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本《因明人正理论》研究 韩廷杰 作者韩廷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新因明之父陈那(digna^ga,约440一约520)曾著《因明正理门论》,深奥难懂。其弟子商羯罗主(s/ankarasva^min)著《因明入正理论》进行解释,《入论》并非单纯解释《门论》,亦有商羯罗主的发挥创造,如《门论》讲的九句因,《入论》略去不讲,却讲"因三相",并详释宗九过、因十四过和喻十过。 因为《入论》讲解因明的基本理论,又比《门论》好懂,所以往往作为学习因明的入门书,比《门论》更易流通,很多人竟相为之作注,不仅是佛教徒,还包括被佛教徒斥之为外道的耆那教徒。唐玄奘(602-664)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将《入论》译为汉文以后,注释者竟多达十一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弟子窥基(632-682)所著《因明入正理论疏》。...
一、四念處修習綱要原始聖典(南、北傳阿含經)中相關文句的摘錄梵文漢譯雜阿含經 劉宋 求那跋陀羅 譯漢譯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六) 雲庵 譯漢譯中阿含經 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巴利英譯長部經 英國 摩瑞斯瓦修 譯英文中譯長部經 台灣 曾銀湖 譯一、修習四念處的重要性(1)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得如實法 ,所謂四念處。(六○七)【注一】(2)修習四念處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 不異依。 (六三八)(六三九)(3)所說一切法,一切法者謂四念處,是名正說。 (六三三) 當知如來所說無量無邊,名、句、味、身亦復無量,...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好,大家合掌,跟我念,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No. 1456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尼陀那五十二颂。目得迦四十八颂大门总摄颂曰 初明受近圆 次分亡人物圆坛并户钩 菩萨像五门别门初总摄颂曰(此有十事尽不截皮)近圆知日数 界别不入地界边五众居 不截皮生肉第一子摄颂曰 近圆男女状 非近圆为师难等十无师 莫授我七岁第二子摄颂曰 日数每应知 告白夜须减六日十八日 说戒不应频第三子摄颂曰 界别不告净 亦不为羯磨乘空不持欲 解前方结后第四子摄颂曰 不入界舍界(出放光说二颂)树界有世尊 不越及可越 羯磨者身死第五子摄颂曰 地墙等秉事 结界无与欲但于一处坐 得为四羯磨第六子摄颂曰 大界两驿半 下水上山颠...
釋惠敏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04出版)頁69~8169頁提要「聲聞地」中與「資糧論」有直接關係的是十三種「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但是將其與十四種「涅槃法緣」作比較的話,可發現有相同和不同的項目。此外,「聲聞地」之第三瑜伽處的「五處安立」之第一項「護養定資糧」卻是指「離欲道資糧」之護養。因此,本稿將考察:「涅槃法緣」在佛教全體中之意義為何?「涅槃法緣」與「離欲道資糧」以及「五處安立」間的關係為何?「離欲道資糧」與「五處安立」在佛教全體中是否有特別意義?結論是:...
一尘道人近年来人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同时精神文明的传播却相对退化。随着地球物质资源的无序开发,甚至是掠夺式开采,物质资源己越来越贫乏。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职业竞争加剧,使许多人情感压抑,心理失衡,这己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也成为引发社会危机的隐患。而精神文明的失落,导致道德沉沦。人生价值观念混乱,引导黑恶势力横行。浮躁心态泛滥,诚信面临危机。这些现象成为现代人精神崩溃、人格畸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人们患上失眠、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病的诱因与温床。精神科医师告戒人们,失眠不要随意服用安眠药,以免服药成瘾或导致误诊。正确的做法是,应及时就诊查明病因,然后对症治疗。还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睡前喝浓茶、做剧烈运动,不要看惊险、黄色的电视、书籍等。若失眠伴有其它症状,则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萬金川銘傳管理學院通識教育專任講師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一期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出版(p1-30)1 頁【寫在前面】 嚴格說來, 《俱舍論》並非筆者特別關注或格外鍾愛的論典之一, 因而主觀片面的心得容或有之,至於談到客觀全盤的研究,則非吾之敢言。 此處所以不揣淺陋而勇於見笑大方者, 乃因緣於昔日初讀奘師譯本的若干段落之際,但覺其宮牆萬仞, 堂奧難睹,往往再三尋思之餘,法喜未現,而煩惱徒增,總而言之,閱讀的經驗不甚愉快。 正如本文的副題所標舉的, 筆者當年也曾仗匹夫之勇而對讀斯論的兩種漢譯...
