但木驼的反应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把一个野马群赶回贸易城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我请示,什么时候找莱鹰算账!

    我看着这个战斗狂,嘿嘿笑了一下,木驼的表情嗖地变化了一下,直觉告诉他这主意要糟。

    我也没特别的表示反对,只是告诉他,什么时候这两个野马群都被他调教好,什么时候骑兵就出动,他的一张脸立刻从西红柿变成苦瓜。

    就算抛开老小,壮年的马全加起来也不会少于300匹,没有大半年时间的辛苦训练,“调教好”这个要求还真是蛮高的。

    开玩笑,这大半年正是我大元粮食生产发展的高峰,大量的骑兵要做好农业用地的维护巡逻,还要向已经建成的贸易城和有穷城运送物资,即将开始建设的汉土城也需要要巨大的运输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开战,不用说建设问题,连保证安全都有难度。

    要找莱鹰,等秋收以后吧,希望那个时候,木驼可以告诉我,马匹都已经训练好了。

    但我私下对莱鹰所在的那个部落还是充满了好奇:庞大的野兽,强大的部落,还有曾经袭击过大元族人的战士和村长。

    在没有知会木驼的情况下,我决定带上次发现莱鹰的那个小分队前去侦察一下这个部落,也好对数个月以后可能发生的“复仇之战”作一点准备。

    大元七年六月,当木驼忙于驱赶第二群野马时,我带着侦察小队出发了。

    从贸易城出发,往发现那个部落的方向走,途中要经过莒族的分布区域,我也没有向木穷打招呼,他应该正在忙于城内建设吧。

    各小部落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通行,所以基本上不会惊动任何人。

    说起来可怜,在大元骑兵近40万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所有部族加起来,也就不到5万人,平均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比后世的西藏地区人烟稀少多了。剔开那些不宜人居的地方,以及尚未开发的地方,大致估算一下,这个世纪的古中国地面上,人类的总量应该不会超过60万到80万吧,要知道少昊所在的地区,在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了。

    越往北走,人烟越稀少,六天以后,基本上跑一整天,看到的活动物都是野兽,远近看到的都是起伏的山陵,左方的远处甚至能看到巍峨的群山,我在想,后世我所熟知的沂蒙山脉应该就在那个方向吧。

    十来天以后,感觉丘陵地区走到了尽头,山坡下,前方终于出现了大平原。

    这个大平原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原来向南方探险时看到的那个大草原,也是一眼望不一到边的长草,只是少了那种水网交错的地貌,有了一点北方草原的味道。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什么也没看到。

    骑兵队长给我指示了一下发现莱夷人的大致方向,应该是在正北方,我们六骑掠着长草,迅速地向草原深处挺进。

    进入大草原三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小部落,得到了关于莱鹰那个部落的消息:他们又往北移动了,并且五天前才从这里经过。

    这个部落也自称是莱夷人,和那个大部落也算同一种神鸟庇护的部族,但这个部落却严格按少昊氏的分封,祭祀的是鹰鸷。

    所以莱鹰他们经过时,对这个小部落自然也没有好脸色,甚至抢走了一些牲畜。

    但这个小部落却让我对那种庞大的野兽有了一个比较肯定的判断:他们用手势向我们示意,那种巨大的野兽有长长的鼻子,还有两根巨大的獠牙,一对巨大的耳朵——大象!

    而且是战象!莱夷人的这一个部族居然将大象驯化为战斗的帮手!佩服!

    这个时代,大象在山东还有?

    我得亲自见识一下!

    按他们迁移的速度,明天下午我们就应该能追上他们了。

    果然,在第二天上午,我们就在大约四公里外见到了他们,主要的标志是那十多头身材高大的成年象——我目测了一下,肩高应该在三米五到四米之间,还有几头小象。

    但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也很沮丧,因为他们刚刚渡过一条河。

    每头成年象的背上都有一个巨大的藤筐,至少可以装五六个人,由大象背着族人过河,往返多次,就将部落里全部的人都送过去了。

    可以肯定地说,过这条河,人和牲畜一共花了肯定不少于两天,但我们看到时,已经只剩下最后几头象走到河中间了。

    看着深度近2米,宽度超过150米的一条河,我和骑兵小队只能望河兴叹。

    秋后要找他们“算账”时,我们能对付得了这个巨大的坐骑吗?

    还有这样的过河方式,我们又怎么抄袭?

    难道让骑兵们驼着木筏子来找他们战斗?

 第七十三章 初见少昊

    到少昊去是我一直的愿望,也是下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但还是来得比我想的早。

    我原想一步一步发展到少昊去的,而不是跳跃式的直接和少昊金天氏接触——说白了,要想和少昊这样的大族沟通,我至少得挣一个有份量的话语权吧。

    不然如何保证以后的文明发展方向按大元既定的轨迹前进?

    但“择日不如撞日”,千挑万选,不如将就吧。

    只要今年的秋收粮食入库,到少昊去的底气就有了。

    大元已经建成的三城,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防御能力超前的工事,加上这些粮食作储备,大元不会怕任何大族的挑衅。少昊族也不例外。

    由于和莱夷族的冲突,我对少昊族暗地里还是有一些戒备心的。

    一切等秋收后吧!

    秋收是欢乐的,秋收是完美的,大元七年的秋收在大元是盛大的节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