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一 总标化宇 略纪化主总标化宇 神州莽莽,幻境纷陈;众生芸芸,梦魂颠倒。况乎区分六道,形殊四生。同酣火宅之嬉游,遂致苦轮之长转。倘非大圣乘权,现身弘护,不几贫儿客作,没齿无归乎?能识心无不在,竟虚空以为躯;即知智罔弗通,透山河而作眼,机用绝思议之表,建立阐显密之枢。自性毗庐,流出五峰矗峙;现前觉海,结成三昧清凉。揆厥根株,非为别有;藉兹沿椠,永为光扬。志化宇。 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雄据雁代,磅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谷;叠翠迥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状焉。其间鸣泉...
徽宗入内,听得张梦熊、张商英二臣的奏章,常有忧色,因坐于千秋亭上。时有平章高俅、御史杨戬侍侧。帝顾高俅等曰:“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适间听谏议所上表章,数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举一动,天子不得自由矣!”高俅等奏曰:“陛下君也,商英臣也。君犹天而臣犹物,天能发生万物,亦可肃杀万物,商英生死之命,皆悬于陛下之手,草茅之言,何足畏哉?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便如唐尧土阶三尺,茅茨不翦;夏禹躬耕稼穑;周公吐哺待贤,今又安在?且如幽王宠褒姒之色,楚王建章台之宫,明皇宠奉杨妃,汉帝嬖宠飞燕,后主有‘玉树后庭’之曲,隋炀帝为锦缆长江之游,朝朝歌舞,日日管弦,也不枉了一生受用。陛下怎不闻古人有言,道是诗曰:...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许多父母已经按书...
1、胜莲如来刹土庄严 据《大悲妙法白莲经》中记载:释迦如来一时于王舍城灵鹫山说法。时有比丘六万两千,弥勒等不退转大菩萨八百万数,世间怙主梵天之类及天龙夜叉等大乘种姓众生而为围绕。弥勤、见义、狮慧等一万余大菩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面向东南合掌恭敬,以欢喜、清净心而白佛言:"胜莲如来正等觉成佛以来示大神变,饶益千万众生善法利益。如来置众生于不退转菩提果位,实乃稀有无比。"此一万大菩萨众说完齐声诵道:"顶礼胜莲如来。"此时众中有一菩萨名叫宝光,从座而起,恭问佛道:"胜莲如来所住刹土距此世界远近如何?他成佛后已过多少时日?"佛陀答言:"善男子,你以大悲为成熟无量众生善根而问胜莲如来成佛、示现神通变化、利益众生种种事业,你所发问实为你福报、辩才所致,我当为你宣说,你应谛听:...
大哀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诸菩萨所生庄严大会法典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古昔诸佛之所游居。如来威神之所建立。其地道场。诸菩萨众所共咨嗟。无极法座。天龙鬼神揵沓和等。咸俱归命稽首为礼。而于佛土宣畅德本。如来威光。慕乐法门菩萨神明等。入无量无限功德如来所行。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为极元首善宣开化。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所度无极。明晓众生志性所趣。睹其诸根。便度彼岸晓了一切。蠲除挂碍。诸所止处为作佛事而无俗业。坚住于行莫能当者。大比丘众六百万人。一切人民。灭除尘欲无众蔽碍。则为如来法王之子。行深妙法。其所由生不从颠倒。柔软和雅威仪礼节而皆备悉。为大众祐如来之道。而得亲近。诸菩萨众不可称计。行无挂碍。决了普智诸通敏慧。又诸大菩萨大慈大哀。兴布法云而演电明。为雨甘露满饱众生诸久饥渴。等心一切执志如地。诸所妄想倚着结缚皆已除弃。熙降弘恩。道品之法三...
在现代化的工商业社会中,人际关系复杂,道德问题也非常棘手。若没有适当的规范,将造成经济动乱、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等现象。目前流行的顺口溜说:「十亿人民九亿倒,另外一亿在思考。」可以反映出中国现今的乱象。因此,有关「工作伦理」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广义而言,工作伦理应包括「主仆关系」及「职业伦理」两部分。前者是讨论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主管与部属之间的互动关系。后者则探讨职业观、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问题。〖 主从关系 〗在中国传统伦理教训之中,除了强调勤劳、刻苦、忠心的态度之外,并没有发展像家庭伦理一般详尽的「工作伦理」来。但是这种传统的工作态度,已使中国人在海外都能发展出令人赞叹的事业来。然而如今在中国,由于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日子过久了,年轻人那种勤奋、敬业的精神已几乎消失贻尽了;取而代之的是好逸恶劳、投机倒把的态度。这对中国推动经济改革及现代化,...
