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法兰西共和国总理若斯潘来华访问,在访沪期间,邀请中方各界人士数十名在法国人设计的上海大剧院会面。记得在会上,我曾针对若斯潘总理在演讲中所强调的“文化价值”问题,向他发问:“文化与语言密切相关,面对世界的‘英语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法国政府何以维护法语的地位,又何以发扬光大法兰西文化?”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作了一个原则性的思考:一个民族语言的丧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文明的终结。任何一个维护民族文化价值的国家都不会听任自己的语言被英语所取代。而对世界来说,经济可以全球化,甚至货币也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则要鼓励多元化。他认为,正是本着文化多元化的精神,法兰西文化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得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丰富。若斯潘的这番回答,尤其他对文化多元化原则的阐发,引发了我日后对文化问题,尤其是对翻译问题的不少思考,而这个冠以“法兰西书库”之名的开放性译...
《导论》 作者:康德 【作 者】(德)康德著 【丛书名】 【形态项】 246 【读秀号】000004126523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ISBN号】 B15/10 【参考文献格式】(德)康德著. 导论.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Puritianism),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
《国家兴衰探源》 作者:曼库尔.奥尔著 译者前言 奥尔森大部分时间在大学里从事教学与研究,也在美空军服过役,1963-1967年在约翰逊当政的美国健康、教育与福利部任职。他的主要论著除《探源》外还有《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等。其中《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影响广泛,先后被译成德、法、意、日、葡等国文字。作者宣称,《探源》是《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姐妹篇,前者是后者所阐明原理的具体应用。 国家为什么会有兴衰?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同一国家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发展有快有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遭受严重破坏的西德、日本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崛起?西欧共同体的建立为什么会使共同体各国获得较快的发展?英国为什么会衰落?印度半个多世纪以来奉...
回眸老大学余韵,重温大学精神:逝去的大学 陈远 编 谢泳 等著何谓大学?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或许老大学的流风余韵,可作为现代大学的一种借鉴。全书分三辑:第一辑“大学与校长”选取当时名胜一时的大学中最著名的校长,如蔡元培、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司徒雷登、唐文治……或叙述他们创建学校之时的艰辛,或叙述他们在大学生存环境发生转变之际的境遇以及选择。第二辑“大学往事”,选取了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云南大学等过去少为人提起的大学,看看发生在过去这些校园里的故事,当知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所在。第三辑“大学理念”是近年来时贤对于过去大学留下来的资源的一种梳理,可谓是对当下教育的谏言。...
钱鼎铭:字新之,号调甫,布政使衔,李鸿章幕僚(2.2-2)。 吴毓兰:字香畹,清廷直隶州知州,李鸿章部下华字营副营,坚决反对清廷以割地为代价向俄国求援的行为(2.2-2)。 刘金平: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炮兵营营长(2.2-3)。 张岩军: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政委(2.2-3)。 李冬宝: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副师长,1851年就参加太平军的老战士(2.2-3)。 徐文辉: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参谋长(2.2-3)。 张三娃: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2.2-3)。 刘桢: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2.2-3)。 李达: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2.2-3)。 陈正寅:解放军第四集团军通信部副部长(2.2-3)。...
第一部分第1章 乌鸦角(1)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种像是远方的动物发出的哀号掩盖了风的声音。得汶·马驰一手提着沉重的手提箱,一手紧紧地握住衣袋内的圣安东尼像章走下公共汽车。握着像章的那只手,由于用力太大,像章刺痛了他的手掌。他总是觉得燥热,即使在这潮湿、多风、寒冷的十月的晚上,这种燥热和力量在他小的时候他就感觉得到了。它们从那里出来了,他想,在这个晚上,它们盯着我,它们一直存在。他刚下车,公共汽车司机猛地把车门关上,汽车尖叫着冲进夜色中。在秋天微弱月色中,他离开了汽车站。只有一个人和他一起下了车,那人的脚步声在他前面空荡荡的街道回响着。雨还没有下,但得汶从风中已经感觉到它即将来临,风里还夹杂着从海上吹来的带有盐味的潮气。布里得先生说他会在这条路上等他,“为什么他们称它为乌鸦角?”...
