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 >

第29部分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第29部分

小说: 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鲁语下》曰: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史记孔子世家》文同上,末曰:吴客曰:“善哉圣人。”)
  又《鲁语下》曰: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矢贯之,石,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矢,石,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
  《说苑辨物篇》曰: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将大雨。”于是如之。天果大雨,诸国皆水,独齐以安。孔子归,弟子请问。孔子曰:“异哉,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拳,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楚王之应也。儿又有两两相牵屈一足而跳曰:‘天将大雨,商羊起舞。’今齐获之,亦其应也。”夫谣之后未尝不有应随者也,故圣人非独守道而已也,睹物记也,即其应矣。
  《论衡明虚篇》曰: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孔子不听。出,果无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
  《淮南子主术篇》曰:孔子之通,智过苌弘,勇服于孟贲,足蹑郊,力招城关,能亦多矣。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论衡实知篇》曰:将者,且也,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孔子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当子贡答太宰时,殆三十、四十之时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韩诗外传卷八》曰: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白虎通封禅篇》曰:凤凰者,禽之长也,上有明王,太平,乃来居广都之野。
  《周易乾坤凿度》曰:仲尼,鲁人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命之也。”
  《拾遗记卷二》曰:孔子相鲁之时,有神凤游集,至哀公之末,不复来翔。故云:凤鸟不至,可为悲也。
  《史记孔子世家》曰: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
  《汉书董仲舒传》曰:仲舒对策曰: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悲可致此物而身卑贱不得致也。
  又《儒林传》曰: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论衡问孔篇》曰: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夫子自伤不王也。已致太平,太平则凤鸟至,河图出矣。今不得王,故瑞应不至。悲心自伤,故曰“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乡党篇》曰: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衡恢国篇》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此言颜渊学于孔子,积累岁月,见道弥深也。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雍也篇》曰: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后汉书范升传》曰:升奏曰: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知教,颜渊可谓善学矣。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法言学行篇》曰:“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只其所以为乐也与!”
  《庄子田子方篇》曰:颜渊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子疾病,于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衡感类篇》曰:子疾病,子路遣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孔子罪子路者也。己非人君,子路使门人为臣,非天之心,而妄为之,是欺天也。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述而篇》曰: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树达按:孔子之事,以美玉为言;卫君之事,以夷、齐为问:皆子贡善于语言之证也。


子罕篇(3)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汉书地理志》曰:玄,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貊、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雠。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僻。其田民饮食以笾豆,都邑颇放效吏及内郡贾人,往往以杯器食。郡初取吏于辽东,吏见民无闭藏,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今于犯禁浸多至六十余条。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
  《说文解字羊部》曰:羌,西戎羊种也,从羊儿,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种也。西南人焦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
  《后汉书东夷传》曰:夷有九种:曰畎夷、千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
  《论衡问孔篇》曰:孔子疾道不行于中国,恚恨失意,故欲之九夷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言以君子之道居而教之,何为陋乎?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史记孔子世家》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汉书礼乐志》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孔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礼记中庸篇》曰:子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乡党篇》曰:惟酒无量,不及乱。
  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孟子离娄下篇》曰: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荀子宥坐篇》曰: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何也?”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向,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大戴礼记劝学篇》、《说苑杂言篇》文同。) 
  《春秋繁露山川颂》曰: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遗小间,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既似知者;防山而能清净,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洁清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入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困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篇》曰: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礼记大学篇》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