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拜集》小 引波期诗人莪默·伽亚谟(Omar Khayyam),他的生日,迄今没有人知道,大概是生在十—世纪的后半。有人说他死在—一二三年,但是也不大的确。他的故乡是在可拉商州(Khorassan)的纳霞堡(Naishapur)。可拉商州在波斯的极东,为亚细亚大陆所拥抱。气候温和,土地丰美,适于农业。棉花的栽培最盛。棉织物、绢、呢等类自古驰名。更产突厥玉和其他诸种宝石。纳霞堡是州的首府,位于州之北部,在莪默当时,是波斯文化的中心地点。莪默的姓,伽亚谟(Khayyam),意思是“天幕制造者”(Tent maker)。有人以为莪默必然是靠着制造天幕过活的,所以用“天幕制造者”为诗人的雅号,考威尔教授(Professor Cowell)和费慈吉拉德(Edward Fitzgerald)便主张这一说。这种雅号通行于波期诗人之间,如阿塔尔(Attar)意为“药材师”,阿塞尔(Assar)意为“榨油者”之类。有人说恐怕是他的父亲的职业。又有人说,诗人幼年所住的学...
中华养生益智功五部功,属于佛道双修高级功法,这些功法经过大家认真的修练,可以使你无意识地提高灵力。达到与天地通灵、与日月通灵,与山河大地通灵、与大宇宙的残留信息通灵、与高功能师父通灵。通过认真修炼,还能使我们的身体逐渐起到一些超出常人的变化,逐渐步入仙佛之道。一、胎息法 元气者,天地之母,大道之根,阴阳之质,对宇宙万物而言,名为淳利元气。对人而言,名为元气,实为性命。而天地之真气,一阴一阳,生育万物,阴阳能够改移四季之气。春天真气在巽,能发生万物;夏天真气在坤,能长养万物;秋天真气在乾,能成熟万物;冬天真气在艮,能含藏万物。此就是阴阳出没升降作用。所以,阳气出水盛于木,阴气出火盛于金,凡属修大道之人,必须采集四时之正气,修炼胎息先必明白动定二息,动息就是腹式呼吸,顺或逆式呼吸;定,就是入定后忘我呼吸或闭息;动息为阴、定息为阳,修炼时,必须做到心定力定、神定息定...
四方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 三月的嘉陵江,风寒水冷。初春的柔风,虽然吹绉了一江绿绸,但留给浩森江面的,仍然是冷冽和寂寞。 川北苍溪城南与间中之间的塔子山下渡口边,很远很远的峡谷平坝里,到处搭盖着简陋的工棚。新砍的杉树、青杠树支起一张张调残的褐色篷布,有的木架子上则搭盖着树皮或茅草。人们在工棚内外急匆匆地来来去去,搬运着笨重的木棒和木板。幽深暗蓝的丛林里,这里那里突然响着“叮叮当当”、“乒乒梆梆”的敲打声与锤击声.. 早晨,红四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满怀心事地从总指挥部来到一号工地,查看部队造船的情况,身材瘦长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陪同着他。由于张国焘是个胖子,肥头大耳,加之步子走得急,又翻过几座大山,他那白皙的脸面已经开始沁出热汗来了,气喘吁吁。于是他不得不解开棉衣的扣子,摘下军帽,捏在手中。而精干的徐向前却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好像散步来到这里。...
慧能禅师门下的另一高足玄觉,他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俗姓戴,字道明。关于玄觉的出生,《祖堂集》卷三说他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迁化,春秋三十九,依此上推,则玄觉当出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而《宋高僧传》卷八与《景德录》卷五所载玄觉迁化的年代与《祖堂集》无异,但曰其春秋为四十九,依此上推,则玄觉的出生又在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六六五年)了。玄觉龆年剃发,以孝行著称,居温州开元寺,并孝养母、姊二人于寺,因而屡遭人诽谤;后来其母亡故,而玄觉仍然未抛弃其姊,以故更遭人诽谤。在这种情况下,有东阳神策禅师①劝玄觉觅师授印。玄觉因于三十一岁那年南行礼慧能禅师,问对契旨,因得六祖印可,遂留曹溪一宿,此后玄觉遂以“一宿觉和尚”著称(在《祖堂集》卷三,玄觉传的标题就是“一宿觉和尚”),那则著名的“一宿觉”公案,成了天下丛林的美谈。对此,《景德录》卷五曰:...
