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大唐小郎中 >

第388部分

大唐小郎中-第388部分

小说: 大唐小郎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少阳问:“你第一胎是几年前怀的?”
  “五年前。我嫁给我夫君之后,不久就怀上了,可是三个月的时候,掉了。”产妇声音满是伤感。
  “这么说,你五年之内怀了九胎,全部都掉了?”
  “是。”
  “都是在三四个月就掉了?”
  “嗯,所以急着赶来京城求医。神医,您一定要保住我的孩子,我们一家人都感激您”
  “别担心,找到我了,你就可以放心了。我说了我会尽力的,——现在这一胎怀了几个月了?”
  “三个月。”产妇话语有些哽咽,夹杂着希望,那是听了左少阳的话之后,心底的希望之声。
  左少阳问道:“出血情况呢?几天了?”
  “十多天了。”
  “开始不太多,后来就越来越多了,这两天最多。”
  “你为什么老躺着?”
  旁边老妇帮着答道:“左老爷,我儿媳妇已经滑胎九次,总是在三四个月就滑了,这次再滑,只怕再也怀不上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我就让她躺在床上别乱动,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左少阳叹了口气:“她这是习惯性的滑胎,就算你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如果导致滑胎的病不治好,一样要滑掉的。”
  老妇急了,双膝一软,咕咚跪在地上:“神医,求你无论如何救救我孙儿,我们家一脉单传,不能在这绝了后啊”
  “老人家请起,我会尽力的。”
  床上产妇也垂泪让老妇起来。在黑大汉的搀扶下,老妇这才爬起,兀自轻声哭泣着。
  左少阳又问了既往病史,前数次流产的情况,现在的饮食、二便、睡眠情况,完了之后,诊脉望舌,见脉象沉细略滑,舌质淡红少苔,心中已经明了,道:“你这病是脾肾两虚,以至胎元不固导致的滑胎。”
  “当然要紧,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虚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从而导致冲任不足以养胞胎。而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系胞胎,肾气虚无力系胞,所以胞胎也就不能稳固,很容易造成胎漏,最终滑胎。前面几次滑胎没有根治,更是增加了肾气及冲任二脉受损,最终成了有胎必流之势。”
  这一番药理分析,清妙子和清媚子是医道双修的,自然懂得,连连赞叹点头,而老妇等人却是一头雾水,只知道自己媳妇脾肾不好,所以老是滑胎。
  黑大汉忙道:“大老爷,您给开药治治,保住胎儿吧”
  “先不着急,不急在这一时听我说。”左少阳微笑道:“我不是存心掉书袋卖弄学问,我必须把简单的医理跟你们说了,然后告诉你们,我要用的药。因为我给你媳妇用的药,会是一种新药,别的地方你是找不到这种药的,而这种药又恰好是你媳妇这种习惯性滑胎必用的药,这也正是别的大夫为什么治不好你媳妇的病,而我却自信能治好的原因之一。”
  黑大个和老妇、产妇都是喜出望外,忙不迭点头,眼巴巴望着他,心想当真是遇到了活菩萨了,难怪这大夫这么利害,原来他有秘方,有秘药,自然能治别人治不好的病了,这下肚子里的孩子有救了。
  左少阳道:“我要用的第一味药,叫做太子参,跟人参一样都叫人参,都属于补气的药,但是,人生的主要作用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主要用于拯危救脱。而太子参是气阴双补,同时健脾益气的,而且性平力薄,用于产妇补气最为适合。你儿媳脾虚,没有这味药,这病就不好治。”
