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1895年10月生于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普通的俄国妇女。佐尔格3岁时,全家迁往德国,定居柏林郊区。1912年,佐尔格进入柏林希特费尔德中学读书。他喜欢历史,爱好文学,能言善辩,政治上是个泛德主义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佐尔格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战争期间,他作战勇敢,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佐尔格经历和目睹战争的惨状后说:"我陷入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之中。"1916年,佐尔格负伤住院时,结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一些共产主义经典著作。同年10月,他就学于柏林大学经济系,秘密接触了社会主义组织。他暗下决心:"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1月,佐尔格正式退役转入基尔大学学习并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
徐恒志 一九五三年七月――――――――――――――――――――――――――――――――――――――― 一 学佛者的苦闷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第一、已认识佛法理论的精辟圆满,也常常看经研教,赞叹随喜,但只当作学术性来研究鉴赏,不肯毅然决然地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实践。有的还曲解“本来是佛,不属修证”的说法,认为修行证果是不必要的,因此终日闲散,任情放逸,自以为随缘自在,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却没有抵抗和化除的办法。第二、虽已肯发心实践,却不明修持的道理,仍处处执著,说物就着于物,说心就执于我,甚至必求最高无上的法与德高望重的师,好象只有这样,才能从速解脱自己的烦恼;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贪嗔等习气发露的时候,却随它奔腾流浪,并不去回头照顾。他们心存依赖,一味向外寻求,仍...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作者生前自传: 余,震阳子,原籍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八年)十一月初八日出生。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寒到东北谋生,于吉林省辉南县从事商业,以维生计。一九三一年,岁在壬申,“九一八事变”爆发,余痛感民族危机,乃弃商从戎抗敌救国。终因大局失利愤而投入玄门,拜在辉南县金川乡龙潭宫杨师诚德门下为徒,师赐道名曹信义,为邱祖长春真人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弟子。一九三七年岁在丁丑,在道教丛林沈阳太清宫受戒于纪大真人至隐坛前,蒙赐道号震阳子。十年动乱期间,余蒙冤被诬。一九七九年幸逢党中央拨乱反正,终获澄清是非,恢复名誉。乃于一九八三年奉调来京,驻锡龙门祖庭白云观,直至于今。...
佛理奥义探究 胡晓光 禅学的禅悟与哲学的直觉 时至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由于西方理性思维比较发达,带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当代可以说是科学的时代。由此,人们普遍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实质就是崇尚西方的理性思维,对东方传统思维则予拒斥。好在现代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西方人对自己传统理性思维的反叛,他们认为理性思维是人类认识宇宙事物的表层意识,只不过是一种幻相认识而已,在人本身深处潜藏著一种本能的认识能力,这就是非理性的直觉。由于西方哲学提出直觉认识论,人们才对历史反思,发现直觉思维类似东方人的传统思维,于是西方一些开明的学者开始重视东方传统文化,掀起非理性思潮。 ....
连载于《禅》刊一九九一年一至四期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奥秘,揭示生死轮回之根由,俾众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回复真常,出离生死,息灭苦轮。...
目 录第一品、分别界品第二品、分别根品第三品、分别世间品第四品、分别业品第五品、分别随眠品第六品、分别圣道品第七品、分别智品第八品、分别定品序文问答题1、 请简单介绍世亲论师。答:世亲论师被誉为世界智者之顶饰,与无著菩萨一母所生。于那烂陀寺出家后,严持戒律,精通三藏。后据有部《大毗婆沙论》造《俱舍论》,于其中融合了经部诸宗的观点,而被誉为聪明论。经无著菩萨的劝说后,论师转而弘扬了大乘。尊者一生造论颇丰,被誉为“千部论主”。尊者每日讲授二十堂大乘课程,担任授戒之亲教师、轨范师之职,并辩论制伏外道。尊者真正以“讲辩著”智者三大事业度日。当时所有的大智者对尊者皆毕恭毕敬,五体投地。尊者一生广弘佛法,大兴寺庙,被誉为第二大佛陀。尊者培养了诸多不可思议的大弟子,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弟子即精通戒律之殊胜弟子阿阇黎功德光、精通俱舍之殊胜弟子阿阇黎坚慧、精通因明之殊胜弟子阿阇黎陈那、...
韩廷杰一、八门二益略解商羯罗主著《因明入正理论》的第一首偈如下: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①。 此中悟他(使他人觉悟)和自悟(使自已觉悟)就是二益。此中能立(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成立起来)、能破(能够破除对方的观点)、似能立(错误的能立)、似能破(错误的能破)、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则为八门。能立与能破能够起悟他的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似能立和似能破不可能起悟他的作用,为什么称为悟他呢?因为立论者的目的是要悟他,所以仍然称为悟他。同样,现量和比量能够起自悟的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似现量、似比量不可能起自悟的作用,因为立论者的主观意图是自悟,所以仍然称为自悟。关於八门的内容,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一解释如下:“一者能立,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二者能破,敌申过量,善斥其非,或妙徵宗,故名能破。三者似能立,三支互阙,多言有过,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