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显奎1一个从秘鲁东海岸生成的热带气旋,在广袤的海面上肆虐。就在这个风暴附近,“极地号”气象飞艇正在监测一组奇怪的宇宙信号。屏幕上,一束束能量强大的粒子流,冲破地球磁场,以不间断的形式,打在北纬39度附近的陆地上。此时,艇长楚天雄和他的妻子赵玉正全神贯注地守在遥测器的终端屏幕边,观察着宇宙信号的变化,并将这一组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系统”,对洋面上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直到气象飞艇的预警铃声响了,楚天雄和赵玉才同时抬起头,看到探测雷达显示器上的天气图,大吃一惊:气旋以雷霆万钧之势朝他们压过来了。一道蛇形闪电在飞艇的左前方炸开。楚天雄咬着嘴唇,站在操纵塔上,冷峻的面孔象铁铸的一般。他个子很高,一双大眼睛特别有神,别看他年纪不满35岁,但已是世界上知名的气候学家了。他的妻子赵玉则是世界气象组织最为看重的年轻的气候学研究员,两人都对气候异常感兴趣,结婚8年以来,经常来到南太平洋...
1998 第3期 - 科幻影视陈登在深邃神秘的太空中,一艘巨大的飞船远离地球,偷偷地进行着一桩罪恶的实验。这是美国医学实验太空飞船。中心实验室里,实验人员用激光手术刀切开8号克隆人的胸膛,小心翼翼地从她体内取出一团裹满粘液的蚕蛹状的东西。指挥这只实验飞船的将军从实验人员手中接过那团血糊糊、滑腻腻的东西,那玩艺儿突然从顶部裂开一条缝,慢慢张开,露出了两排锋利的獠牙。原状来那奇异的肉团是一只面目狰狞的怪兽。8号克隆人经缝合治疗,三天之后已经痊愈。她的大脑意识一片空白,本人却具有强烈的攻击本能,实验人员不得不给她带上手铐。将军告诉她,她的母体是露易丝中校,为了保卫地球已在6号星球上丧生。飞船在6号星球上取得了露易丝中校身体的残片,克隆出了一个新的中校。...
杂志社要派华军去南方办事处。说是办事处,实际上常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记者,负责当地的稿件和新闻采访,一个是业务员,负责帮杂志社拉广告和活动赞助,原来南方办事处的记者,因个人原因要求调回总部,所以现在派华军去负责。 杂志社的办事处,也是华军的宿舍,不过,宿舍里只有华军一个人,负责广告业务的小李是本市人,他住在自己家里。这是在离闹市不远的一个僻静小巷中的一幢平房,前面向着街口的一间房是办公室,后面的一间就是华军的宿舍。虽是平房,里面也装潢的不错,厨卫齐全。更难得的是,房子后面有一个独立的幽静小院,可能是长久没人照顾,院中长满了杂草。院中还有一棵古树,离树两米远处有一口水井,上面盖着石板,井口几乎都被草淹没了。这个后院有种幽静古老的气息,让华军非常的喜欢。他打算把后院清除干净,买些花草或是蔬菜回来种,过一点乡村气息的生活,这一直都是生活在都市里繁忙的华军所向往的。...
本·波瓦 英华 译在失重状态下不能在地板上行走,所以萨姆·冈恩就在我们飞船上狭小的环形控制中心横冲直撞,飘来荡去,飞速掠过时看见什么就抓扯什么,把手、控制旋钮、舷窗边缘都可以使他获得推进力。他在这儿任意飞舞,就象一只发狂的小松鼠。我艰难地操作那些仪器,每过9秒钟,萨姆就象只疯猴子从我身边急速而过,叽叽喳喳地叫着:“我要飞到那儿去!我要飞到那儿去!”“前方发现目标!”从仪表上显示的数字来看,前方肯定有一个引力高峰区,然而此地已经超越冥王星的轨道很远了。我希望找到一颗行星,它应该是一个运行迟缓的小小世界,其轨道位于距地球1100亿公里的黑暗宇宙间。它就是所谓“行星X”,太阳系第十大行星。早在洛厄尔·时代之前,天文学家们就一直在寻找这颗行星,但我却推算出了它应该存在的确切位置。是我运用一个电脑网算出来的,这个电脑网是加州理工学院、马州理工学院和日本大阪市的智慧结晶。是萨姆·冈...
1999 第5期 - 科幻影视柳洁有位朋友告诉我:“美国的《异种》续集拍出来了,据说拍戏当中用了六十加仑的真血浆。可以看看。”于是我看了——不是冲那六十加仑血浆去看的,我不是德寇拉伯爵;我只想确认一下:这部减少了大约二百个急需输血的病人的获救机会的片子,在视听方面能否满足一个健康人(?)的需求。下面是《异种(续集)》的故事梗概,它是独具匠心还是老调重弹,请你自己评价。科研船“艾加烈”号载着三名乘员飞往火星考察,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战神之星。三个人都是美国人(美国片子嘛!),船长帕雷,曾是超级球星,名门之后,议员的儿子,这次要在火星地表踩上第一个脚印的就是他;另外还有一位黑人,一位女人,都是次要角色。飞船停在了火星轨道上,登陆舱则喷着火焰分离出来,缓缓落下。(顺便提一句,片中登陆舱下落的轨迹似乎竟是垂直的,而非一条螺旋线,颇令人不解。初中生都能看出毛病来。)帕雷船长从舱里出...