  一众人又连连点头,也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好在,左少阳这番话虽然是对着老妇等病患家属说的,却主要是给清妙子和清媚子两人传授,想着她们跟了自己一路,不教点真本事给人家,也怪不好意思的。这道术没办法教,便只能教医术了,反正她们是医道双修,也够她们用的。
  太子参是明朝之后才出现的一种中药,唐初的医者自然不知,清妙子和清媚子都知道这位年轻的太师叔祖擅长用各种奇怪的方法和新药治疗疑难杂症,现在听他这么用心说,自然是用心听了。
  左少阳又道:“我还有一种新药,名叫‘棕榈炭”这种药是一种止血药。——止血药很多了,但是,适合产妇的并不多,有一些止血药对胎儿还是有害的,所以不能乱用。棕榈炭这种药,药性平和,特别适合妇科和产科的出血。此外,你媳妇因为是脾肾不足导致的滑胎,补脾肾自然是必须考虑的,除了太子参之外,我还用茯苓、山药、白术等药,这些药都是常见药了。
  第521章 改扩建
  棕榈炭是唐朝末年才出现的一种新药,是治疗出血的常用止血药。清妙子她们自然也是不知道的,左少阳从药箱里取出这两味药给清妙子和清媚子看了,然后开始配药。
  药配好之后,找船老大要了砂锅炭炉开始煎药。煎好药之后,给产妇服下。
  服药的当天,出血就慢慢停止了,腰酸坠痛也大为减轻。
  左少阳复诊之后,随证调整,去了棕榈炭和阿胶,加了补骨脂。又连续服了五剂,等船到了长安的时候,产妇滑胎的种种证象已经全都消失了。胎儿也很正常。
  黑大汉非常的感激,跟老妇给左少阳磕头谢恩。
  左少阳又开了保胎药,把随身带的太子参和棕榈炭都给了他们,差不多够吃的了,告诉他们可以回家了,每个月吃五剂药,一直服到足月产子为止。不要老躺着,还教了她一些适合产妇的运动。
  黑大汉满口答应,回头跟老娘媳妇一商量,还是觉得不太放心,便在京城找了客栈住下,整整住了一个月,按时服药,再没有出现滑胎迹象。又找了别的大夫检查,母亲和胎儿都很健康,这才真的放心了,乘船返回了老家。足月之后,果然产下一子,母子平安。
  老妇和黑大汉感恩左少阳,每次到京城有事,都要到左少阳的药铺拜访,顺便带些土特产表示感谢。这是后话。
  进京城之后,清妙子和清媚子告辞回孙氏医馆了。左少阳带着白芷寒回家。因为没有通报行程,所以并没有人来城外迎接他们。他们的马车径赶往南城的家。
  从城门到家里,要经过赤脚基金会的赤脚医馆东南分馆,马车从分馆前驰过时,他没有吩咐停下,现在顾不得查看工作情况,还是先回家要紧,只是撩开车帘远远观瞧。
  只见医馆前人流涌动,一个个衣衫褴褛的病患排着队等在门口候诊,队伍都已经派到了街外面。十几个伙计在门口维持秩序,让大家不要拥挤。
  左少阳有些纳闷,这又不是赶庙会,怎么这么多人排着么长的队伍等着看病啊?莫非医馆来了名医,都争着来看病?又或者京城在流行什么疾病,很多人都生病了吗?可是看看大街上的人们,虽然很多都是行色匆匆,却不见有病怏怏的样子。
  没等他琢磨过味道来,马车已经飞奔而过。
  又往前飞驰一段路之后,终于到了左少阳的家。
  现在,这一大片都是他们的家了,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种植药材的药圃,左少阳下了车,便看见自己家院门开着,两个小孩正在骑在门槛上玩,看见停了几架马车,站起来看热闹。待看清是左少阳之后,都惊喜地叫了一声:“舅舅——娘,舅妈外公舅舅回来了”
  这两个小孩,正是姐姐茴香的儿子大豆和豆花。
  两个小家伙一边乱喊着,一边跑了过来,左少阳蹲下身一边一个抱在怀里,小脸蛋上亲了亲:“舅舅去了这么久,想舅舅没有?”
  “想”豆花奶声奶气说道,大豆嘻嘻笑:“她撒谎她一次都没有提到舅舅,还说想。”
  “那你呢?你提到舅舅没有?”
