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2005年01月13日13:56主讲人简介:马瑞芳: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青州市一个传统的中医家庭,回族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后来在淄博日报做编辑。1978年重返山东大学,1985年成为副教授,不久获得正教授职位。是我国研究《聊斋志异》的著名专家。内容简介:大家好,《聊斋志异》近五百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刺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写鬼写妖”是他的手段。...
-第一章1.弄堂 站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被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它是有体积的,而点和线却是浮在面上的,是为划分这个体积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标点一类的东西,断行断句的。那暗是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那暗里还像是藏着许多礁石,一不小心就会翻了船的。上海的几点几线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几十年。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铺陈开。一铺便是几十年。如今,什么都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晨吸一点一点亮起,灯光一点一点熄灭:先是有薄薄的雾,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轮廓,细工笔似的...
主讲人简介罗锦鳞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7年1月5日出生于北京。1956年-1961年就读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1961年8月毕业后留中央戏剧学院任教至今1979-1986 任导演系讲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1987-1991 任导演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先后任导演教研室主任、导演系党支部书记、导演系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院工会副主席等职; 1992-1999 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党委委员等职。2000-今 任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东方艺术职业学院(筹)院长。罗锦鳞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导表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之友》基金会理事、希腊《希腊文化基金会》通讯会员、曾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的编撰工作,任分支副主编。...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25日 15:01主讲人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内容简介:光绪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4岁登极,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光绪皇帝一生38年的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到18岁为少帝时期;从18岁到30岁为亲理朝政时期;从30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Author :廖静仁Issue : 总第 76期Provenance :人民日报[海外版]Date :1987.2.2Nation :中国Translator : 我怎么也忘不了少年时那段拉纤的生活经历。 那时,我还只有十三四岁,刚刚小学毕业。因为家父蒙难,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了,无可奈何,我只好离开学校,跟随一位堂伯走上了艰难的纤道。 其实沿江是有一条较好的路的,但那是一条人行道。而纤道却是时断时续的,遇到崖嘴和较大的江湾子,拉纤人便只能攀藤抓草爬过山崖,或和衣 水涉过江湾子。这种时候,一帮纤夫中,最艰辛的要数拉头纤的人了。拉头纤的人肩上还要负着浓重的一卷纤缆,那是拉远距离所必需的,所以拉头纤的人在攀崖嘴或和衣 江湾时,因纤缆拖累而摔倒,那是常有的事情。每见到这种情景,我真有些受不住了,然而我那拉头纤的伯父却一笑置之,说:“这算么子,你还根本就没尝到拉纤的苦味呢!”...
色彩使时间变快或者变慢① 色彩可以使人的时间感发生混淆 色彩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会给人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色彩可以使人的时间感发生混淆,这是它的众多魔力之一。人看着红色,会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长,而看着蓝色则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短。 请两个人做一个实验,让其中一人进入粉红色壁纸、深红色地毯的红色系房间,让另外一人进入蓝色壁纸、蓝色地毯的蓝色系房间。不给他们任何计时器,让他们凭感觉在一小时后从房间中出来。结果,在红色系房间中的人在40~50分钟后便出来了,而蓝色系房间中的人在70~80分钟后还没有出来。有人说,"这是因为红色的房间让人觉得不舒服,所以感觉时间特别漫长。"确实有这个原因,但也不尽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时间感会被周围的颜色扰乱。...
Author :胡嗣闻Issue : 总第 67期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 公元547年的一天,建康(今南京)城里的同泰寺热闹非凡。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身穿法衣,在大殿里讲经说法。大殿里庄严肃穆,一万多名僧众在虔诚地听讲。这位老人讲完经后,便要求净身削发为僧。听讲的文武官员再三相劝,老人不听。后来,官员们向同泰寺捐献了一大笔钱,才把出家当和尚的老人赎了回来。 这位老人就是南朝的梁武帝箫衍。502年,齐大将箫衍凭借手中的权势夺取了政权,爬上皇帝的宝座。刚当皇帝时,他“手不释卷”,“下笔成章”。寒冬腊月,五更起床办事,饮食也很简单,粗茶淡饭而已。每次判人徒刑,都要悲哀、哭泣一番,像是一个博学、勤俭和仁慈的人。晚年,他迷上佛教,定佛教为国教,大建寺院,在建康就兴修了同泰寺、光宅寺、大敬爱寺、智度寺、长干寺等寺院。他常脱下皇帝的御服,穿上和尚的法衣,到佛寺升堂讲经。他三次舍身到...
