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短篇H文小说人气总排行榜

三位一体论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莫再讲 |更新时间:2024-05-03
未分卷 第一部三位一体论奥古斯丁着第一部根据圣经来建立至高三位一体的合一与平等,并将人否认圣子与圣父平等所引经文加以说明。第一章本篇是为反对那些错用理智而以诡辩来攻击三位一体信仰之人而作。讨论上帝的人所犯错误,有三重原因。圣经除去虚假,逐步引领我们明白属神的事。什么是真不朽。信仰喂养我们,叫我们能了解属神的事。一、敬告读者,作者写此论三位一体论文,是为求反对那些鄙视以信仰开始而醉心于肤浅理智之人的诡辩。他们当中有些人企图将他们由感官的经验,或机智,或艺术之助所构成的观念,应用于属灵的事上,以前者忖度后者。还有些人则按照心思所喜爱的去想像上帝,因此用扭歪错谬的法则来讨论上帝。还有第三种人,他们固然力求超出那必改变的全创造,好把他们的思想提高到不改变的实体即上帝那里;但他们因受必朽所累,既似乎知道他们所不知道的,又不能知道他们所要知道的,就武断地把自己排除于了解的门外... 
给人机会的上帝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大刀阔斧 |更新时间:2024-05-03
作者:钟鹏章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491 更新时间:2006-1-25经文:拿三:1 - 10引言:在苏格兰的一所乡村主日学校,收到一个好消息 附近一间制衣厂要送给每一位贫苦的学生一套新衣。孩子们拿到新衣高兴的不得了。班上有一位品行最坏,最没出息的孩子,名叫Bob。他穿上新衣后,就缺席不来主日学了。他的老师到处找他,找到的时候,发现他的新衣已经破破烂烂。制衣厂的人很好,再送给他一件新衣。这孩子上了几次主日课后,又故态复萌,不来了。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的新衣又是破破烂烂。这位老师很失望,对制衣厂的人说,不要再送他新衣。刚说完,他又后悔,想给Bob 再一次机会。他就跟孩子说,要是他能保证以后不再缺席,老师会再叫制衣厂送他第三件新衣。这孩子果然以后没失信,每个主日都出席,他后来还接受耶稣为救主。故事的结局是这样:这位品行最坏,被人认为没出息的,就是后来到中国宣教的开山鼻祖,Rev Robert... 
事师五十颂释 索达吉堪布译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更新时间:2024-05-03
宗喀巴大师造索达吉堪布译译序此《事师五十颂释》是藏地雪域格鲁派的一代宗师、文殊菩萨化身的宗喀巴大师所造,其中对依止上师的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凡是入佛门的人首先就是要寻访一位名师,这说明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上师对于修学菩提正道的佛教徒来说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能被一位尽善尽美的上师摄受,速得成就是修行人无不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心愿。藏传佛教的各宗各派均十分重视依止上师,按照格鲁派的传统,一般来说,上师在传法灌顶之前要传讲《上师五十颂》使弟子了解师徒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免有后顾之忧。宁玛派及其余宗派也将依止上师放在首要位置。依止上师不只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风,对于汉传佛教的学人同样重要。诸多佛经续中口径一致地强调:依止上师是成就的根本。如经中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一积资净罪障,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所以,在依止上师这一点上,无有显密、宗派的差别。... 
唯识论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淋雨 |更新时间:2024-05-03
  No. 1588  唯識論一卷(一名破色心論)  天親菩薩造  後魏瞿曇般若流支譯唯識無境界 以無塵妄見如人目有瞖 見毛月等事若但心無塵 離外境妄見處時定不定 人及所作事處時等諸事 無色等外法人夢及餓鬼 依業虛妄見如夢中無女 動身失不淨獄中種種主 為彼所逼惱畜生生天中 地獄不如是以在於天上 不受畜生苦若依眾生業 四大如是變何故不依業 心如是轉變業熏於異法 果云何異處善惡熏於心 何故離心說說色等諸入 為可化眾生依前人受法 說言有化生依彼本心智 識妄取外境是故如來說 有內外諸入觀虛妄無實 如是入我空觀於諸異法 入諸法無我彼一非可見 多亦不可見... 
