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取得成就? 分析 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问题,它给求职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让求职者表明自己的热情和挑战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为面试人在判断求职者是否对这个职位有足够的动力和自信心方面提供关键信息。 错误回答 我不知道。我擅长做很多事情。如果我能得到并且决定接受这份工作,我确信自己可以把它做得相当好,因为我过去一直都很成功。 评论尽管表面上听起来这种回答可以接受,但是它在几个方面都有欠缺。首先,这种语言很无力。像“擅长做很多事情”以及“相当好”之类的话,都无法反映你的进取心,而如果不能表现出足够的进取心,你就很难进入最好的企业。另外,将过去做过的所有事情同这个职位联系起来,这意味着求职者对这一特定职位没有足够的成就欲望和真正的热情。...
Author :Issue : 总第 56期Provenance :读者文摘Date :Nation :美国Translator : 1984年10月16日,专栏作家爱斯特·宝林·雷德勒(大家都叫她爱 )庆祝她以顾问专栏作者安·兰德斯身份出现29周年。到那时为止,她每周7日,一年365天,一共写了10,585篇专栏文章。她选了31,755封信在专栏里刊出来并予以解答。此外,每封附有地址的来信都得到安·兰德斯的答复,一共复了838万3千封。 这位66岁的老奶奶,面颊上有深深的梨涡,梳着著名的翅膀发型。她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大众顾问专栏作者。她提供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措辞有说服力、精辟,往往很诙谐,间中也有雄辩,但总以常识为依据。全球每天大约有7千万人在1千多种报章上读到她的作品。...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3日 10:23主讲人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内容简介:光绪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4岁登极,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光绪皇帝一生38年的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到18岁为少帝时期;从18岁到30岁为亲理朝政时期;从30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Author :珍尼·约伦Issue : 总第 132期Provenance :《世界著名民间故事大观》Date :Nation :Translator :潘国庆 方永德 杨小 』崴祷暗耐仿? 一个猎人在灌木丛中捡到一颗老人的头颅。他就问:“你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头颅回答:“是因为我爱说话的缘故。”猎人便跑到国王面前,对他说:“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颗干枯的人头,他问起你他的父母亲如今怎么样了。” 国王说:“自从我打娘肚里生下以后,从来没听说过人头会说话。”国王于是召来了阿尔卡里、萨巴和德基,询问他们是不是听说过这样的事。这些聪明人没有一个听说有过这样的事。他们决定派一名卫士跟猎人一起,到灌木丛中去看个究竟。假如猎人撒谎,就当即把他杀了。卫兵和猎人来到头颅面前,猎人对头颅说:“头颅,说话!”头颅不吱声。猎人像先前一样问道:“你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头颅仍不回答。猎人整整恳求了一天,要头颅开口说话,可是头颅就是不开口。到了晚...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5日 14:43主讲人简介:张青文,北京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1956年出生,湖北宜城人。1987年获博士学位,1987年—1989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昆虫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昆虫遗传学、分子昆虫学、植物抗虫性及其基因工程和害虫综合防治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内容简介:在茫茫的亚马逊丛林里,横行着一个庞大的褐色军团,这个军团兵锋所指之处,到处都会化为乌有,所有生物都会在瞬间被肢解为一堆白骨。那么,它们究竟是些什么?是什么让它们形成这样一个庞大的军团,是什么让它们如此无坚不摧?...
李建平,1954年10月出生,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兼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北京街巷与历史风云》、《北京城市景观与古都文脉》、《帝都文化——北京旧城中轴线》、《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等二十余篇;编撰《北京传统文化便览》、《北京百科词典社会科学卷》、《北京经济史资料》等著作。 内容简介: 一座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的都城,一条串联起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中轴线,一个新世纪北京腾飞的生长点。 从北京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凤凰观景山这是沈从文一篇未完成的遗作,估计写于1982年或1983年春。我不懂艺术,又不会作画,可是从小生长在湘西苗区一个小小山城中,周围数十里全是山重山,只临到城边时,西边一点才有一坝平田出现,城东南还是群峰罗列。一年四季随同节令的变换,山上草木岩石也不断变换颜色,形成不同画面,浸入我的印象中,留下种种不同的记忆,六七十年后,还极其鲜明动人,即或乐意忘记也总是忘不了。特别是靠城东南边那个观景山,因为山上原本是个山砦,下边有座本地人迷信集中的天王庙,山砦实际控制着全县城,上面原住了一排属于辰沅永靖兵备道的绿营战兵。站在山砦石头垒成的碉楼上,远望西边可及平田尽头的雷草坡一带,远处山坡动静,和那些二百年前设立在近郊远近山头的碉堡安危情况,近则城北大河,及对河苗乡一切,也遥遥在望。城南地势逐渐上升,约二里后直达一个山口,设有重兵把守,名叫“茶叶坡”。我还记得我极小时,听父亲说...
