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

第4部分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4部分

小说: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顺也。入不言弟,出不言忠者,互文可知也。下孔子云:“出则事公卿,入
则事父兄。”《孝经》云:“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顺可移於长。”
是也。“谨而信”者,理兼出入,言恭谨而诚信也。“泛爱众”者,泛者,宽博
之语。君子尊贤而容众。或博爱众人也。“而亲仁”者,有仁德者则亲而友之。
能行已上诸事,仍有间暇馀力,则可以学先王之遗文。若徒学其文而不能行上事,
则为言非行伪也。注言“古之遗文”者,则《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经是也。
    子夏曰:“贤贤易色,(孔曰:“子夏,弟子卜商也。言以好色之心好贤则
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孔曰:“尽忠节,不爱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疏'“子夏曰”至“学矣”。○正义曰:此章论生知美行之事。“贤贤易色”
者,上“贤”,谓好尚之也。下“贤”,谓有德之人。易,改也。色,女人也。
女有姿色,男子悦之,故经传之文通谓女人为色。人多好色不好贤者,能改易好
色之心以好贤,则善矣,故曰“贤贤易色”也。“事父母,能竭其力”者,谓小
孝也。言为子事父,虽未能不匮,但竭尽其力,服其勤劳也。“事君,能致其身”
者,言为臣事君,虽未能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但致尽忠节,不爱其身,若童汪
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者,谓与朋友结交,虽不能切磋琢磨,但言约而
每有信也。“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者,言人生知行此四事,虽曰未尝从师
伏膺学问,然此为人行之美矣,虽学亦不是过,故吾必谓之学矣。○注“孔曰:
子夏,弟子卜商”。○正义曰:案《史记·仲尼弟子传》云:“卜商字子夏,卫
人也。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既没,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孔曰:“固,蔽也。”一曰:“言
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郑曰:“主,亲也。惮,难也。”)
    '疏'“子曰”至“惮改”。○正义曰:此章勉人为君子也。“君子不重则不
威,学则不固”者,其说有二:孔安国曰:固,蔽也。言君子当须敦重。若不敦
重,则无威严。又当学先王之道,以致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一曰:“固,
谓坚固。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须敦重也。
“主忠信”者,主犹亲也。言凡所亲狎,皆须有忠信者也。“无友不如己者”,
言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过则勿惮改”者,勿,无也;惮犹难也。言人
谁无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故苟有过,无得难於改也。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
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於厚也。”)
    '疏'“曾子曰”至“厚矣”。○正义曰:此章言民化君德也。“慎终”者,
终,谓父母之丧也。以死者人之终,故谓之终。执亲之丧,礼须谨慎尽其哀也。
“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
也。“民德归厚矣”者,言君能行此慎终、追远二者,民化其德,皆归厚矣。言
不偷薄也。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郑曰:“子禽,弟子陈亢也。子贡,弟子,姓端木,名赐。亢怪孔子所至之邦
必与闻其国政,求而得之邪?抑人君自原与之为治?”)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郑曰:“言夫子
行此五德而得之,与人求之异,明人君自与之。”)
    '疏'“子禽”至“求之”。○正义曰“此章明夫子由其有德与闻国政之事。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者,子禽
疑怪孔子所至之邦必与?闻其国之政事,故问子贡曰:“此是孔子求於时君而得
之与?抑人君自原与夫子为治与?”抑、与皆语辞。“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者,此子贡答辞也。敦柔
润泽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先人後已谓
之让。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与闻国政。他人则就君求之,夫子则德,人君自原
与之为治,故曰:“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诸、与皆语辞。○
注“郑曰”至“为治”。○正义曰:云:“子禽,弟子陈亢。子贡,弟子,姓端
木,名赐”者,《家语·七十二弟子篇》云:“陈亢,陈人,字子禽,少孔子四
十岁。”《史记·弟子传》云:“端木赐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云“求而
得之邪”者,邪,未定之辞。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孔曰:“父在,子不得自专,故观其
志而已。父没乃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孔曰:“孝子
在丧,哀慕犹若父存,无所改於父之道。”)
    '疏'“子曰”至“孝矣”。○正义曰:此章论孝子之行。“父在观其志”者,
在心为志。父在,子不得自专,故观其志而己。“父没观其行”者,父没可以自