往生极乐的三要三不(精简版)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巴乔的中场 |更新时间:2024-05-03
{colortbl ; ed0green0lue255; ed255green0lue0;}{*generator Msftedit 5.41.15.1507;}viewkind4uc1pardcf1lang2052f0fs24'cd'f9'c9'fa'bc'ab'c0'd6'b5'c4'c8'fd'd2'aa'c8'fd'b2'bb parcf00fs20par'd3'c9'd3'da'c9'fa'cb'c0'd6'ae'be'e7'bf'e0'a1'a2'c2'd6'bb'd8'd6'ae'c2'b7'cf'd5'a1'a2'c8'fd'bd'e7'd6'ae'ce'de'b0'b2'a1'a3'cb'f9'd2'd4'b4'cb'c9'fa'd2'bb'b6'a8'd2'aa'cd'd1'c0'eb'c2'd6'bb'd8'a1'a2'cd'f9'c9'fa'bc'ab'c0'd6'a3'a1par'c8'bb'b6'f8'a3'ac'cd'f9'c9'fa'bc'ab'c0 
十+义+量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一半儿 |更新时间:2024-05-03
随学瑜伽菩萨戒韩清净著此土说法,必以音声。声,必有名句。名句,必有义。义,必有正量。若具此者,可名为法。或有唯声而无名句,如风林等声。或有名句而无有义,如咒术等名。或有有义而非正量,如违法相等义。如是等类,皆不名法。《唯识论》云:“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风林等声,非能诠表。咒术等名,诠非显了。违法相义,不令他悟。不具二义,故不名法。今为有情,于佛所说三乘相应法教训释言辞,善思善达,不为传闻无义无利相似言论,及自见取虚妄比度少分道理之所迷惑。略举十义,以示方隅。依圣教量,明了显示,令失没义,今重开显。愿诸有情入圣教者,转生净信,未入圣教,不生谤毁。十义者何?一、世间有情义。二、佛教义。三、真如义。四、种姓义。五、善巧义。六、因缘业果义。七、唯识义。八、净土义。九、成佛义。十、立宗义。此中次第,为诸愚夫于所现见世间有情,种种计度,不能... 
仓央嘉措情诗六十六首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雨霖铃 |更新时间:2024-05-03
仓央嘉措情诗六十六首六世达赖仓央嘉错(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错。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错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错,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错情歌》。一说仓央嘉错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 
圣经应许经文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九十八度 |更新时间:2024-05-03
神的性情神的信实民23:19 神非人,必不至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至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申4:31 耶和华你 神原是有怜悯的 神,他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他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申7:9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 神,他是 神,是信实的 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王8:56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照着一切所应许的赐平安给他的民以色列人,凡藉他仆人摩西应许赐福的话,一句都没有落空。诗9:10 耶和华啊,认识你名的人要倚靠你,因你没有离弃寻求你的人。诗89:34 我必不背弃我的约,也不改变我口中所出的。诗105:8 他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他所吩咐的话,直到千代,... 
黄忏华解深密经 简介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卡车 |更新时间:2024-05-03
( 取 自 〝 即 將 公 開 〞 部 份 )本 頁 目 錄:唐 譯 略 本唐 題 最 當全 經 八 品明 所 觀 境立 三 無 性辨 能 觀 行顯 所 得 果唐 譯 注 解藏 文 譯 本瑜 伽 行 派唐 譯 略 本    《 解 深 密 經 》 , 五 卷 , 唐 玄 奘 於 貞 觀 二 十 一 年 ( 6 4 7 ) 在 弘 福 寺 譯 出 。    相 傳 此 經 梵 文 廣 本 有 十 萬 頌 。    今 譯 是 其 略 本 , 一 千 五 百 頌 , 譯 文 分 八 品 。    在 唐 譯 以 前 , 此 經 曾 經 譯 過 三 次 :    一 、 劉 宋 元 嘉 中 ( 4 2 4 ~ 4 5 3 ) , 中 印 度 求 那 跋 跎 羅 在 潤 州 江 寧 縣 東 安 寺 譯 , 名 《 相 續 解 脫 經 》 , 一 卷 , 只 有 最 後 兩 品 。... 
书 问+虚云老和尚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左思右想 |更新时间:2024-05-03
    上林主席书衲遵召来渝。主持法会。现已依法启经。又蒙赐以多珍。除在佛前回向之外。并普结众缘。本当趋府面谢。以修法期中。不便离坛。祗得在佛前祝愿消灾延寿。国运昌隆。以副盛意。现前未能民安国泰。固敌人之罪。而人心不古。同业所感。亦其原因也。主席远见及此。发起修法息灾。超荐亡者。用心之诚。人天普照。衲无德。恐负重望。兹慈云寺坛场设施。幸能如法。僧众修持。亦甚诚恳。开坛之时。闻已布告禁屠。开坛后阅诸报章。则禁屠未得切实执行。尝问负责之人。则云因有种种关系。事非单纯。势难禁尽。衲甚感不安。且主席倡起斯会。为护国息灾。衲之呈请施行五事。亦非为自己利益。想主席必能洞悉。若单拜四十九天大悲忏。仍不足以裨补于实际。非但有负主席之发心。人民之期望。衲亦不愿为徒托虚名之事也。此次主席代表。暨各长官。均莅坛拈香。待二期毕。当赴华岩主持坛场。想亦必能如法也。主席发起大悲法会。此功德... 
不二法门+耕云先生讲述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丢丢 |更新时间:2024-05-03
确立了此一认知,我们应该感谢佛陀的慈悲,施予众生以心灵救济的法门。什么是心灵救济的法门?扼要地说,就是不二法门。我们只要进入这不二法门,当下就能证得自性,当下就是自在无碍,当下是个海阔天空任遨游的解脱境界。所以,六祖大师说‘佛法是不二之法。’···不二法门耕云先生讲述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于台北市师范大学一、对不二法门的认知二、不二法门的修学要领三、证入不二法门的方法四、禅是不思议的‘不二法门’每个人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一个分裂、多元的心,不统一又不集中,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力量了。... 
