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奥义探究 胡晓光 禅学的禅悟与哲学的直觉 时至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加密切,由于西方理性思维比较发达,带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当代可以说是科学的时代。由此,人们普遍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实质就是崇尚西方的理性思维,对东方传统思维则予拒斥。好在现代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西方人对自己传统理性思维的反叛,他们认为理性思维是人类认识宇宙事物的表层意识,只不过是一种幻相认识而已,在人本身深处潜藏著一种本能的认识能力,这就是非理性的直觉。由于西方哲学提出直觉认识论,人们才对历史反思,发现直觉思维类似东方人的传统思维,于是西方一些开明的学者开始重视东方传统文化,掀起非理性思潮。 ....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一 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 十力五眼大圣雄 为物求法无边劫 八万四千妙宝藏 咸契其真胜彼岸 随机诠显各令鉴 故号能仁为法王 佛日权隐涅槃山 正教随潜慧眼灭 十地三贤诸圣众 愍物护法释深经 末世命念慧行微 多者随情迷圣旨 偏释正教从己见 自迷迷他碍法流 今采经论会诸文 通法济生令正解 故我稽首归三宝 唯愿慈悲见加护 夫胜义无差。经论起平等之说。俗谛有异。诸圣流四一之谈。随相理智星分。归性心言并绝。或真或俗。乍实乍权。量为应物示因符机趣果。理虽是一。根器寔多。故更使十二玄门说有同别。三藏奥旨诠或总分。或有执如而作生因。心体为诸法种。迷执一文总不令异。有异难会。即指为小为权。不知如来有根性等力。有情有种种界等。或有偏固别诠咸使不一。有一乖反即云随假随人。不知世尊有同体意乐。依如有不定性等。所以声闻被诘。为不识机差。菩萨见诃。由不依...
玉峰周思仁安士氏述万善先资集序 圣教虽云大同,佛法实为最胜,不必深求奥义,即所制不杀一戒,可以断为圣中之圣,无可比伦矣。夫人无智愚,莫不以杀为极苦,生为大德。罪、福之甚巨者,莫过于戕生、止杀。而物类之好恶趋避,与人情初无少异。乃大烹用享、宴宾充庖之类,犹杂见于书传中,致使人忽于习见,狃为固然〖狃(niǔ),为习见所拘〗。自非大雄氏,首垂禁戒,痛切提持,谁复知蠢动含灵、万物一体之义?今儒门亦云爱物,吾未知脔割刳剔之可以称爱也。云断树、杀兽不以其时,非孝;不知太和常在,宇宙间固无可杀之时也。旱干水溢,亦知禁绝屠宰,仰格天心;而平时之鼓刀肆毒、干和酿灾者,置之不问。吾不知其解也。经云:转轮圣王出现世间,普行教命,令除杀业,而国土人民寿命福乐,乃至不闻刀兵饥馑之名。生当劫浊,世运江河,先圣睹极重难返之势,万不得已,为害去太甚之言,而经传遗文,犹未免为饕夫藉口。言之可胜悯...
义和拳者,起自嘉庆时,有严禁,犯者凌迟。 戊戌(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八月,荣禄嗾杨崇伊,请太后復出听政。康有为以言变法获罪,所连坐甚多,逢迎干进者,皆以攻康有为为名,稍与龃龉,则目为新党,罪不测。张仲炘黄桂鋆密疏,言皇上得罪祖宗,当废。太后心喜其言,然未敢发也。上虽同视朝,嘿不一言,而太后方曰以上病状危告天下。各国公使谒奕劻,请以法医人视病,太后不许。各公使又亟请之,太后不得已,召入。出语人曰:"血脉皆治,无病也。"太后闻之不悦。 已而康有为走入英,英人庇焉。遂以李鸿章为两广总督,欲诡致之,购求十万金,而英兵卫之严,不可得。鸿章以状闻,太后大怒曰?quot;此雠必报!"时方食,取玉壶碎之曰:"所以志也。"而梁启超亦走保曰本,使刘学询庆宽并刺之,无所成而返。...
