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当然不知道鸭绿江这边已森严壁垒众志成城。10 月7 日, 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通过了“ 统一”朝鲜的决议。“联合国军”一意孤行, 置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不顾, 大举越过三八线, 向北进攻。此时的白宫, 胆越来越壮, 又给麦克阿瑟放了一马。10 月9 日, 参谋长联席会议致电麦克阿瑟:今后中国共产党要是不事先声明就在朝鲜任何地方公开或隐蔽地使用大量的部队, 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只要在你指挥下的部队有可能获得胜利, 你就继续行动。废话“, 事先声明”? 什么叫事先声明? 周恩来已经有言在先五日有余!———“ 不能坐视不顾, 我们要管!”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人动手老子也动手! 三岁的毛孩子也能听出里面...
【编者的话】大藏寺祈竹仁宝哲是藏传佛教格律派中所公认的一位高僧及名医。法师生于显贵家庭,自幼被核认为川北名刹大藏寺的法台转世,在十岁之幼龄即已出家学习三藏佛法。在后来的政治变动中,法师遍历了劳改、重病及逃难等经历。基于法师的学问、悲心及丰富的人生经验,数以万计的洋人及西藏人成为他的弟子,他的开示更成为众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及不同背景的人之终生指引。【祈竹法师自序】【高伦·德格拉斯神父序】祈竹仁宝哲的智慧与体验,源自一个活生生的传承。这个传承始于耶酥出生前五百多年。于一九八五年,在西澳洲柏斯近郊的一个天主教修院中,不分老幼的天主教神父齐集一起,听受这位西藏佛教僧人的分享。他的听众不但被演说内容所吸引,更被讲者的亲切和善与源自内心的谦逊所深深感动。我是当时在场的神父听众之一员。...
PRACTICAL VIPASSANAMEDITATIONAL EXERCISES公元1950年左右 尊者馬哈希在緬甸仰光的開示緬文英譯:U Nyi Nyi(緬甸)英文中譯:曾銀湖(台灣) 前言:本文是馬哈希尊者在緬甸仰光的沙桑那耶克薩禪修中心,對就任聖職的弟子們所說的一席話。它是由烏奈奈(U Nyi Nyi)從緬文譯成英文。 毗婆舍那(內明)禪思的修習,就是禪思者致力於正確地瞭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身心現相之本性。身體的現相是一個人(最能)就自身清楚地加以覺察的對象。一個人清楚地覺察的整個身體,是由一團的物質特性(色)所組成。精神或心理的現相則是心識(名)的活動。不論什麼時候,只要看著、聽著、嗅著、嘗著、觸著或想著它們,就可以清楚地覺察到正在發生著的這些名色。...
作者:崇智内容提要:关于唯识学中的作意与触二心所之生起次第,在众多学习和讲授唯识佛法的学者中一直都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人就此作意与触二心所的生起次第专门作文加以厘清。今笔者不揣才疏见浅,就试着写了此文。认为此二心所的生起次第在几种不同的说法当中,只应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而不应该几种说法都是符合唯识正义的,同时都是正确的。由于本人学识所限,不足之处,祈请方家指正。关键词:作意 触 生起次第作者崇智,中国佛学院二○○三届本科毕业生。一、前言唯识学在佛教各宗派中被称为理论体系是最为完备,层次最为清楚,逻辑思辩最为严密的宗派。更有人说:“唯识学是佛学中极具特色的一门学说,其学风之严谨、思辩之精细、体系之完备,不但远胜于佛教内的其他学说,也远胜于历史上印度或中国的其他学说。”[1]对于这一点,只要稍对唯识学有所学习和认识的人都不难发现唯识学是一门体系完备...
遥望前方蔚蓝无云的天空,就像我们本然清净的心地,他就像蕴藏着不可思议的无尽宝藏。就在这时候,南方的世界涌出了香云、香雨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且三世一切的如来异口同声赞叹,十方菩萨也共同归依。天人们惊奇的问佛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遍满祥瑞的庄严情形呢?佛说:“是地藏菩萨来了!” 这位手拿金锡振开幽冥地狱,掌上的明珠放光摄受大千世界,成熟一切有情众生的菩萨,在这千年来的感应事迹,时有耳闻,所以在中国、日本、朝鲜、西域及台湾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佛陀于地藏经及其它经典中曾开示说,观世音菩萨虽然是西方佛国的补位菩萨(即阿弥陀佛功德愿力圆满了尽时,极乐世界的下一尊佛,就是由观世音菩萨来继位),但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特殊大因缘,故观世音菩萨之百千亿万化身,也常在六道中闻声救苦。而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愿地藏王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就...
