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相不相信 由你自己转自CARI:Nibiru & 2012这个帖子的主题是老掉牙的“世界末日”。在此我想表明我自己的宗教信仰,我不是一名基督徒,我是一名佛教徒。我不是惟恐天下不乱,也不是吃饱没事干太得空所以去散播谣言。我在此只是想分享一些我在网上所接触到的一些对于马来西亚网民来说是比较冷门的资讯。请先不要对这类讯息斥之以鼻,尝试深入了解后再做判断也不迟!我先大概述说一下我所接触到的资讯。玛雅历法可说是人类文明目前为止最为精准一个历法,因其准确的预测了许多天文现象,其准确度确实是让现代科学最前沿的工作者感到自叹不如。玛雅历法的主要结构是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最后一天将会是在2012年12月21日(或23日)。一个周期的终结有其相应的意义,终结也意味着重生,重生前固然也必须先发生毁灭。...
1995 第5期 - 科幻之窗弗克·博斯 孙悦秋 译公元2081年,平等最终降临我们这个星球。大家在任何方面部平等了,而不是只在上帝与法律面前。没有人聪明于他人,没有人漂亮于他人,没有人强壮于他人。所有这一切都归功于对星球宪法的第211、212、213次修正以及联合国枷锁将军手下的高度警惕性。就像有阳光照不到的死角一样,在星球生活中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今已是四月,但春天仍未来到,大家似乎有点疯狂。正是在这潮湿阴冷的四月里,秘密警察把乔治和海柔的十四岁的爱子给带走了。不幸的事发生了,但无论是乔治还是海柔都无法牵挂他们的爱子。对海柔来说,与众人一样的智力决定了她只能间歇性地进行思维。乔治的智力虽在众人之上,但有只小巧的精神枷锁常住耳中,法律迫使他与它形影不离。枷锁由政府发射台控制,每隔大约二十秒,发射台便会发射刺耳的噪音信号,使乔治这类人物无法从他们的脑瓜中得到半点不平等的好处。...
1998 第9期 - 奇想唐风一个科幻主题应该既有“科”又有“幻”。本期题目“科”的部分是看我们能提出多少种失重状态下的动力推进方式:“幻”呢,自然是那些千奇百怪的化装造型了。本期来稿中的动物造型数量最多,内容彼此“撞车”,竞争激烈残酷。而非动物造型的较独具特性,抢先过关。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少数派”的出色表演。西安的王博远来信说:我计划做一条硕大无朋的巨龙,由几百人组成。他们分工协作使它在空气游动起来。最前面还有一个人钻进由缓冲材料做成的“龙珠”作导。当太空城在节日里停止自转,全城进入微重力状态时,我们的巨龙就浩浩荡荡地穿过市中心。看来王博远打算作巨龙的一个“零件”。他对个人单独造型不感兴趣——从而与众人的构思拉开了距离。没有人愿意作超级蜈蚣的一节身体或脱氧核糖酸的一个螺旋(这个巨物的推进方式是像螺丝钉拧入木头一样“拧”入空气里),结果让这家伙蠃得好轻松。...
洞那个洞虽然我曾听说但凡是警察──尤其是那些见多识广的资深老警察,必定个个沉稳老练,决不会在一个报案者面前流露什么惊诧或者意外,可当我急切焦虑地把事情告诉那个下巴刮得铁青,从一进门两只眼便像鹰一样盯着我的干瘦男人时,那位身穿便服的探长居然惊得好半天没闭上嘴。但我必须承认,那个警察还是相当果断。他看了看昏睡中的文茂,当即吩咐副手留下来等待救护车,随即便带着我和文茂画的那张图匆匆出了门,开始了对立刚长达36小时的搜救行动。文茂是三天之后才醒过来的,而他画的那张图又没有人能看懂,再加上他说的那个看坟的老头已经离开了墓地(如果一开始就找到他,显然一切会简单得多),所以从当天上午,到第二天的半夜,那位探长和之后赶来的八个警察翻越了整个凤凰岭地区的每一座山坡。...
1996 第6期 - 世界科幻史画克里斯·摩根 罗定国操纵进化和某些科幻作家刻意描写人造生命不同,另一些科幻作家所写的人或类人生物体则是由动物演化的。英国的H·G·威尔斯1896年的《摩里奥博士之岛》为这一流派的开山之作。威尔斯醉心用外科手术改变动物外形并增加其智力,但他笔下的野兽人并未涉及复制自身的可能性。柯德维纳、史密斯描写了许多“次人”类。所谓“次人”,是指从猫、狗、猴、牛、熊等动物演变而成的相当聪明甚至极端聪明的类人体生物,他们被真人当作奴隶驱使。漂亮的红发猫女C·梅尔,教人类如何学好的狗女D·琼,是这种“次人”的生动艺术形象。约翰·克劳里的《野兽》,写的也是用基因重组技术创造出的杂交狮人,它们和人一样用双足行走,极其聪明,却是鬃毛长披。...
1992 第1期 - 考察记威尔·斯特格 官泳松 译我向往南极洲已经整整30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自己成了一名探险家,并于1986年带领一个考察组到达了北极。恰是那次北极之行,我在探险途中遇到了法国探险家让·路易·艾蒂安,他当时是单人滑雪去北极。那天夜里,我们在一顶帐篷里坐下,交谈之间发现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我们要坐狗拉雪橇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横向穿越南极大陆。在那千里冰封的北冰洋中间,我俩相互留下了电话号码。从北极返回后,即开始筹备横越南极大陆的旅行。从英国来的杰弗·萨默斯已经到过南极,来自苏联的维克多·波亚斯基和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秦大和也已到过南极。我从未去过。副队长让·路易和日本来的船津京造也都没有去过南极。...
