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作者:偶正涛 淮河是一条年轻的河。尽管在中国排名第三,但与老大哥长江、黄河相比,资历要浅得多。现在淮河流域的很多土地,包括安徽、江苏的一部分,还是依靠黄河、长江搬运沙土“造”出来的。这是新华社记者对淮河污染状况的暗访报告。记者调查显示:淮河治污十年投入600多亿元,淮河污染严重反弹,重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到地下。新华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写在前面 “暗访淮河” 大概是2004年2月底3月初,新华社国内部编委张继民突然打来电话,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要组织一个新华社记者小分队,对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与环保执法进行采访调查。老张对我说,自己已多年不组织报道,与分社没有什么沟通,就和我还熟悉,希望我帮助联系一下。...
究竟什么是不忠 女人要的是一夫一妻制; 男人则大多是喜新厌旧, 事情的本质就是如此, 还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呢? ——陶乐丝派克 所谓不忠,最初也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一对已婚的男女违反了两人之间唯一性关系的原则;当一位已婚的人与配偶以外的人有了亲密的性接触时,这就构成了不忠。无论宗教取向如何,大部分的人都了解,结婚时的誓言就是宣告了放弃与其他人发展爱情的机会。尽管不忠的定义如此清楚而简单,但仍有一些人企图以自己特殊的情况来改变这个定义,让自己不忠实的行为合理化。例如,有人提出“心理上出轨”或称为“精神外遇”,算不算不忠的行为。对于一对未婚男女而言,这种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并无所谓,但在婚姻关系中就会造成困扰。然而,这并不是不忠。不忠的主要定义在于两人之间是否发生了亲密的性关系,而其中一人已经结婚。...
[美]M·狄扬 著 康馨译[作者简介]我也有一个梦想——《校舍上的车轮》扫描者序一 听说过鹳鸟吗?二 想原由三 马车轮四 野洛和农夫五 皮尔、德克和樱桃树六 艾卡和古车轮七 奥卡和锡贩八 莱娜和沉船九 马车的轮圈十 海上马车十一 风暴和鹳鸟十二 校舍上的车轮十三 海上漂来的浮物十四 钟楼上的小儿十五 海上鹳鸟我也有一个梦想——《校舍上的车轮》扫描者序 故事非常简单,韶若村的孩子们,为了让鹳鸟能到韶若来生活,费尽心思,寻找能够给他们作窝用的车轮的故事。短短的162页文字,却承载了许多沉甸甸的内容。比如梦想,比如友谊,比如温暖。 《车轮》当然首先是关于梦想的故事。一个梦想从产生,到实践,最后实现的过程。...
三男二女凄美的爱情:三十三又三分之一 作者:阿罗悦 FO1 三十三又三分之一 《三十三又三分之一》1(1) 离开你,我像一个逃兵,无处可去,也无路可退,脆弱的泪,总在提醒自己,失败的滋味,让自己好累!我的明天,该怎么来安排,我是不是应该把心藏起来!爱要有你才完美,我却无力再挽回,爱只剩下一团灰,曾经燃烧得很美…… ——《爱要有你才完美》 “我没有睡,我想清醒地多抱你一会儿。” 男人的声音在耳边微微漾开,抵达心里时却有点泛酸。尚书诺睁开双眸,张开口又合上,望着面前的男人,想说点什么的,很多情愫都需要表达,但一时又找不到话开头,也似乎是懒得再说重复的话,曾经说得太多,连自己都累了。现在,她突然想卸下伪装,抛开可悲的坚强,好好休息一会儿。但当眼睛合上的刹那,贯穿大脑两侧的扯痛很快又让她放弃了这个念头,她知道又在自欺欺人了,她知道自己根本是睡不着的,就好像从昨...
《人的条件》 作者:汉娜·阿伦特著 前言 此为阿伦特著作第一次在大陆翻译出版 第一章 人的条件 1.Vita ActiVa和人的条件 对于“vita activa”这个词,我建议把它解释为人的三种最基本的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这三种活动都是极为基本的,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于拥有生命的世人的三种基本条件。 劳动是相对于人体的生理过程而言的,每个人的自然成长、新陈代谢及其最终的死亡,都受到劳动的制约,劳动控制着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可以说,劳动即是人的生命本身。 工作不是一种自然的活动,也不是天赋的,工作的有限性无法通过人的类生命的无限循环得到补足。工作营造了一个与自然界截然不同的“人工”世界。 ...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 陈万煦译 【作 者】(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著 陈万煦译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形态项】 374 ; 20cm 【读秀号】000000226645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 , 1961 【ISBN号】 7-100-02354-8 / F091.342 【原书定价】 ¥14.50 网上购买 【主题词】历史学派 【参考文献格式】(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著 陈万煦译.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商务印书馆, 1961.《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著者自序节录 我对于一般流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真实性曾有所怀疑,对于在我看来的错误以及发生这类错误的根本原因拟加以探讨;自从怀有这一企图以未,直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三年以上的时间。我的职务(教授职务)使我有了担任这一工作的动机;反对意见是无可避免的,但这一事实却更加促使我要把这个工作深入一步。...
打破错误的健康理念:年龄再造-被忽视的衰老速度 作者:李鸿鹄 慢性病人不但有机会痊愈,同时还能长命百岁;亚健康的真相被彻底戳穿;“高危器官”的神秘面纱也被层层揭开;无数名英年早逝、过劳死的先辈们都将因此得到安息;120岁的生命,将不再遥不可及…… 第一部分 感性健康时代 引子 “你怎么看上去老了十几岁?” 2002年,我为了做一个项目,压力巨大,几乎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不太卫生的饮食造成我持续半个多月拉肚子,最严重的时候边打点滴边工作,这样一过就是三个月。 项目完毕,朋友们见我说的话竟如出一辙 :“你怎么看上去老了十几岁?”到医院检查,结果却是“没病”!可再看看自己的形象,实在是困惑万分!用惨不忍睹、面目全非形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