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为半偈舍身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舍弃众多难以割舍之人、财、物,只为以此而寻觅佛法。 久远之前当如来未出世时,释迦牟尼佛那时曾示现为一外道婆罗门。当时他精通一切学问,行为亦调柔寂静,不但烦恼微少,心与行为都清净无染。 他为寻觅大乘经典已四下打探过很多时日,但却连大乘名称都未曾发现、听闻。其后他在一泉水清冽、瓜果丰饶之森林中入等持、修禅定,不过虽苦行多年,因无如来出世故而始终无从听闻大乘教义,他只能独自苦苦寻觅、默默等待。 帝释天与天子有次于天界集中,有天子即以偈颂方式宣说了人间某位仙人苦行修道之境况。有太子断言说此人可能是外道,只欲获帝释天等天界果位。不过有位天子仙人却批驳道:“此人苦行根本不为获得天界果位,他只欲利益众生,故而才会不顾惜自己身体与一切财富而精进苦行,他唯一目的即为誓得无上圆满佛果。”帝释天此时则以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之语气说道:“按你所...
译者:若子 简介 这里逐字逐句记录了一场神圣的对话,和神谈论有关"回归神"的话题。它是九本系列图书中的最后一本,这个系列记录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谈话,跨越了11年、长达三千多页、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方方面面。 这次交谈探究了人类经验的许多领域,其深度前所未有,尤其是关于死亡和面对死亡,以及死亡之后的生命存在。 这场对话一度进入到灵性世界最远的区域 - 所有生命的宇宙学。它用比喻的方法使我们对"终极现实"投去吃惊的一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生命的原因和目的,人类获得最大快乐的方法,追寻最大快乐的旅程的本质,我们经历的这趟旅程的本质,以及这一旅程奇妙的终点 - 这个终点不是结束,而是一个辉煌的持续经验中令人狂喜的中间时间,要想完全地描述它是很难想象的。...
第三十六题 第二位天使的警告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启14:8)。 关于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我愿结合启示录十八章另一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分三点来介绍:第一点,首先宣告巴比伦大城的倾倒:此处『巴比伦大城』显然是一个表号,而不可能是指位于伯拉河(即幼发拉底河)两岸的古代巴比伦大城。因古代巴比伦大城早在启示录着成之前就已经荒废,不复存在,并和我们历代以来,直到末后的圣徒无关。古代巴比伦大城的毁灭,正应验了以赛亚和耶利米书中的预言。(赛13:19-22. 耶51:37-39)。圣经手册中有一段资料对此介绍说:『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的奇城,位于人类的摇篮地带,近伊甸园区域,绕巴别塔之故址建成,是巴比伦帝国的京都。巴比伦、亚述、波斯诸王都喜欢住在这里,亚力山大亦不例外。』『巴比伦城在波斯时代仍为一重要之城...
-淞沪战争期间,戴笠在上海指挥战地调查活动,组建苏浙行动委员会及别动队等,这还都是公开或半公开的特工活动。除此以外,他还秘密领导了一场与日本特工之间进行的间谍与反间谍斗争,这完全是一场高水平的斗智斗勇的较量。较量首先是从与上海日本东亚同文书院的间谍斗争开始的。1937年9月中旬,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先生向戴笠推荐了两名上海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程克祥、彭寿,并说程、彭二人愿意为反间谍斗争作出贡献。特工战线本是一个风云诡谲、变幻莫测的战场,以戴笠之精明和谨慎,当然不会仅仅依靠一位学者先生的判断和推荐,就吸收运用两个素不相识的反间谍人才。于是,戴笠指令由文强当面去法租界拉都路章乃器先生寓所与程、彭二学生洽谈,意在对其进行考察。文强经过了解,得知程、彭与章乃器先生是师生关系,因出于爱国心,愿意利用与东亚同文书院中某教授的特殊关系,打入同文书院及虹口地区和日本海军俱乐...
慈诚罗珠堪布 讲述上师法王仁波切曾说,他把《佛子行》听了三百多次,为什么听这么多次呢?因为佛子行里面讲了很多很多佛、菩萨的伟大的行为,再三地听再三地思维,发愿自己尽快能够行持这样的行为,希望自己的心相续得到一些加持,就听了这么多次。菩提行讲的是菩萨的行为,我们作不到,可以发心愿,现在不行也没问题,慢慢学。以前有一个鬼魂附在人身上,他说他们常常在害众生,但是听到其他人念佛子行后,他在七天之内他不想害众生,七天之内他的心里有慈心悲心,七天之内他没有恨众生的心,可见佛子行有很大的加持。此论的作者无著贤论师,因为他有很殊胜的菩提心,所以在他周围旁生的心里也就得到了加持生起慈心悲心。他附近的猪和豺狼一起玩,麻雀和毒蛇也在一起玩,有这样的奇迹。《佛子行》的作者是这样的大菩萨,佛子行讲的也是很伟大的菩萨行为,所以它有这么好的加持,上师都要听三四百次,那么我们也要多听。听了以后自...
作者:宽昌内容提要:唯识学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所变,识是能变。这个能变的识共有八识三类,第八阿赖耶识的能变叫做“异熟能变”;第七末那识的能变叫做“思量能变”;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能变叫做“了别境能变”。在三种能变当中,第八阿赖耶识是本(根本识)识,其余的前七识都是由第八阿赖耶识转生,所以称为“转识”。意为前七识以第八阿赖耶识为根本而生起现行和变现出世间的万事万物来。由此,也有了我们的正报的身体和依报的外境;同时,也说明了人生去来的生死问题。三能变思想富含哲理,它是唯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蕴涵了有情生命流程的规律。在本文,作者对唯识学三能变的思想进行一个全面性的论述,说明三能变在唯识学上的种种问题以及它在我们修学路上的重要性,以飨读者。抛砖引玉,以便人们更好的去学习和了解唯识思想,转染成净,...
2006-08-03 16:37:50大 中 小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他是我所见过的人类中最美的一位。——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1856-1950)我起初以为大陆最早出版的克氏著作是在两年前,后来有朋友说,早在1992年上海的三联书店就出版过他的文选,书名叫做《生活的问题》,并将该书的译者前言传给我,现介绍给大家,也许更方便大陆的朋友了解这位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评传◎何 隽 陈红梅在历史上,印度佛教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天竺文化依然为我国人民所关心留意,像圣雄甘地、诗哲泰戈尔等在中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来的现代印度,还是有许多思想文化以及人物是我们所陌生的,吉达·克里希那穆提就是其中的一位。...
皮袋歌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罣碍。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地何气概。知因果。辨时代。鉴古通今犹蒙昧。只因迷著幻形态。累父母。恋妻子。空逞无明留孽债。皮袋歌。歌皮袋。饮酒食肉乱心性。纵欲贪欢终败坏。做官倚势欺凌人。买卖瞒心施狡狯。富贵骄奢能几时。贫穷凶险霎时败。妄分人我不平等。害物害生如草芥。每日思量贪嗔痴。沈沦邪僻归淘汰。杀盗淫妄肆意行。傲亲慢友分憎爱。呵风咒雨蔑神明。不知生死无聊赖。出牛胎。入马腹。改头换面谁歌哭。多造恶。不修福。浪死虚生徒碌碌。入三途。堕地狱。受苦遭辛为鬼畜。古圣贤。频饶舌。晨钟暮鼓动心曲。善恶业报最分明。唤醒世人离五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