Author :蓝蓝Issue : 总第 193期Provenance :滴水的书卷Date :Nation :Translator : 如果你不小心踩倒了一根芨芨草,你应该弯下腰来向它道歉;如果你碰翻了一辆自行车,你要把它扶好,并向它的主人请求原谅。 每天吃饭时,你会不会充满歉意地在心中向豆芽菜、胡萝卜和小葱致谢呢?你呼吸、走路、穿着暖和,会不会想到应该对天空、大地、羊、农民和工人表示感激呢? 没有这一切就没有你——你是世界一个爱的结果。蝴蝶、花使你的眼睛感到愉快,这愉快传递到你的胸间;溪水潺潺的流动声也从你的耳朵直达你的心灵。你生活在一个处处向你表达着关切与爱意的世界上,倘若你对这些伟大而默默无语的爱视而不见,你这种行为就是野蛮粗暴的——尊敬任何一种生命,尊敬每一件充满柔情的事物,就是尊重你自己,尊重自己纯洁的心灵。...
郭耕,北京麋鹿生态中心暨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灵长类动物饲养繁殖、野外生物考察及动物保护教育;一九九八年至今在北京麋鹿生态中心工作,专职出事地位保护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 内容简介: 猴子对大家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非常喜欢的,不管是我们美好的祝愿,有时候在说马上封侯,那个意思是走马上任的意思。还有在我们的历史传说中《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也是猴子的化身。其实那是传说、神话。但是真正翻着跟头进入太空的,在载人航天飞行之前,首先就是非人灵长类,实际上就是猴子、黑猩猩这些动物先代人去冒险的。 那么猴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有人属猴的,有人喜欢猴子,那么大家到底对猴子有多么了解呢?全世界有多少种猴子呢?它们都分布在哪儿呢?它们都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它们的婚配原则是什么?是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它们爱吃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跟大家一块儿探讨的话...
Author :卡尔·萨根Issue : 总第 196期Provenance :科学世界Date :1997.8Nation :美国Translator :曹莹译 我刚走下飞机,那个人已经在等着我。我要参加一个科学家和电视台播音员的会议,组织人很友好地派了这位叫威廉·巴克利的司机来接我。 路很长,他告诉我很高兴我是“那个科学家伙”。他有那么多关于科学的问题问我。我们聊起来了,不过不是科学话题。他想探讨一下UFO、“通道”(能听见过世人想法的一种方法)、占卜,还有占星术。每一次我都不得不令他失望。车子还在雨中行驶,我看到他变得闷闷不乐。是的,在真正的科学里,有那么多令人激动、神秘无穷和富于挑战性的东西。他了解星际之间稀薄气体里存在生命的分子建筑群吗?他听说过在400万年前的火山灰里曾发现了我们祖先的脚印吗?喜马拉雅山是如何上升的?病毒怎样破坏细胞?如何用无线电搜寻外星智慧?他想要了解科学,只不过到达他那儿之前科学已被过滤。社会...
郭沫若 作家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潜回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这些剧作借古喻今,紧密配合了现实的斗争。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抗战胜利后,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 编辑说明 郭沫若 1995年5月 牧羊哀话 一 金刚山万二千峰的山灵,早把我的魂魄,从海天万里之外,摄引到朝鲜来了。我到了朝鲜之后,住在这金刚山下一个小小的村落里面,村名叫着仙苍里。村上只有十来户人家,都是面海背山,半新不旧的茅屋。家家前面,有的是蒺藜围墙;更有花木桑松,时从墙头露见。村南村北,沿海一带,都...
这篇东西本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所以非常粗浅,但是我想,有时候也应当像初级教科书一样地头脑简单一下,把事情弄明白些。 表面上中国人是没有宗教可言的。中国智识阶级这许多年来一直是无神论者。佛教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又是一个问题,可是佛教在普遍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迹。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世界各国的人都有类似的感觉,中国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这“虚空的空虚,一切都是虚空”的感觉总像个新发现,并且就停留在这阶段。一个一个中国人看见花落水流,于是临风洒泪,对月长吁,感到生命之暂,但是他们就到这里为止,不往前想了。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他们并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