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迦曼尊者講 曾銀湖譯 佛法無邊,汪洋浩瀚;我們現在所輯選的,不過滄海一栗。 (1)佛教的心性要義(羅候羅化普樂法師博士) ,文簡意賅,對初學佛教的人,啟發良多。從「正知」到「正見」而言,實在是學佛者最好的初階。 佛陀,姓喬答摩,名悉達多,西元前六世紀頃生於北印度。父親淨飯王,是釋迦國(在今尼泊爾境內)的君主。母后叫做摩耶夫人。根據當時的習俗,佛在很年輕- - -才十六歲的時候,就和美麗而忠誠的年輕公主耶輸陀羅結了婚。青年的太子在皇宮裏享受著隨心所欲的豪侈生活。可是,突然之間,他見到人生的真相和人類的痛苦,就下定決心要找出一個方法,來解決這及世間的苦惱。在他二十九歲那年,他的獨生子羅侯羅剛出世不久,他毅然離開王城,成為一個苦行者,以尋求他的答案。...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五十阴魔之色阴十魔 宣化上人讲述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床’: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法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佛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普告大众’: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悟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趣大菩提’:...
徽宗入内,听得张梦熊、张商英二臣的奏章,常有忧色,因坐于千秋亭上。时有平章高俅、御史杨戬侍侧。帝顾高俅等曰:“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适间听谏议所上表章,数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举一动,天子不得自由矣!”高俅等奏曰:“陛下君也,商英臣也。君犹天而臣犹物,天能发生万物,亦可肃杀万物,商英生死之命,皆悬于陛下之手,草茅之言,何足畏哉?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便如唐尧土阶三尺,茅茨不翦;夏禹躬耕稼穑;周公吐哺待贤,今又安在?且如幽王宠褒姒之色,楚王建章台之宫,明皇宠奉杨妃,汉帝嬖宠飞燕,后主有‘玉树后庭’之曲,隋炀帝为锦缆长江之游,朝朝歌舞,日日管弦,也不枉了一生受用。陛下怎不闻古人有言,道是诗曰:...
作者: 宋美龄 [信仰之门/GODoor]我的家庭 我的家庭乃是传道家庭,双亲都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我从小就上主日学,参加主日聚会,以及每天的家庭礼拜。有时我心中极不高兴那样勉强坐着听那冗长的讲道,然而就在不知不觉中,倒吸收了不少主的道理。甚至我和蒋先生结婚之后,我实际上还没有重生。在知识上我相信基督的神性,我也相信耶稣到世上来救赎罪人;但这对我个人并无大关系。虽然他是为我死,也是为全世界的人死,这事实在我身上并无特殊意义。至于罪吗,人人都是罪人,我决不会比一般人更坏啊!第一次灵性的转机 我母亲对主的关系并不这样,她的生活与上帝极其亲近,她常花好几个钟头来祷告,与主交通。那时,我们每逢遭遇困难,总是找她替我们祷告。...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许多父母已经按书...
1、胜莲如来刹土庄严 据《大悲妙法白莲经》中记载:释迦如来一时于王舍城灵鹫山说法。时有比丘六万两千,弥勒等不退转大菩萨八百万数,世间怙主梵天之类及天龙夜叉等大乘种姓众生而为围绕。弥勤、见义、狮慧等一万余大菩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面向东南合掌恭敬,以欢喜、清净心而白佛言:"胜莲如来正等觉成佛以来示大神变,饶益千万众生善法利益。如来置众生于不退转菩提果位,实乃稀有无比。"此一万大菩萨众说完齐声诵道:"顶礼胜莲如来。"此时众中有一菩萨名叫宝光,从座而起,恭问佛道:"胜莲如来所住刹土距此世界远近如何?他成佛后已过多少时日?"佛陀答言:"善男子,你以大悲为成熟无量众生善根而问胜莲如来成佛、示现神通变化、利益众生种种事业,你所发问实为你福报、辩才所致,我当为你宣说,你应谛听:...
帕奧禪師講緬譯英:Bhikkhu Dhammasubho & others(淨法比丘等)英譯中:Bhikkhu Shi Kai Hong (釋開弘比丘)在這階段,色法已經以業生色、心生色、時節生色及食生色的方式觀察。關於業生色,產生業生色之業於甚麼時候發生呢?《無礙解道》第五○頁說:Purimakammabhavasmim moho avijja , ayuhana savkhara, nikanti tanha , upagamana m upadanam , cetana bhavo ; ime pabca dhamma purimakammabhavasmim idha patisandhiya paccaya. 「於以前的業有的癡為無明,努力為行,欲求為愛,接近為取,思為有,這些於以前的業有的五法是今生結生的諸緣。」1依注釋,詮釋 purimakammabhavasmim「於以前的業有」為purima kamma bhave, atitajatiyaj kamma bhave kariyamaneti attho 「關於『以前的業有』,意思應作『過去生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