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起明末 >

第193部分

龙起明末-第193部分

小说: 龙起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台湾千千万万个家庭里都在上演的一幕。今年的台湾百姓就一句话,不差钱。东家们的大方,使得大部分台湾人都得到了最低三个月的年终奖励,就是农民们也得到了军政府发下来的补贴,而且还不少。

有了钱以后,就算是那些刚刚来台湾两年的百姓们也开始大方的花起钱来。使得万历四十七年的这个春节,台湾市场是繁荣无比。而繁荣的台湾内部市场,也使得新近进入市场的新币被大规模的使用,成功的进入了流通的各个环节。

这种情况,让萧明乾和军政府上下是欢欣鼓舞。也让军政府上下,对萧明乾坚持在春节这个时节将新币投放市场,感到佩服无比。

其实,萧明乾这也是在冒险。春节这个传统佳节,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必定是最为庞大的时节之一。在这个时候,将新出现的新币投放市场,显然有利于使得民众快速的接受,但是一旦出了什么问题,那关系到的就是千家万户的实际利益。

幸好,一切都非常的顺利。而这顺利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便有一条,那就是台湾的半开放政策。除了凤山,军政府对台湾各地的控制力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人能够抵御新币的发行。

当然,在凤山便不是所有人都高兴了。台湾的民众倒没甚么,但是那些外来的商人们就彻底的愤怒了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台湾的新币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新币的金银含量竟然都只有八成。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金银锭的金银含量都不会低于八成,而最要命的是,在银行里兑换的时候,台湾竟然要求,一枚面值一两银子的银币,竟然要兑换纯银一两。而往回兑换的话,虽然一两银子也可以兑换一两纯银,但是有收取千分之五的手续费。这不是在坑人吗

发展 三百四十六章吴荣堂被训

三百四十六章吴荣堂被训

所有人都敢说,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过如此蛮不讲理的事情。这样一来,外来的商人到台湾来,一两成色极高的银子,还兑换不到一枚含银八成银币。这一来一回,亏大了。

但是你能不用台湾的这些金银币吗?或许在黑市,你能用银子买些东西,但是那些大宗的台湾特有的商品,根本没门。所以,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

当时,萧明乾定下这个损招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担忧会遭到抵制。但萧明乾却非常的笃定,一点问题都没有。

“货币是否能够被接受,并不在于货币本身的金银含量,而在于我们这个经济体是否占据着绝对的强势,以及我们是否能够始终维持我们的货币的信用度。如果我们台湾的经济足够强势,我们的货币的信用始终坚挺,那么就是一张小纸片,也可以同黄金划上等号。”

萧明乾的话,很快便得到了印证。在新币发行后仅仅三天,台湾银行和凤山银行便在凤山兑换出去了价值两百万两白银的银币。

至此,通过这种近乎无赖的手段,萧明乾硬是彻底的解决了台湾的银荒,使得台湾的金银充沛了起来。大明,日本,西班牙,荷兰,葡萄牙以及那些欧洲国家和远东地区的小国的金银加速流入台湾。

金银的充沛,使得台湾持续了五六年的物价下跌趋势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台湾百姓的收入开始快速的增加,特别是农村百姓的收入快速的增长起来,而且这种增长还是刨除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长的前提下的。

新币发行后的种种喜人现象,让萧明乾和军政府众人是喜不自禁。唐洪生自信的宣布:最多两年后,台湾的经济总量将会达到现在的两到三倍。而且随着吕宋的开发,两年后,台湾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东亚地区经济总量居第二位的势力。

没错,是势力。因为台湾一直都没有建国,台湾上下一直都没有将台湾视作是大明之外的一个国家,这是萧明乾始终坚持着的。

不管大明怎么看待台湾,台湾始终都将自身看做是大明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省份。所以,虽然很多人都有些可惜,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建国。这在拉起一队人马,占据一块弹丸之地便称孤道寡的年代,显得是那么的怪异。



“爹,您召我回来是为了什么事情啊”

大年三十的晚上,吴荣堂来到吴丙元的书房,恭敬的行了个礼问道。

“老三,这些年你在外面过的如何?”吴丙元示意吴荣堂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爹,这些年,我在广东那边还算不错。而且有恩师的照顾,可能等明年我就能调任一府知府了。”

吴荣堂这几年其实并不如他所说的那么顺利,不然也不至于近四年时间,还只是个知县了。不过,吴荣堂不想让自己的老父为自己担忧,也就没提这些年的磕磕绊绊的那些事情。

“你别瞒我了,我知道,因为你的那些针对台湾的极端言论使得你在广东这种在同台湾交往中受益极大的地方,过的并不好。”吴丙元神色黯然的说道。

“爹,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朝廷奸佞越发的不得势,我东林大贤掌权中枢的日子不远了。以后,我的处境会越来越好的。”吴荣堂安慰着说道。

“老三,你错了我虽然没有当过一天的官,但是这官场的一切,我比你知道的更深。记住,徐阶忍辱事严嵩,万事都不可轻易的宣之于口。要做就要做到一击必杀。

这台湾势力已成,轻易间,大明是不可能对台湾怎么样的。而且,东南各省受益于台湾的人太多太多,你的敌视台湾的言论必然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如果你一直这么下去,他们会找你拼命的。咳咳咳”刚刚说完,吴丙元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见此,吴荣堂赶紧上前替吴丙元顺气。

