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持義記卷第四 發下對釋之。應先解釋道品之義。然後釋文。義如別章。文中有二。一別明大。二種種下明於諸乘皆悉具知。初言依四。所攝道分約前明後。前四無礙是大乘慧。依彼前攝三十七品。即是大乘三十七品。如實了知而不證者。正顯其相。於彼身等窮照其實不取有相名如實知。不著無相名不取證。以知不證不同小乘故得為大。下明菩薩諸乘悉知。種種亦知總以標舉。三乘不同名種種乘。三乘巧行名為方便。菩薩於此亦如實知下別釋之。聲聞方便大乘方便釋種種乘。聲聞緣覺同名聲聞。聲聞方便如實知者。別明知小。如聲聞地指同小說。云何大乘如實知下別明知大。先問後釋。釋中先明身念處觀。後類餘念及餘道品。菩薩住身是其止也。言身觀者是其觀也。不於身身而起妄想亦非非性廣前止也。身相非一故云身身。於彼身中不取有故名不起妄。不取無故亦非非性。於彼身下廣前觀也。於中有二。一觀真諦。二觀世諦。言於彼身離言自性如實知者。...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果 清 一、概说 唯识宗的要旨是:—切诸法,皆是唯识中道。唯识宗认为:诸法实相有二个方面:即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无所有.这样远离有无二边以为中道。 唯识宗是以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对於诸法的现象舆本质的问题,唯识宗用二种方法来说明。一种是肯定的说明法,一种是否定的说明法;肯定的说明法为。“三性”,即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否定的说明法是。“三无性”,即:相无自性。生无自性,胜义无自性。 三性三无性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形成唯识宗识有境无的中道思想。佛法的中道是非有非空,简择偏有偏空的意思。唯识宗认为—切诸法,无一法偏有,无一法偏空,无不具足中道妙理。下面分别从三性三无性;略述唯识宗的中道性。...
作者:赵冰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概述 怏怏华夏大国走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在"康乾盛世"的光辉渐渐落下帷幕的时候,没落的大帝国迎来了挑战,腐朽的清王朝进入了中国的近代史,这场百年近代史是从一个名叫鸦片的毒品开始的,1839.6.3清朝大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禁绝鸦片烟,给了西方第一个兴起的资本主义大帝国英帝国以口实,终于在1840年六月下旬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表面是因为鸦片问题引起的,实责是因为贸易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资本的积累所需要而把"胃口"伸向了东方古老的大帝国,1842.8.29终于以清政府的软弱妥协而签订了中英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就被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1845年开放上海租界,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压迫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要民主,要自由,要和平的历史,1841年的广州平英团运动敲响了中国...
妙境长老生平简介 美国法云寺禅学院创办人上玅下境老和尚,东北黑龙江省龙江县人。生于一九三○年正月,于公元二○○三年四月十七日示寂。世寿七秩晋五,僧腊五十七载,戒腊五十六。 入道因缘 师俗姓王,家人虔信佛教,好善布施;而其二叔亦出家,法号觉道。师常至二叔的庙上随众作课,故接触佛教之因缘甚早。 师八岁至十六岁于私塾研习《四书》、《古文观止》等汉文课程,奠定坚实之中国古文基础,建立后来研读汉文佛典的优势。十六岁后转读正规中学,接受英数理化、世界史地等现代课程的熏习。 佛学院参学时期 1946~1956 十八岁,在二叔引导下,就读吉林市观音古剎佛学院。是年十二月初八,依止惺如老法师薙发出家,法名妙智,号仁奇。一九四七年农历三月,赴长春般若寺戒会,依倓虚老法师受具足戒。其后,战乱动荡中,佛学院停办。一九四八年正月,师展转赴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止倓老学习,心中充满希望...
章力生目录:封面人物(图文)“真理斗士”章力生第一章 生物学家的宗教观 ? 1. 阿伽西(Agasiz,Jean Louis) ? 2. 林诺斯(Karl von Linnaeus) ? 3. 雷约翰(John Ray)第二章 科学家的宗教观 ? 1. 牛顿(Sir.Isaac Newton) ? 2. 惠斯登(William Whiston) ? 3. 英国科学会 ? 4. 帕斯卡(Blaise Pascal) ? 5. 万尼瓦尔(Dr.Vannevar Bush)第三章 天文学家的宗教观 ? 1.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 2. 赫希尔爵士(Sir John F.W.Herschel)第四章 地质学家的宗教观 ? 1. 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 ? 2. 赖爱尔(Sir Charles Les Lyell) ? 3. 赫富密勒(Hugh Miller)...
(一~五划)于凌波居士著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自序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通达唯识之学,谈何容易?唯识学所依的典籍,由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之学,及揉杂十大论师释论译出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以及注释识论、述记等许多注疏。读唯识书,须于众多典籍中,综理出头绪;于繁琐名相间,分析其差别义。因之诠释名相的辞书,就成为手边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许多唯识学名辞,并不具备于一般...
