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大唐小郎中 >

第368部分

大唐小郎中-第368部分

小说: 大唐小郎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帮子徒子徒孙都想跟着去,孙思邈自然不方便都带着,只带了二儿子的徒弟真渊子跟着。这真渊子四十多岁,是个老江湖,为人机敏,善于跟各种人打交道,路上可以帮着处理一些打尖住店之类的俗事。
  左少阳带着白芷寒,孙思邈带着徒弟守通子、徒孙真渊子,一行五人,分乘四辆车出发,其中一辆车是装载行李的。左少阳和白芷寒坐一辆车。
  一路无话,不一日,来到了江南苏州。
  左少阳跟孙思邈到衙门办理了田产过户手续,因为有皇上的圣旨,户部早就下公文通知了苏州衙门,所以办理手续进展非常的顺利。
  左少阳虽然只是个散官,但到底是从五品的官,特别是皇上都捐赠了田地,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当晚,苏州刺史设宴款待左少阳和孙思邈,让城里有名的富商名流豪绅作陪。
  酒宴之上,刺史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又让左少阳作了发言,然后,名流乡绅们纷纷上来敬酒,一个个马匹拍得山响。
  唯独负责户房的司户敬酒时,一声不吭,只把酒喝了,便闷闷地坐在了哪里。
  左少阳很是奇怪,端着酒杯过去敬酒,那司户也只是浅浅地饮了,也不多说。左少阳越发觉得奇怪,趁着名流豪绅们开始给刺史大人敬酒,并相互敬酒,左少阳端着酒杯又给他敬酒,然后顺势坐在他旁边,低声问:“司户大人,我见你闷闷不乐的,是否对我们这赤脚医馆,有不同意见?”
  那司户忙拱手道:“哪里,这等惠民的法子,老朽如何能有意见呢?只是,苏州乃是鱼米之乡,民众殷富者众多,贫苦百姓很少,只怕你开设的赤脚医馆,没什么病患来哟。”
  左少阳皱了皱眉,这位司户是专门管理赈灾济民的,相当于现在的民政局局长,他对全州的贫苦人家的数量那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他现在这么说,应该不是是说谎。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当时是鱼米之乡,就算遇到大灾年,他们也能做到富足。而且,这一带的人做生意的很多,大把地赚钱,所以相对而言,本地人家的确是很少有连药费都掏不出来的贫困百姓的。这一点在他们进城之后所见所闻得到了很好的见证。
  左少阳道:“这一点我已经感受到了,不过,皇上赏赐的田地就在苏州,我们不在这里开,却又到哪里开去呢?”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们这医馆不是赚钱的,而是给贫苦百姓治病的,所以医馆要开在贫苦百姓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田地的旁边。田地生产粮食可以卖掉,换了钱到需要的地方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皇上只把田地赏赐给了你们,并没有要求你们在哪里开办医馆,所以,在那里开你们完全可以自己决定。”
  左少阳听罢,频频点头:“此言有理,以大人之见,开在何处为宜?”
  “具体我也不好说,因为整个江南都比别的地方好,普遍都是这样,就算有穷人,数量上也比较少,穷困程度轻一些。而山区,贫困程度明显要重很多。我搞了十多年赈灾济民,这点感受还是有的。”
  “山区?我们老家合州倒是山区,贫苦百姓也很多,但是,那里地方我们已经决定让其他人去了。
  “天下如此之大,难道只有合州才有山区不成?”