  “提到了。”
  “骗人,你也没提舅舅。”
  “提了上次帮娘数钱的时候,我还说了舅舅过年的时候,给了我们压岁钱来着,不知道舅舅能不能过年的时候回来。”
  “那我也说了,我说一定能回来,舅妈天天念舅舅,要是不回来,舅妈一个人过年该多伤心啊。”
  左少阳听着有些心酸,正要说话,便看见乔巧儿一阵风似的跑了出来:“相公”
  乔巧儿比走的时候高一些了,更苗条了,多了几分成熟。左少阳欣喜地瞧着她,把两个小家伙放下,对乔巧儿道:“娘子,你辛苦了。”
  这句话把乔巧儿眼圈给说红了,跑过来拉着他的手,仰着俏脸望着他,一脸的欣喜幸福:“相公才辛苦。”
  左少阳心想,这句话还真说的对了,不单单是辛苦,还遇上野猪差点连命都没有了。不过这不能跟她说,免得担心。
  接着,从院子里出来了茴香、侯普、老爹左贵、母亲梁氏,还有伙计丁小三,丫鬟草儿和莲子。最后一个,才是苗佩兰。
  苗佩兰欣喜的目光瞧着他,却躲得远远的,她到底还不是左家的人,当然得把最先说话的机会留给亲人们。
  左少阳忙施礼道:“爹,娘姐,姐夫……”
  茴香过来就给了左少阳肩膀一下子:“弟,你咋去了这么久?”
  “没办法,我们去的那个地方叫衢州,正好闹尸注,很多病人,我给他们治好了才能回来,所以耽误时间了。”
  左贵奇道:“你能治尸注?”
  “是啊,大部分治好了,不过,有几个病情严重的没能治好,很遗憾。”
  “这已经很不错了。”
  茴香道:“娘,弟的身体比以前结实了,我打他这一下就知道的。你还嫌他瘦。”
  侯普笑道:“母亲总是担心孩子的,你不是总觉得大豆、豆花老是不长嘛。呵呵”
  所有的人都笑了,拉着他往屋里走。苗佩兰跑过去接白芷寒的东西。丁小三和草儿、莲儿帮忙把东西往屋里搬。母亲梁氏付了从码头到家的车马费。车夫赶着车走了。
  左少阳把家里看了一遍,走的这几个月,整个家已经焕然一新,后面空出来的地方已经扩建了几个小院子。修得很不错的。这样,整个住宅区便比原来的扩大了好几倍。
  左少阳很奇怪,家里的钱没办法完成这么大的工程的,问道:“爹,哪来的这么多钱?”
  梁氏在一旁笑道:“你爹把咱们在合州的大宅院卖了,他说没必要留着两处宅院,卖了四百多贯呢不过咱们的贵芝堂和隔壁油盐店倒没有卖,还留着的,油盐店留给了苗家母他们一家子住,顺便帮咱们照看贵芝堂。”
  “李大娘呢?”
  “李大娘不想跟他几个儿子住,感激你救了她的性命,求着要跟到京城来给我们看门,来了之后发现药圃更要人手,就到药圃帮忙了,这会子在后院药圃里照料药材呢,一大片药材苗姑娘一个人忙不过来,多亏了李大娘帮忙,有个帮手。等一会去药圃就见到她了。”
  “原来是这样。”
  左少阳的目光落在临街的一大栋房子上:“这也是新修的,是做什么用的?”
  左少阳迈步过去,这里是单独的一个院落,高墙碧瓦,一座小门上了锁。梁氏忙掏出钥匙打开,推门进去,迎面飘来一股的药香。后面是个院子,用簸箕晾晒着各种炮制切片的药材,还有一个大开门的大厅,过去一看,堆满了药材,原来是药材仓库,对面一排屋子,里面是各种用途的炮制房。圆角还有一口水井,一个大水池。是清洗药材用的。
  左少阳惊喜交加:“爹?你莫非把合州的贵芝堂药铺搬来了?”
  “不是搬来了,是新开了一家,也叫‘贵芝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