塔米·西蒙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为博尔德县公共广播录制节目,采访玛雅历法专家何塞·阿圭列斯时,第一次听说了关于2012的问题。这个广播系列节目由12部分组成,主题是"地球变化",讲的是发生在1987年8月16、17两日的"谐波汇聚"(Harmonic Convergence)。这次"汇聚"标志着行星地球开始了25年的倒计时,即在2012年,人类将见证玛雅历法中预言的大周期的终结。何塞认为,2012年是发生剧烈进化演变的一年,将对整个地球产生重大影响;他称之为"银河系同步化"时期,届时,一场天文巨变将使地球处于强大的改变力作用之中。 我是个实用主义者,所以一开始并不相信。但是,我承认我对此仍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我对他所讲述的神秘之事感到兴奋,同时又产生了许多疑问:难道所有玛雅历法专家都认可2012年是世界末日及其重大意义吗?玛雅历法在过去是否有过准确的预言?所谓"剧烈进化演变"到底是什么?2012年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地...
菩提心离相论 龙树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一切佛。我今略说菩提心义。至诚顶礼彼菩提心。如勇健军执胜器仗。其义亦然。而彼大菩提心。所有诸佛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皆因发是菩提心故。我发菩提心亦如是。所成乃至坐菩提场成正觉果是心坚固。又此菩提心。是诸菩萨总持行门。如是观想如是发生。我今赞说菩提心者。为令一切众生息轮回苦。未得度者普令得度。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安隐者令得安隐。未涅盘者令得涅槃。为欲圆满如是胜愿故。安立自相正体因故。入第一义真实观故。彼菩提心无生自相。是故今说。所言菩提心者。离一切性。问曰。此中云何离一切性。答谓蕴处界离诸取舍法无我平等。自心本来不生。自性空故。此中云何谓我蕴等有所表了。而分别心现前无体。是故若常觉了菩提心者。即能安住诸法空相。又复常所觉了彼菩提心。以悲心观大悲为体。由如是故。于诸蕴中无我相...
禅悟思维刍议 作者 : 胡晓光 现代思维科学(包括心理学)把人类主体思维从性质上划分为三类:一、逻辑抽象思维,二、形象直感思维,三、直觉灵感思维。逻辑抽象思维与形象直感思维是属于人类理性认识思维系统,直觉灵感思维是属于人类非理性认知系统,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都是人类主体意识能动性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是大脑的机能,这是科学的结论。 佛学对思维的认识与现代科学迥然不同,佛学的认识来源于禅定体验,是生命的自我觉照。佛学认为思维别有心识为自体,大脑是生理器官,大脑本身不能思维,充其量大脑可当思维的工具或物质载体。再者,科学对主体意识心理认识范围也比较狭窄,仅研究六识内一部分问题,佛学则不然,佛学广泛探究了七识、八识诸问题,远比科学更周详。科学由于研究范围的狭窄和生物机能观念的桎梏,所以在理解理性与非理性思维时,都把它们纳于大脑生理机能范畴来阐释,就必然决定了科学很...
关于修炼和修道,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点点认识上的偏差,就会造成几十年的荒废和迷途,可以说是必须明了的事情。当然,每个人的渴求不一样,有些人修炼不是为了修道,有些人修道却不修炼,这都是跟各人的觉悟和人生选择有关系。无论怎么选择,都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要明白这些区别,才能做出正确于自己心愿的选择。修炼和修道区别非常大,但它们也有很深的联系。修炼(包括气功)是对身体的锻炼,和对人体潜在能力的挖掘,是这个世界潜在规则的外在体现。而修道,则对生活、工作、社会、修炼、善的、恶的……一视同仁,并不分别,通过在这些过程中,对世界种种规则的观察验证,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脱离于这个世界的规则。...
