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783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83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桂州就你的学问最好,又是韶州入,大家对你不排斥。

看到郑朗到来,师生一起夹道欢迎。

郑朗让大家在操场结合,让侍卫将他那把古琴抱来,一边弹琴一边唱道:“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夭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这是韩愈写的,乃是孔子《幽兰操》的同入版,但这个同入版在文学造诣上还胜过原创版,尽管原创版作者乃是孔圣入。郑朗歌喉不是很美妙,但这曲《幽兰操》唱得却十分空灵,也让入感觉是夭籁一般。

此曲道出他的心声,与郑朗产生了共鸣。

周沆听着郑朗的琴,听着郑朗的歌喉,忽然间,他在此刻终于明白郑朗的内心世界。

默默地看着台上的郑朗说道:“行知,你若是荠麦,便是这世间最璀璨的一株。”

余靖鄙了一眼感慨万千的周沆,没有作声。与郑朗政见不合,但不能否认郑朗的德操。不过心里想到,郑行知,此次科岩的危机你如何化解呢?

郑朗唱完后说道:“这首四言古诗乃是唐朝韩愈写的,他知潮州时颇有政绩,你们南方入也很怀念他。今夭某唱出,不是让你们悼念他,而是要明白它的含义。学问,不但要学要问,还要学会如何做入,做君子。象兰花一样美好,象荞麦那样,不畏任何严寒困难,都能生机盎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等我安定以后,我会时常来给你们讲学。今夭我暂时先给你们讲一讲《论语》里如何做入的章句。第一句是《雍也》里一段,入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入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我们身边不正直的入也能生存,那只是因侥幸避免了灾祸。这种侥幸必不长久的。学习也是如此,没有任何巧径而言,只有二字,刻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朝有学问的大臣们,无论范仲淹、欧阳修,或者其他入,青少年无一不刻苦学习,这才有今夭的成就。就是我略有小成,少年时也曾多年刻苦学习,甚至长达数年时间闭门不出。至今然不敢放下书本,手不释卷,唯恐学问丢下去……”

一路讲去,讲仁,讲德,讲道,讲刚、毅、木、讷,讲恭、宽、信、敏、惠,讲六艺。

直到夭色黄昏,郑朗才带着沙哑的声音,宣布大家散去。

对如何做入,郑朗很看重的。不会做入,学问越好,危害越大,例蔡京,例秦桧,例李林甫。

在一片围观与仰幕眼神中,郑朗带着周沆与闻讯赶来的桂州官员离开书院。

走在路上,余靖小声地说道:“行知,我刚接到狄将军情报,我军已在科岩死了七百余兵士。”

又过了数夭,整个大军感染疟疾,死七百余入十分正常,郑朗却瞟了余靖一眼,因为狄青斩杀陈曙等三十二将,余靖多少对狄青产生痛恨情绪。科岩遭到疟疾的危胁,不知道余靖是什么心情。

看了看,也未看出余靖有何表情。郑朗心想,庆历新政失败后,这些君子们也个个成入精了。

他问道:“张玉与司马光可安恙乎?”

 六百七十五章 幽兰操(下)

“没听说,不过……”余靖一脸沉痛,郑朗也看不出来他是否真的沉痛,但余靖说话时神情的确很悲伤,又带着七分的担心。 //

这玩意儿只能预防,沾上必死无疑,即便在前线用各种药方不惜成本地将各个将士xing命吊着,也不过让将士多活上几天,身体素质好的多活上十几天,或者二十几天。拖不到最后的。

当然,能活过去,人体自身将会自己建立对疟疾的免疫反应,以后即便在疟疾流行地区生活,被带着疟原虫的蚊子叮咬后,感染疟疾的可能xing会严重下降。

原理余靖不知道,但听郑朗反复地说过它。

南方不要说什么瘴疠了,百分九十以上的症状非是真正的瘴疠,而是疟疾。

就算有什么免疫能力,关健能不能治好它。

余靖又说道:“狄青将军看到病情严重,已经率将士与病人撤回特磨寨。只是狄青将不忍心将病人留下,往回撤的时候全部带上,又导致更多士兵感染……”

“我知道了,”郑朗心情灰暗,回到家中。

闻听丈夫回来,月儿准备了丰盛晚宴,又刻意打扮一番。

一身紫sè的宫装,做过加工,略有些象唐朝宫装形式,肩头披着碧sè披肩,酥胸小半露在外面,又知道郑朗不大喜欢高贝髻,于是将贝髻放矮,余下的青丝在后面编了一个马尾苕。两边还结了几个小辫子。没有没移氏那样明艳过人,也没有崔娴那样小巧妩媚,却又有一番青chun动人,健康活泼的感觉。

女为悦己者容。

不在乎丈夫的想法,自然不会刻意在丈夫面前打扮,将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在乎丈夫的想法,化妆自己使自己美好,必不可少。故有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

若换在以前,小别胜新婚,郑朗会立刻扑过去与她亲热亲热。

但郑朗此时没有了兴趣。

“月儿,给我备笔墨纸砚。”

月儿先是愕然。然后听命。

郑朗拿来笔墨纸砚,开始抄写脑海里记载的《本草纲目》,这是他下载到硬盘里的资料,但在宋朝,各项科技与生产力皆达到巅峰,包括中医。也许将此书抄袭出来,会对中医起补充作用。不过作用未必很大,又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没有空,因此没有抄写。而且相对于中医,改革宋朝制度尤为重要。再者便是科学,也就是他那个格物学,一旦发展起来,对医学的进步会起更重要的作用。

现在郑朗逼得。在抄写这本书,示图从书中找出一条治疗疟疾的捷径。

“官人不吃晚饭哪?”月儿问。

“放在哪里,我暂时不饿。”

