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香有香(3P+弱攻强受)BY:湖卡我不算是个好人,但我从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啊!可是对面的那个帅到没天理的男子那盯着我的眼神和从脖子上传来的冰冷的金属感告诉我他并不这么想。我不禁开始从我出娘胎那天开始回忆起来。难道他是……那个总被我们欺负得哇哇大哭的二胖?不会吧?二胖的大嘴巴塌鼻子怎么变成现在这种模样的?有时间要去向他妈打听下。他不是二胖的话,那他是……那个沉默寡言的所以老被我们支使来支使去的小柱子?不会吧,即使那样我也罪不至死啊?那就是那个老喜欢缠我的小屁孩?不会吧,他比我起码小了四五岁,眼前美男子的年龄肯定与我不相上下,甚至还很可能比我大几岁呢!那是谁呢?我终于放弃,无奈的苦笑的问:“老兄,我犯了什么事值得您拿剑来砍我啊?”...
84、为半偈舍身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舍弃众多难以割舍之人、财、物,只为以此而寻觅佛法。 久远之前当如来未出世时,释迦牟尼佛那时曾示现为一外道婆罗门。当时他精通一切学问,行为亦调柔寂静,不但烦恼微少,心与行为都清净无染。 他为寻觅大乘经典已四下打探过很多时日,但却连大乘名称都未曾发现、听闻。其后他在一泉水清冽、瓜果丰饶之森林中入等持、修禅定,不过虽苦行多年,因无如来出世故而始终无从听闻大乘教义,他只能独自苦苦寻觅、默默等待。 帝释天与天子有次于天界集中,有天子即以偈颂方式宣说了人间某位仙人苦行修道之境况。有太子断言说此人可能是外道,只欲获帝释天等天界果位。不过有位天子仙人却批驳道:“此人苦行根本不为获得天界果位,他只欲利益众生,故而才会不顾惜自己身体与一切财富而精进苦行,他唯一目的即为誓得无上圆满佛果。”帝释天此时则以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之语气说道:“按你所...
阿姜 查 著 (公元1918~1992年) 阿姜 查在世时,他经常会告诉弟子 们: ……长久以来,你们是那么的平静安详,而这就是最好的方法。我走了之后,单纯地遵照 我的教导去修行,就好像我仍然在你们的面前一样! ·目 录· 前言(2) 译者的话(4) 阿姜 查(6) 真正的给予(11) 以法为赠礼(15) 法性(25) 法的语言(37) 与法同住世间(39) 心的训练(47) 汤锅里的汤杓子(64) 教说片断(68) 现在就做!(80) ·前 言· 这是由法园编译群翻译的阿姜 查系列二。第一集《我们真正的归宿》大概介绍了阿姜 查的教导风格,而此次的主题将围绕在“法”及其有关方面。所有的文章除了“真正的给予(True Giving)”、“汤锅里的汤杓子(The Ladle in the Soup pot)”、“法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Dhamma)”、“与法同住世间(Living in the World with Dhamma)”之外,...
2006-09-19 13:40:25大 中 小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传》(PuPul Jayakar著,胡因梦译) 醒来,快起来,接近伟大的导师,才察觉道途的艰辛,其中的叉路,宛如剃刀边线。 ——《羯陀奥义书》第三章 我第一次见到克里希那穆提是在1948年的1月,我当时32岁。1937年我和玛摩汉·贾亚卡结婚,后来到孟买定居,我唯一的女儿拉迪卡一年以后诞生。印度已经独立5个月了,我们的未来有着十分美好的远景,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政坛。那时曾经参与独立运动的男女,大多投入了圣雄甘地发起的社会建设。它涵盖了国家建设的每一个层面,尤其重要的是乡村的建设工作。从1941年起,凡是有关乡村妇女的福利、产业合作社及家庭工业的组织事务,我都积极地参与。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艰难而又严格的开端。...
攝論章卷第一在四能莊嚴出世間法。五以出世法故最□□□□□□□□□□□□□□□□□□能益物者。三種境界是無上福田有心歸仰起□□□意□□□□□□行住於一地乃至十地得無上菩提。天魔外道師及弟子違陀等經□□□□□無此利。譬如意寶珠能令災□不起生利無窮。為物所珍故名為□□□□□用故舉事況法。三皆名寶。第二得名者。依雜心佛就用法者□□□□□□者就義得名。依成實大乘佛一種就實德受名。餘者同。第□□□□□□就三種定體。一名字。二別體。三一體。名字三寶體者。土木金銅□□□□□□經卷此二依雜心用別名色法為體。依成實用假名色為性。凡夫比丘□□□□□□□法服即是名字僧。別體三寶體者有二。一明小乘別體三寶。二明大□□□□□□有二。一依雜心明別體。二依成實論。雜心論主明佛有二種。一生身。二法身。生身體者。謂報生等智相好之身及諸得四相是生身佛性。法身者。以無漏智慧及有漏種智方便現起是法身佛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ycwg Lance 2004.9*备注:感谢Lance提供,若对翻译或摘译事宜有任何问题,请连络lance@ms39.hinet本义工中译文版为重点笔记摘要整理 纯为读书会分享用笔记 仅限于非营利用途欢迎任何改善建议.意见 请联络网站编辑介伟 dj@soul-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真理皆是被控以亵渎而开始。挑战你我根深柢固「最神圣信念」(对神的信念)的时刻已经到来。你若不去检视挑战你自己的信念,不久的将来你的信念将逼使你面对它的挑战。「与神对话:明日之神」意在挑战你:根深柢固的「最神圣信念」(对神的信念)。...
-一、文档来源说明2005年10月底,在苏州文庙古玩市场见到一份镇江古玩商人携来的延安的文档材料,因拿捏不准,没有买下,但这东西一直萦绕心中。同年的11月7日,值镇江举办全国古玩交流会,想再去看看,试试与此物有没有机缘,快要失望的时候,终于找到了那位叫杨子的古玩商人,提及这份材料,他从文件夹中拿了出来,我便不再犹豫,买了下来。关于这份材料的来源,杨子先生说是几年前从废品收购站收购来的,同时收购的还有一批五十年代审干的材料,其他材料大多数被别人买走,这份材料一直留在身边没有出售,今天终于得到了你的鉴赏,希望你能读懂它。在他说的那批审干材料中,我又捡得了几份个人鉴定一类的资料,很可惜没有发现陈晋侯个人的文字手迹。...
虚云老和尚 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缘,果是果报。比如种谷,以一粒谷子为因,以日光风雨为缘,结实收获为果。若无因缘,决无结果也。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明者了解义,识者明白义。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
──十年二月在杭州幽冀会馆讲── 唯者,遮格拣除之义。识者,明了分别之义。离识非有,在识非无,立唯识名。即识之唯,离识无余,故言唯识,是持业释。言三十者,为简二十,亦颂数名。合名唯识三十者,持业带数释也。又、唯识为所诠,论为能诠,云唯识三十之论,依主释;亦可谓带数依主释。又、唯识三十即论,持业释也。 又、明了分别之识有八: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眼识明了分别色尘,耳识明了分别声尘,乃至意识明了分别法尘,末那任运了别妄执内自我相,阿赖耶任运了别根身器界及种子。一切诸法,离识俱无。又有立六识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P654] 、如俱舍论。九识者,于八识外立第九庵摩罗净识,如梁朝真谛。本论则唯有八识,奘师谓第九祇是第八异名也。虽然,此皆依俗谛言,非真胜义。真胜义者,法即真如,平等一味,超过数量,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