1997 第1期 - 信息高速公路易丹编者按:信息高速公路、交互网络或者Inter,是近年来在我们面前经常闪耀的字眼。这个闪烁着21世纪紫红色光亮的新事物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丹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利用交互网络写作的一本纪实性作品。它采用了目前美国最新的资料,提供了有关交互网络的基本知识。从使用电子邮件到查询资料,从参加网络讨论到作洲际网络漫游,从网络犯罪到网络色情威胁……林林总总,异彩纷呈。作者在介绍美国网络文化现状的同时,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我们在上面所提出并关注的那个问题。该书文笔生动,内容丰实,不失为我们从感性上认识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绝佳窗口。...
第四章派克在自己的60大寿生日也就是第五个本命年生日庆典上,望着满堂子孙,望着美酒佳肴,望着鲜花和音乐,却想哭。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一眨眼就到了60岁,他总觉得自己昨天才高中毕业。他这大半辈子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盼。上小学时盼着上中学,上初中时盼着上高中,上高中时盼着工作,工作后盼着结婚,结婚后盼着生孩子,生孩子后盼着孩子快点儿长大,孩子长大后盼着抱孙子。.....派克的生命是在"盼"中度过的,当这一切都被他盼到后,他期待的幸福感并没有降临,笼罩在他心头的反而是失落和惆怅。在自己的60大寿生日宴会上,那插在蛋糕上的60支摇曳不定的烛光使他顿悟,自己并未真正享受过生命,他这60年中的每一天都是为明天活,他从没为...
1993 第8期 - SF之窗伊·基·奇普利纳 官泳松 译我是一个单身汉,住在伦敦西北部威尔斯登的宿舍里。每天早晨,我乘地铁到圣保罗教堂。教堂旁边有一座“主祷文”综合大楼、里面有一间保险公司的办公室。傍晚我又沿途返回。一天黄昏,我在威尔斯登车站钻出地面,走到我居住的那条街的拐角处,想买点东西。忽然在古玩店的角落里有样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幅小小的油画,大约12英寸长,8英寸宽,画上有一座房子和花园。房子有一半是木头,上面是伊丽莎白时代风格的三角墙,从作画的角度看过去呈“L”形。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从“L”的转角处伸出一根又高又结实的烟囱。我生长的乡区,都铎王朝时代建筑很普遍,所以画上建筑吸引不了我,那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呢?正要想个究竟,心里倏地“格登”了一下,我这才想起我是来买东西的。我走进附近一家商店,把东西买到时,早把那幅画忘得一干二净。...
2000 第7期 - 银河奖征文张卓夕阳西下。黄昏加上晚秋的褪色,使整个城市都浸酿成暧昧的暗红。这是一种淡漠而神秘的颜色,往往没有蓝或白来得彻底,但却因为它的游移不定让人无法捉摸。在这一瞬即逝的光晕的透染下,空旷的剧院显得有点落寞。然而这种沉寂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渐渐地陆续有三三两两的身着礼服、仪容高雅的人们走进这座古老的音乐厅。白色长裙让林夕看起来像童话里晶莹剔透的公主。她轻轻抚平晚礼服衣摆上的褶皱,亲昵地挽着身边的男子,像广场上的小白鸽一样,轻巧而悠闲地踱进大厅。走进一个隐秘的角落之后,林夕终于露出利剑一样锋利的目光。她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她的人已经按预定的计划精确地隐蔽在人群中了。...
1993 第5期 - 校园科幻大奖赛王德华我家右边那幢多年未住人的空屋终于有人搬进去了。平日里那幢小楼门窗紧闭,有时候我真想翻墙进去看看,或许能抓到野兔什么的。可是从铁栅子门朝里望去,院子总是很干净,仿佛有人经常打扫。每当我爬上墙头,总觉有一个非常沙哑的声音在对我说:“喂,别翻过来,会摔死的!屋里有鬼,它们会掐死你!”当我低头往下看时,总有一股旋风从墙角扫过,带起几片落叶。我的头皮发炸,盯着楼房黑洞洞的窗口,仿佛看见了躲藏的恶鬼,最后只得乖乖地返回去。现在好了,有人住了。主人是昨晚半夜搬进去的,今天一早我就听见那幢房子里传来狼狗的叫声。我的狗听见叫声,也立即从窝里爬起来,冲右边狂吼一阵。...
2000 第10期 - 每期一星张卓A一则美拉尼西亚神话说:随着初民在生命上的进步,他们蜕掉了像蛇那样的皮,并在身上长出了新皮。一次一个返老还童的老妇人回家时,她的孩子认不出她了。为了不让她的孩子感到困惑,她又把老皮披在身上。从此之后,人就又变成会死的了。星球上的高级生物终于掌握了生命的奥秘,它们在接近衰竭的时候把自己重新分解成生命最初的细胞体,然后它们像故事里蜕皮的蛇一样重新分解,生成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新细胞,然后再次组合。最后它们不再满足重复的形态,它们要创造,它们把自己重新组合成各种形貌、状态的物质。它们建立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所有的细胞体都聚集在其中,不断地重新组合、更新自己。最终它们发现更新的速度越快,它们的寿命就越长,在达到一定速度时,它们将得到永生。于是它们决定永远地停留在细胞阶段,这些细胞沉迷于更新自我——不断的更新就是生命本身。在不停更新的过程中它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