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是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些巨人品德高尚、热情、多才多艺。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1564—1616)就是其中的一位。 莎士比亚戏剧描写了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他以罕有的热情歌颂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读他的剧作不仅能得到对社会人生广度和深度上的认识,而且会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前途的坚定信心。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和英国一个国家,他属于所有的世纪和全世界。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译者序言亚当·斯密(1723-1790)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他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为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特别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正确理解。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他们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同情,而在《国富...
职业常青作者 李凯书籍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节:雕琢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因斯坦的信仰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以其创立的相对论著称于世,他一生所持守的道德信念值得每个人铭记在心;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职业素养更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当学习的。下面这篇短文是爱因斯坦关于"我的信仰"所作的精辟阐述: "我们这些终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做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的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把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作者: 司马迁 发表时间: 2005-1-13 14:54:00 所属类型:古典文学前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十二本纪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本纪第六(1) 秦始皇本纪第六(2) 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 吕太后本纪第九 孝文本纪第十 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武本纪第十二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第一 齐太公世家第二 鲁周公世家第三 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 陈杞世家第六 卫康叔世家第七 宋微子世家第八晋世家第九 楚世家第十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郑世家第十二赵世家第十三 魏世家第十四 韩世家第十五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 陈涉世家第十八 外戚世家第十九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引子:“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个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姗姗来迟者。 在19世纪中叶,欧洲大多数国家早就是独立的民族国家,甚至远在新大陆的美利坚合众 国也已经成立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当时的德意志却与20世纪在人类历史舞台上令人瞠目結舌的疯狂表演全不相称,它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1830年,世界文学史上的泰山北斗、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歌德痛苦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 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
四牌楼是象征,也是一个少年的灵魂震撼之地。那种感触和冲击恍然如新,灵魂中的惊奇、欣悦、神秘感、探索欲……浓酽地涌上了心头。 东方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他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那同学不仅岁数比他大,个头比他高,脸庞也比他宽,眼神更比他老成,望去不像是个初中生,倒像个早已参加工作的干部。记得那天那同学穿着一件显然是父辈留下的旧人字呢大衣,散发出一种樟脑丸和霉菌混合的怪味。那怪味仿佛一直飘散到今天,使他一回想起来就觉得诧异。 他后来成为了一个作家。他发表了好多作品,出版了好多书。却一直并没有写出一篇更没有一本叫《阿姐》的作品。他一直没有写。 但那关于《阿姐》的念头,一直没有消失,非但没有消失,还随着岁月隐隐地裂变着,犹如癌细胞,惟他自知。多少次他铺开纸、提起笔,想写《阿姐》,却总连题目也落不下,仿佛一位查实症结的患者,总不能接受外科手术,断然切下那已然膨...
内容提要草根读史也有非同一般的趣味。首先是立意的高下。任何事一旦成为专业常常不可救药地变得面目可憎起来,而作为业余活动便别有一番乐趣。比如我们日常打乒乓觉得好玩,但一旦进行专业训练,天天不打不行,立马就会生厌。网络文章的协作一般不以治史为专业,不发表为目的,自然少了功利色彩,而纯粹来自于作者日常读史的所四所得所感。其次是写法的自由灵活。行文活泼跳跃,既不像学校历史教材那样的枯燥乏味,也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晦涩难懂。文中常有些时髦的网络语言;如称“我”为“偶”呼美女为 MM等,使原本森然可畏的历史变得亲切可感了。民间写手的文章在专业性上自然要受到怀疑。但是,细读之下可发现很多文章竟是相当的扎实。许多作者都下了真功夫翻检史书,这些可都不是业余的做法了,令人钦佩。...
三皇神迹一 世上本没有历史,死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 最早的世上甚至没有人——46亿年前的地球是个大火球,红彤彤得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随后它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颓废,像一堆光秃秃的核废料。38亿年前,一些陆地慢慢耸出海面(比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到了6亿年前,海洋里慢慢吞吞冒出一点生命,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表面发了霉。3亿年前,陆地上冒出森林。到了2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这些披鳞附甲的大家伙不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外空间的小行星撞击给害苦了,它们在地球上混了1亿多年就绝迹了。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开始在天上飞翔,轻描淡写地,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一直又捱了九千多万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前,电影眼看就要“The End”的时候,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才罗锅着腰,弯着腿,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