作者:月溪法师摘要:释觉开(惟力)摘要前言月溪法师是已见性的人,在一九六五年圆寂于香港九龙(输入者注:月溪法师的金刚不坏之身现供奉在香港万佛寺,生前悟道弟子8人,皈依弟子50多万)。他著《大乘绝对论》是有意要帮助西方人进入佛法。原著举出许多著名的东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主张和思想,但最高的思想也没有离开相对的范围,能够接近绝对的就更少了,至于能够进入绝对的连一位都没有。论中所述有关西方哲学的辩证法,都徘徊于相对的范围(即一念无明),其中也有人推论到无始无明。但尚未有人能达到究竟绝对。这一切都是不懂实行的路线而只靠脑筋推理,所以月溪法师用释迦牟尼的辩证法加以证明,并介绍实行方法,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传授的直接禅法。如果西方人肯跟着来实行,就将会打破无始无明而进入绝对存在的宇宙。...
-1949年8月26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员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指挥的兰州战役胜利结束。当日,彭德怀即命令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向宁夏地区进军。十九兵团在杨得志司令员指挥下,兵分三路直扑宁夏。9月2日,解放战争后期著名的宁夏战役拉开了帷幕。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迅速歼灭国民党宁夏兵团三个军,于9月19日逼近宁夏首府银川市。 面对着兵临城下之势,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马鸿宾及其部属卢忠良、马全良、马光宗、马光天等于1949年9月20日下午3时许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分别发出求和通电。21日下午,彭德怀复电,“廿日电悉,诸将军既愿宁夏问题和平解决,殊堪欣慰。望督率贵部即速见诸实行。此间即告杨得志司令员,告各方望即派代表至中宁与杨司令员接洽。”9月22日上午,马鸿宾遵照彭德怀司令员的复电指示,召集国民党宁夏兵团诸将官及党政界人士紧急议事。当天下午,卢忠...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在这些人的意见,人生忙著工作,忙著吃,忙著穿┅┅,实在毫无意义。过去,流传一首通俗的 [P274] 『醒世歌』。开头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说什麽∶「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说∶「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这是多麽失望,多麽空虚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无意义,与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说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归於失望,幻灭,人生毫无意义。而佛法却是∶从现实人生中,否定绝对意义,肯定其相对的意义;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绝对意义,而予人以究竟的归宿。...
作者:大藏寺祈竹仁宝哲 编者的话 修持延寿法门的意义 在轮回中人身不易得 具备十八种暇满的身命极为稀有 善用暇满身命能得的利益很多 再得同等暇满身命极不容易 宝贵的身命将极快失去 失去人身后前景并不乐观 结论 修持延寿法门的方法 延寿法门的理论 如何增长福德 供养师长及三宝 修持布施善行 如何延长寿量 戒杀与不伤害众生 修持放生善行 修持延寿本尊法门 服用长寿法药 养生活动 食疗及药物保健 控制自心及情绪 结论 在轮回中人身不易得 今天衲应邀为在座的尼师及一众居士等浅谈一下佛教中的延寿法门。衲本身才疏学浅,但曾有幸跟随好几位大师及良医学习正法及传统西藏医学,所以今天尽管试一下把衲所知道的少许佛法及保健学问奉呈予各位。...
2002年第1期阿陀那识的思想根源及其演变张化蒙 内容提要:业感轮回说,这是佛法最为原始的缘起观,单就有情在世间生死而说。谁是世间生死相续的主体?轮回中的业种子又是如何保存的?部派佛教中有种种解释,是“本识论”的初期思想。阿陀那识是唯识学最原始的“本识论”,一方面继承了部派佛教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对“种子说”进行了发展,是“阿赖耶识说”的前身。阿陀那识依“轮回说”开出,以有情为出发点,其思想演变历程为:部派佛教带有实在论的本识思想为阿陀那识的初期阶段,仅仅是在解决谁作为有情生死相续的问题。而阿陀那识则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种子说”,使阿陀那识成为有情根身、种子的执持者,仍就有情而论。而阿赖耶识则是在《摄论》“所知依”的基础上,说有情依于赖耶,器界也依于赖耶,这样将有情的轮回说扩展到器界也是依赖耶而缘起的。在种子说的推动下,建立了世间依于赖耶、出世间也依于赖耶的赖耶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