专,乃观其行也。“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者,言孝子在丧三年,哀慕
犹若父存,无所改於父之道,可谓为孝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
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马曰:“人知礼贵和,而每事从和,不
以礼为节,亦不可行。”)
    '疏'“有子曰”至“行也”。○正义曰:“此章言礼乐为用相须乃美。“礼
之用,和为贵”者,和,谓乐也。乐主和同,故谓乐为和。夫礼胜则离,谓所居
不和也,故礼贵用和,使不至於离也。“先王之道,斯为美”者,斯,此也。言
先王治民之道,以此礼贵和美,礼节民心,乐和民声。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是先王之美道也。“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
由,用也。言每事小大皆用礼,而不以乐和之,则其政有所不行也。“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者,言人知礼贵和,而每事从和,不以礼为节,亦不
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复,犹覆也。义不必信,信非义也。以
其言可反覆,故曰近义。)恭近於礼,远耻辱也。(恭不合礼,非礼也。以其能
远耻辱,故曰近礼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曰:“因,亲也。言所亲
不失其亲,亦可宗敬。”)
    '疏'“有子曰”至“宗也”。○正义曰:此章明信与义、恭与礼不同,及人
行可宗之事。“信近於义,言可复也”者,复犹覆也。人言不欺为信,於事合宜
为义。若为义事,不必守信,而信亦有非义者也。言虽非义,以其言可反复不欺,
故曰近义。“恭近於礼,远耻辱也”者,恭惟卑巽,礼贵会时,若巽在床下是恭,
不合礼则非礼也。恭虽非礼,以其能远耻辱,故曰近礼。“因不失其亲,亦可宗
也”者,因,亲也。所亲不失其亲,言义之与比也。既能亲仁比义,不有所失,
则有知人之鉴,故可宗敬也。言“亦”者,人之善行可宗敬者非一,於其善行可
宗之中,此为一行耳,故云“亦”也。○注“义不必信,信非义也”。○正义曰:
云:“义不必信”者,若《春秋》晋士モ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春秋》
善之。是合宜不必守信也。云“信非义也”者,《史记》尾生与女子期於梁下,
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是虽守信而非义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郑曰:“学者之志,有所不暇。”)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曰:“敏,疾也。有道,
有道德者。正,谓问事是非。”)
    '疏'“子曰君子”至“也已”。○正义曰:“此章述好学之事。“君子食无
求饱,居无求安”者,言学者之志,乐道忘饥,故不暇求其安饱也。“敏於事而
慎於言”者,敏,疾也。言当敏疾於所学事业,则有成功。《说命》曰:“敬逊
务时敏,厥乃来”是也。学有所得,又当慎言说之。“就有道而正焉”者,有
道,谓有道德者。正,谓问其是非。言学业有所未晓,当就有道德之人,正定其
是之与非。《易·文言》曰:“问以辨之”是也。“可谓好学也已”者,总结之
也。言能行在上诸事,则可谓之为好学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孔曰:“未足
多。”)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郑曰:“乐,谓志於道,不以贫为忧
苦。”)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曰:
“能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能自切磋琢磨。”)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曰:“诸,之也。子贡知引《诗》以成孔子义,
善取类,故然之。往告之以贫而乐道,来答以切磋琢磨。”)
    '疏'“子曰”至“来者”。○正义曰:此章言贫之与富皆当乐道自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者,乏财曰贫,佞说为谄,多财曰富,傲逸为骄。
言人贫多佞说,富多傲逸。若能贫无谄佞,富不骄逸,子贡以为善,故问夫子曰:
“其德行何如?”“子曰可也”者,此夫子答子贡也。时子贡富,志怠於学,故
发此问,意谓不骄而为美德,故孔子抑之,云:“可也。”言未足多。“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者,乐,谓志於善道,不以贫为忧苦。好,谓闲习礼容,
不以富而倦略,此则胜於无谄、无骄,故云“未若”,言不如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者,子贡知师励已,故引《诗》
以成之。此《卫风·淇奥》之篇,美武公之德也。治骨曰切,象曰差,玉曰琢,
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如玉石之见琢磨。子贡言:贫而乐道,
富而好礼,其此能切磋琢磨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者,
子贡知引《诗》以成孔子义,善取类,故呼其名而然之。“告诸往而知来者”者,
此言可与言《诗》之意。诸,之也。谓告之往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则知来者
切磋琢磨,所以可与言《诗》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疏'“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正义曰:此章言人当责己
而不责人。凡人之情,多轻易於知人,而患人不知己,故孔子抑之云:“我则不
耳。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患己不能知人也。”

    ●卷二·为政第二
    '疏'正义曰:《左传》曰“学而後入政”,故次前篇也。此篇所论孝敬信勇
为政之德也,圣贤君子为政之人也,故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