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大唐小郎中 >

第369部分

大唐小郎中-第369部分

小说: 大唐小郎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左少阳喜不自胜,走上几步,满桌子菜肴一扫,鼻子一个劲猛吸,满身心的都是醉人的巴蜀菜肴的香味,而且做的菜都是自己喜欢吃的,不禁食指大动,瞧了清媚子一眼,扭头对孙思邈道:“真是太好了,这一路上我吃的菜肴,总觉不得劲,他若能作出我故乡巴蜀之地的菜肴,那才真叫一个棒呢咱们就让她跟着吧,他们三个跟了一路了,眼看就到了衢州,再让他们回去也没多少意义,就让他们跟着吧,也能帮忙做做事。师兄,你说呢?”
  孙思邈眼珠一转,立即捋着胡须笑道:“清媚子这孩子倒没有说谎,她是巴蜀人,很擅长巴蜀菜肴,既然师弟都说了让他们跟着,便如此好了。”
  清妙子、清媚子和清凌子都是惊喜交加,一起躬身施礼感谢。
  左少阳顾不得再扯别的,看见熟悉的香喷喷的菜肴,早已经馋涎欲滴,连声道:“赶紧的吧,我都饿得不行了”
  众弟子都笑了,吩咐入座。
  这顿酒菜当真不错,白芷寒学的是长安北方菜系,而清媚子却是典型的巴蜀菜系,两人做菜口味不一样,花色味道各有千秋,左少阳吃得很是高兴,一边吃一边连声称赞。
  清媚子和清妙子都很会说话,不时端酒给左少阳和孙思邈、守通子敬酒,那清凌子生性孤僻,话语不多,就算跟孙思邈和左少阳说话,虽然恭恭敬敬,却不带什么感情。唯独看着清妙子的时候,眼神中才有难得的温柔,可是这清妙子对她却不冷不热的,不停地给左少阳敬酒。
  清媚子更是巴结不已,甜腻腻地说着自己修炼道术中种种疑难,要跟左少阳讨教,左少阳也才刚学道术,很多东西自己都不懂的,更不知如何指教起,便只是微笑喝酒不语。不过,如此一来,三人心中更是觉得他充满了神秘,越发的殷勤了起来。
  正吃喝着,隐隐听到大堂一角传来呜呜的哭泣之声,左少阳回头一瞧,便看见屋角有几个人,坐在一张临街的隔间里,一个中年文人,一缕黑须飘在下巴下,旁边一个年轻人,一脸病容,极瘦,两眼无神呆望着窗外,仿佛一阵风都要吹倒似的。旁边坐着一个中年妇人,正掩面哭泣。他们身后站着几个仆从丫鬟,也是垂首而立,神情肃穆。满桌子的菜肴,几乎没怎么动。
  那年轻人似乎有些烦躁,嘟哝道:“娘你哭什么啊?我这不是没死嘛敖大夫都说了,我脉象很有力量,不会有什么事的”
  那中年妇人急忙收泪,用衣袖轻轻擦拭了一下脸颊泪痕,陪笑道:“娘是担心你,我儿说的没错,我儿长命百岁,熬大夫都说了没事,那一准没事的了。”
  那中年人忙道:“是啊,孩他娘,你就是乱担心,孩子这病那就到了哭泣的地步了?不是白白惹人厌吗?再说了,咱们这一次到苏州去,好好找几个当地名医给儿子看看病,便能好的。不用哭泣烦恼。”
  妇人哽咽道:“可是,孩子的病却一直没有起色,昨日他还能吃一小碗面,今日,却连面汤都不愿意喝了……”
  年轻人好象被这句话刺激了,怒道:“好我吃给你看”
  端起一碗饭哗啦哗啦就往嘴里刨,菜也不夹,纯粹把那碗饭当药吃,饭太干了,又端起茶杯咕咚咚喝了几大口硬灌下去,又接着刨。
  妇人见儿子赌气吃饭,那吞咽十分的艰难,伸出手想阻拦,可是又不敢,一双手只在空中僵着,嘴里不停劝道:“慢点,孩儿慢点吃别噎着……”
  话音刚落,那年轻人打了几个反胃的嗝,头一歪,哇的一声,把刚才死命吞下去的米饭全都吐了出来。手里的碗也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摔成了碎片。
  “不吃了走”年轻人嘟哝道,赌气站了起来,站得急了,身子一晃差点摔倒,旁边的丫鬟急忙搀扶,年轻人想挣脱自己走,可是他太虚弱了,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往外走,脚下无力,大半个身子几乎都压在了那丫鬟身上。另外两个丫鬟忙过来搀扶着,又不敢往外走,回头望着中年夫妇:“老爷、太太?”