96、镜面国王具超人聪慧 久远之前,有一大国王统领瞻部洲,名为普喜,他拥有五百王子。大王妃随后又生一子,此子遍体金色、发呈碧蓝、手掌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因太子具有如是福德,故被命名为镜面。当普喜国王病危之时,诸大臣询问国王道:“如此众多太子中,我等将为谁行加冕大典?” 国王就将继承王位者所应具备之条件一一道来:“具备十相者方可继承我王位。何为十相?即:身为金色;头发碧蓝;双手生有千辐轮相、左脚掌有宝马花纹、右脚掌有宝象花纹;穿上国王衣服后正合身、坐上国王坐垫后颇具威德;深得小国民众恭敬、承侍;诸王妃、众眷属对其欢喜、赞赏;在天尊像前欲行顶礼之时,天尊像反对其顶礼恭敬;以其功德、福德力能令天降七宝雨以满众生所愿;为大王妃所生;了知外伏藏等六伏藏。如具备此等十相,则可为其行加冕大典。”国王言毕即离开人世。...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我们上次已经讲了很多,怎样修行能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样保护,进一步怎么放任。但是,大家对这点还是不甚理解,所以有人给不修正法的人说些相似神奇的话,一拉就拉过去了。现在这个时代,魔法横行,不知道有多少邪恶的人使用种种花样来骗人,榨取钱财,引人入邪路。所以知见第一要正,免得上当受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还是要再讲知见正的重要。...
fzrj/jcxz/jtzd/index.htm (由体方法师讲解 黑体字加双引号的是解脱之道文本内容) 解脱之道开课缘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各位大德,我们又有这样的因缘共聚一堂来研究佛法。今天的讲题是“解脱之道。”时间过得很快,记得大约十年前,台北的居士来找我,希望我能给他们上课。当时我说,要我上课是可以的,出家人本来就应该弘法嘛,只要你们有二十个人我就去上。他们找到一家幼儿园,那个老板也很发心,我们就在小孩子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坐在小朋友坐的小凳子上,六七十人挤在那小小的空间里,挤得满满的。一转眼十年过去了。 当时只有一种想法:到底要上什么课?我们所学的佛法都是讲大乘的,大乘佛法很深奥,有很多的宗派和理论。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居士们对于真正的法义即佛法的特质都不太了解,尽管都很虔诚、发心,对于法义的探究却很生疏,虽然虔诚信仰的心很足,但是烦恼还是不...
编者的话 藏传佛教常常予人一种莫名的神秘感。近年来,藏传佛教在东西方都可说是广泛弘扬了起来,不少高僧应邀到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乃至西方国家弘法布教,令有兴趣人士得以亲近学习。可悲的是,华人佛教圈子中仍然存在不少对藏传佛教的误解,很多人亦只限于热衷参与灌顶一类之法会,对藏传佛教未能深入了解。意欲加深对藏传佛教之认识的人,往往又因为语言上之障碍及缺乏机会长期亲近善师,在很多基本问题上仍然未能释疑。市面上现已有不少藏传佛教著作,但似乎仍缺乏了一些浅白易明而内容切身的书籍足以为初学者解疑增慧。 对资深的佛教学者及追求高深哲理的人来说,此答问集的内容可能是他们不屑一读的。但对广大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著作可能正好解答了心中积集已久的疑问,同时也能纠正不少教内外人士对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的错误见解。...
第一章 导言有一次,世尊在一个名叫劫摩沙的俱卢聚落和俱卢族人同住。在那里,世尊向比丘们说法。“比丘们!”他说。“世尊!”比丘们答道。于是世尊说了以下的话:“比丘们,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祛除苦楚悲痛,得到正当行为的准则,体证涅磐。”这条路就是四念住(注一)。“是哪四念住呢?”“比丘们啊!比丘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身体,须随时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能祛除淫欲、悲痛;对于感受,须随时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能祛除淫欲、悲痛;对于心意,须随时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能祛除淫欲、悲痛;对于诸法,须随时注意观察,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则能祛除淫欲、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