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作者:[美]丹·鲁索斯(Dan Lusthaus),译者,魏德东,中国人民大学 通常这类回顾的惯例是提供一种带注释的文献目录,基本以编年史为序,并夹杂有重要评论,提出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或疑难作为结论,以展望未来走向的鼓励性话语总括全文。在这里,我将颠倒这一顺序,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随后是文献概述。这些问题会使我们迅速把握学者们迄今为止已经完成和尚未完成的工作。反过来,它也为我们的概述提供了必需的视角。 一,问题:什么是瑜伽行派? 当我们思索瑜伽行派的时候,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瑜伽行派?没有满意答案的事实、学者们对此的一致认同,以及这一疑问的持续存在,反映了瑜伽行派研究中的某些现状。我也不想讨论教义或哲学上的争论,虽然学者们在每一方面都没有一致意见。很简单地,我想讨论,什么是瑜伽行派的界限?这一概念包括什么、排除什么?哪些佛学家可以称其为唯识家?...
(一~五划)于凌波居士著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自序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通达唯识之学,谈何容易?唯识学所依的典籍,由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之学,及揉杂十大论师释论译出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以及注释识论、述记等许多注疏。读唯识书,须于众多典籍中,综理出头绪;于繁琐名相间,分析其差别义。因之诠释名相的辞书,就成为手边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许多唯识学名辞,并不具备于一般...
百法别释王恩洋 无常诸行的宇宙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无常的诸行。色、心诸法之分析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蕴、界、处、五位百法的色、心等法。就总相说,皆是无常的行。就别相说,则为色、心、心所等法。诸法中有非行者否?曰,有。谓无为法。但即有为诸法之理故,即是无常诸行之理也。这便是无常诸行和色、心诸法的异同。佛法体系庞大,各说不一,总的看来,瑜伽宗义最为精备。它既承受了诸部的成绩,又给诸部以合理的发展,是研究法相最初入门的典型途辙了。因此本篇特详五位百法体系之中的百法。[1] 一、心法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眼等六识,即六识界。眼识依眼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色境为其业用。如是意识依意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法境为其业用。意所缘法,有广狭二义,一者十八界中法界,凡为前五识所不能缘者,此独能缘。二者通十八界皆名为法,意识能遍缘一切法故...
转自wangf/vbb/showthread.php?s=7098ac96046fb3d890de335e4d44e853&threadid=2250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导读 罗志田 新文化运动期间,老革命党张继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中国政体虽变,“戏剧文学仍照满清帝政时代的样子”,可知其“思想仍是历史传来的家庭个人主义”;而“风俗如婚宴丧祭,与非洲的土人相去不远”,可以说“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1 他所关心的,是思想风俗与政治的关联。2 所谓中国“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颇能代表很多老民党对民国代清这一政治鼎革的整体失望,或有些“故意说”的成分。然而张氏关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却有所见。 从最粗浅的层面言,当不少人开始整体反思一个时段的往昔之时,这“一个时代”大约也就真正成为“历史”了。与张继的观察不同,在“思想”和与其关联密切的“学术”方面,民初中国实际处在一个典范转移的时期。最明显的一个表征,...
作者简介方永刚,1963年4月出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学博士。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与结论》、《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冯玉祥与蒋介石》等专著20余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军队重大课题7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在军地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 责编手记(1)写在方永刚的新著 《蒋介石:从溪口到慈湖》出版之际 华文出版社 李 庆 不少年轻的读者总有这样的存疑:蒋是伟人吗?蒋是爱国的吗?蒋是民族英雄吗?我相信,读了方的书,读者自有公论。较之国内出版的同题材书,方永刚对蒋介石的评说,可谓独有见地。关于蒋介石的功绩,作者总结了这么几点:...
