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hiti 文章来源:佛陀教导的佛教 迦摩罗人啊! 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 --佛陀 我们以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别人的方式来讨论这个问题。 这其实是上座部佛教内部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佛陀亲自的教导? 在现在东南亚佛教寺庙中,存在多种佛教引导形式。在这个问题上,我现在就历史的发展来次第的、简单的讨论这些教法。 最早期佛语的寻找 关于最早期的佛陀时代之教导,可以从以下研究方式中得到答案。 一般来说,南传佛教的《巴利语经、律、论三藏》是现存佛教各支中最早的经典资料。它的成书时代在公元前100年左右。 而汉语系佛教的汉朝、南北朝的汉族佛教早期时代的翻译中的《阿含》、《律藏》、阿含注释书、《论藏》则是第二部分资料。这部分资料有的来自印地语的翻译,而有的来自中亚古语言的翻译,经典所属派系和观点没有《巴利语经、律、论三藏》那么完整统一...
第一部份 诺斯底主义(神哲派)GNOSTICISM诺斯底派的主要教义(LouisBerkhof,AHistoryofChristianDoctrines,47-49;伯克富,,页30-32。林慈信修。)我们在此不讨论诺斯底主义的各种派系,如Valentinus与Basilides等;我们只简单地讨论诺斯底主义的教义。他们的教义有"二元论"(dualism)的特征。宇宙有两个原始原则,或两个神,彼此敌对,一个高于另一个,甚至一善一恶。至高的神,即善神,是无可测度的深渊。祂在自己与有限的被造物中间,造了一连串的中级存有者(middlebeings,或aeons),都是从神性放射的(emanationsofthedivine),这些神圣的存有也被称为分神。善神与这一些分神总合在一起,被称为"圆满"(pleroma),就是神性本质的丰满(fullnessofthedivineessence)。至高的神只能借着这些"分神"与被造物发生关系。世界并不是善神所造,乃是因为神性丰满中发生了堕落;所以世界是一位低级的,可能有敌意的神所造。这位低级的神...
序希伯来书的作者曾论到一群因信心忍受苦难的人,他称他们为“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对彭柯丽女士,我亦有同样的感觉。神免去她的死,将她当作礼物留给我们这一代。我们不但能由她身上支取灵感,她也成为我们勇敢的榜样。我们实在很难将柯丽奉献的生活讲解得清楚。世上还有许多爱神的人,他们身受逼迫之苦;柯丽女士却带着智慧与优雅的步伐,行过这条逼迫的火途,留下一个真正“殉道者”的标记。因为她爱耶稣,因为她肯为十字架的缘故完全地献上自己,她才能行过人类最污秽的一章历史,将饶恕的真义彰显给世人看。正如圣经上所说的:“因为祂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柯丽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基督受苦的精神成为她生活的榜样。...
(念诵一遍与念颂大藏经功德等同。)南无十二现等觉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十二万劫所做种种罪障。)南无三摩地现日光坛城正法威德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七万劫中一切眾生之迷惑。)南无上师日光支如来 南无多罗树王圣德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断眾生肢体及杀生、食肉等罪障。)南无无量无垢正等觉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无始以来偷盗罪障。)南无月光如来 南无如月光白色如来 南无威德庄严决定清净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邪淫罪障。)南无具安乐如来 南无无垢光明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由贪欲毁犯律仪之罪障)南无清净尊胜音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十恶所生罪障。)南无月光灯如来 南无尊胜如来 南无月光宝如来 南无鼓音王如来。...
全部PDF高清晰扫描版共169册:iask.sina/u/1320670340/ish?folderid=55684《乾隆版大藏经》简介 《乾隆版大藏经》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名《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 (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全藏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该藏是在明朝《永乐北藏》基础上编较而成的,全藏分正续两部分,正藏485函,内容完全和《永乐北藏》相同;续藏239函,内容较《永乐北藏》有所增减。 《乾隆版大藏经》的编刊工程浩大,负责其事的官员、学者、高僧等达60余人,监造人员80余人,还募集刻字、刷印和装帧等优秀工匠860余人,历时6年完成。全藏字体秀丽,镌刻精湛,如出一人;佛像等图版以白描手法绘刻,庄严而不失生动。初印104部,颁赐各地禅院。此后至民国年间,又陆续刷印了数十部,共印行150余部。自宋至清,木...
作者:佚名 家传太素脉秘诀序夫宇宙之寥廓。莫能穷其涯际。然阴阳神鬼之运输。雨露风雷之灌溉。花卉之繁荣。日月之明晦。甚之河海渊源。蜃楼万变极大内之幻观隐现。细之杜宇悲春。雌鸠唤雨。种种色像。各尽其致。噫。此皆一脉为之橐龠。消息于其中也。岂吾人一身。为天地生民立心立命。担千古道脉之继。纲常礼乐之宗。超万物独钟其灵。而秉彝反异耶。故藏教云。父母及子相感。业神入胎。地水火风。众缘和合。渐得长生。从一七至五七日。生五脏上下气。通身前身后。左右二边。各生脉五十条。一身之中。共、八百吸气之脉。至是皆具。通诸出入息气。盖此身与造化同流。左肾属水。右为命门属火。阳生于子。火实藏之。所以三焦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过重楼通之左右手。呼吸之有浮沉迟数。可占其休咎生死疾患。莫得秘藏。是太素之所以有七珍九候。析五行之微。辨八节之候。何其明且备也。虽然。呼吸即阴阳运输...
