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希法師 著 林 武 瑞 譯 人都趨樂避苦的道理眾所皆知。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竭盡所能想免除、減輕痛苦,享受幸福快樂。然而他們的努力方針主要想藉物質的手段造就色身的福祉,殊不知,幸福取決於內心的態度,而且只有少數人真正著眼於心靈的開發,更少的人仍努力不懈地致力於心靈的訓練。 為說明這一點,我們可注意到人們對色身調理和服侍的世俗習性;對衣、食、住屋永無止息的追逐;為提升物質生活的水準、改善交通和通訊的方式,以及避免和治療疾病而造就了驚人的科技進步。所有的這些努力主要是關心身體的滋養和維護。我們必須肯定它們是最基本的。不過,人類的努力和成就不可能減輕或拔除隨著老、病、家庭紛爭和生計煩惱所帶來的痛苦,簡單地說,這些追求帶有需要和慾望的不可滿足性。這些痛苦不能經由物質的方法克服,只能靠鍛鏈內心、開發智慧。...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中譯修訂版)A prehensive ManualofAbhidhamma英編者: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中譯者:尋法比丘Bhikkhu Dhammagavesaka目錄英編序 iii中譯序 vii中譯修訂版序 xiii導讀(節譯) xvii第一章:心之概要 1第二章:心所之概要 55第三章:雜項之概要 95第四章:心路過程之概要 131第五章:離心路過程之概要 169第六章:色之概要 225第七章:類別之概要 253第八章:緣之概要 279第九章:業處之概要 313附錄(一) 349附錄(二) 353索引 355英編序 這一版包含了阿耨樓陀尊者(?cariya Anuruddha)所著的《阿毗達摩概要》1(Abhidhammatthasa?gaha)的巴利原文、英譯及助讀說明。在所有的上座部佛教國家裡,《阿毗達摩概要》是修學《阿毗達摩論》之主要入門書。開始修訂那拉達大長老(Ven. Mahàthera Nàrada)所譯的《阿毗達摩概要》已是四年前的事。如今,在此書即將付梓時,它已蛻變成另一本完全不一樣的新書...
阿姜 查现在,请你用心听,不要允许你的心追随其他事物而迷失。想像这种感觉──当你独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个地方,坐在这里,当下,有什么呢?只有身和心这两样东西,如此而已。现在这个坐在这里的外壳里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觉知和思考的则是「心」。 这两样东西也叫做「名( nAma )」和「色( rUpa )」。「名」,意思是指没有「色」或形体。 所有的念头和感觉,或受、想、行、识四种精神上的蕴( khandha ),都是「名」,它们没有形体。当眼睛见到形体时,那个形体叫做「色」,而那时的觉知叫做「名」。它们总称为「名」和「色」,简单地说就是身和心。要了解:当下这个时刻坐在这儿的,只有身和心。可是,我们常把这两样东西给互相混淆了。 如果你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它们的真相。目前,心的状态仍是未训练的──污秽而不清明,还不是清净的心。我们必须透过修习禅坐来进一步训练这颗心。...
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耻辱的战争,战争历时九个月,清朝损失兵力高达六万人,被俘3000多人,丢失了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盟友,割让台湾给日本,并使得倭寇势力渗透入辽东一带。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正因如此,此后日本制定了以占领中国为目的的战争国策,并做了长期的准备,终于发动了19371945年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日两国的相互地位以及中日关系,并导致了两国从此兵连祸结,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但是,今天关于甲午战争的主要评论,把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归结到满清制度的腐败和与日本装备的差距上,似乎在开战以前满清的失败就已经成为了必然。中央电视台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更将这一观点深入人心。然而,偶然间,当我知晓了先于此战300年前发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实情况后,我这一想法开始有了转变,两次战争发生在同一个地点,面对的是...
济 群 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由弥勒而无著,到世亲正式完成了唯识的理论体系。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能代表他思想的主要有两部:一者《唯识三十论》,一者《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论》则针对外人的疑问,释难以成立唯识。这两部论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建立诸法唯识,世亲的唯识思想体系全在其中了。 《唯识二十论》在汉地有三个译本:一、北魏菩提流文译,曰《唯识论》;二、陈真谛译,曰《大乘唯识论》;三、唐玄奘译,曰《唯识二十论》。三个译本不论在内容或颂文的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出入:魏本二十三颂,陈本二十四颂,唐本二十一颂。魏译、陈译有标宗颂,唐译则无。最后一颂是结赞颂,三本都有。唐本二十一颂,最后一颂是造论者自谦的结赞佛德,非关论旨,显示唯识宗旨的只有二十颂,所以仍用原来论名为《唯识二十论》。魏本在原本二十二颂外,在第二十...
