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 鸠摩罗什译 2卷 自在王菩萨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其名曰弥勒菩萨。得大势菩萨。师子意菩萨。师子相菩萨。大相菩萨如是上首一万人俱。尔时世尊。大众围绕恭敬为发大乘意众生演说经典。尔时众中有菩萨。名自在王。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若蒙听许乃敢发言。佛告自在王。诸有所问佛无不听。随意所问。当为汝说令汝得解。自在王菩萨。得蒙听许喜悦无量。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大乘法中得自在行。而能为人演说此法。以自在力。摧伏诸魔增上慢者。及诸外道有所见得诸贪著者。令住大乘具足大愿成就戒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自在王菩萨。善哉善哉。汝能问佛是义当为汝说。一心谛听善思念之。诸菩萨云何能令众生得住大乘。具足大愿成就戒行。得阿耨多罗三...
辽代 五台山金河寺 沙门 道殿 集民国 密宗 总持寺派 大阿阇梨 普方金刚 校订传法阿阇梨 圆烈金刚 译白(本文由 王武烈阿阇黎 授权刊登网路,欢迎网路流通,未经同意请勿印刷出版)我们应当明白,释迦牟尼佛应化人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这一代言教虽然包含了许多论说,其中道理却是非常渊博深奥。这些都可以把显教和密教的重点,统括无 遗。显教所注重的是经藏、律藏、论藏三种藏集;密教所注重的是诸部陀罗尼藏。佛教的传入是在永平三年,后汉明帝夜梦金人后,派遣中郎将蔡愔、博士秦景、王 遵等十八人出使天竺国(古印度国之一)后,邀同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回洛阳成立白马寺后开始的。从那时起,三藏经典便渐渐传布在中国了。随后善无畏金刚上师在唐朝时来到中国,使五密(五乘当中各各有密,五乘者: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等)在中国盛行,当时社会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
苏联解体以来,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亚五国所独有的北隔俄国东临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很快便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在其制定的新的中亚战略中,把该地区列入应特别关注的“战略利益地区”,努力使之成为下世纪美国可以控制的新的能源基地。1997年底美国又开始把外交的重心转向南亚。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去年11月访问南亚和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对南亚进行正式访问,标志着美国对南亚外交出现新变化。 一、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着中东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展开的 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着占世界石油储量三分之二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西线是由波斯湾经红海、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航海线;东线是由波斯湾经科伦坡、马六甲海峡、马尼拉、关岛、夏威夷到美国...
序20世纪30年代前后,藏传佛教之西藏密宗在我国汉区崛然兴起,康藏各大德纷纷率众到汉地传法不下数百种;许多僧俗远赴藏区学法,懂藏文和英文的知识分子乘时翻译密续,法本甚多。此后数十年,康藏不少活佛和金刚上师到国外弘法,远及欧美。诺那、贡噶等活佛的一些汉族弟子以其传承所得在海外继续翻译及深研密续,贡献良多,使藏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无上瑜伽主要法门得以大致详备,其中,尤以大手印、六成就法和大圆满及有关本尊法最为殊胜。有读者来信说,我的书整理和介绍的法门太多、太广、太高深,初学者感到无所适从,下手为难。这一意见不无道理。但是,读者须知,我编写这一系列密宗著作的目的,在于在内地恢复本世纪各大德已公诸于世的无上瑜伽部主要密法,使它们重见天日,以及把海外数十年来研究藏密的成果介绍给内地读者,我必须赶在高年而仍有精力时完成此一任务。此外,在我已出版的书中,并不缺乏入门初阶的密法,有...
神的性情神的信实民23:19 神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申4:31 耶和华你 神原是有怜悯的 神,他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他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申7:9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 神,他是 神,是信实的 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王8:56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照着一切所应许的赐平安给他的民以色列人,凡藉他仆人摩西应许赐福的话,一句都没有落空。诗9:10 耶和华啊,认识你名的人要倚靠你,因你没有离弃寻求你的人。诗89:34 我必不背弃我的约,也不改变我口中所出的。诗105:8 他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他所吩咐的话,直到千代,...
第一天开示开始时的障碍~内观禅修的目的~为何以吸呼作为入手处~心的本质~何以会有障碍及如何克服~应注意事宜第一天会有很大的障碍而且不舒服,部分原因是不适应整天的静坐禅修,但主要是因为你们开始学的这种静坐,是要你们觉知呼吸,除了观察呼吸没有别的。如果在觉知呼吸之外,另外加上不断重复某个字句、念咒、或持诵神佛名号,或是观想某位神或菩萨的形像,也许会较快较容易集中心念,而不会有这许多的不适。但是,你必须只观察纯粹自然的呼吸,不去调息,也不加任何持名或观想。之所以会有以上的限制,是因为内观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集中心念。心的专注只是助力,帮助引导到更高的目标,也就是净化内心,根除内心所有的染污与不净,从痛苦中得到解脱,得到完全的证悟。...
随学瑜伽菩萨戒韩清净著此土说法,必以音声。声,必有名句。名句,必有义。义,必有正量。若具此者,可名为法。或有唯声而无名句,如风林等声。或有名句而无有义,如咒术等名。或有有义而非正量,如违法相等义。如是等类,皆不名法。《唯识论》云:“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风林等声,非能诠表。咒术等名,诠非显了。违法相义,不令他悟。不具二义,故不名法。今为有情,于佛所说三乘相应法教训释言辞,善思善达,不为传闻无义无利相似言论,及自见取虚妄比度少分道理之所迷惑。略举十义,以示方隅。依圣教量,明了显示,令失没义,今重开显。愿诸有情入圣教者,转生净信,未入圣教,不生谤毁。十义者何?一、世间有情义。二、佛教义。三、真如义。四、种姓义。五、善巧义。六、因缘业果义。七、唯识义。八、净土义。九、成佛义。十、立宗义。此中次第,为诸愚夫于所现见世间有情,种种计度,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