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简介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在内阁发表讲话,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同年,日本政府实施为期十年以亚洲邻国为主要对象的“和平交流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环,日本外务省决定在日中友好会馆内设立日中历史研究中心,并且希望我国提供协助。中日双方有关部门通过协商方式确认了如下原则:在切实遵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华发动侵略战争这一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中方同意接受日方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协助。中国社会科学院接受我国外交部的委托,作为协助日方研究的中方窗口,与日方联络、协调相关事宜。1997年8月,日中友好会馆致函中国社会科学院,再次要求就协助进行历史研究问题进行协商,提出“只有作为受害者、抵抗者中国的参与,历史研究事业才能达到所期的目的。这点正是需要中国协助的”。日中友好会馆还表示,愿意将该馆的相关经费拨出一小部分交中方...
——林彪坠机真相 中蒙外交交涉为何受到阻难?林彪、叶群的头颅为何被割去莫斯科?黑匣子在内的机上遗物为何一直被莫斯科扣留?一代名将,千古罪人、历史的追索、揭开“三叉戟256号”坠毁之谜。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 作者:孙一先前言当年惊心动魄、震撼中华大地的“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了三十四年了。1971年出生的孩子,现在都已届而立之年。已经蒙上厚厚一层尘埃的这段历史,有必要再翻弄开吗?看来,有这必要。林彪出逃,机毁人亡。历史虽有判定,但也存在若干难解之谜,至今仍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二十年来,中外作者探讨“九一三”事件和林彪其人的书籍不下几十本,文章则不计其数。这些书籍和文章不乏质高力作,使得别有用心的造谣惑众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但由于探索答案或试图“解密”而衍生出各种揣测,甚至以讹传讹,还有的提出新的挑战性说法,正在走俏。...
第八章 连横奇对(下) 三 匕首金窟黑冰台 天色已晚,张仪用完饭正要再进书房,门吏却来禀报:有一个叫做应华的商人求见。 “吔!我去接!”绯云一阵风便跑了出去。 白衣应华翩翩进得庭院时,却见张仪已经站在廊下含笑拱手:“小弟别来无恙啊?” “士别三日,当真刮目相看。今日大哥,可是威风了得也!”应华笑吟吟走到张仪面前:“不想我么?”张仪大笑:“想你又能如何?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应华一笑道:“你当了忒大官,小弟在那里碍眼,是以不辞而别,大哥不怪小弟吧。”张仪揶揄道:“碍眼?只怕是又到那座山猎虎去了吧。”应华咯咯笑道:“虎为兽王,猎一只便行了,那能天天猎得?”绯云笑道:“吔,公子大哥好容易来了,站在风地里说甚,快进去暖和着了。”说着便拉着应华胳膊进了客厅。 张仪对书房文吏吩咐了几件事情,便来到客厅。绯云已经将燎炉木炭火烧得通红,茶也煮好了,厅中暖烘烘的一片春意。...
【作 者】张宏杰著 【丛书名】修正文库 【形态项】 187页 ; 21cm 【读秀号】000005084435 【出版项】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4 【ISBN号】 7-5034-1567-3 / C955.2:C955.312 【原书定价】 CNY19.80 网上购买 【主题词】民族精神(学科: 对比研究 地点: 中国 地点: 韩国)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格式】张宏杰著.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 为什么中国足球总踢不过韩国?为什么日本政府向韩国道歉而不向中国道歉?为什么韩国人不坐外国车而中国人热爱外国车?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如此相近,为什么韩国的发展比中国要迅速得多合理得多?随着中国人对韩国越来越熟悉,中国人对韩国人的问号也越来越多。...
第一章 证伪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1 科学:理性还是宗教? 许多世纪来,知识指的是业经证明的知识,即由理智的力量或感官的证据证明的知识。智慧及知识的诚实性要求人们必须放弃未经证明的说法,即使在思想中也必须尽量缩小推测与业经确立的知识之间的差距。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理智或感官的证明力便受到了怀疑论者的质疑;但牛顿物理学的光辉成就使他们手足无措。爱因斯坦的成果又把局面扭转过来。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哲学家或科学家仍然认为科学知识是、或可以是业经证明的知识了。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样一来,整个知识价值的古典结构便土崩瓦解,必须由别的结构来代替了:象某些逻辑经验主义者那样干脆将业经证明的真理的观念弱化为“或然的真理”观念,或象某些知识社会学者那样干脆将业经证明的真理的观念弱化为“随公议而变的真理”,都是不行的。...
史学领域的新探索 包遵信 还是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朋友那儿读到一篇论文打印稿。它就是现在这本论著的雏型:《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当时给我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它有股迷人的魅力;进而对作者这种大胆的探索,表示由衷的叹赏。与那篇论文相比,现在这本《兴盛与危机》分量已多了好几倍,但读了它,依然会使你耳目一新。 一部学术论著,我说它“迷人”,是否有点不伦不类?其实,科学上任何创新的价值固然是在它能给人更真切的知识,但它最先打动人的往往是让人领略到一种美的快感。美学上有所谓“以美引真”的说法,我的这种感受是否就是这个道理?这部论著从结论到方法,都是以往一些史学论著未曾道及的,对于象我这样一个虽与史学有缘而又没有八门的人,读了以后有种闻所未闻的新奇感,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谨以此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我的一方小小的墓志。碑文铭刻:“也许你们被遗忘了,但你们创造的业绩永存。”引子:历史的坚果公元一九七三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年,一批日本客人获准访问了中国的边陲城市昆明。客人们向当时的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提出一个不合时宜的要求,希望允许他们到滇西祭一祭日本士兵的骸骨。这个要求被理所当然的拒绝了。据说全体日本人当即失声痛哭。一九七九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云南,他们被允许到更多的地方参观和游览。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开放的限定就定在昆明以西三百多公里的大理市。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更有南诏古国的遗址和五朵金花的故事蜚...
中华文明大讲堂,零七开讲。 绵延五千年画卷,卷开清史。 近三百年清史疑案,拍案称奇。 拍案称奇大家,阎姓崇年。 这是零七年始在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播出的一条节目宣传片的解说词,介绍的是今年新推出的《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首轮亮相的节目,即由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开讲的《清宫疑案正解》,共12讲。 《中华文明大讲堂》的推出,是这次北京卫视频道改版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这个频道每晚10点开辟的文化通档节目之一,是体现北京电视台“文化品位,大家风范”节目定位的一个范例。这样一档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形式沉稳的节目,能达到预期的收视效果吗?能被广大观众接受吗?说实话,开始时我这个做台长的心里也在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