1996 第3期 - 科幻影视英华1995年,美国推出的一部科幻新影片《异种》,在美欧诸国中引起了空前轰动。无论是素来爱挑剔的影评家,还是各阶层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无不赞赏该片在构思创意、铺陈故事情节以及拍摄、特技摄影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认为能给人们以全新的感受。《异种》摄制投资3000万英镑,组织首映式又花费了1700万美元。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净赚回5000万美元,它的全部收益无疑将是十分可观的。这让其他一些耗费巨大而票房收入与期望值相距甚远的影片制片人好生眼红,却又徒唤奈何。其实,《异种》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富于幻想的离奇故事《异种》的女主人公西尔维娅(简称西尔),本是一个美丽、天真,人见人爱的姑娘。但她不是纯粹的地球人,而是科学家们创造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由外星的DNA(遗传密码)与地球人的遗传基因组成的结晶体。不幸的是,由于她深藏于体内的邪恶屡屡作祟,最终招致毁灭。...
1993 第1期 - 校园科幻杨鹏生命搜索器很雄性地哇哇怪叫,凡高的向日葵在我的脑中燃烧,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勃动着焦躁和不安。妈的,你叫,你叫!我狠狠将生命搜索器摔在地上。这家伙却不闭嘴,象个受委屈的婴孩鸣鸣地哭,又象个不肯承认错误的孩子固执地显示着一个信号,高级智慧生物活跃在这个星球上……妻把头斜靠在我的肩上,秀发瀑布般泻下来,眼中盈满了泪水。哦,她的心中又何尝好过呢?为了人类做了千百年的梦——茫茫宇宙觅知音,花了五年历尽千难万险到这里来,迎接我们的仍是堆积了几十亿年的沉寂和荒凉。这里寸草不生,虽有空气,却没有河流海洋,没有沙漠山脉高原甚至连蚂蚁也找不出一只,活脱脱一个大鸡蛋,单调得令人发火。...
1993 第8期 - 93科幻文艺奖征文绿杨鲁文基教授的征聘启事十分简单:鸟巢空间站征聘助手一名,兼理家务,薪金菲薄。老教授先头已辞退过好几名助手。有个老头只干了3天,教授嫌他咳嗽声音大撵回去了;换个小伙子,做菜时放盐不用天平称,也炒了鱿鱼。总之老头儿难侍候。梅丽应聘时也风闻教授脾性古怪,但是哪个老头不怪?科学家就更怪。老教授呆在空间站30年,既不出门也没人去,要不古怪才真怪呢,这没什么,于是她去了。她体验到的头一个怪事是老头儿心地不象嘴上那么刻薄,所谓“薪金菲薄”其实不薄,她一手经管的空间站收支往来教授从不过问,更不查帐。第二样怪事是老头儿也有不噜嗦不骂人的时候,这时梅丽为了解除空间站的寂寞枯燥,可以借个机会给教授找点麻烦气他一气,以作为先头受到训斥的小小报复。...
2000 第11期 - 科学美文——科学与文艾萨克·阿西莫夫命运给我的安排是坐在编辑部看和自己当年看彗星时一样年轻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又一族成员,有时会非常靠近太阳。在人们的眼中,彗星是一种横跨天空、光线柔和、云雾状的天体,样子就像我在第二章中提到的那种长着长尾巴或披散着头发的怪星,希腊人称之为毛星,我们今天仍称之为彗星。彗星不像恒星或行星那样沿着容易预测的轨道移动,而似乎是来去无常,没有规律。在科学以前的时代,人们相信天上的星星与人类息息相关,这些飘忽不定的彗星似乎与生活中的怪事有联系,例如,未知的灾祸。当天空出现彗星时,任何一个欧洲人都惊恐万状,直到1473年,情况才有改变。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雷乔蒙塔努斯观察到了一颗彗星,并夜复一夜地把它相对于恒星的位置都记录了下来。...
1994 第5期 - 艺奖征文绿杨波德米亚号是火星航班中最破旧的一艘太空船,沿途停靠次数又多,所以搭客多半是去火星的矿工、家属和商贩,有点身份的人是不乘坐这班船的。鲁文基教授是因为要中途转道回他的空间站,才屈尊搭乘的。鲁文基使用的是二等舱的客房,一间卧室带一个外间。房里没有浴室,外面人声嘈杂。“这简直是猪笼!”教授怒冲冲地训斥他的助手梅丽,“若不是你出的馊主意,我怎会这般狼狈,一步也不敢走出这猪笼?”梅丽不敢做声,谁能料到建议教授去海边散散心竟会惹出这么多麻烦来?前几天教授离开空间站来到伦敦天文台,参加昨夜23点开始的月全食观测,今天上午赶到科克航天港搭火星航班回家。买好票后离登船还有四个多小时,梅丽撺掇老头子到200公里外的海滩去领略一下自然风光。老头子被说动了心,便去了。蓝天、白沙、浮云、帆影,教授泡了一阵海水着实舒畅了一番,然后在沙地上沐着阳光打了个瞌睡。忽地,梅丽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