“老三,听我一声劝。不要再轻易的将台湾的威胁宣之于口了,那没用。你现在应该做的是,尽可能的收集台湾不利于我大明,损害大明的罪证。待局势巨变的时候,一举成事。不然,你会一直蹉跎下去,即使有你的恩师的提携,你也很难真正的进入大明中枢。”缓过一口气的吴丙元苦口良心的劝道。

“多谢爹爹的教诲,荣堂知错了。其实这些年来,荣堂也有此感悟。但一看到台湾贼寇如此猖狂,且实力是一日胜过一日,便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对那些还泯然不知巨患已成的人,更是痛心疾首,所以才会如此的激动,以至于没有考虑周全便将那些话给说出来了。

恩师也曾劝诫过我,以后我不会如此不知隐忍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恩师意欲将我调往山西,在那里,台湾的影响微乎其微。两三年后,或许我便可进入朝堂之上了。”吴荣堂真诚的自我反省道。

“你知道便好哎,我们吴家这几年一直都不是很顺。其他家族都在做台湾的生意,越发的红火了起来。无独我们吴家,因为八年前的事情,同台湾结成了死结。现在台湾彻底的将我吴家排除在外。

现在包括你二哥在内,都对此怨声不断。哼这些混蛋,他们就不想想,在当初的那种情况之下,我吴家争夺日本商路有什么不对。咳咳咳”怒火攻心之下,吴丙元再次剧烈的咳嗽起来。

吴荣堂看着自己的附近仅仅几年间,便衰老这么多,心中便是一阵心痛。同时对家族的那些个鼠目寸光之徒愤怒异常,而对台湾的恨意更是浓烈无比。

“爹,您放心。现在由得那些家族嚣张,过些年有的是他们哭的。我相信,大明同台湾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发生巨变,到时候,我会让这些养寇的家族付出巨大的代价。”吴荣堂的脸狰狞无比,如同地狱恶鬼一般。

发展 三百四十七章免除农业税!

三百四十七章免除农业税!

“爹,您放心。现在由得那些家族嚣张,过些年有的是他们哭的。我相信,大明同台湾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发生巨变,到时候,我会让这些养寇的家族付出巨大的代价。”吴荣堂的脸狰狞无比,如同地狱恶鬼一般。

“老三,你还是没有真正懂得我的意思。即使你想这么做,甚至正在这么做,但是你一定要做得让别人以为不是你做的,至少在明面上让人抓不到把柄。世间的风向是会变的,你应该做的是不管风向怎么变都能安然处世。”

吴丙元苦口婆心的教诲,让吴荣堂感动莫名,同时这一句话,让他一身受用不尽,成为了大明官场上的一株不倒松,但也只是大明官场上的不倒松。



“督军大人,这是不是有些不妥啊免征农税,这是亘古未有的事情啊”

唐洪生破有些难以想象,萧明乾竟然提出要从明年开始,在台湾岛内和新占吕宋之地,全面免除占地五十亩以下的农户的农税。这个提议在这个时代是太有些震撼人心了,也大大超过了唐洪生等人的心理底线了。。

大年三十下午,军政府依惯例举办了一场带有年终总结和展望明年性质的晚会,在晚会结束以后,萧明乾将军政府中的主要官员集中在一起,当场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

是的,只是建议。因为今年的两个决定陆续被军政府劝诫放弃,萧明乾突然间决定,自己或许不应该什么事情都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是时候,让军政府起到一些审核作用了,特别是在这种无关整体战略布局的事情上,更应该争取负责实际政务的军政府的同意。

“先生,我们台湾所作所为那件事情不是亘古未有之事,这绝对不能成为我们否决一些建议的理由。

至于取消农税,现在只是我的一个建议。我是这么考虑的,根据军政府今年的税收报告上我们可以看出,工业税占了整个台湾税收的四成五,商业税占了三成,而海关税收占了一成,其他的如服务业的税收占了半成,农业税只占不到一成。

这一成农业税,所涉及到的人口却占台湾劳动力人口的近五成。军政府收到的税收总量不多不说,所关系到的人口却近半。这种情况之下,军政府取消农业税,不仅对税收整体的影响不大,而且还能够降低近半台湾百姓的负担,增加他们的收入。

这些年来,农业产品的价格始终不高,粮食价格还持续的下降。如果不是移民们普遍饿怕了,我猜可能没几个人原因种地了。所以,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百姓的种田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通过种田过上同城里的做工人口同样富裕的生活。”

萧明乾一口气,将自己提议取消农税的理由说了出来。这几年,台湾持续丰收,粮食价格是不停的下降。即使有军政府的保价收购,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还是跌到了一两银子,现在的一元面值的银元二点五石的价位。

虽然因为吕宋开发的需求和货币改革原因,止住了下跌趋势,但是这还是太低了,所以萧明乾才有这个旨在提高农业人口收入的建议。

“我倒认为督军大人的这个建议可行”陈元贇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台湾今年全年的税收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二十九两,大大的超过了我们年初的预期。现在军政府的手头可以说是非常的充裕。而且可以预期,明年的税收将会在此基础上,再次有一个很大幅度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之下,农税那一百多万两的银子,实在没有继续征收下去的必要。”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督军大人说过,一个国家之中,人人都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承担了这样的责任,才能够在国家生活中享受相对应的权利。虽然农税在全台湾的税收种所占比例很低,但是我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