第一函:宁玛派(一) (张数)藏地显密佛教之要义,八大教派窍诀摄集一处之密藏,幻化大经函。第一教派前译宁玛教法传承分广大续经和甚深伏藏二种,至此教法要义续经和窍诀之灌顶、修法、教诫、续释讲解等,极其广大传承次第未曾间断。根本前译宁玛珍宝续经廿五函,噶妥格在班智达久美才旺修法目录,法王德格中部天成上经院收藏之灌顶、生圆修法类,法王门郎大伏藏师昆季结集编著之仪轨,多康竹庆寺前译法类,白玉南佳寺收藏之灌顶、修轨、续经本注,依据彼等成熟解脱灌顶受法中收集于此要义窍诀之精华法等。续部马哈瑜珈类《幻化网续》道义略释、轨范师桑田吉松瓦著………………………………8...
向神圣的诸上师致敬!佛陀全部经典的精华要旨,众菩萨推崇备至的无上法,有缘者寻求解脱的必经口岸,我今做力所能及的解说。那些不迷恋世间区区幸福,为了具足良缘的人生有价值,一心向往众佛喜悦归宿的幸运的人们诚心倾听:若无正确的出世心而追求世间幸福,就无法进入根除烦恼的涅槃乐境;迷恋尘世的意识是锁链,求解脱要发彻底的出世心愿。常想人身良机难得而生存时间不多,就会从今生今世的纠缠中迷途知返;深思业报不爽、轮回苦多,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也会断然绝望。如此深思熟虑,并念念不忘,就对尘世的富贵安乐不抱幻想;时时刻刻除解脱,不生别的念头,这时才可以看做萌发了正出世心。...
龙勤巴尊者著《实相宝藏论本颂》共××页,由塞朵三世翻译成汉文。《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共××页。《三部心要义释实相宝藏论释》梵语云多他引垛喇怛曩二合俱舍曩引摩勿哩二合底重藏语云耐鲁座造论者胜乘瑜珈师隆清燃绛尊者译论者密乘弟子郭元兴校译者塞朵三世序品译敬礼吉祥普贤本自元成功德圆满界,有寂德具最初之怙主,诸佛持明法主及上师,百千信众动摇而作礼,诸乘之顶最胜以奉献,现证心髓广大秘密教,摄心要义究竟之了义,实相宝藏疏释应显说。尔时吉祥普贤于一切法本初体中现证菩提已,入住广大平等之理趣金刚界中转胜净妙果无上了义法轮,成就觉性菩提心法身,即明显而无转变之真如,超越因果...
-淞沪战争期间,戴笠在上海指挥战地调查活动,组建苏浙行动委员会及别动队等,这还都是公开或半公开的特工活动。除此以外,他还秘密领导了一场与日本特工之间进行的间谍与反间谍斗争,这完全是一场高水平的斗智斗勇的较量。较量首先是从与上海日本东亚同文书院的间谍斗争开始的。1937年9月中旬,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向戴笠推荐了两名上海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程克祥、彭寿,并说程、彭二人愿意为反间谍斗争作出贡献。特工战线本是一个风云诡谲、变幻莫测的战场,以戴笠之精明和谨慎,当然不会仅仅依靠一位学者先生的判断和推荐,就吸收运用两个素不相识的反间谍人才。于是,戴笠指令由文强当面去法租界拉都路章乃器先生寓所与程、彭二学生洽谈,意在对其进行考察。文强经过了解,得知程、彭与章乃器先生是师生关系,因出于爱国心,愿意利用与东亚同文书院中某教授的特殊关系,打入同文书院及虹口地区和日本海军俱乐...