  左少阳起身长揖一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谢”
  这一声声音很大,在座众人都一起望了过来。刺史笑问怎么回事,左少阳把司户的话说了,刺史点头道:“此言倒也不差,说实话,会长要把赤脚医馆放在苏州,对苏州穷苦百姓是一件好事,但是,相比而言,全国比苏州更需要这个的地方多了去了。会长在穷困山区开办这样的医馆,的确比在我们江南开办更有意义。”
  其实,这一点对这些富商名流来说都是这样看的,只是不方便说出口,现在刺史大人都说了,自然是随声附和连连表示赞同。
  左少阳望向孙思邈,见他也是频频点头,便道:“刺史大人的建议非常好,不过,既然皇上把苏州的田地捐赠给我们基金会,那这个赤脚医馆就应该设在苏州附近,才能算得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羊毛出在羊身。我们对附近情况不熟,请诸位帮我们出出主意。”
  接下来,一众人等又帮着出主意,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刺史道:“苏州近左都是鱼米之乡,相比其他州县,算是富饶之地了,但是,本道也有诸多州县,百姓十分贫苦,比如本道西南的衢州,全境几乎都是绵延的大山,山高千尺者不计其数。哪里百姓生活很苦,衣不遮体者大有人在。百姓缺医少药,如果左会长能把赤脚医馆开到哪里去,一定是百姓的福音。”
  苏州是江南东道的治所,衢州属于其下辖的一个偏远州,刺史这个提议也是符合他的本意的,在苏州开这样的医馆,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在衢州这样贫困山区的州县开设,则是雪中送炭了。搞好了,也是自己的一个政绩,他当然愿意左少阳他们帮他搞这个面子工程。
  左少阳当即问了这衢州的一些情况,果然是很贫困,孙思邈也未曾去过。两人一商量,都觉得这样不错,左少阳道:“既是如此,那我们就到衢州开设医馆去。将来筹措钱财多了,把最需要医疗的地方都开设了,再到苏州开设赤脚医馆。”
  众人齐声说好,刺史见左少阳采纳了自己的意见,很是高兴,他今日让作陪的富商豪绅都是家财万贯的,既然皇帝都捐赠了,他们自然是也要表示一下的了,更何况这医馆现在是开设在刺史治理地界中最贫困的地区,其实也是在帮自己建立政绩,所以,刺史鼓动在场富商们踊跃捐款捐地,这些也都是苏州最有名的大富豪,当下慷慨解囊,募集到了价值十数万贯的良田,而且都是尽可能靠近衢州方向的,这样,到时候打下粮食换了银钱更方便运到衢州,如果衢州一旦发生饥荒,也能动用这些田地产粮赈济灾民。
  尽管苏州很美,但是左少阳这一趟却不是来游山玩水的,略作休整,第二天便即出发,前往衢州。
  一路往西南行进,渐行渐远,繁华景象日日消停,走得数日,所见之处,民众衣着简陋,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了。再行数日,已经到了大山。
  这山初时还只是山岭连着小丘,待到后来,便已经成了绵延的山峦,高耸入云,上山下山之际,往往一日还不能走出一座大山。
  这一路上都是阴雨绵绵,时而暴雨倾盆,山洪冲断驿道处随处可见,只能下车走便道过去。
  这一日,终于便要到衢州了,问了路人,离衢州还有半日路。阴雨绵绵,浇得人心烦气躁。行进中看见一座路边小村,弯弯清水,倘佯而过,青翠绿竹,掩映在雨雾云烟之间。时不时能听到一两声鸡鸣,更显得山城清幽。
  眼看雨水越来越大,众人都觉得饥肠辘辘,特别是看见如此清幽小镇,哪里还能挪动脚步,便住下打尖吃饭。
  他们刚进了客栈,一个店小二点头哈腰跑过来,上下打量了一下几个人的装束,笑嘻嘻道:“敢问几位可是从京城来了?”
  “没错”负责打尖的清悟子冷声道:“莫非京城来的就不能吃饭喝酒?”
  “不不不”那店小二忙不迭陪着笑,又看了看左少阳和孙思邈,大着胆子硬着头皮又问孙思邈和左少阳:“敢问这位老太爷,是否名叫‘孙思邈’孙老神医,这位大哥,是否就是朝廷朝散大夫左少阳左大人?”
  孙思邈和左少阳都是心头一震,既然对方已经道破了两人的行踪,其中肯定又有蹊跷。清悟子冷笑道:“你问这些做什么?说罢,是谁让你打听的?”