转自wangf/vbb/showthread.php?s=7098ac96046fb3d890de335e4d44e853&threadid=2250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导读 罗志田 新文化运动期间,老革命党张继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中国政体虽变,“戏剧文学仍照满清帝政时代的样子”,可知其“思想仍是历史传来的家庭个人主义”;而“风俗如婚宴丧祭,与非洲的土人相去不远”,可以说“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1 他所关心的,是思想风俗与政治的关联。2 所谓中国“思想风俗一切全没有改”,颇能代表很多老民党对民国代清这一政治鼎革的整体失望,或有些“故意说”的成分。然而张氏关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却有所见。 从最粗浅的层面言,当不少人开始整体反思一个时段的往昔之时,这“一个时代”大约也就真正成为“历史”了。与张继的观察不同,在“思想”和与其关联密切的“学术”方面,民初中国实际处在一个典范转移的时期。最明显的一个表征,...
我们的世界 ourour-《巧弟》BY: 紫雪(推荐!)巧弟默默的走下他家那豪华的轿车,穿了一件崭新的鲜红色的连帽式的套头绒衫的他,显得格外的漂亮了。他的奶妈慈妈帮他拿着一个提包跟在他的身后,而他,则一步步随着父亲迈进了眼前华丽的洋房别墅中。宽大的客厅里,魏家的老太爷已经等在那里了,“巧弟来了啊?”老头子不慌不忙的招呼着,“坐吧,聂先生!”巧弟的爸爸坐下了,剩下巧弟和慈妈呆呆的站在一旁。“聂先生呀,今天我就开门见山了,你也知道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相信巧弟能好好的陪着他,今后巧弟在我家,你也就不用担心了......”站在一旁的巧弟木然的看着父亲那赔笑的脸,他知道,父亲正因为他这个多余的人终于为聂家派上了一点用场而高兴不已,牺牲了他,而换来大客户的欢心,换来常年的订单,多么值得呀,而且,还把他这个眼中钉从大妈的眼中拔去了!...
《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序六道轮回之说,士夫拘于儒家门户之见,罔加论列,而不知《易·系辞》云:「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则孔子固尝言轮回矣。又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则赫然有矣!余少游欧美,于宗教哲学,未及措意。然宇宙间,有此即有彼,有方即有圆,推之生灭、阳阴、幽明、人鬼,皆对演而立,事理固相融焉。基于斯理,则人世凡百官司,冥间亦当彷佛。黎澍先生,年高德劭,法律界闻人也。自言为冥官多年,每从睡眠中处理案狱,与清光绪初叶符孝廉士龙事迹相类,是走无常且代有其人矣。林参谋长黝襄,与先生善,所叩冥间情形綦详,方主任委员觉慧,录成《幽冥问答》一卷,举以示,余读之瞿然而惊,栗然而省,吾人一念善恶,竟通于鬼神耶!继余自检生平所作,幸无不可告人之事,则又悚然而自慰。...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成立负责中央政治保卫工作的特别委员会,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常务主席向忠发、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负责,特委是决策机构,下设中央特科是行动机构,由顾顺章负责,特科下设四个科,洪扬生(一九二四年入党)为一科的负责人,负责总务;二科搞情报,负责人陈赓;三科就是著名的“红队”,又叫打狗队、红色恐怖队,谭余保、王竹友先后任科长;四科是后来才成立的,是电讯科,由李强负责。洪扬生亲自参加了这场杀光顾顺章全家的灭门案。 这场屠杀由周恩来亲自带队,康生(赵容)也直接参与,黄埔军校的学生斯励那天在顾家打麻将,他的哥哥是国民党将领,有记载斯励在“四.一二”清党中曾将周恩来从国民...
-鲁兵共和国建立之初,上海的上空时有台湾飞机前来骚扰,轰炸机来无踪,去无影,瞄准重点,精确投弹,造成严重伤亡,损失惨重。尤其是1950年2月6日这一天,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可谓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浦江之滨发生的敌机轰炸案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悲愤和世界的震惊,我公安部门随即开展了对敌潜伏特工的侦缉追捕…… 一 上海解放之后,防空可谓当时最头疼的软肋,因为那时人民解放军尚没有雷达和导弹,仅有的一些高射炮也是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来的,其射程有限。而国民党军队的飞机都是美国援助的,且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对于这些先进的玩艺,我军除了密集地放炮外,对于高空飞行物“排泄”的炸弹,鞭长莫及,缺少办法。...
略谈对三性思想的认识心 悟 内容简介:三性思想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作者在将三性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三性与中道、唯识的关系,以及悟入三性的方法和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中道 作者简介:释心悟,比丘尼,闽南佛学院第六届届毕业生。 前言 三性思想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也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三性概括了整个佛法,如太虚大师所著的《唯识总抉择谈》, 即是用三性的思想来抉择大乘佛法三个体系的。他说:大乘三系中的中观宗般若思想,是立足于遍计所执性,因中观宗破而不立,横扫一切,故专讲空;唯识宗是根据依他起建立的,故专讲有;真常唯心系讲真心、如来藏,故立足于圆成实。由此说明三性包括一切佛法。...
《禅与悟》 序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地任运飞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现前。禅的目的是教人:学着将现实世界的八热地狱,转变为清凉国土的七宝莲池;试着把自害害人的身口意三业,转化为自利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禅与悟》 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圣严法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丘。他是江苏省南通县人,一九三〇年出生。幼年家庭贫困,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出家。一九四七年,到上海静安佛学院读书。一九四九年,受战争影响,随著军队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务十年,官拜少尉通讯官,于一九五九年奉准退役,二度出家,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为他剃度,法名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