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登录wap.zangmige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课本系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作品:入菩萨行论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070妙法宝库系列信源宝藏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40注疏汇集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9儿童佛教课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8四百论广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7慧光云聚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6入行论广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5格言宝藏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4...
选自布雷克《改革宗灵修系统神学》44章, 王志勇译在前两册中,我们已经探讨过救恩的赢得及其在选民身上的应用。在后两册中,我们将要探讨那些真正与恩约有份之人的具体的生命表现及其运作的方式。我们从成圣和圣洁开始。1.“成圣”的定义(The Infinitives “To Sanctify” and “To Hallow” Defined)动词“成圣”(sanctify或 hallow)有若干种含义。第一,从广义的角度而言,这个词有时指整个救恩(salvation in its entirety),包括重生、称义、成圣以及得荣(来10:10;彼前1:2)。第二,这个词偶尔也表示出于敬畏之心,对上帝之威严、圣洁及其他属性的承认(彼前3:15)。第三,这个词也可以表示从通常的用途中分别出来,单单用于侍奉上帝。这可以指:1)在时间方面:上帝把一周中的第七天分别为圣(出20:11);2)在物质方面:把物体或东西分别出来,用于敬拜上帝(出40:9;民5:10);3)在人方面:把特定的人分别出...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十日讲于台北市 各位牺牲假日来参加聚会,非常难能可贵。我想各位都希望认识自己、净化自己,也都希望活得潇洒、自在、安祥。一、什么是修行? 提起修行,很多人都存有一份神秘感,认为此事不同凡响,是摆脱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行为;实际上,修行是非常普通、非常平常的事。 什么是修行?修行只不过是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而已。因为我们想错了会招来烦恼,做错了会制造罪恶;一个活在烦恼、罪恶中的人,生命对他来说,就形同是一种煎熬、惩罚,这样活下去,岂不很苦?因此,才要修正想念行为,以去除烦恼与痛苦。 我们修行的目的,基本上不过是让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安心、活得自在;而在生活当中,摆脱多余的无奈,过“理得而后心安”的生活,如此而已!但是很多修行人,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修到老、到死,都没有修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说是业障深重,有人说是根器不好……其实,...
一、授居家二众三皈仪规 (一)请师 一、受三皈依者齐集大殿对面立。 二、鸣引磬,接钟鼓,转向上;顶礼三拜,一问讯。 三、转身再对面立。 四、引礼师引为首者,迎请法师。 五、法师到大殿已,顶礼三拜;为首者执香旁立。 六、法师升座,拈香,敛衣而坐。 (二)礼佛(举香赞) 性觉灵明,寂照真常。昔迷今悟露堂堂,三宝是慈航。一瓣心香,皈礼法中王。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求受皈依 夫宅中宝藏,非指示而莫晓;衣里明珠,必解说而方知。若不依僧,安能闻法?苟非佛法,无以出尘。今居士等人,身处世俗,念欲皈真,理须求请明师,乞受净法。我今为汝等恭请某堂上某和尚,为汝等作三皈本师。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称自己名(受皈依者,即各称自己法名)。其余言词,皆随我道:...
巨赞法师佛教唯识学和中观学的争论已经很久很久了。历史上也出现过调和论,但是,争论始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要说明这种原因,应该说的方面是很多的,不过基本的方面却不很多。现在谨就基本方面之一来试着谈谈。唯识和中观之争,习惯上也叫空有之争。从两家的论点上讲,两家争论来,争论去,双方认为最要紧和最需要争的,就是诸法有自性还是无自性的问题。这一争论表现在两家对立的一切方面,两家其它许多方面的议论都是围绕这一问题、为这一问题服务的。因此,我们把这一问题叫做空有之争的焦点所在。试谈这一问题,先从唯识家的主张谈起。一、假法必依实法“假必依实”是唯识宗成立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实有的重要理由之一。《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六卷《真实义品》里说:...
俱舍論疏卷第一沙門法寶撰將釋此論五門分別。第一會初轉法輪時。二學行次第。三教起因緣。四部執先後。五依文解釋。一會初轉法輪時者。於中有四。一定成道日。二定轉法輪日。三述中間事別。四會說不同。一定成道日者。依長阿含經第四云。八日如來生。八日佛出家。八日成菩提。八日取滅度。次文云。二月如來生。二月佛出家。二月成菩提。二月取涅槃。又灌佛經云。佛告諸天人。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出家。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成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而般涅槃。諸經八日皆同。說月有異。唯二四別。不言餘月。准上二說。說雖有異。成道月日即是同也。所以得知。略有二理。一以立正異故。婆羅門國以建子立正。此方先時以建寅立正。建子四月。即建寅二月。故存梵本者而言四月。依此方者。即云二月。根本一也。二准智論及婆沙計。梵王請前五十七日。四月調根兼觀機等總有六月。即是二月八日成道。至八月...
~一九八九年元月廿二日讲于台北市一、人生的理念 活在相对人生中,一般人的共同理念和认知应该是: 收获必先耕耘, 成功须靠努力; 付出才能获得, 贡献方受尊重。 如果是反其道而行: 不耕耘,只要收获(甚至是你耕耘,我来收获), 不努力,偏想成功; 不付出,硬要获得, 没有贡献,却冀望被尊重。 这样子的话,就会天下大乱了。 在今天世风日下的芸芸众生中,能够符合上述理性认知的固然很多,然而悖逆常情、常理的人却亦不少。 尽管人们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在所有众生之中,就上述认知而言,人并非是顶杰出的,这主要因素即在于人的根性和素质的参差不齐。比如和人们很亲近的狗,它的忠实和不嫌弃主人家贫的美德,是很多人所不及的。狗的发情一年也才只一次,可是就习于放纵本能的人而言,岂只是日日发情,简直是时时都会发情。只要是有根、尘相对的机会,就不会停止自我埋葬的勾当!...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南半岛,久已习惯了黑暗海洋的中国海盗云集到越南阮氏西山政权麾下,摇身一变成为越南“海军”。大清朝并没有将势力强大、不怕牺牲的大清海盗们利用起来,作为开拓万里波涛的先驱,反而是越南人利用了这些对官方的认可有着强烈饥渴的海盗。大清乾隆53年(公元1788年)深秋,中越边境,镇南关。旌旗猎猎、画角阵阵,铠甲鲜明的大队清军在两广总督孙士毅率领下,挥军安南(越南)。作为宗主国的大清,应藩属国安南流亡国王、黎朝末代皇帝愍帝黎维祁之请,前往镇压“反叛”,期望恢复被西山军推翻的黎氏政权。与此同时,更早前被西山军赶下了大海的南方另一割据势力阮王阮福映,也在泰国人和法国人的共同武装下卷土重来。狭小的越南半岛上,“三国演义”从本土版升级为国际版。(后文中南方阮氏称南越政权或南军,西山阮氏称西山政权或西山军,以示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