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我读了汪中求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后,感觉到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做好工作,关键在于是否抓住了一个“小”字。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殊不知,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这些工作还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结合篮球队的训练工作来展开:1、成绩差的学生、2、怕进教室上课而认真训练、3、单亲家庭学生、4、生理现象、5、惧怕进教室上课时。 要点、注重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把他们当朋友,从各方面去关心。)...
作者:囧叔文学随笔吐槽集《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序我这人读书少,没什么文化。其实我很早就开始读书,但是读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书,大多是全球百大未解之谜一类。上高中时,班上的女生一本接一本地从图书馆抱回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还有她们最爱的玛格丽特。这些女生说起玛格丽特,总是拿英语的语调发汉语的音,十分不伦不类。我有一次翻了翻,觉得味同嚼蜡,不如金庸看着过瘾。我这么说可能会损失很多女性读者,苍天可鉴,这让我非常痛心,但我必须说实话。后来我进入了一个父母不让看什么我就看什么的阶段,在此阶段读了《废都》《白鹿原》,还有《十日谈》的残本,以及一些名目不便于印刷的书。为此我可能又得损失一些男性读者,因为他们觉得我亵渎文学——无法可想。据说那是一个人格定型的阶段,可能正因为此,我在少年时期就形成了一个老没正经的人格,连我写出来的东西也跟着不正经起来。上学时,语文课总布置...
作者:张宝瑞《真假慈禧1西遁风云录》作者:张宝瑞正文第1章源远流长的黄河之水在养育中华民族的华夏大地上不知流淌了多少年,它经历了炎黄子孙的欢乐和幸福,也饱尝了屈辱和辛酸;它目睹了秦皇的骄横,汉武的豪迈,唐宗的大度,宋祖的劳顿,成吉思汗的狂妄,乾隆的文采,但是流淌到公元1900年8月14日(阴历七月二十日)的黎明,却由哽咽而爆发嚎啕,八国联军的铁蹄踏进了北京城。中国人的都城北京陷落了!北京城里,联军的残酷罪行写成东方有史以来最残酷、最野蛮的一页。帝俄军队最残忍,他们每抢劫一家,临走时必掳去年轻的女人;英国士兵酷爱中国女人的小脚,他们把女人强奸了以后,还要剁下她们的小脚塞在行囊里;奥地利军人杀人成性,杀男人是为了要脑壳后面拖着的一条发辫,杀女人是为了剥下她们身上的大红肚兜和脚上的绣花鞋;日军士兵深知王府贵宅里文物的价值,一抢而光;德军驻屯的区域里,房屋烧尽,庵观焚毁。...
特稿落实宪法贵在一个“诚”字作者:杜导正 字数:1071 编辑部商量开这样一个会,讨论如何把我们的宪法(也就是八二宪法)落到实处,我先讲几条,作为开场白。 第一,现在社会上讨论宪法和宪政很热闹,大家这样关心国家大事,90年代以来是少见的。关于宪政的讨论,意见针锋相对,网络上还挺激烈的。有人说,这场讨论可能是又一场大争论。我说,争论是好事。党和政府看来也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第二,《炎黄春秋》编辑部也议论过几次,重点是议论八二宪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实践性。合法性不成问题,大家都认可。合理性社会上也没什么大分歧,认为八二宪法是比较合理的一部好宪法。我们特别看重八二宪法的实践。...
作者:皆不在其白【,】第01章 兴趣小组“凯子!还不起来。”寝室长火急火燎的窜进寝室,一边找着毛巾一边随口喊道。“8点了啊。”“哦。才8点,慌什么啊。”寝室最里面靠东的床铺上,凯威儿翻了个身,含含糊糊的回答道。被子蒙着头也不管寝室长听清楚没有。“都大学了,还点名。”半天,床上才传出些响动。显然,凯威儿对点名很有些不满。又翻了个身。“恩,今天上午的课。不去没事。”凯威儿默默的想着。其实,凯威儿早就醒了。寝室里还不到7点就有人起来,外面走廊里也乱糟糟的。只是他就想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再说上午还有事,这就更让凯威儿找到了赖床的理由。“恩,预备了。”预备铃声在寝室里也能隐隐听到。“起来吃饭,一会该没饭了。……靠,还点名。”显然凯威儿还是对点名有点耿耿于怀。...
作者:亚当·斯密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胡企林 校译者序言亚当·斯密(1723-1790)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他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为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特别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正确理解。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译者:黄煜文序言前言 耶路撒冷的历史是整个世界的历史,它同时也是犹地亚山间一座长年贫瘠的小镇的编年史。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而今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名副其实:这座城市是亚伯拉罕系宗教之间斗争的焦点,是越来越受欢迎的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派的圣地,是不同文明冲突的战略角斗场,是无神论与有神论交锋对峙的前线,是世俗瞩目的焦点,是惑人阴谋与网络神话的发生地,是二十四小时新闻时代里全世界摄像机聚焦的耀眼舞台。宗教、政治和媒体兴趣相互滋养,使今天的耶路撒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暴露在世人的目光之下。 耶路撒冷是神圣之城,但给人以迷信、骗术和偏执的印象;是帝国的欲望与奖赏,但又不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具有战略价值;耶路撒冷是许多教派的共同家园,但每个教派都认为这座城市只属于自己;耶路撒冷是一座拥有许多名字的城市——但每个传统都如此偏...