法界次第初门十六特胜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红色风帆 |更新时间:2024-05-03
一知息入 二知息出 三知息长短 四知息遍身 五除诸身行 六受喜 七受乐 八受诸行心 九心作喜 十心作摄 十一心作解脱 十二观无常 十三观出散 十四观离欲 十五观灭 十六观弃舍次六妙门,而辨十六特胜者。此二种禅定,大意虽同,而六妙门,一往竖浅横广;十六特胜,则竖长横局。长则位远难穷,次后而明也。皆称特胜者,解释别有因缘事,具出(云云)。但此禅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而无厌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诸师多以此十六对四念处观[蕅益大师《选佛谱》第四卷曰:若以十六法横对四念处,每念处有四法,共成十六],若作此释,则进退约位,但与六妙门齐。分别二种,对特胜之相,竖横不同,略如下辨,适取意用之。... 
201显扬圣教论 结构试析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一半儿 |更新时间:2024-05-03
— — 《 显 扬 圣 教 论 》 结 构 试 析如  吉    释 迦 世 尊 于 公 元 前 六 世 纪 创 立 佛 教 , 佛 灭 五 百 年 后 大 乘 佛 教 开 始 兴 起 , 七 百 年 后 龙 树 菩萨 (约 公 元 150 — 250 ) 创 立 大 乘 中 观 学 , 九 百 年 后 无 著 菩 萨 ( 约 公 元 四 、 五 世 纪 ) 开 创 大 乘 瑜 伽行 派 。   从 无 著 开 始 创 立 瑜 伽 学 , 到 玄 奘 大 师 将 瑜 伽 唯 识 学 较 为 完 整 地 传 入 我 国 , 中 间 大 致 经 历 了 三个 阶 段 : 一 是 无 著 时 代 的 瑜 伽 学 , 教 典 方 面 以 《 瑜 伽 师 地 论 》 为 代 表 ; 二 是 世 亲 稍 后 的 唯 识... 
采气十三种秘法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无组织 |更新时间:2024-05-03
  王同生郑兆康  采气就是从天地宇宙空间、日月星辰及万物之中,将各种不同能量流、信息采集体内。盗天地,夺造化,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加速天人合一最高妙境的早日实现。宇宙的正气不同于五谷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大能源。学会广泛吸取万物之气,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以补充人体能量的消耗。  采气的机理是要通过练功者意念作用,使自己全身毛窍穴位自动打开,使自身封闭场向外开放。这时人体吸收体外各类能量流及信息的本领加强,使体内的能量流、信息进行交换,纯化体内能量流,并获得高能能量流,激发人体潜在能力,从而产生各种特异功能。  一、采气预备式――净体功... 
对唯识无义的体会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当当当当 |更新时间:2024-05-03
 釋智禪一、遍計的顛倒人的第六意識是特別強大而且了境明利的,又能周遍計度一切境界;是起惑造業?還是斷惑證真?它正是關鍵的力量。所以必須要徹底地剖析它,才能找到病根,興起對治。凡夫的癥結在於遍計一切法是實有的。第六意識是能遍計,那麼它是怎麼遍計的呢?當意識從自種子生起時,由於無始妄熏習力故,自然現出見、相二分。意識所緣的亂相,乃是以阿賴耶識的相分為本質,自識所變的影像,即自相分,為其所緣。雖然有依他起性(因緣生法)的本質,但意識在緣慮時已不是依他起的本質,而是從自名言種子所現起的相似義相。凡夫卻計執它為真。所以從根本上講,凡夫所見的唯是以分別的名而假立的相。而進一步是連阿賴耶識所變現的本質,也是依名言種而起的剎那生滅的似義顯現,是唯識而無義的。以上可以看出,意識遍計所執的是根本無所有的,是非實的影像。而依他起法是唯識變現因緣而起的假有。... 
尤宗派之舟+二世达赖喇嘛作 |热度 20 | 短篇H文 | 上传: 津鸿一瞥 |更新时间:2024-05-03
二世达赖喇嘛作李胜海口译一、印度佛教概观二、小乘宗派三、大乘宗派一、印度佛教概观佛证菩提(略)。佛法分大小乘,其中小乘中又分声闻乘及辟支佛乘;大乘中又分波罗蜜多乘及金刚乘,波罗蜜多乘又称为因大乘,金刚乘又称为果大乘。关于所有的佛法之一切分均可归入此三乘当中,这三乘均是大师所说,是以后印度诸大师所说宗派之依据。四宗即下面要介绍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四宗?这是因为佛所说的教法有四种不同的宗见,所以不存在五宗及四乘。凡认为有五宗及四乘的,其实均可归入前面所立的四宗及三乘中去。佛是四宗之源头。早先阐述这些教法的大师是宗派的创始人,他们完成了把佛法归入宗派的工作。... 
共3587本 当前第171/225页 << < 171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