  店小二满脸陪笑回头望了一眼,哆哆嗦嗦道:“是……这个……一位道爷和两个道姑交代的……”
  道爷、道姑?孙思邈眉头一皱,立即反省过来了,朗声道:“是守静子还是清妙子?到底是谁在这里搞鬼?还不快出来”
  便听的后面客栈楼梯上咯咯娇笑,冒出三个人来,一男二女,都很年轻,快速走下楼,来到众人面前。躬身给孙思邈和左少阳施礼:“太师祖、太师叔祖”
  第497章 雨中小店
  左少阳举头一瞧,正是孙思邈的七弟子守静子的徒孙清妙子,那个曾经跟自己切磋清啸功的美貌小道姑。另一个道姑,却是那修炼房中术的说话都能把人甜腻死的清媚子;还有一个,却是大徒弟也就是孙思邈的大儿子孙守然的大徒孙,名叫清凌子的,这小子虽然年纪不大,却一直总是阴着脸,很少说话,当真是不苟言笑。
  孙思邈阴着脸道:“是你们三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清妙子凤目顾盼有神,往左少阳身上一瞥,随即飞快地收回眼神,斜眼瞧了清凌子一眼,清凌子是清字辈的大师兄,自然由他搭话,急忙上前,恭恭敬敬躬身道:“回禀太师祖,我和师妹两人想着太师祖和太师叔祖医术、道术高绝,所以想跟随出来历练一下,就担心不答应,所以一路悄悄跟着,今日见太师祖和太师叔祖离开苏州往南,不敢惊扰,本想一直跟随,不料一路行来,渐渐食宿艰难,担心二老,所以前面预先安排,惊扰之处,还请太师祖、太师叔祖原谅。”
  清媚子在孙思邈面前是不敢乱用道术的,所以没有施展狐媚功,但是,说出话来却还是甜腻至极:“太师祖、太师叔祖,你们就留下我们吧,我们绝不给你们添乱,鞍前马后服侍就行。”
  孙思邈面无表情,哼了一声,道:“你们倒也有些耐心,从京城跟随到此,堪堪上千里,却一直不动神色,饶是让人好笑,如何今日想通了,却要安排这顿酒菜,露出本来面目?”
  清妙子忙抢步上前,声音清脆婉转犹如夜莺,躬身道:“回禀太师祖,我们跟随进入山区之后,听当地人说,这山林之间,毒蛇猛兽,更有强贼盗匪出没,我们担心,所以才冒昧露面的……”
  “哼这等说来,若不是这山高林密,你们还待一直跟随,悄悄的跟我等到衢州了?我说过,不准你们跟着,为何不听?别指望你们安排了一桌酒宴,便能让我留你们下来,立即回去”
  清妙子、清媚子和清凌子都是脸色一变,清凌子嘴里嘟哝道:“师妹,我都说了,太师祖不会让咱们跟着的,还是回去吧”
  清媚子小贝齿轻轻一咬红唇,知道太师祖性格倔强,要想留下来,只能靠左少阳这边突破,忙上前对左少阳福礼,腻声道:“太师叔祖,您上次展露神功,让曾徒孙心驰神往,只想跟太师叔祖学学,所以冒昧跟来,这已经离京城上千里,我们不怕道路遥远,若要回去,也是无妨,只是,心忧太师祖和太师叔祖到了衢州,那里山野之地,饮食口味不符,不得安生。听说太师叔祖是巴蜀合州人,小女子学无所长,倒是自小跟随母亲学了一些巴蜀菜肴烹饪之术,或许能让太师祖和太师叔祖随时尝到故里巴蜀口味,所以,斗胆讨请跟随太师祖和太师叔祖到衢州行医传道。”
  左少阳闻言喜道:“你说什么?你是巴蜀人?”
  “嗯,我们家世居巴蜀。巴蜀菜肴,能说得出名字的,我都会做这满桌菜肴,便是曾徒孙亲自下厨烹制的,不知能否合太师叔祖和太师祖的口味。”
  “好好”左少阳喜不自胜,走上几步,满桌子菜肴一扫,鼻子一个劲猛吸,满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