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短篇H文小说人气日排行榜

易经杂说;南怀瑾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蝴蝶的出走 |更新时间:2024-05-14
第一部分                敲门砖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  刚才提到唱京剧,我们对《易经》,从京剧《三国演义》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京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实际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易经》的看法。... 
略谈证体启用百则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淘气 |更新时间:2024-05-14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二七第一天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今天是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一,农历是九月三十日,是第二个七的第一天。通过一个星期地打七,大家都有很大得进步,从大家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来,很欢喜,很轻安。你心虽然欢喜,但是不要说话哦。欢喜了就高兴,控制不住就要说话,找人谈我的禅定怎么样...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抵制日货 |更新时间:2024-05-14
敬请登陆:luo8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第1节:中国传统文化作者: 姚淦铭  老子与我们同行  序  ◇魏淑青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是想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气指数最旺的民间,去为普通百姓服务。  江南大学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教授,就是这些从象牙之塔走出来的学者中的一位。... 
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雨来不躲 |更新时间:2024-05-14
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王仲尧  内容提要:现存文献,对地论师南北二道分歧的历史渊源与关键,以及门户传承等问题,所记不清晰。近代以来,学术界虽多曾探讨,但也未说清楚。本文从二道的判教结构和有关思想出发,认为南道判教是将《涅?》、《华严》二经共同置于最高地位。北道判教则将《华严》置于《涅?》之上。双方分歧的焦点,是佛性当有还是现有。南道持“真性缘起”,有强调理性主义,突出主体意识和义理思辨的倾向。北道持“法界缘起”,较偏重实践。地论师判教对当时整个中国佛教的几种思潮皆有所涉及,其判教的基本方法是对各种现实存在的学说思潮进行认识和分析,在批判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会通。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判教结构的不完整或不均衡性,判教的内容与整个佛教发展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割裂。但其主体意识和批判锋芒,在当时不失为一种特色,故仍有重要价值。... 
胡晓光:略论中国禅观之本质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团团 |更新时间:2024-05-14
  略论中国禅观之本质  胡晓光  引子  中国佛教博大精深,宗派林立,妙谛纷呈。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佛教思想的内在心总是与生命的大解脱相关,所谓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为了解脱「天上天下第一大事」,中国佛教徒一直在寻找契机契理的解脱修道方法。印度佛教有一整套的生命解脱修道方法──禅观,但对于一般人不易入内。中国佛教徒一向认为佛法真谛是至简、至直、至快的,基于这种观念,中国佛教大师们开始对印度佛教法义的第一谛参究体悟,结果普遍地得出共同的结论:佛教真谛上是直显心元,不立次第,即可转识成智或明心见性。所谓的次第禅观皆是在俗谛上建立的接引方便而已。...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博搏 |更新时间:2024-05-14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戒 斌  唯识学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引导人们依法修持,获得最高无漏果,离苦得乐,趣向自由解脱的境界。而这一过程,关键在于转依。如《成唯识论》说: “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这里显示了唯识教施设目的所在。唯识的理论既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必须要我们悟证。如果说了却不付诸实践求证,又有什么用处?况且唯识的行证方法,大都是觉者经验之谈,只要依照方法去修学,一定能证得圆满菩提,所以转依在唯识学上是何等重要啊!  转依,既是入唯识性的方法,亦是修观的过程。《摄大乘论》云: “为转所依,为欲证得一切佛法,为欲证得一切智慧,入唯识性。”须知宇宙的现象界,天:堂地狱,皆离不开第八阿赖耶识,乃至出世间无漏果报,也舍识上之杂染转智而生。转舍阿赖耶识中烦恼所知二障,显现涅粱菩提,这一舍一得,就是... 
情绝 番外 残情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指环王 |更新时间:2024-05-14
  大红花烛,映照出一身的端庄婉约。  静默坐于床沿,红巾掩盖下的容颜低垂。称不上是绝代,却也相当美丽了的容颜之上,散发着一种沉静的气息。  出身名门的教育让她有了一身高贵的气质。而本身的才智与性格则让她成了个极识大体,温柔贤淑的才女。  也因为如此,所以,她成为万中选一的「幸运儿」。  这是她的大喜之日,从今日起,她,就是太子妃了。  她,已经和比她小了四岁却从未谋面的太子成婚了。  而现在,她在东宫新房里,静候夫君的到来。  她的夫君……整个皇朝的下一任继承者。  尽量的让自己维持在平心静气的状态,直到脚步声自远而近,而终于在身前停下。红巾... 
精研论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想聊 |更新时间:2024-05-14
  圣龙树菩萨 造   庆喜与经然译师从梵译藏   法尊法师从藏译汉  敬礼文殊菩萨  自矜善因明 爱乐起诤竞 为除彼慢故 精研我当说  外曰:诸辩论者,共许有量、所量、疑、所为、喻、宗、支、观察、决了、诤、言说、破、似因、舍言、似破、堕负。诸说空者,不许量等句义,无所著故。内曰:  量、所量二杂乱。  现见量、所量二杂乱,何以故?若有所量乃有量,若有量乃有所量。量因昕量而成,所量因量而立;以是量即所量之所量,所量亦为量之量。相待而安立故,量、所量俱通二种,故成杂乱。... 