  中年男子叹了口气,挥挥手,示意搀扶他往外走。
  几个丫鬟这才架着搀着那病怏怏的年轻人往外走去,走过左少阳他们身边,仔细看了看那患病的年轻人,轻叹一声,等他们过去,左少阳把走在后面的中年男子叫住了:“这位兄台请留步”
  左少阳低声道:“关于你儿子的病,我有几句话想说,不知你愿不愿听。”
  这个时候,但凡关系到儿子的病情的,中年人自然都是最关心的,一听这话,浑身一震,拱手低声道:“尊驾是……?”
  旁边的清媚子立即甜腻腻道:“这位是京城赤脚基金会会长,朝散大夫左忠少阳大老爷也是我们的太师叔祖。今科医举探花”
  那中年人没听说过什么赤脚基金会,但是,朝散大夫却是知道的,又听得说今科医举探花,更是惊讶,上下打量了左少阳一眼,又看了看在座众人,这才拱手道:“不知大老爷有何见教?”
  左少阳扭头看了看那些过去之后站在门口等他来的人,道:“这事只能跟你夫妻说”
  中年人忙把妻子叫了过来,介绍了左少阳的身份之后,吩咐仆从们把小少爷先送回马车上去,然后他们夫妻两个坐在了左少阳身边。先给各位团团作了个揖,这才可怜巴巴望着左少阳,等着他说话。
  第498章 满城没空房
  左少阳道:“你们是衢州人?”
  中年人道:“是,小的在衢州开了一家饭庄,小本生意。”
  “是的”中年男子道,“是我们衢州的名医敖大夫看的,说孩子虽然看样子病得很重,但是脉象非常有力,应该不会有事的。”
  “呃,你们是不是要去苏州找大夫给令郎看病?”
  “是的。”中年男子道,“虽然敖大夫说了并不要紧,但是吃了药却不见好转,所以想去苏州找名医看看。”
  “那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去了。”
  “为什么?”
  “因为……”左少阳压低了声音,沉重地说道:“你儿子的病,只怕熬不过明天”
  中年男子身子一震,他原以为左少阳把他留下说事,是准备给孩子看病,没想到却说出这句话来。中年妇人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中年男子阴着脸瞧着左少阳:“大老爷你……你真是大夫?”
  “没错。我说这句话是一番好意,你儿子的病已经没治了,而且活不过明天,你们现在返回衢州,准备后事,还来得及,要不然,令郎很可能要客死他乡”
  那妇人哭泣道:“大老爷,您都没有给我儿诊脉看病,如何就知道他活不到明天了?衢州城敖大夫都说了,我儿子脉象很有力,一是不会死的呀”
  “正是听了他这个说法,看了你儿子的面容之后,我才能肯定他活不过明日”
  “为什么这么说?”