作者:[美]拿破仑·希尔序 言在美国,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由于他创造性地建立全新的成功学,他在人际学、创造学、成功学等领域比卡耐基有着更高的地位。1883 年10 月26 日,希尔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一个贫寒之家,这是一个深谙教育孩子去争取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成就的家庭。18 岁时,他正上大学,并为一家杂志社工作,他有幸被派去采访钢铁大王、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卡耐基很快发现了在希尔身上的创造性,他征询希尔是否愿意从事对美国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非常愿意。”希尔当即回答。卡耐基不愧为一位可敬导师,他拿出了大量的时间与希尔讨论“成功学”问题,并利用私谊写信给美国政界、工商界、科学界、金融界取得卓越成绩的高层人士,介绍希尔与他们相识。...
作者:[日]金文学译者:宋义淑一、 不成熟的国家——韩国1.为什么韩国人无法克制情绪在没去韩国之前,找一直认为祖父母的故乡韩国是一个沉稳、成熟的国家。与中国不相上下,不,应该是比中国更加恪守儒家传统的“东方礼仪之邦”。最起码应该像中国一样,是一个洋溢着民族文化自豪感的理性的国家。对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但是,从我踏上韩国土地的那—瞬间起,我就意识到,以往我心目中的韩国形象,不过是—个美丽的幻觉。坦率地说,韩国人过于情绪化,“呼”地一下子熊熊燃烧起来并没有错,但任何事情都感情当先则很麻烦,甚至可以说,“韩国人体内流淌的不是血,而是感情”,当这些情绪化的人们聚集在—起时,就很容易引起大的骚乱。...
作者:冯唐内容简介 有“冯金线”之称的另类作家冯唐最新随笔集。 原为2009年始在男性时尚杂志《GQ》中文版专栏文字集结,计36封公开信:写给小师弟、唯一的外甥、90后、文艺男女青年同志们;致司马迁、马拉多纳、韩寒、唐玄奘并梁思成;甚至写给自己的公文包……就世间有所感悟的人、事、物们,讲四十不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传授“金线”之上的俗世生活。 所谓《三十六大》,就是冯唐眼中,人生全面达到金线的降龙三十六掌。作者简介 冯唐,男,1971年生于北京。 1998年,获妇科医学博士学位,协和医科大学。 2004年,获MBA学位,美国EMORY大学。 2005-2008年,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咨询公司。...
作者:姜奇平前言这是在小汤山脚下的桃花坞别墅,一位下海的政治学硕士营造的世外桃源,一群自由的思想者的浪漫沙龙。它远离都市尘嚣,令人悠然地产生超脱的心境来反思现实。在这里,我被赋予了一个伟大得吓人的“使命”:阐释电脑网络对人类文明在经济方面的影响。让我做这个伟大题目完全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巧合。在著名的经济学沙龙上,我被当作“懂电脑”的人,介绍给晓燕女士,恰好她正到处物色对经济学和电脑都略知一二的人来写书。我想,之所以是我这只鸭子被赶上了“架”,纯属钻了这个空子:眼下经济学家对网络多是外行,而网络专家对经济学更是外行。而我对两者都有浓厚兴趣,且各有小半瓶水握在手中晃晃荡荡。于是我被要求把这两个小半瓶子水对成一个大半瓶水来冒充“专家”救急,聊胜于无罢。我真害怕您,高明的读者,用专家那严肃的眼神盯着我的眼睛问:“你是专业学经济的吗?”我立刻诚惶诚恐把头摇得象拨浪鼓道:不不...
作者:苏言&唐静松【,】序言日本并不成熟其实,中国人特别希望与日本和平友好,尽管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不愉快的事,而事实的确,这些不愉快是日本带给中国的。以中国的文化看,即使是邻居,做错了事真诚地道个歉,关系依然会友好。可如果不道歉或道歉不真诚,这关系自然会堵在那里。中国有俗语:人活一口气。恐怕日本也未必不是这样。加藤嘉一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他最近在FT网站撰有《日本人怎样看二战》的文章。文章由8月15日——“终战纪念日”说起,说了好多问题,但问题都是说给中国人听的。有一段讲,日本政府和老百姓普遍认为,日本投降是因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投了原子弹,对日本人来说,两颗原子弹足以使国民认识到我们是受害者。加藤先生说,二战败给美国,日本人的挫败感以及“受害者”意识特别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