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法感觉,也无法思考,嘉颜就象木偶一般,茫然地走在大街上。 稀疏的星光和着清晨的凉风,穿透着他的身体,带走了他身上所有的温度,让他看起来就象是一缕游魂,飘飘荡荡地无所适从。 没有想过要去哪里,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嘉颜只有任凭自己的双腿,下意识地把他带上了火车,带到了铁路的终点,带到了一个位于南方的陌生城市里。 在来到这里的最初几天中,他只是随便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整天除了吃就是睡,一直都窝在房间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离开了唯一的爱人,离开了好不容易才得来的亲人们,他整个人也空空洞洞的,就连眼泪都已干枯殆尽,除了睡觉,他根本没有心情去做任何事。...
"真是的......每天每天都这样,难道都不会厌烦吗......"在新艺术派调子所装饰的大厅中,到处都是西装笔挺及穿着晚宴服的人们,整个大厅充满了优雅的音乐、笑话与喧闹声。天花板上垂吊着豪华的水晶吊灯,还有装盛在银色餐盘上,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料理......宛如置身于电影情境中,和日常相差甚远的空间。这就是,豪华客船纽米耶鲁号的世界。纽米耶鲁......用法语来说,则为"光"。如其名,纽米耶鲁号真的是灯火辉煌,光芒四射。以白色为基本色调的壮丽外观,到处是一流的艺术品以及古董家俱的豪华装潢,然后,还有一个个穿着昂贵的衣服的乘客。侑用单手端着盛有香槟及红酒的高脚玻璃杯,穿梭在人群的空隙中,但是总是走不到三步就马上被叫住,换杯倒满的酒。...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起始高段子的唱功和上眉眼间的嗔情痴态、嬉笑怒骂,将一段《双调·大德歌》演绎的鲜活灵动、刻骨铭心。融门四旦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在一夕间传遍大街小巷、高楼广厦。融门四旦:双瓣桃倌、四瓣莲倌、单瓣菊倌、六瓣雪倌。每一张脸都是国色天香,要一一描述就太难了。只有亲自去一趟“清音园”,便是没机会见着西施、貂禅,也自可领略何谓沉鱼落雁了。至于去了见得着谁见不着谁,就得看您那天的机遇了。融门四旦,“清音园”的班主每天只挂一个人的台场。...
推荐·喜看中国的中部不再"塌陷"·日本20年后会成中国一个省·民生问题仍是两会关注热点·山西: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生活·十位皇帝的演技排行榜[10P]·10岁男孩用口香糖开保险柜·中国官员腐败创吉尼斯记录·房产商霸王行径被判违约·荷兰主帅希丁克逃税被缓刑·哈药双黄连口服液上黑名单你的位置:西陆->社区->文学->自由自在完结库 [free000.bbs.]爱上一个人(父子)————glum作者:自由版工 发表时间: 2005/03/27 19:23 点击:18919次修改 精华 删除 置顶 来源 转移 收藏...
御制无量寿佛赞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若人能以微妙心 尝以极乐为观想广与众生分别说 举目即见阿弥陀佛身色相显光明 阎浮檀金无与等其高无比由旬数 六十万亿那由他眉间白毫五须弥 绀眼弘澄四大海光明演出诸毛孔 一孔遍含诸大千一界中有一河沙 沙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复如是 作者观者随现前以观佛身见佛心 众生忆想见化佛从相入得无生忍 以三昧受无边慈佛身无量广无边 化导以彼宿愿力有忆想者得成就 神通如意满虚空众生三种具三心 精进勇猛无退转即得如来手接引 七宝宫殿大光明其身踊跃金刚台 随从佛后弹指顷...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1895年生于印度,1925年悟道,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因此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徒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道道地地的“禅”师。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译成了47国文字,在欧美、印度及澳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印度文明的奇葩,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作品《谋生之道》...
第三十六题 第二位天使的警告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启14:8)。 关于第二位天使警告的内容,我愿结合启示录十八章另一位天使警告的内容,分三点来介绍:第一点,首先宣告巴比伦大城的倾倒:此处『巴比伦大城』显然是一个表号,而不可能是指位于伯拉河(即幼发拉底河)两岸的古代巴比伦大城。因古代巴比伦大城早在启示录着成之前就已经荒废,不复存在,并和我们历代以来,直到末后的圣徒无关。古代巴比伦大城的毁灭,正应验了以赛亚和耶利米书中的预言。(赛13:19-22. 耶51:37-39)。圣经手册中有一段资料对此介绍说:『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的奇城,位于人类的摇篮地带,近伊甸园区域,绕巴别塔之故址建成,是巴比伦帝国的京都。巴比伦、亚述、波斯诸王都喜欢住在这里,亚力山大亦不例外。』『巴比伦城在波斯时代仍为一重要之城...
