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短篇H文小说人气日排行榜

20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风雅颂 |更新时间:2024-05-14
20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作者:[美]丹·鲁索斯(Dan Lusthaus),译者,魏德东,中国人民大学  通常这类回顾的惯例是提供一种带注释的文献目录,基本以编年史为序,并夹杂有重要评论,提出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或疑难作为结论,以展望未来走向的鼓励性话语总括全文。在这里,我将颠倒这一顺序,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随后是文献概述。这些问题会使我们迅速把握学者们迄今为止已经完成和尚未完成的工作。反过来,它也为我们的概述提供了必需的视角。  一,问题:什么是瑜伽行派?  当我们思索瑜伽行派的时候,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瑜伽行派?没有满意答案的事实、学者们对此的一致认同,以及这一疑问的持续存在,反映了瑜伽行派研究中的某些现状。我也不想讨论教义或哲学上的争论,虽然学者们在每一方面都没有一致意见。很简单地,我想讨论,什么是瑜伽行派的界限?这一概念包括什么、排除什么?哪些佛学家可以称其为唯识家?... 
百法别释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吹嘻 |更新时间:2024-05-14
百法别释王恩洋  无常诸行的宇宙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无常的诸行。色、心诸法之分析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蕴、界、处、五位百法的色、心等法。就总相说,皆是无常的行。就别相说,则为色、心、心所等法。诸法中有非行者否?曰,有。谓无为法。但即有为诸法之理故,即是无常诸行之理也。这便是无常诸行和色、心诸法的异同。佛法体系庞大,各说不一,总的看来,瑜伽宗义最为精备。它既承受了诸部的成绩,又给诸部以合理的发展,是研究法相最初入门的典型途辙了。因此本篇特详五位百法体系之中的百法。[1]  一、心法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眼等六识,即六识界。眼识依眼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色境为其业用。如是意识依意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法境为其业用。意所缘法,有广狭二义,一者十八界中法界,凡为前五识所不能缘者,此独能缘。二者通十八界皆名为法,意识能遍缘一切法故... 
大乘成业论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双曲线 |更新时间:2024-05-14
  No. 1609  大乘成業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處處經中世尊說。三業謂身業語業意業。此中有說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語即是業故名語業。此二皆用表與無表為其自性。意相應業故名意業。此業但以思為自性。今於此中何法名表。且身表業形色為性。緣此為境心等所生。誰之形色謂身形色。若身形色。何故前言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謂總名身一分攝故名身形色。依身大種而發生故名身所造。以總身言於別亦轉。如世間說居邑住林。何緣復說緣此為境心等所生。為欲簡彼脣等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以緣言音心等生故。又為簡彼宿願心等所引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餘異熟因心等生故。何故名表。此能表示自發業心令他知故。為顯此義故。說頌言... 
重阳立教十五论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九米 |更新时间:2024-05-14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 ; 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庵之法。第二云游凡游历之道有二 : 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觅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险之高山,访名师之不倦 ; 度喧轰之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其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第三学书... 
〖大威德度亡灌顶密仪〗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蝎子王 |更新时间:2024-05-14
    【正文】    南无格日班杂白然哇呀。    密主文殊金刚阎罗王,其所喜生诸空行母尊,  现证双运果位拉鲁达,诚心祈祷垂赐二成就。    殊成顿悦多吉益西威,心气自在班玛班杂尊,  显密教主阿底陜尊者,诚心祈祷垂赐二成就。    威力自在热罗大译师,其子世间慧眼热却饶,  巴旦益西桑盖本桑师,诚心祈祷垂赐二成就。    征服四魔至尊格罗师,遍智西若桑盖益西贝,  索南伦吉珠白仁波切,诚心祈祷垂赐二成就。    第二法王洛桑扎巴尊,威力自在勒巴坚赞师,  释教总主西若桑盖尊,诚心祈祷垂赐二成就。    智成自在巴旦桑布师,显密阐释嘉样根敦培,... 
人文主义批判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旅游巴士 |更新时间:2024-05-14
序 言 吴序自从人类的始祖在伊甸园接受了撒但的诱惑偷食禁果以后,他们的眼睛果真明亮了。但却是看到自己赤身露体,无限羞耻。他们不到神面前认罪悔改,反而躲避神。他们有了智慧,会发明树叶蔽体;他们会分辩善恶,但却把悖逆的罪推诿给别人。撒但说:‘你们便如神。’他们惧怕神,躲避神,证明神比他们有威严。‘要如神’,最好把自己建立起来,欲达到此项目标,非贬抑神,否定神,杀死神不可。他们的后裔承受了撒但给他们创设的‘道统’,一代又一代建立自我中心,把神看成阻碍自我进步的眼中钉,一定要将之铲除。这是人文主义的老根;是人文教养的本质。因此我们面对人文主义的猖獗,不是害怕它的理论‘博大精深’,而是悲悯那些沉酣在它的机槛中而不寻求自拔的人。他们有意挽救世道人心,但却在历史中不断铸造着人类的悲剧。世途的黯淡,人心的诡谲,已说明人文主义早已失去了辩证的能力,虽然它仍然控制着很多人类之嘴唇。...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点绛唇 |更新时间:2024-05-14
  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净界法师开示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种信心:一、弥陀大愿力:佛力不可思议,你要对弥陀本愿的摄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祂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时候,能念的那个心也是不可思议;三、你所念的佛号,法力不可思议。  修净土的人第一个要对弥陀的本愿力要有信心,我们平常也发很多愿,我希望我怎样怎样,但是我们发的愿平常很难实践!因为我们没有资粮,没有福德智慧来加持这个愿,所以我们平常发的愿叫做空愿!  在整个佛法中,一个咒愿力要产生力量,要两个力量加持,一个是三昧力,一个是法身力。... 
