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香九龄 能温席 孝於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唐崇怀不久前读到一本有关文学的书,略述书法作文四境,甚得启发助益,省思之余,若将此则运用在教牧证道上,可也甚是恰当。现将感想写下与同道分享。所谓书法作文四境乃指写字作文决非一蹴可得、也非一日可成。有了高人一等的天资才智,乃需累经苦练,努力不息,才能离庸脱俗,到达极境。四境者乃为疪境、稳境、醇境及化境。兹将其应用于教牧证道事工,以解经讲道替代书法文作,略述于后。一. 疪境讲道以写字为例,初学时拿笔不稳,手腕运作不顺,结构不端,下笔不实。故而所写的字非歪即斜,笔划不整,收尾笨拙,是为书法之疪境。此境字体驳杂不一,纵偶有佳作,但就整体而言,仍是毛病百出,难成大局。初学证道者亦是如此。读经灵修听道虽有感动,但灵光一闪稍纵即逝,现学现卖全凭热诚。略有信息却诚是一丝微光,虽有外形结构,但本质上却未能成形有体。或能有慷慨陈词、佳言妙语,但从整体而言却是多有疪漏,思想杂乱,脉络不...
中国佛教史略前言中国佛教史略前言赵朴初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种知识领域日益扩大,网罗一切知识的百科全书成为学术界的共同需求。在这方面,欧美学术界是着了先鞭的。宗教方面也是如此。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早已有了自己编纂的百科全书,受到学者和教徒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利用。佛教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最为悠久,典籍汗牛充栋,但迄今尚无一部完整的佛教百科全书。一九五五年,斯里兰卡佛教徒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发起编纂英文佛教百科全书,要求各国佛教学者给予支持和合作。当时我国周恩来总理接受斯里兰卡总理的请托,要我国为他们的百科全书,撰写有关中国部分的佛教条目。周总理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佛教协会。...
试析《解深密经》六度十八分大意德 智 去春之际,始学《解深密经》,名大乘了义之教。至今盛夏,方圆满结束,此经实为难遭难遇,更难领纳其中奥义。承蒙法师多才善辨,深入浅出地广宣五卷八品的妙义,令我们听之信之,更将依之行持,每每闭目追亿,法味之浓,身心陶醉,尤共六波罗密多,對我们更有实用的价值。由是欣然命笔,恭述其十八分的大意. 一、六成名称六度:即指六种波罗密多,译为到彼岸。意为着从生死(烦恼)的此岸到涅槃(菩提)的彼岸。六度就是我们从学佛到成佛过程中借助的一种正当的方法,简略讲即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共六种。 布施:从因上讲,现世就能从自我的悭吝,除他的贫穷,从果上讲,来末能获得广大无量的财富。持戒:能严持佛的正戒,就可以息灭邪戒,免除恶趣苦果。...
56、忍言尊者安忍不动 无量劫之前,鹿野苑嘎西梵施国王执政时,举国上下财富圆满。国王、王妃后生一相好庄严太子,名嘎西喜爱。再后来,王妃于战乱时又产下一子,就将其称为争斗生。梵施国王历来以法、非法治理国政,嘎西喜爱见到后就想:国王去世后如我继承王位,我若以法、非法治国,将来必堕地狱中,看来我还是舍弃俗世、出家求道为妙。 太子想到这便来到父王脚下顶礼道:"父王,请开许孩儿出家学道。"父亲诧异说道:"太子,你到底做何打算?若你欲供养、布施,现有非常难得之王位即将落于你手,你尽可凭之广行上供下施,却为何定要出家求道?"太子回答说:"森林中可以树皮、青草为衣;可以树根、水果为食;还可与野兽自在交往,这种生活方为殊胜悦意。凡有是智之人,绝不会为能摧毁来世根本之王位而遭受杀害、束缚、打击等痛苦。"...
《睡美人》 BY 蔓离第一章梦里有个女人,那个女人将他紧紧抱在怀里,等他离开那女人的怀抱时,女人的脸上挂了满满的泪痕。他想拭去那女人脸上点点的泪水,一伸出手,发现自己的手变得短短小小的,搆不到女人凄然转身的背影,他听见自己软软的声音喊著妈妈。那女人跑进了被封锁的火场,那个被大火吞噬,曾经幸福温暖的家。随著众人的惊呼声,那栋被火舌侵蚀建筑也应声倒塌,那个泪流满面的女人要他在原地等。始终蔚蓝的天空也不知何积了一层厚厚的乌云,就像是自己的未来,难以预测。他一直等一直等,那女人始终没有出来,而他被一个老老的先生带进一栋很美很大的房子,他见到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男子见了他,忧郁的眉间蹙的更紧,男人开了口,声音淡淡的,但不知为何他听出声音里藏了许多不如表面平淡的情绪。...
向智尊者 著佛陀两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有深邃的智慧与高贵的本性,原是婆罗门的他,一天遇到威仪庄严的阿说示尊者,从此他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折……前言〔佛陀的两大弟子之一〕 在斯里兰卡的许多寺庙中,你会发现在佛像的两旁各有一尊比丘雕像,他们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双手合掌,虔敬地站著,足前常常有虔诚信徒所供养的花朵。 假如你问他们是谁?有人会告诉你,他们是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阿罗汉及摩诃目犍连阿罗汉,他们站在生前所站的位子——舍利弗站右边,摩诃目犍连站左边。当桑淇(Sanchi)佛塔在上个世纪中叶被打开时,发现室中有两副石棺,靠北的那副放著摩诃目犍连的遗骨,靠南的那副放著舍利弗的遗骨。他们就这样被放了几个世纪,而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演出了人类生活的无常戏剧。罗马帝国兴起又衰颓了,古希腊的光辉变成了遥远的记忆;新的宗教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常以血和火写下它们的名字,这些名字也只是与古...
李圆净编集一、地藏菩萨的应化圣迹释迦牟尼佛曾经为普广菩萨说:“你应该知道,地藏菩萨有很多说不尽的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众生的事。阎浮(指此世界)众生与这位大士有大因缘,这些众生只要听到菩萨的名号,见到菩萨的形象,乃至听到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三个字或者五个字,或者一偈一句的,他们现在就能得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当得容貌端正,生尊贵家。”“《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佛又曾对观世音菩萨说:“这位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是要说这些众生见闻到地藏菩萨,因而得到利益的一些事例,就是百千劫中说也说不完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见闻利益品》)可见地藏菩萨和这个世界上的人,实在有很大缘分的。地藏菩萨的度生事业,确实是不少于观世音菩萨的。释迦佛在忉利天宫,宣扬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还嘱咐观音菩萨广为流布呢。由此可知,这二位大菩萨对于此土众生都有深厚因缘的。一般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