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纯动静无端 阴阳无始太极图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易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盖人心静定未赋物时,湛然天理,即太极之妙也。一感于物便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静定之时谨其所存,则天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也。静定工夫纯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无极之真复矣,太极之妙应明矣。天地万物之理,悉备于我矣。中和图礼记云:“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谓静定,中谨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无体,故谓天下之大,本发而中节,谓动时谨其所发也,故曰和。”发无不中,故谓天下之达者,诚能致中和于一身。则本然之体,虚而灵静,而觉动;而正,故能应天下无穷之变也。老君曰:“...
PRACTICAL VIPASSANAMEDITATIONAL EXERCISES公元1950年左右 尊者馬哈希在緬甸仰光的開示緬文英譯:U Nyi Nyi(緬甸)英文中譯:曾銀湖(台灣) 前言:本文是馬哈希尊者在緬甸仰光的沙桑那耶克薩禪修中心,對就任聖職的弟子們所說的一席話。它是由烏奈奈(U Nyi Nyi)從緬文譯成英文。 毗婆舍那(內明)禪思的修習,就是禪思者致力於正確地瞭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身心現相之本性。身體的現相是一個人(最能)就自身清楚地加以覺察的對象。一個人清楚地覺察的整個身體,是由一團的物質特性(色)所組成。精神或心理的現相則是心識(名)的活動。不論什麼時候,只要看著、聽著、嗅著、嘗著、觸著或想著它們,就可以清楚地覺察到正在發生著的這些名色。...
by Tsongkapa, with a m. Pabongka Rinpoche, Trs. Khen Rinpoche, Geshe Lobsang Tharchin and Micheal Roach Paper BackMotilal Banarsidas Publishers Pvt. Ltd.ISBN 81-208-1712-5Pages: 209Dimension: 7" x 4.5"From the back of the Book:The entire teachings of Buddhism explained in afew short pages by the greatestBuddhist master of ancient Middle Asia.The spread of the teaching of Gautama Buddha began in India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ago and reached perhaps its highest peak in the hidden mountain kingdom of Tibet, five centuries before our time. The great illuminary of this renaissa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支娄迦识译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一名《无量寿经》 一名《阿弥陀经》 吴支谦译 《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译 《无量寿如来会》 唐菩提流志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赵宋法贤译 自汉迄宋,同经异译可考见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 敬分章次 法会圣众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
——甘露屑序言此《甘露屑》将近三月完成,其间颇感法王智慧深远。听闻法王藏文极为风雅,讲法言辞优美,往往随口所言,他者推敲数日所著亦难及一二,颇有出口成章之辩才语自在。为不辱法王之意境,故此译文采用言简义深之文言形式,虽未必通行于市井,然意竭承法王之文风及深意,令遇者如沐亲教故,虽仍未必能及一二,唯以但为五十步莫为百步之想法而大胆行之尔。有心者反复研磨,虽未必一字千解,但了解其意应不为难,此诚法王之心滴甘露,但莫自弃及厌繁剧尔。以实而论,此译文之难处,非在文言,盖此文已竭力避免生僻用词及文法,所难者约三。一、此文为法王直接讲于多年闻法之僧众者,故众多大圆满及佛法词句颇需基础,无论白话文言,此等处若非上师讲解,常人本不可解。二、藏地语言习惯,多以堆砌华丽及繁复辞藻为尚,大有一句话完成整个讲法之势,故我等汉人读之,颇觉不惯,此亦非文言之咎也。三、藏人日常生活与我等不同...
(辅仁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前言 往生兜率天亲闻弥勒说法,已是千年来中国佛教弥勒信仰者的归依处,也因「西方净土」法门的兴盛,「兜率天宫」已被中国佛教徒们错误的认知为「兜率净土」,始自唐朝二大净土之说已相互抗衡千余年了。不仅如此,「弥勒内院」或「兜率内院」这个名词在现今佛教内也时有耳闻的,更是一般弥勒信仰者所向往的往生之处,但弥勒系列的经典中是否真的提到所谓的「内院」呢?有内院似乎应该就有外院,补处菩萨弥勒现在所居住的兜率天宫,真的有内、外院之分吗?本文首先讨论弥勒经中所述的兜率天有几处宫殿?弥勒菩萨化生于那一个宫殿?兜率天中何处可闻弥勒说法、面见弥勒?藉此以窥探兜率天宫真的有「内院」吗?其次,追寻中国佛教中「内院」之说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以厘清中国佛教千年来对「内院」之说的错误认知。...
武汉第61期(2009年12月11日至17日)岳阳 加入时间:2009-12-26 22:58:44 访问量:220去小院打七之前,我走过很多弯路。很小的时候,大约5岁,曾经跟着一群大人们到云冈石窟看佛像,巨大而庄严的佛像震撼我幼小的心灵,无法在周围找到能与佛像媲美的事物。看完后,参观的人们,按照惯例在一组佛像前照相留念。望着庄严的佛像,我十分不情愿以无法媲美的身影与庄严的佛像合在相片里,谁都劝不了我,一大群人,只有我躲一边没照相,不悦地望着一排照相的人。上小学,正是伴着《国际歌》《东方红》等歌曲成长的年代。《国际歌》有句歌词: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我暗暗想,世上真有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