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个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姗姗来迟者。 在19世纪中叶,欧洲大多数国家早就是独立的民族国家,甚至远在新大陆的美利坚合众 国也已经成立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当时的德意志却与20世纪在人类历史舞台上令人瞠目結舌的疯狂表演全不相称,它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1830年,世界文学史上的泰山北斗、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歌德痛苦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 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
四牌楼是象征,也是一个少年的灵魂震撼之地。那种感触和冲击恍然如新,灵魂中的惊奇、欣悦、神秘感、探索欲……浓酽地涌上了心头。 东方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他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那同学不仅岁数比他大,个头比他高,脸庞也比他宽,眼神更比他老成,望去不像是个初中生,倒像个早已参加工作的干部。记得那天那同学穿着一件显然是父辈留下的旧人字呢大衣,散发出一种樟脑丸和霉菌混合的怪味。那怪味仿佛一直飘散到今天,使他一回想起来就觉得诧异。 他后来成为了一个作家。他发表了好多作品,出版了好多书。却一直并没有写出一篇更没有一本叫《阿姐》的作品。他一直没有写。 但那关于《阿姐》的念头,一直没有消失,非但没有消失,还随着岁月隐隐地裂变着,犹如癌细胞,惟他自知。多少次他铺开纸、提起笔,想写《阿姐》,却总连题目也落不下,仿佛一位查实症结的患者,总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断然切下那已然膨...
内容提要草根读史也有非同一般的趣味。首先是立意的高下。任何事一旦成为专业常常不可救药地变得面目可憎起来,而作为业余活动便别有一番乐趣。比如我们日常打乒乓觉得好玩,但一旦进行专业训练,天天不打不行,立马就会生厌。网络文章的协作一般不以治史为专业,不发表为目的,自然少了功利色彩,而纯粹来自于作者日常读史的所四所得所感。其次是写法的自由灵活。行文活泼跳跃,既不像学校历史教材那样的枯燥乏味,也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晦涩难懂。文中常有些时髦的网络语言;如称“我”为“偶”呼美女为 MM等,使原本森然可畏的历史变得亲切可感了。民间写手的文章在专业性上自然要受到怀疑。但是,细读之下可发现很多文章竟是相当的扎实。许多作者都下了真功夫翻检史书,这些可都不是业余的做法了,令人钦佩。...
三皇神迹一 世上本没有历史,死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 最早的世上甚至没有人——46亿年前的地球是个大火球,红彤彤得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随后它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颓废,像一堆光秃秃的核废料。38亿年前,一些陆地慢慢耸出海面(比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到了6亿年前,海洋里慢慢吞吞冒出一点生命,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表面发了霉。3亿年前,陆地上冒出森林。到了2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这些披鳞附甲的大家伙不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外空间的小行星撞击给害苦了,它们在地球上混了1亿多年就绝迹了。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开始在天上飞翔,轻描淡写地,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一直又捱了九千多万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前,电影眼看就要“The End”的时候,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才罗锅着腰,弯着腿,蹒...
前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缓慢演进。在本世纪即将过去的一百年光明中,历史再次慷慨地向我们提供了如下几位有说服力的杰出人物,他们在动荡不宁战祸连绵的二十世纪相继出现意义是如此重大,以至于他们的思想、胸怀、情操、意志力量和个人品质都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者幸福生活,他们的名字不仅仅代表某种个体生命的符号而是整个时代的象征。他们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和邓小平。 我以为这是中国人的幸运。因为任何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时代都是可悲的,更重要的是,中国历史由此获得了曲折前进。 我还注意到一个排列整齐的罕见历史现象;上述四位领袖基本上平均导演了二十世纪的百年中国剧,他们每人都自称做了两件大事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机会均等地统治了大约四分之一个世纪。...
作者:金公羽 提交日期:2007-4-10 18:56:00预告- 我的“戏说八字”自去年三月首贴至今,历时一年,承蒙诸位错爱,一直吹顶至今。现在,拙作的修改稿业已全部完成,原在这贴的是第一稿,红三万字,本修改稿约十万,加了许多我原以为大家明白不必说的。先是交某出版社准备出书,经多时“社审”,说“好是好文,只是此类题材不敢出”,主张我另寻别社。我想,其他出版社的审稿可能性,大概也不外如此,决定不管了,就在这“煮酒”栏内,把修改稿全稿贴出。今晚就开新贴,一边作最后的校阅,一边陆续开贴出。 因文字多至十万,在下一向认真,校阅费时不少,若边贴边复提问,恐令拙作时断时续,于读者不便,因此决定,在未贴全全稿之前,所有提问先不复,一俟贴全,我将一一作答。...
作者:夏尔奈·西拉姆野孩子Rebe 倾心制作 2007.02.04前言:预言的真相 1999年3月2日,全世界都将目光聚集在埃及。在开罗附近吉萨高地的古金字塔群西面,一次耗资巨大的考古发掘,将在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注目下进行,所有焦急的目光都缘于一个共同的期待——一个远古的传说和预言得到证实:50年前,美国预言学家德加·凯斯根据古埃及的传说,预言将在公元2000年前,埃及金字塔的建构蓝图将再现人世,届时,困惑人类数千年的种种疑团将一一得到解答。 3月2日晚,开罗时间20时整。构成一次伟大考古发现的所有要素似乎都已齐备,开掘工作已进入了最后时刻。 当福克斯电视台的金牌主持人波维奇和埃及权威考古学家哈瓦斯博士走进30米深的墓道时,身后数台摄像机向全球同步转播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走进的是远在4500年前,古埃及大祭司"凯"的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