第一篇 攻克己身 1第二篇 圣经的用字和主题 5第三篇 启示 9第四篇 圣经 13第五篇 主 18第六篇 世界 23第七篇 罪 27第八篇 魔鬼 32第九篇 恩典 36第十篇 中保 41第十一篇 和好 45第十二篇 信心 47第十三篇 称义 52第十四篇 重生 54第十五篇 拣选 57第十六篇 圣洁与成圣 62第十七篇 相交 66第十八篇 死亡 70第一篇 攻克己身我还记得在神学院中吃第一顿晚餐的情景,同桌的人彼此都很陌生,大家尽情地随意聊天,彼此认识。我对坐在对面一位常咧嘴而笑、个子矮小的威尔斯人说,我是一个“清教徒迷”,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清教徒为我带来益处,他们很有深度,而且真正能够攻克己身。“攻克己身!”他说,“饭后让我们好好谈一谈。”...
我们的世界 ourour-《巧弟》BY: 紫雪(推荐!)巧弟默默的走下他家那豪华的轿车,穿了一件崭新的鲜红色的连帽式的套头绒衫的他,显得格外的漂亮了。他的奶妈慈妈帮他拿着一个提包跟在他的身后,而他,则一步步随着父亲迈进了眼前华丽的洋房别墅中。宽大的客厅里,魏家的老太爷已经等在那里了,“巧弟来了啊?”老头子不慌不忙的招呼着,“坐吧,聂先生!”巧弟的爸爸坐下了,剩下巧弟和慈妈呆呆的站在一旁。“聂先生呀,今天我就开门见山了,你也知道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相信巧弟能好好的陪着他,今后巧弟在我家,你也就不用担心了......”站在一旁的巧弟木然的看着父亲那赔笑的脸,他知道,父亲正因为他这个多余的人终于为聂家派上了一点用场而高兴不已,牺牲了他,而换来大客户的欢心,换来常年的订单,多么值得呀,而且,还把他这个眼中钉从大妈的眼中拔去了!...
No. 1455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住亦为乐若不见诸愚痴人 是则名为常受乐见具尸罗者为乐 若见多闻亦名乐见阿罗汉是真乐 由于后有不生故于河津处妙阶乐 以法降怨战胜乐证得正慧果生时 能除我慢尽为乐若有能为决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闻从少至老处林中 寂静闲居兰若乐诸大德。春时尔许过。余有尔许在。老死既侵命根渐减。大师教法不久当灭。诸大德。应勤光显。莫为放逸。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大德僧伽。先作何事。佛声闻众少求少事。未受近圆者出。不来诸苾刍尼说欲及清净(其持欲者各对比坐而说)...
No. 1609 大乘成業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處處經中世尊說。三業謂身業語業意業。此中有說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語即是業故名語業。此二皆用表與無表為其自性。意相應業故名意業。此業但以思為自性。今於此中何法名表。且身表業形色為性。緣此為境心等所生。誰之形色謂身形色。若身形色。何故前言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謂總名身一分攝故名身形色。依身大種而發生故名身所造。以總身言於別亦轉。如世間說居邑住林。何緣復說緣此為境心等所生。為欲簡彼脣等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以緣言音心等生故。又為簡彼宿願心等所引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餘異熟因心等生故。何故名表。此能表示自發業心令他知故。為顯此義故。說頌言...
唤醒、了睿辑录 彻悟大师遗集卷上 彻悟大师遗集卷中 彻悟大师遗集卷下 彻悟大师行略 师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县人。族姓马。父讳万璋。母高氏。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靡弗采览。二十二岁。因大病。悟幻质无常。发出世志。病已。至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宿剃发。越明年。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圆具。次年闻香界寺隆一法师开演圆觉。师与会焉。晨夕研诘。精求奥义。遂悟圆觉全经大恉。复依增寿寺慧岸法师。听讲相宗。妙得其要。后历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法华楞严金刚等经。圆解顿开。于性相二宗。三观十乘之恉。了无滞碍。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粹如纯翁。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印心焉。是为临济三十六世。磐石七世也。三十八年。粹翁迁万寿寺。师继席广通。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驰南北。宗风大振。每忆永明延寿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日课...