2006-08-03 16:37:50大 中 小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他是我所见过的人类中最美的一位。——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1856-1950)我起初以为大陆最早出版的克氏著作是在两年前,后来有朋友说,早在1992年上海的三联书店就出版过他的文选,书名叫做《生活的问题》,并将该书的译者前言传给我,现介绍给大家,也许更方便大陆的朋友了解这位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评传◎何 隽 陈红梅在历史上,印度佛教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天竺文化依然为我国人民所关心留意,像圣雄甘地、诗哲泰戈尔等在中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来的现代印度,还是有许多思想文化以及人物是我们所陌生的,吉达·克里希那穆提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向内的革命 在人类演化的道路上.是否可能在将来的什么时候,人类协全部达到开悟?今天的人类处于演化的哪个阶段? 有了人,自然的、机械的演化进程就结束了。人是无意识演化的最后产物。有了人,有意识的演化就开始了。有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到。首先,无意识的演化是机械的、自然的。它自动发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演化,意识逐步发展起来。但是,意识一出现,无意识的演化就停止了。因为无意识演化的目的已经实现了。无意识演化的需要只到意识出现为止。人已经有了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已经超越了自然。现在自然什么事情也不能做;自然的演化所能带来的最后产物已经出现了。现在,人有自由决定是否继续演化下去。...
(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洪文亮老师讲 于1999年10月20号观山观海洪文亮老師開示专栏>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法融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意识发展的几个阶段:1阶段 意识载体出现。分子团成为能够自我复制的有机体,这是最伟大的一步。生命的产生为意识的产生做好了必要准备,使意识的产生成为可能。2阶段 意识控制范围超出本体。从古猿有意识地制造石斧开始,到现在的航天飞机、核电站、互联网,都是工具。工具极大扩展了意识的控制范围和能力,也大大促进了意识的发展。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是一个奇迹。第二阶段开始以后,后面的阶段,几乎成为必然。3阶段 意识由大脑向其他载体形式转移。产生意识的原始载体,已经不能满足意识发展的需要,意识需要更加高效的载体形式。目前神经与芯片电路的连接只是一个开端,意识向更高级载体的转移势不可挡。...
题记本卷是中国通史的第六卷,论述了隋开皇元年(581)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的历史。这是中国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后期的历史。 本卷上册由史念海同志主编,下册由陈光崇同志主编。史念海同志,山西省平陆县人,生于1912 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历史系。曾任南京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复旦大学副教授、兰州大学和西北大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他以专攻历史地理学蜚声中外,著有《河山集》(1—5)、《中国的运河》、《中国疆域沿革史》(与人合作)、《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与人合作)、《方志刍议》(与人合作)等著作。他撰写了本卷序说部分的第一章、第四章;综述部分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十章的第三节;典志部分的第一章、第七章、第八章。...
後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独孤求败输入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於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忄乔]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
造论者: 阿底峡中译者: 释如石诸佛说正法, 如实依二谛: 障世间俗谛、如是胜义谛。许世俗二种: 颠倒与正确。初二谓水月、宗派邪分别。未究而满意、生与灭诸法, 具有作用者, 许为正世俗。胜义谛唯一, 余许有二种。法性无所成, 云何有二三?教言合释故, 以无生灭显, 胜义无异故, 无法无法性。于彼空性中, 丝亳无有异。无分别而悟, 名言谓见空。甚深经中说: 彼不见即见。无见与能见。无始终皆寂。脱离有与无, 无分别离缘, 无住与住处, 无来去离喻。离言无可观, 无变异无为, 瑜伽师悟彼, 断惑所知障。现量与彼量, 佛徒纳彼二, 短视愚人说: 以二量悟空。...
张澄基教授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译者的话▲▲第一篇 密勒拾柴记▲▲第二篇 善河降魔记▲▲第三篇 雪山之歌▲▲第四篇 崖魔女的挑□▲▲第五篇 密勒日巴于绕马▲▲第六篇 密勒日巴在独利虚空堡▲▲第七篇 修行人的快乐▲▲第八篇 八天女供食的故事▲▲第九篇 密勒日巴于灰崖金刚堡▲▲第十篇 惹琼巴初遇尊者▲▲第十一篇 学佛之困难▲▲第十二篇 牧牛童觅心的故事▲▲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对法师释迦古那的开示▲▲第十四篇 女弟子--巴达朋的故事▲▲第十五篇 旅店中的开示▲▲第十六篇 强盗弟子炽贡惹丐□...
向智尊者 著佛陀两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有深邃的智慧与高贵的本性,原是婆罗门的他,一天遇到威仪庄严的阿说示尊者,从此他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折……前言〔佛陀的两大弟子之一〕 在斯里兰卡的许多寺庙中,你会发现在佛像的两旁各有一尊比丘雕像,他们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双手合掌,虔敬地站著,足前常常有虔诚信徒所供养的花朵。 假如你问他们是谁?有人会告诉你,他们是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阿罗汉及摩诃目犍连阿罗汉,他们站在生前所站的位子——舍利弗站右边,摩诃目犍连站左边。当桑淇(Sanchi)佛塔在上个世纪中叶被打开时,发现室中有两副石棺,靠北的那副放著摩诃目犍连的遗骨,靠南的那副放著舍利弗的遗骨。他们就这样被放了几个世纪,而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演出了人类生活的无常戏剧。罗马帝国兴起又衰颓了,古希腊的光辉变成了遥远的记忆;新的宗教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常以血和火写下它们的名字,这些名字也只是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