浪丐心泪──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自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乐乐陶陶 |更新时间:2024-05-14
  天主教高伦神父序  在十多年前,祈竹仁宝哲进入了我的生命。自始,我们常有友善及有益的定期性会面及交流。在认识仁宝哲不久后,我邀请他来到澳洲柏斯的一所天主教修道院中作客,并把他介绍予我的一众同修弟兄们。至今我仍清楚记得,在把仁宝哲介绍予修道院众神父时,我是多么地以能与仁宝哲为友为荣!  在修道院中,仁宝哲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及禅修体验。他的自然、简朴、谦逊及他所描述之禅修体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些天主教神父的心灵,以致大家对他的该次到访交流至今仍印像深刻。  祈竹仁宝哲是一位智人,但他并不遁离世间以追求智慧境界,而是把智慧及慈悲带来这个世界。仁宝哲以一位佛教法师及西藏医学大师的身份,以身作则地向每一位他遇上的人开示友爱、包容、尊重及同体大悲的情操。在五大洲的每一角落,都有受过仁宝哲影响的人。... 
谈心说识(依昱)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冥王 |更新时间:2024-05-14
  [作者释依昱]  前 言  《般若经》云:於一切法,心为善导,若能知心,种种世法皆由心。  怀著感恩的心,以一年又八个月的时间,写完“谈心说识”这个连载於《普门杂志》的专栏。事实上这一系列文章的完成,因缘於师父星云上人对佛教文化事业的关怀与投入。  一九八九年我刚从日本返国,适逢普门杂志的编辑内容要全盘更新,师父为此召开几次编辑会议,得知我的大学论文和硕士论文写的是和唯识有关的内容,就指定我执笔这一方面的文章,而且要每月一篇;《谈心说识》这个篇名也源自於师父上人的构思。因此就从一九八九年十月至一九九一年六月止(普门杂志第一二一期至一四一期)有十八篇有关唯识学的文章,陆绩刊载於普门杂志。... 
菩萨学处+太虚大师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冥王 |更新时间:2024-05-14
           太虚大师讲述  佛教经律,说二处学:一曰比丘学处,是指比丘应学习的律仪言,规定若者应作,若者不应作,使所有如法出家的比丘大众,都轨纳在这个范围内。一曰菩萨学处,这是把范围更扩大开来,除包括比丘学处外,且统贯世出世间一切阶位渐进为菩萨的学习,是指依菩萨应作不应作的规律,成为学习菩萨心行的基础,其弘深广大,较前者倍增殊胜。现在所要讲的是——菩萨学处。  一、菩萨学处释名  “菩萨”的名称,人人都知道;但其真正的意义,多数殊不了了。通常人率以偶像代替菩萨,如见泥塑、木刻或浮雕、金铸、绘画、纸扎的形像,都叫菩萨,甚者指洋囡囡为洋菩萨,这是含有错误的,而后者更成为习俗的最大错误。要知偶像中固有菩萨的像,但也有比菩萨更高阶位的佛像,也有较低的古圣先贤的像,甚至有牛鬼邪神的像,不能笼统地都称之为菩萨。... 
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更新时间:2024-05-14
  一九五一年夏印顺法师在香港屯门净业林讲  悬论  一叙大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简称胜鬘经,为真常妙有的大乘要典。法华、涅槃、楞伽等经的要义,本经都包含得有。在南北朝时代,流通极广。今先以三义,来略明本经的要义:一、平等义,二、究竟义,三、摄受义。  一、平等义:大乘佛法有一名句:“一切众生皆得成佛”。这句话,是极深刻、极伟大的。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这是不简别任何人的,人人都可以成佛的。在六道中轮转的其他众生,无论如何,也终于会有修学佛法的能力,达到成佛的目的,不可说这些众生可以成佛,那些不可成佛,而是普为一切众生的,所以佛法极其平等。比之一般,佛法才是真正的大平等,究竟的真平等。佛法虽是为一... 
