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拉曲智仁波切略传喇拉曲智仁波切略传索达吉堪布著缘起在精神园地荒芜贫瘠的世界上,每个人在阅读、学习、研究一部著作时,首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当然,作为佛教徒对于绝非世间凡夫俗子“纯属虚构”之作品、犹如甘露般的此殊胜论典《极乐愿文大疏》,大家更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作者的事迹、功德。诚如大智者帝洛巴所说:“欲趋入金刚乘,相续中生起甚深胜义智慧,即生成佛,必须对上师生起恭敬心,而这种恭敬心完全依赖于信心,要想产生强烈的信心务必知晓其功德,其功德唯有通过其传记才能了知。”故此,我将此论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的生平事迹奉献给您。尽管文中既没有精辟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一鸣惊人的妙语。然而,我所希望的是您能通过朴实无华的词句,对尊者不同寻常的功德一览无余,生起敬信。这也是我撰写此文的意旨所在。...
一叶悟禅机,乐土来当下心游万仞还一念,身历千劫归净土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随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无故;若法无性,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清净五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野 域风赋清鹤 吟催心急闲 向玉阶站云 舞多迷离空门自古人不空,都在红尘里俗是心在俗中就是俗呀出了心俗就不是说俗了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请问佛的大圆镜智与众生的第八识是什么关系?众生各有自己的第八识。某一众生成佛时,其第八识中的染种子伏断,净种子生起转成大圆镜智。此智又能见众生第八识。那么,这个大圆镜智与其余众生的第八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能生起众生的第八识作为相分,那么这个成佛众生的第八识何以会包含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在众声位就是如此(第八识相互包含)那岂不是众生会同时成佛?如果不是,那这个修道者的第八识又是如何,何时包含了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生起与众生第八识相似的影像作为相分,那是否可以说佛与众生仍然有间隔?回答时请列出经论上的依据。谢谢。本贴由小澂于2002年1月20日20:00:27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参见彩图插而第2页)。早年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吠陀时期著名的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即汉译“甘蔗王”的后裔,迦毗罗卫(劫比罗伐 堵)国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迦毗罗卫是释迦族集居的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意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属国。在4世纪法显游历印度时,这个国家已日见衰落。19世纪末,考古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个藏有遗骨的石壶,上面刻有公元前数世纪流行的婆罗谜文字,意为释迦族供奉的佛骨。另外,在迦毗罗卫发现有阿育王巡幸时所建的石刻,从而证实了它大概的地理位置,以后尼泊尔政府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
宣政元年(578),北周宣帝继位,立杨坚的长女丽华为皇后。以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不久又迁升为大前疑。宣帝每次出巡,常命外戚杨坚留守京城,因此位望日隆。 北周宣帝是一个荒淫无耻的暴君。他恣情声乐,“多聚美女,以实后宫”。立了五个皇后。颁布《刑经圣制》,用法苛刻,外自群臣,内至宫女,被杖打、诛杀的人很多,以致“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①。这种情况对杨坚夺取政权自然极为有利。 本来鲜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汉族士人的力量。 杨坚系出弘农杨氏,是士族中的高门,拥有宗兵(杨氏私兵)多至三千人。他在政治上是有一番打算的,曾经对密友郭荣说过“吾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其代之”②的话。他做定州总管的时候,庞晃就曾向他建议:“燕代精兵之处,今若动众,天下不足图也。”③杨坚觉得这样的时机虽然还没有到,但所结纳的人自然是越来越多,形成一个...
唤醒、了睿辑录 彻悟大师遗集卷上 彻悟大师遗集卷中 彻悟大师遗集卷下 彻悟大师行略 师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县人。族姓马。父讳万璋。母高氏。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靡弗采览。二十二岁。因大病。悟幻质无常。发出世志。病已。至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宿剃发。越明年。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圆具。次年闻香界寺隆一法师开演圆觉。师与会焉。晨夕研诘。精求奥义。遂悟圆觉全经大恉。复依增寿寺慧岸法师。听讲相宗。妙得其要。后历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法华楞严金刚等经。圆解顿开。于性相二宗。三观十乘之恉。了无滞碍。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粹如纯翁。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印心焉。是为临济三十六世。磐石七世也。三十八年。粹翁迁万寿寺。师继席广通。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驰南北。宗风大振。每忆永明延寿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日课...
1.一灵独觉法 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
〔斯裏蘭卡〕莉莉﹒德﹒西爾瓦著趙桐譯【心智修養】 巴厘語名相「bhaavanaa」(修習)一般譯成英語的「meditation」。英語這個詞的意思是深思或集想。而「bhaavanaa」一詞的含意要比這多得多,它從巴利語詞根「bhu」而來,意思是「成為」,喻意為「發展」,這裡選用了「心智修養」一語,因為「bhaavanaa」也蘊含著心的修養與修煉之意。我們的心需要修習的道理,就好比一塊地,如果讓它隨意瘋長,就會荒蕪不美,雜亂無序,毫無價值;但假如對它予以關愛,精心種植與耕耘,它就會變成一個讓人賞心悅目的花園。同樣的道理,我們好好地照管我們的心,它就會健美、高效、有價值。根據上述道理以及考慮到這個詞各個方面的意義,我們選擇了「心智修養」一語...
决定中国命运的棋赛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场波澜壮阔、跌宕曲折的棋赛,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执蓝子者,光溜溜的脑袋,长袍马褂,讲起话来喜欢拖腔拉调,一口浙江“官话”。平时他不苟言笑,着急时,会骂“娘希匹”。执红子者,长长的头发朝后梳,一身中山装,讲起话来不紧不慢,一口湖南腔。平日喜欢说说笑笑,富有幽默感,发脾气时会骂“放屁”。两人都富有男子汉风度,一米八几的个头——光头者似乎比长发者还稍稍高出一厘米。在他们身后,分别插着青天白日旗和镰刀铁锤红旗。这两位主帅的头衔分别是: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中国共产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后来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们手下的军队分别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和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论军职,他们一个是陆海空军大元帅、军事委员会主席、总司令,一个是中央军委主席。...
2006-08-15 09:23:41大 中 小摘自《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梦译)我不属于任何教派,我只服膺于真理以及诚实面对自己的人。发问者:我到你这里来,是想弄清楚为什么我和妻子或其他的事物,甚至和自己都是分开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发现这个界分,不只在自己身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人们讲了一大堆有关众生一体和兄弟爱的事,但是我怀疑我们真的能解脱这份界分感吗?我可以在智性上假装没有界分,我可以对我自己解释这些界分的起因——不只存在于人跟人之间,而且也存在于理论、神学和政府之间。但是我很清楚我的心中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分别心。这个鸿沟隔开了我和其他人,我永远觉得我站在河的这边,而其他人站在河的对岸。我们之间存在的是那深幽的河水。这就是我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鸿沟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