《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序六道轮回之说,士夫拘于儒家门户之见,罔加论列,而不知《易·系辞》云:「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则孔子固尝言轮回矣。又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则赫然有矣!余少游欧美,于宗教哲学,未及措意。然宇宙间,有此即有彼,有方即有圆,推之生灭、阳阴、幽明、人鬼,皆对演而立,事理固相融焉。基于斯理,则人世凡百官司,冥间亦当彷佛。黎澍先生,年高德劭,法律界闻人也。自言为冥官多年,每从睡眠中处理案狱,与清光绪初叶符孝廉士龙事迹相类,是走无常且代有其人矣。林参谋长黝襄,与先生善,所叩冥间情形綦详,方主任委员觉慧,录成《幽冥问答》一卷,举以示,余读之瞿然而惊,栗然而省,吾人一念善恶,竟通于鬼神耶!继余自检生平所作,幸无不可告人之事,则又悚然而自慰。...
略论“唯识”与“唯心”义 胡晓光 在一般佛典中,“唯识”与“唯心”这两个概念是不作分别的,如“万法唯心”与“万法唯识”实际就是同义语。有时“心”与“识”组成一词——“心识”或“识心”,都是把“心”与“识”当成同一范畴。“心”与“识”虽在概念内涵方面有共通部分,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名相,其词义与使用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汉译佛典中的“心”,源自印度梵文两个不同词汇:一是“质多”(citta),二是“汗栗驮”(hr!d)或“干栗驮耶”(hr!daya)。“质多”之心是指意识活动的心,而“汗栗驮”或“干栗驮耶”之心则是指肉团心和树心、核心、心要。肉团心即心脏,是生命机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古时有人认为,心脏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思作用是心脏的物质属性。孟子曰:“心之官则思”,即此义也。核心、树心、心要之心,则是泛指事物最坚固、最重要的部分。汉译佛典中的“识”,也源自印度梵文两个不同词汇...
江西南康云居山真如禅寺晦山戒显著虚云印经功德藏2002年录入《禅》刊编辑部编辑整理晦山和尚的生平及其《禅门锻炼说》林元白 晦山和尚(1610-1672)是明末遗民出家中很知名的高僧之一。他以戒律精严、学问淹博为世所称。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江苏《太仓州志》、《娄东耆旧传》、江西《建昌县志》、杭州《灵隐寺志》、纪荫《宗统编年》、超永《五灯全书》和《新续高僧传弘礼传》等,都有一些记载。但是这些志书和僧传所记都很简略,连他的生卒年月也不清楚,以致其生平学德湮没不彰。我久欲为他写一传记,苦无可靠资料,未敢下笔。近年留心搜访,略知其一生梗概。兹依晦山自著《现果随录》所记年月及最近托云居山性福和尚抄来的《晦山和尚塔铭》等记载,略述其生平事迹。...
一直以来,股民朋友们听得最多的无非就是:震荡,洗盘,拉升,下跌,诱多,诱空等等这些所谓专业术语,这些词语的弊病在大牛市很多人忘却,在熊市很多人听着舒服,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的含义,谁真正能懂这些属于机构的词语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很多人一见到大涨就是反转,一见到大跌就是探底,这是一种病态的空虚心理。震荡:主力心里压根就没有这个所谓叫“震荡”的操盘术语。这个词就是媒体骗散户的,说白了就是下跌。股民们在媒体,电视可以经常听到某某机构对明日的看法为:后市可能震荡整理,震荡上扬,震荡盘升。这些表面词语听着非常舒服,但没“震荡”如何盘升,没“震荡”又如何上涨,但又有多少人死在拉升前的“震荡”里?他们不说震荡又有多少人会持续关照他们的收视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