周昆是参加秋收起义后首批上井岗山的老干部,曾任红8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太原沦陷后,115师奉中央的命令开赴吕梁山建立晋西根据地。1938年2月间,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领取了6万元军费,这是国民党政府发给115师的最后一笔经费。会后,周昆将一个挎包交给警卫员,说:“这是重要文件,你马上回去交给作战科王科长。”警卫员回来把包交给115师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他打开一看,不是什么文件,而是3万元纸币。内有一封短信,周昆在信上说“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周昆携3万元钱潜逃了。他为什么会突然潜逃一直是个谜,说他贪财吧,只拐走了一半经费,事情没有做绝,可能是怕过艰苦的战斗生活。解放后组织上对他进行过调查,当时在他湖南平江老家,调查之后证实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组织,也没有任何其他反革命行为。周昆潜逃后,第115师参谋长一职长期...
妙境长老生平简介 美国法云寺禅学院创办人上玅下境老和尚,东北黑龙江省龙江县人。生于一九三○年正月,于公元二○○三年四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秩晋五,僧腊五十七载,戒腊五十六。 入道因缘 师俗姓王,家人虔信佛教,好善布施;而其二叔亦出家,法号觉道。师常至二叔的庙上随众作课,故接触佛教之因缘甚早。 师八岁至十六岁于私塾研习《四书》、《古文观止》等汉文课程,奠定坚实之中国古文基础,建立后来研读汉文佛典的优势。十六岁后转读正规中学,接受英数理化、世界史地等现代课程的熏习。 佛学院参学时期 1946~1956 十八岁,在二叔引导下,就读吉林市观音古剎佛学院。是年十二月初八,依止惺如老法师薙发出家,法名妙智,号仁奇。一九四七年农历三月,赴长春般若寺戒会,依倓虚老法师受具足戒。其后,战乱动荡中,佛学院停办。一九四八年正月,师展转赴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止倓老学习,心中充满希望...
章力生目录:封面人物(图文)“真理斗士”章力生第一章 生物学家的宗教观 ? 1. 阿伽西(Agasiz,Jean Louis) ? 2. 林诺斯(Karl von Linnaeus) ? 3. 雷约翰(John Ray)第二章 科学家的宗教观 ? 1. 牛顿(Sir.Isaac Newton) ? 2. 惠斯登(William Whiston) ? 3. 英国科学会 ? 4. 帕斯卡(Blaise Pascal) ? 5. 万尼瓦尔(Dr.Vannevar Bush)第三章 天文学家的宗教观 ? 1.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 2. 赫希尔爵士(Sir John F.W.Herschel)第四章 地质学家的宗教观 ? 1. 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 ? 2. 赖爱尔(Sir Charles Les Lyell) ? 3. 赫富密勒(Hugh Miller)...
姚南强 近年以来,国内的各种论辩赛几成时尚。论辩成为锻炼思维及公关能力的重要手段,各种关于论辩的书刊也应运而兴。但严格而言,论辩学是一门横跨学科,其中交融有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美学、公关学、心理学等诸多内容,构造一个现代的论辩学体系仍然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课题。其实,在古代科学尚未分化之前,就有很多古典式的论辩学体系。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专设有“论辩篇”,中国的先秦有“墨辩”,而在中古印度,佛教在与外道及内部各宗的论诤中更是形成了比较严密的论辩学体系,自《方便心论》之后,大乘瑜伽行宗的《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提出的“七因明”更具有典型性。《瑜伽师地论》(以下简称《地论》)是由无著托弥勒名而作。无著是北印度富娄沙富国人,约生活在公元四、五世纪,是大乘瑜伽行宗(有宗)的创始人。其著述极丰,被冠之为“千部论主”,而且又极善辩。所谓“七因明”分别是指:“一、论体性,二、...
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 陈兵居士讲于乐至报国寺(录音整理) 我今天讲的跟上一次不一样,上一次主要都是在家居士,今天在座的有法师,佛教基础很深厚,也为别人讲,讲得比我要好。所以我要讲就不太容易了。我要讲的题目是《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 此处的三乘与一般所讲的三乘不大一样,一般说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我在此处所说的三乘主要是小乘、大乘、密乘这三乘。 净土宗的信徒从历史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是属于信仰型的,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愚夫愚妇型”的,文化程度也很低,了解的佛法也很少,但信仰的需求非常强烈。尤其在厌离人生,希望后世能够获得永恒的幸福,这方面的要求非常强烈。这种信徒在女性里面大概占多数。解放前,印光大师就曾经说过,中国的佛教徒,女性大概占到70%以上。这当然与过去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现在这种情况也还没有完全改变。这种净土宗的信徒,往往修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