一 我的柔情你不懂 1月1日 星期六凌晨。 寒夜。上海的隆冬。 窗外,凄清的月色,亮在寂寞的夜空中。 窗内,无眠的我,孤独在守岁的枯坐里。 没有任何的陪伴,只有我一个人,独自送走旧年,迎来新年。在这安静的没有一丝生气的黑夜里,我想守住的仅仅是从我们身畔悄然流逝的岁月。 零点。一个最特殊的时刻。它既属于前一夜,又属于后一夜。它既不属于前一夜,又不属于后一夜。 尴尬如我。 阳光下的我,是别人眼中灿烂的辉煌。一个23岁就出名,27岁得全国大奖,29岁得国际大奖,32岁获“世界十大影星”称号的命运的宠儿。 月色中的我,是自己心里空洞的失落。一个从小遭人白眼的右派的女儿,一个10岁父亲就自杀的小姑娘,一个24岁结婚、32岁离婚的独身女子。...
除了遥远的婴儿时代,一鸣的双脚总是处于某种不安定的状态中。一鸣两岁刚学会走路就有了一次远游的经验,他在一个阳光绚丽的早晨爬出了立桶,直奔门外的街道,一鸣他跌跌撞撞地混在早晨出门的人群里,像一匹小马驹沿街奔走着,一直走到邮电所那里才停下来,他摸了摸墨绿色的邮筒,他当时还弄不清楚那是不是一个人,或许他知道那不是一个人,所以他大胆地对着它撒了一泡尿。然后他就站在邮电所门口朝这个陌主的世界东张西望,从他身边经过的人们都以为他的父母正在邮电所里寄信呢,没有人注意两岁的小男孩一鸣,但一鸣注意到地上有半截被人丢弃的油条,他捡起油条放在嘴里咬着,虽然已经被别人的脚踩脏了,但油条毕竟是油条,一鸣吃得很香,吃完油条他又发现了地上的一颗烟蒂,一鸣照例去捡了放在嘴里,咬了几下,大概觉得味道不时,却不知道把它吐出来,于是一鸣就张大了嘴站在邮电所门口大哭起来。...
Author :Issue : 总第 3期Provenance :长江日报Date :1981.4.2Nation :Translator : 抄功,就是读书时摘抄的功夫。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天资再高,要长久记住自己读过的书是困难的,非借助抄书不可。所以,有人主张“有志于学者,抄书之功断不可省”。可见,一个人读书,除了眼勤、脑勤、口勤外,还要手勤,有选择、有目的地抄录一些资料。可是,有人认为抄功太低级不屑做,这是偏见。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足见,读书时认真摘抄一些资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石忆邵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Urbanization Research in China SHI Yishao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urbanization since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in China, and raises several issues of the advancing research. Keyword:urbanization, retrospect, prospect, China 提要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的若干课题。 关键词 城市化 回顾 展望 中国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1)03-0024-04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他们家是一座孕儿生产作坊。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那个嗓音宏亮丰乳宽臀的女人让邻居们刮目相看。她在家门口倚墙而立时,怀里总是橡塞了一个米袋,她的浑圆的双臂交叉着做成一个容器,里面盛着一个毛茸茸的婴儿。你或许已经注意到那些婴儿的脸颊泛出粉红的光彩,是那种健康而美丽的粉红色,有点近似于月季花花瓣外侧的颜色。 女人们都叫她蓬仙,蓬仙生下了九个孩子,她自己对别人说,生到最后她咳嗽一下孩子就会出来,这叫什么事呢?都是冯三害了我,有一次蓬仙对几个女邻居赌咒发誓说,冯三要是再逼我做那档事,我,我他蚂的就把他阉了!说着蓬仙还亮出了一把新的锋利的剪刀,她一边晃着那把剪刀,一边咯咯笑着,女邻居都知道蓬仙是在开玩笑,她们猜想蓬仙骨子里也是喜欢那档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