观所缘论释 护法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若言能令毒智人 为令其慧极明了 及为消除于罪恶 稽首敬已观其义 论曰。诸许眼等识者。于所弃事。及所收事。或舍或取。是观察果故。所舍事体。及颠倒因。是所显示。此中等言。谓摄他许。依其色根五种之识。由他于彼一向执为缘实事故。意识不然。非一向故。许世俗有缘车等故。纵许意识缘实事境。有其片分。亦能将识相似之相。离无其境。于眼等识。境不相离。得成就已。方为成立。是故于此不致殷勤。又复于串修果。智所了色。诚非呾迦所行境故。及如所见。而安立故。今此但观闻思生得智之境也。如斯意识所缘之境。全成非有。此于自聚。不能缘故。复缘过未。非实事故。犹若无为。为此等言。摄五识身。若尔根识引生所有意识。斯乃如何。非此共其根识同时。或复无间。皆灭色等为所缘故。或缘现在。此非根识。曾所领故。斯乃意识自能亲缘外境体性。此则遂成无聋盲...
周礼注疏 ●周礼正义序 (唐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臣贾公彦等奉敕撰) 夫天育蒸民,无主则乱;立君治乱,事资贤辅。但天皇地皇之日,无事安民。降自燧皇,方有臣矣。是以《易·通卦验》云:“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云:“三名,公、卿、大夫。”又云:“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置其刻日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注云:“拒燧皇,谓人皇,在伏羲前,风姓,始王天下者。”《丁菲:“所谓人皇九头,兄弟九人,别长九州者也。”是政教君臣,起自人皇之世,至伏羲因之。故《文耀钩》云:“伏羲作《易》名官者也。”又案《论语撰考》云:“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伏羲已前,虽有三名,未必具立官位,至黄帝名位乃具。是以《春秋纬·命历序》云:“有九头纪,时有臣,无官位尊卑之别。”燧皇、伏羲既有官,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民有官明矣,但无文字以知其官号也。案《左传》...
- 理查德·佐尔格是大名鼎鼎的二战谍王。他在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前夕,向苏联发出了战争警告:"进攻将在 1941年6月22日拂晓全面展开。"但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予理会,结果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在苏联危急的关头,佐尔格又向苏联发出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日本政F决定不同苏联交战!"斯大林在获得这份无比宝贵的情报后,迅速抽调远东军队到欧洲方向,包括精锐的5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这些坦克师装备的都是有名的T-34坦克。这支生力军投入战场,向在莫斯科城下筋疲力尽、伤亡惨重的德军杀去。德军哪里还能招架得住,于是出现了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一幕:号称天下无敌的德军在苏军的凌厉反攻面前,从莫斯科城下踉跄败退,其常胜不败的神话有如泡沫一般地破灭了。...
2006-09-19 13:51:11大 中 小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传》(PuPul Jayakar著,胡因梦译)●南迪妮和我,时常开车带克里希那吉去马拉巴山丘的空中花园,或是到沃儿利海滩夜游。有时我们也和他一起散步,我们发现要跟上他的脚步相当困难。有时他独自散步一小时才回来,看起来像个陌生人似的。散步时,他偶尔会提起自己的童年,在通神学会的那段日子,和在加州欧亥的生活。他还告诉我们有关他的弟弟尼亚、伙伴拉嘉戈帕尔与罗莎琳的事,以及快乐谷学校。提起往事,有时他的记性非常好,有时却变得糊涂,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他的微笑浮现得很快,笑声低沉而宏亮。他喜欢和我们分享笑话,也询问我们的童年与我们的成长过程。他时常谈到印度,他热切地想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我们总是害羞而迟疑,他那令人无法抗拒的外貌与神秘,令我们无法轻松地与他相处,也无法在他面前言不及义,他的笑声却使我们感到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