作者:司雨客第三部 第一章完美的开始北疆的硝烟终于散去了,但是由此产生的伤口却不是那么容易弥合的。 大战过后,百姓流离,牧场荒废,大量的难民涌入各个小城,都要急于进行解决,可不是简单一个出榜安民就会万众归心的。 民政必须立即跟上去,安抚百姓,划分草场,安置人员,治疗伤者,粮食药品,一切都需要人手,我在北疆居中打理这些事,一时还离不开,无法回到长安。不过,我并不需要负责真正的实务,李严和廖立二人都是极为出色的内政人才,而季汉举士得到的人才经过了一年多的培养,可以充实到这里来,我又让他们大量起用当地的名宿,有名望的人士,甚至沿用灵儿她们在朔方的办法,采用地方自己推荐的方法,几种方式结合,迅速的组织起了北疆的基层组织架构。而我提前在朔方郡训练的那数万新兵,此时不用打仗,但都可以作为民兵,分散到各处牧场中去。他们是未来北疆的骨干,是我们的耳目和爪牙,有什么异动,他...
《论人的天性》 作者:E.O.威尔逊著 林和生译前言 《社会生物学》的发表促使我更广泛地阅读论述人类行为的文献,驱使我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班,并和社会科学家们交换文献。我比任何时候更加坚信,填补两种文化之间鸿沟的时代终于来到了。普通社会生物学,作为群体生物学和进化论向社会组织的简单推广,是完成这一努力的理想手段。《论人的天性》正是对这一思想所作的阐述。 《论人的天性》E.O.威尔逊著 林和生译 第一章 困境 关于人性的这些思考看起来是抽象而难于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错误的。相反,那么多聪明而深刻的哲学家们至今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似乎不可能是很明显和容易的。无论这些研究将使我们付出怎样艰辛的努力,只要在这些其重要性如此不可言喻的问题上,我们的知识能因此有所增长,就可以认为我们得到了充分的酬劳。不仅仅是利益,而且还有乐趣。 ...
解构西北风土人情:西北偏北 男人带刀 作者:张海龙 序一:把世界抱在床上(1) 叶舟一 翻读这些书稿时,我藏在一道幕布后,问天打卦,心情流失。这是入冬以来污染最重的一日,日光稀薄,百鸟惊飞,在黄河两岸这个微弱的盆地里,在生活碰壁、文字隐修的半途中,这本随笔集说出了我们惟一可取的态度—— 把世界抱在床上,同生共死,荣辱相随。 我的孤独日显昭彰,想在每一场酒局上空出两个位子,虚席以待,但又怕烧钱,落下个矫情的名声。先是小弟颜峻撤了,抱着一吨重的集装箱,将他的青春和往事搬进了北京城,写乐评,搞演出,弄得“像颜峻一样有名”;今年夏天,另一小弟张海龙也决然地撤了,把房子装修在了北回归线一带,在柔软的杭州,在湿润的节气里,整理出这些眺望的文字来,一遍遍抚摸西北偏北的拉杂往事。...
第一节 宋朝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建立和川蜀地区的农民起义 九六○年,宋太祖赵匡胤(音印yìn)推翻后周,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汉族政权,重又归于统一了。 自从秦始皇统一以来,汉族的封建政权,在长时期里基本上保持着统一状态。但由于地主阶级中的门阀士族和军阀势力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局面,暂时地中断了国家的统一。规模巨大的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门阀地主的残余,宋太祖又消灭了五代以来的军阀割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实行地方郡县制和中央集权的官制和兵制,创立起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此后,历代统一王朝订立的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袭秦制,只是在秦制的基础上有所增损。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赵匡义)把镇压农民的反抗和防止割据势力的复辟,作为他们建国的方针,基本上依据秦、汉、隋、唐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