雪峰按:这是我寻来的一颗宝石,作者所言与我同频,故搬来原文,作为"心灵篇"食粮。2008-05-03智慧是世界上所有學問知識的源頭,上帝是所有愛力的泉源-包括世俗的愛、父母的愛或是男女之間的愛。所以,當我們找到智慧以後,我們便擁有所有的才能。當我們找到這個愛力以後,所有的渴望便都滿足了,再也不會去尋求任何其它的東西,所有的善與美都會自然而來,並且駐足不去,所有的愛將填滿我們的心中,因為我們就是愛力、就是智慧、就是美。假如我們有機會提昇到更高的等級時,我們會看到自己是多麼地美麗,不是世界上任何化妝品所能妝扮的。( 師父小聲地說:千萬別告訴克莉絲丁娜化妝品公司) (大眾笑)。當我們還在這個世界時,還會用到它,只為了打發時間、美化這個世界。就像我們在公園、植物園或街道旁種花一樣,只為了讓自己和其他人更賞心悅目。...
我希望你思考一件特别的事。如果你能接受这个架构,那么我相信你将会有你此生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体验。现在我想要你再思考一件更特别的事。如果你能想像有这么一个世界,在其中,没有一件事是发生到你身上,每件事都是经由你而发生的话,你就会得到这七包话中你所想要送给自己的讯息。* * *欢迎你来到此刻!你“理当抵达”这里,因为这一刻是你自己设计来带你到你即将经历的有福经验。你将追寻到人生中最有意义的问题之答案,并且你会一再的、真诚的、由衷的追寻它们,不然你不会在这里。不论你曾否将它当作你外在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这追寻却是一直都在你内进行的。明白了这点后,你就解开了人生的最大神秘之一: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发生的。...
观尊驾这八字禀得中和之气,为人有刚有柔又喜财官有气。必得妻贤子贵。但是六亲少靠,弟兄情疏。自饮酒自还钱,自打鼓自划船。命带比肩兄弟不和。正是李广将军箭,关王刀千里独自称英豪。弟兄二三不为孤单,弟兄五六不如独宿。看君三妻命,方可得成双。若还不硬对,中路见刑伤。看你子星二三,但是头男长子有亏。必须先花后果,可免东败于齐。只是四柱生得健旺,生平丰衣足食,有个功名气象。不过文星受制,看你平常道有个昂昂气象。只是这几年运限不高。虽然不退财还须要见灾。多亏三合、天喜星化解。往后交上好运,有十年大旺,兴家创业。妻财子禄可许寿几何。详观贵造生得旺,一生衣禄无亏,为人耿直,有救人之心,无害人之意。你有好心却无好报,可爱者印绶当权。男命印多主有寿,女命印多无子星。所以子评上说得好:满盘都是印见女贵如金,老来不问喜,再将寿元推。目下走的差运,三月六月九月小心跌卧之灾。月建财官不可冲,...
从哲学维度看唯识学的理论实质与实践意义 胡晓光 “在”与“知”是哲学的主题,可以说一切哲学都是对“在”与“知”的反思追问,由此构建了哲学存在论与哲学认识论。哲学的活动是一种反思理性,它以纯思的方式审视所知一切的本质与因由。在历史上哲学是有演变与转换的过程的,最初哲学是一种自然思维方式,它同科学一样直接指向存在。其实这个存在,只是一个“存在者”而非“存在本身”。这种最初哲学实质是一种实体主义哲学,当然还是一种外在实体主义。由于人的思维意识的深入与进步,因而产生了反思意向,这时便产生了反思理性的认识论哲学。这时“在”被“概念化”以思维的存在而被反思追问,人们认识到“在”与“知”是有同构,这便产生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哲学。随着“知”与“在”的哲学演绎系统的完备,人们又意识到所谓反思追问的所知一切问题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语言”,因为所知一切包括“在”与“知”的问题...
作者:(美)斯科特.莫克 于海生译问题和痛苦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然而,大部分人却不愿正视它。在他们看来,似乎人生本该既舒适又顺利。他们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们总是哀叹无数麻烦、压力、困难与其为伴,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运偏偏让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他们的部落、他们的社会阶级、他们的国家和民族乃至他们的人种吃苦受罪,而别的人却安然无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我熟悉类似的抱怨和诅咒,因为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
索达吉堪布口译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无垢光尊者!一、对浊世众生的厌离如今,一切安乐、寂灭的源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已如西下的夕阳,快接近湮没了。最明显的表现便是:大部分的高僧大德都已圆寂,前往各自清净刹土。因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孤儿那样,羁留于这个世间,哪里还知道要去追求解脱大道啊!此时正值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末法时期,恰逢五浊兴盛,地处南瞻部洲的藏地雪域也在所难免。在看到野蛮无知与不修正法的人比比皆是后,我对此世间、世人生起了强烈的厌烦心。无垢光尊者当年曾面对他所处的时世,唱出了一曲让每一个希求正法、希求真正高僧大德教诲的佛教徒都感到伤心难过的“厌离道歌”。在他的心迹表白中,尊者对末法时代颠倒错乱的种种丑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