佛教缘起哲学统观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更新时间:2024-05-14
  佛教缘起哲学统观  作者 : 胡晓光  缘起哲学思想是佛教理论的基石,若通达缘起法义,即见佛教真实本义。以往讲缘起法者,多是将经论中的各种缘起名目罗列一起,一一地对名相进行诠解,这只是为了对缘起法的知识统观介绍,笔者亦曾撰此类文章。本文则依哲学方法对缘起法甚深义进行研究分析,从实质上对缘起法这一哲学思想要义作统观。  从佛法的立场讲,佛法是非宗教、非哲学的。因为佛教是一种觉者的言教,是一种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体系,并不是一种神道教。佛教是无神论,它否定神我与灵魂的存在;但它又不是唯物主义,它主张万法唯心。说非宗教,并不等于佛教中不存在宗教成分,只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有很多不共处。佛教中包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思想,但是佛教又否定思辩可以认知本体真实。佛教的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也是不共的。这种主张在近代为欧阳竟无居士所提倡。... 
倪柝声-为主而活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冬冬 |更新时间:2024-05-14
总目录第一部在神的家中一与世界分别今天,我们要对初信的人,讲到与世界的分开。关于这一个问题,在圣经里的命令是相当多。在旧约里的榜样和教训也是相当多。像巴比伦、像所多玛、像迦勒底的吾珥、像埃及,都给我们看见,人应当与世界分开。与世界的分开,是有好几方面应当分开的。埃及代表世界的快乐;迦勒底的吾珥代表世界的宗教;巴别塔代表世界的混乱;所多玛代表世界的罪恶。人应当脱离埃及,人也应当像亚伯拉罕一样从迦勒底的吾珥出来。罗得到了所多玛,以色列的国民陷在巴比伦,都应当从那里头出来。圣经里,用四个不同的地方,来代表世界;同时把这四个拿来给神的儿女看,人该怎样脱离世界。我不知道你们出去所碰着的初信的人是甚么样的人,如果有人好象是有一点属灵的知识,有一点属灵的背景的,不妨把这四个完全提起。普通的时候,我们提起埃及就够。... 
走+向+解+脱_zjp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披荆斩棘 |更新时间:2024-05-14
  ——三乘根本戒概述  (上——在家篇)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具德大恩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  为一切众生清净持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  前言  根据佛陀以及历代传承祖师的言教,初学者应在守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闻思修行,也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戒律的基础之后,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如实生起。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了无上菩提心后,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习,以布施无数的血肉等六度万行圆满了福慧资粮,证得无上佛果时,所宣述的第一转法轮中,在见解上抉择了人无我,在行为上则制定并强调了戒律。这行为上的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以其一切智智来观察有缘弟子进入佛门后首先所应该行持的。佛陀涅槃虽就象夕阳西下,而佛弟子在此时还能沐浴到佛陀的光明,那光明就是戒律所发出的... 
转识论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风雅颂 |更新时间:2024-05-14
  No. 1587  轉識論(從無相論出)  陳代真諦譯  識轉有二種。一轉為眾生。二轉為法。一切所緣不出此二。此二實無。但是識轉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緣有三種。一果報識。即是阿梨耶識。二執識。即阿陀那識。三塵識。即是六識。果報識者為煩惱業所引故名果報。亦名本識。一切有為法種子所依止。亦名宅識。一切種子之所栖處。亦名藏識。一切種子隱伏之處。問此識何相何境。答相及境不可分別一體無異。問若爾云何知有。答由事故知有此識此識能生一切煩惱業果報事。譬如無明。當起此無明。相境可分別不若可分別非謂無明。若不可分別則應非有。而是有非無亦由有欲瞋等事知有無明。本識亦爾相境無差別。但由事故知其有也就此識中。具有八種異。謂依止處等。具如九識義品說。又與五種心法相應。一觸。二作意。三受。四思惟。五想。以根塵識三事和合生觸。心恒動行名為作意。受但是捨受。思惟籌量可行不可行。令心成邪成正。名為思惟。作... 
竹窗随笔、二笔、三笔(全)_莲池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谁知道呢 |更新时间:2024-05-14
‘竹窗随笔’为明末高僧莲池大师所作,内中收录了大师随感所笔之短文四百余篇,详辨禅、教、净之正知见,乃至对佛儒间的诤论也有一番精辟论述。而其中谈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师的风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范。···竹窗随笔 竹窗二笔 竹窗三笔竹窗随笔 莲池大师著出版说明竹窗随笔序僧无为人命呼吸间古今著述儒释和会楞严(一)楞严(二)礼忏功德螯蛎充口东门黄犬为父母杀生鹿祀求名心喻换骨洪州不得珠体坟墓菩萨度生悟后孚遂二座主实悟出家父母反拜生愚死智庄子(一)庄子(二)... 
共3587本 当前第174/225页 << < 171 172 173 174175 176 177 178 179 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