弘一大师文集-法义_弘一大师着述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赖赖 |更新时间:2024-05-14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弘一大师文集—法义弘一大师著述人生之最后佛法十疑略释佛法宗派大概佛法学习初步佛法大意常随佛学人生之最后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人。见者闻者,靡不为之惊喜赞叹,谓感动之力有如是剧且大耶。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所经验,乐简略者或有所取。乃为治定,付刊流布焉。弘一演... 
论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及其对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标点 |更新时间:2024-05-14
何英莺[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回顾与总结了战后以来日本的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历程;其次本文认为无论日本的东亚地区主义如何演变,但是始终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独自性”,并且认为独自性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这种特点给东亚经济合作战略所产生的影响。[关键 词] 东亚地区主义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 独自性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也是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然而,长期以来日本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方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为有过战争历史,这个国家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目前仍然不时地显得十分微妙。过去,日本曾经因为采取脱亚入欧的对外政策而使自己...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着凉 |更新时间:2024-05-14
济群法师著一、前言二、什么叫唯识三、从经教上证明唯识四、从理论上建立唯识五、从实践上体验唯识六、从譬喻上显示唯识七、从譬喻上显示唯识八、从释难以成立唯识九、结束语一、前言  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古今中外的哲人智士都在共同关心着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宇宙人生差别现象生起的本根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外哲学史上异说纷纭,兹归纳为四类:一日唯物:是以物质为世界本根。古希腊泰勒斯以“水”为不变本体,能生万物。德漠克里特以“原子”为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分,不生不灭,由此原子构成万物。印度顺世外道以“四大极微”是实,是常,不可分,能生粗色。... 
南传法句经dhammapada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古诗乐 |更新时间:2024-05-14
Dhammapada 文言文译本双品 YAMAKA-VAGGO一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二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三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怀此念,怨恨不能息。四 『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五 在于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六 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若彼等如此,则诤论自息。七 唯求住净乐,不摄护诸根,饮食不知量,懈惰不精进,彼实为魔服,如风吹弱树。八 愿求非乐住,善摄护诸根,饮食知节量,具信又精进,魔不能胜彼,如风吹石山。... 
最胜耳传修心七义论讲记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津股巡览 |更新时间:2024-05-14
昂旺朗吉堪布 口授郭和卿 译缘起师云。今当开讲胜传修心七义论,先引宗喀巴大师言教,以作缘起。宗喀大师颂云:「暇满身如牟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应作如是思维。从无始来,生死流转,受种种苦,与种种乐。如是苦乐,于未来生中,尚当续受,无有穷尽。六道诸苦,有损无益,此易了知。即过去曾受百千万亿诸乐,事过境迁,于今安在。空无受用,何益于我。如是世间苦乐,不但不能断除我之生死烦恼,反令我之生死烦恼炽盛。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然彼不明佛法者,智慧短浅,毕竟不知此义。诸君得暇满身已,依止善知识,听闻佛法,深知此义。当随此顺缘,取修学心要之法。所谓心要之法,即佛所说,能... 
何谓基督徒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翱翔1981 |更新时间:2024-05-14
约翰福音1﹕1-18约翰福音1﹕12是我们很熟悉的一节经文﹕“凡接待他的人,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给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我最近常去中国,到了各个地方,不论在机场还是在路上、飞机上、车上,都有很多机会和人们谈到福音。人们常常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信耶稣?他们通常的问法是﹕为什么要信教?一般人都会把耶稣和其他宗教的教主相提并论。有时他们会问我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在世上生活所常遇到的,比如职业问题和生活问题。有些人问我﹕你抽烟吗?喝酒吗?赌博吗?我的回答很简单﹕没有。他们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你怎么活?!我反过来以同样的问题问他们,他们什么都做,每晚都有卡拉ok。我接着问﹕那你是怎么活的?他们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应当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要做基督徒,而是为什么不做基督徒。基督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通过对这一段经文的探讨和学习,对已信主的人,但愿我们好好地省察自己;对还在救恩的...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热度 25 | 短篇H文 | 上传: 童舟 |更新时间:2024-05-14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杂阿含经论会编总目次杂阿含经论部类之整编目次杂阿含经论会编(上)杂阿含经论会编(中)杂阿含经论会编(下)序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一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六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一一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一八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二四六 修多罗──阿含──四部(阿含)..............................三一... 
阿姜查__以法为赠礼 |热度 22 | 短篇H文 | 上传: 点绛唇 |更新时间:2024-05-14
◎阿姜·查尊者著目录前言译者的话阿姜·查真正的给予以法为赠礼法性法的语言与法同住世间心的训练汤锅里的汤杓子教说片断  现在就做!  阿姜·查(公元1918~1992年)在世时,他经常会告诉弟子们:  “……长久以来,你们是那么的平静安详,而这就是最好的方法。我走了之后,单纯地遵照我的教导去修行,就好像我仍然在你们的面前一样!”前 言  这是由法园编译群翻译的阿姜·查系列二。第一集《我们真正的归宿》大概介绍了阿姜·查的教导风格,而此次的主题将围绕在“法”及其有关方面。所有的文章除了“真正的给予(True Giving)”、“汤锅里的汤杓子(The Ladle in the Soup pot)”、“法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Dhamma)”、“与法同住世间(Living in the World with Dhamma)”之外,全都取自《菩提道》(Bodhinyana)一书。前三篇出自《解脱味》(A Taste of Freedom)一书,最后一篇出自“Wat... 
共3587本 当前第157/225页 << <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158 159 1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