“官人。大娘子写了一封信给你。”

“拿过来。”

月儿将信拿过来,在信上崔娴作嗔怪的语气问他,你真的快乐吗?别的人家一家团圆,可我一家分居三处,岭南一处,郑州一处,京城一处。别的人家孩子围着父亲转悠,可我家两个女儿,两个养子天天问父亲在哪里,让我指着地图。这样。你是不是很快乐。

下面是杏儿写的话,让郑朗不要四处巡视,到处是瘴疠,难道不害怕吗,若有一个闪失,不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家人。况且郑朗说过,治国者非是一人治国,要学会用人,难道两广除了他之外,就没有巡视各地水利的官吏?这样到处转着,让她们感到比郑朗在契丹还让人不放心。

四儿与环儿又写了一段文字,说想要来岭南。。 。

郑朗看着信上一行行文字,神情变得温柔起来。

扭头对月儿说道:“委屈你们了。”

“妾没事,官人是做大事的。”

“你明天带人买一些象牙,还有那些黎花布,以及两广其他的一些特产,托人带回京城。”

“喏。”

郑朗回了一封信,先向一家人问好,然后让崔娴带着家人去郑州。不一定非得在京城,郑州也可以。其实自己这样做,做为一个官员,若是一州一府官员问题不大,然而执掌两广所有事务,略有些过了。但到现在,还没有大臣罗嗦,有好几个原因,一是赵祯袒护与信任,换其他任何一个皇帝休想了。二是官场风气还不算太恶劣,自己德cāo也可,又是文臣,官员怕清臣群起围攻,因此不敢找自己的麻烦。三是无子!这点同样重要。四就是家人全部留在京城或郑州,自己很爱护家人,不说岭南多凶险,就是不凶险,家人也不能接过来。

很含糊地说了这一点。

然后又说另一件事,人们对地域差异xing的适应能力。

这时代人们外出旅行的很少,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寒冷,北方人同样不适应南方的酷热。曹cāo大军南下,当时江南多未开发,于是军中多疫。正是这个不适应地域xing差异导致的。吐蕃人占有长安,很快因不适应低气压气候,将士多病,吓得撤了回去。还有未来,强大的元蒙军队,为了南北对宋朝形成夹攻之势,从吐蕃绕道大理,一高一低,一南一北,一寒一热,死了无数将士。非是战死,而是病死。甚至郑朗有时候心中yy,若是那时宋朝出兵相助大理,元蒙会不会在大理失败?

元蒙未说,仅说前者。

这是大的例子,又举了一例,范仲淹原配妻子李氏,因为下江南,到了饶州,不适应南方气候,很快病死。岭南远比饶州更恶劣,别看到张岊将军那么勇敢的一个人,自己强行将他扣在荆湖南路,不让他越五岭一步。无他,身上多伤,又是北人,到了两广来,对张岊身体会产生很恶劣的影响。现在月儿来了,没有关系,她身体健康,又胜在年青,其他几女皆不行。

再说所有南下的官员,有几个带着家眷?

只有余靖,然而余靖的妻子就是韶州人氏。人家出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北人如何相比?

至于会不会有瘴疠,自己一行心中有数。不会偏偏往那些传说中的瘴疠地带里钻的,这请放心。就是在这里,热得难受。这也不要紧,在两广时间不会太长,顶多还有两年时间,自己便要调回荆湖南路了,到了荆湖南路。朝廷就不会有那么多忌惮,看看能不能将她们带到潭州,一家团聚。

最后又说一件事,若是熬上几年,将南方治理一个大模样,自己声名会达到巅峰。那么为了避嫌,必须停下来休息几年,脱离政权中心。那时候自己会带着一家老小,在郑州休养几年,供奉几位母亲大人。顺便著书立说。一家在一起可以过着开心的生活了。

倒也不是说的假话,是打算这么做的,就算赵祯阻拦也不行,不然就是不知进退之道。

将信封好,对月儿说道:“明天将这封信寄回京城。”

然后又说道:“你派侍卫前去余靖府上,让他将城中所有大夫一起喊来,还有将城中一些关于医学方面的书籍一起抱来。”

“好来。”

过了好一会儿,余靖带着许多书,以及十几名大夫到了郑家。

郑朗说道:“大家坐吧。”

众人陆续地坐下。

郑朗开始与大夫们讨论如何治疗疟疾,讲着讲着。牵涉到中医的方方面面了。余靖却意识到其中的价值,说道:“别急,别急。”

“干嘛?”

“行知,记录下来,记下来。”两广问题多多,余靖作为岭南人氏。怎能不希望家乡变得更好?对郑朗种种做法,也没有郑朗所想的那么黑暗,十分配合的。这也是余靖在史上,于两广任职政绩赫然最重要的原因。

岭南有种种弊端,特别就是病患。百姓喜巫,不喜医,每年都有无数百姓因各种疾病而去世。包括韶州。看到这种情形,余靖心中着急,同为韶州的名相张九龄还想家乡变得更好,修了大瘐岭古道。可自己呢。今天所讨论的看样子牵连甚广,甚至对岭南医学发展都会起到极大的帮助,再者郑朗此时在两广威信越来越高,会扭转两广这种落后的医学观念。

因此备下笔墨,开始记录,怕自己一人记不下来,又派人喊了小吏过来帮助记录。

但主要的还是针对疟疾。

包括本草纲目里的常山汤。

常山汤也不能根治疟疾,可是正因为这些药方一一送到前线,起到延缓作用,吊住了许多将士的xing命。

并且这几天的讨论,一张张药方传了出去,几乎成了中医界的一场盛典,最后周边许多州县大夫一起跑到桂州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