  左少阳笑了笑,摇摇头:“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刚才的话,希望你能听。当然,如果你们不在意儿子客死他乡,那倒也无妨。算我多嘴了。行了,我的话说完了,你们可以走了。”
  那中年妇人不愿意听到儿子不好的消息,潜意识想躲开去,听了这话赶紧起来,拉着丈夫往外走。
  中年男子走到门口,又站住了,回头看了看左少阳他们。左少阳没看他,只是端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放下杯子,又摇了摇头。
  中年夫妇离开饭庄走了,上了停在院子的一辆马车,马车摇晃着离开了院子,到了院子外,却停住了。停了大概一盏茶的工夫,估计在里面商量事情,最终,还是朝着苏州城方向去了。
  左少阳叹了口气,看来,他们还是并不相信自己的话,又或者他们心存侥幸,自己告诉他们的就算是真话,他们也不愿意放弃最后的希望,所以选择了还是前往苏州。
  清妙子端了一杯酒道:“太师叔祖,你如何知道他活不过明日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黄帝内经》关于脉象曾有云:“大则病进,小则平。”就是说,如果一个外表极度虚弱的病人,本来脉象应该是微弱无力的,但是却是非常有力,这提示他体内邪气非常旺盛,人体正在动用最后的能量与邪气抗衡,所以才会呈现人极衰而脉却极旺,也就是人体在进行垂死挣扎的最后顽抗了,这是病危将死的病人在脉象上反应出来的“回光返照”。左少阳望诊他的病容,见他吃饭不能下咽反而呕吐出来,可是听他说脉搏却非常有力,便断定这年轻人体内邪已克正,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不过,这也只是他个人判断,根据脉象和望诊结果的极度矛盾得出的结论,他刚才也是喝得有点大了,又心地善良,所以随口说了出来,真要让他解释,他却不想说,因为不知道自己这个判断究竟是不是正确。
  但是眼见几位曾徒孙都是眼巴巴望着自己,等着自己解说,总的应付一下才好,眼珠一转,便随口道:“我是从面相上看出来的。”
  清媚子等人都是面现喜色,道:“原来太师叔祖还会占相术真是太好了,能不能指点我们一下啊?”
  三人都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了。
  左少阳道:“是啊,你们太师祖说得没错,有什么疑问,你们可以问你们师父好了。”
  众人吃完饭,接着乘车往衢州城里走。
  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衢州城。
  这座城镇比较小,跟合州差不多,只是满城的百姓,大多衣着简朴,扶老携幼在街上乞讨要饭的也不少。这在全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均田制之后还出现这种情况,不能不让人有些意外了,不过,衢州附近都是高山密林,除了山间的极少量的耕田之外。由于良田少,自然是不够分的。田地都让官府、军户和大户人家分走了,普通百姓自然就没有田地可分,只能流浪乞讨了。
  一行人径直来到州府衙门,只见大门紧闭,只有两个腰胯单刀的皂隶浪洋洋地坐在屋檐下懒洋洋说着话。
  真凌子上前道:“两位差老爷请了,我们大人是从京城来的朝散大夫,要见贵府刺史大人。”说罢,将拜帖递了过去。
  两个皂隶一听,忙不迭起身拱手。恭恭敬敬接过帖子看了看,满脸是笑过来给左少阳见礼,陪笑道:“大老爷,真是不巧,我们老爷不在城里啊。”
  “哦,到哪里去了?”
  “今年雨水特别多,好多地方都发生了山洪,把良田都冲毁了,刺史大老爷和别驾、长史、司马、司仓、司户等诸位大人,分别到各地督导防洪防险去了。”
  “是啊?”左少阳微觉失望,“要多久才会回来?”
  “这可不好说,因为马上就要到秋收了。刺史大人要紧接着督导秋收,连案子都不接呢。”
  古代地方官在春耕、秋收农忙季节是不接案子的,并亲自下到乡里及时督导农事,同时了解农情,以预测当年农业收入能有多少,这涉及到政绩问题,是不能耽搁的。
  “有,现在只有司兵刘大人在府上管事。”
  司兵是州县衙门里管地方武装的,相当于县武装部部长,左少阳他们是来开医馆的,自然跟这司兵搭不上边,而且这样一个小官吏,也做不了什么主。反正手里有钱,不用担心办不成事,便连这司兵也懒得见了,决定先找地方住下,然后找人买房或者租房,开办医馆,等这些前期工作完成了,想必刺史大人也回来了,那时候只需要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