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 门人紫金光耀大仙邓希贤笺注“既济”者,易卦名,为上坎下离。“离”,男也,卦中虚为真阴,故男外阳而内阴;“坎”,女卦,满为真阳,故女外阴而内阳。坎离交媾,采真阴以补真阳,则纯阳矣,故以“既济”名篇。希贤慕道既久,茫然无得。偶遇仙师吕纯阳翁,矢心信从,盘桓数载,见其女色日亲,神气日旺,窃骇骇焉,谓:“修真者,精养炼气,归根不谓有此也。”吕师笑曰:“以人补人,谓之真人。于此未谙道乎!”间因出肘后《既济经》,密示口诀,余方豁然知道在迩也。经百句,援东说西。因妄笺阐其渊邃,俟修真者实之。...
第一辑 第一篇、两种的认识主耶稣读经:约翰福音二十章十一至第十八节,路加福音二十四章十三至十六节,二十五至三十二节,约翰福音二十一章一至十四节。自从主耶稣复活以后直到如今,人对于主耶稣就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一种的认识,叫作在肉体里认识主耶稣;还有一种的认识,叫作在圣灵里认识主耶稣。保罗说:『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肉体(看小字)认人了;虽然凭着肉体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祂了』(林后五16)。又说:『神乐意将祂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加一15~16)。这就给我们看见,我们今天应该凭着什么来认识主耶稣。现在我们从圣经里几个具体的例子,来看这两种的认识主耶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在年代上,如从入关时算起,是在顺治元年(1644);如从努尔哈赤建国时算起,则为天命元年(1616)。本卷上溯至努尔哈赤的建国,下限到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开始。清的先人原来是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在努尔哈赤时期发展成为民族。 这是一个新兴的、生气勃勃的民族。在历史发展阶段上,本来是明属于前列,而清为后进,但由于政治上的腐败,明被清所取代了。 清入关后,吸收前代,特别是元、明两代进行统治的经验和教训,相对地说是励精图治、与民休息的。也重视学术文化的发扬,因而出现了康熙、乾隆之治。这是清代在历史上的成就。清在政治上有成就,但也不可估计太高,这毕竟已处在封建社会的衰老阶段。...
111、佛法功德不可思议 以上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布施等种种事迹。有关佛陀于三大阿僧祇劫中厉行不可思议之六波罗蜜多、并以此殊胜因缘而致后得佛果时、拥有不可思议之智慧、功德等道理,可于《趋入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智慧经》、《佛力幻变经》、《宣说如来不可思议法经》中详细了知。 在如此殊胜难遇之佛陀前,我们首先要生出信心,此点断不可缺,如云:“佛说诸善法,根本为意乐。”《十法经》中亦云:“信心乃胜乘,以此得佛果,世间信最胜,具信不能毁”。“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宝多罗经》中则云:“如对佛与法生信,对佛子行为生信,对无上菩提生信,大士胜心则生起。以信心力成大士,广大难思作供养,供养佛法僧三宝,则生殊胜菩提心。信心前行如母亲,摄受增上诸功德,遣除怀疑度生死,信心犹如安乐城。信心无垢令心净,断除我慢恭敬因,信心如足如宝藏,亦如双手持善法。信心令人喜布...
试析《解深密经》六度十八分大意德 智 去春之际,始学《解深密经》,名大乘了义之教。至今盛夏,方圆满结束,此经实为难遭难遇,更难领纳其中奥义。承蒙法师多才善辨,深入浅出地广宣五卷八品的妙义,令我们听之信之,更将依之行持,每每闭目追亿,法味之浓,身心陶醉,尤共六波罗密多,對我们更有实用的价值。由是欣然命笔,恭述其十八分的大意. 一、六成名称六度:即指六种波罗密多,译为到彼岸。意为着从生死(烦恼)的此岸到涅槃(菩提)的彼岸。六度就是我们从学佛到成佛过程中借助的一种正当的方法,简略讲即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共六种。 布施:从因上讲,现世就能从自我的悭吝,除他的贫穷,从果上讲,来末能获得广大无量的财富。持戒:能严持佛的正戒,就可以息灭邪戒,免除恶趣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