简介和前言第一篇 有一种水能涤荡你的烦恼 从最清净法界中等流而出 溪水中,有一种解脱的味道 慈悲与智见汇成一条大河 深山中激昂奔腾的巨流第二篇 圣教传到藏地的日子 翻越喜马拉雅 再次将佛法传入藏区 大手印教授的由来 宝贵的摩尼明珠第三篇 遍敷雪域的甘露 噶举派的圣哲与疯子 从藏宝袋中滚落出的珍宝 采九寺的僧人秋吉林巴 生死无惧第四篇 无名而伟大的成就者们 内在生命的旅程附记内容简介 书中收集了百余则像文殊师利友、毗卢遮那、吉祥师子、无垢友等古印度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及其明妃益西措嘉、玛尔巴、米拉日巴、历代噶玛巴、竹巴昆烈、噶当格西班等古代西藏圣哲,以及更近代的大成就者蒋扬钦哲、巴楚仁波切、吉美林巴、秋吉林巴、蒋贡康楚等人的奇异的故事,深为人们喜爱。这些无以伦比的修行者的行宜事迹,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栩栩如...
侍者惟因笔录 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们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嗔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触。凡所图谋。大都为一己谋利乐。为眷属积资财。终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结果。一息不来。却与自己丝毫无关。与蜂之酿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为。造了许多业障。其所结之恶果。则挥之不去。又与蚕之自缚何异。到了最后镬汤炉炭。自堕三途。所以大家要细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长素。否则暂先吃花素。尤不可为自己杀生。杀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于心何忍。试观杀鸡捉杀之时。彼必...
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净土宗来源,属密宗莲华部心要,在印度本有此法门,但未开宗。中国净土宗则由东晋慧远法师依经发起念佛法门而开宗。 净土宗本有三经:阿弥陀经(小本)、观无量寿佛经(中本)、无量寿经(大本)。阿弥陀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口译,由其四大弟子关中四杰写成中文。原经名本是:十方诸佛称赞阿弥陀佛国土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因为经名太长,故其弟于善体经义,简短易记,方便流通,将其缩短为「阿弥陀经」,改得很好。而原经文中「执持名号」之「执持」二字是误释的,应当作「念持」,这是鄙人对照藏文经典发现的。「执持」之梵文是「阿陀那」,是阿赖耶识之别名,此识之力执取维持善恶之业因及有情之身...
虛雲老和尚甲、敍意乙、持戒的功德 一、總論 二、別說 1、持不殺戒的功德 2、持不婬戒的功德 3、持不盜戒的功德 4、持不妄語戒功德 5、持不飲酒戒功德丙、犯戒的過失 一、總論 二、別說 1、犯婬戒的過失 2、犯殺戒的過失 3、犯盜戒的過失 4、犯妄語戒過失 5、犯酒戒的過失丁、餘義 一、總結上文 二、開遮持犯 三、懺已還淨 甲、敍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逆的罪惡,如防流水,似護眼珠,滋長善法,是名戒義。大集月義經說:“諸仁者;離欲義是戒義,解脫義是戒義,休息義是戒義,盡義是戒義,滅義是戒義,此諸句義,名為戒義。”釋尊將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去世後以何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所以我們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導師,若無戒行,等於無師傳!但是佛教律藏中,關於律學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
前言第一章 神存在的真实性 第一章 神存在的真实性在无神论教育下成长的知识分子,大都有相似的关于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观念,就是当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阶段,人们对雷电、洪水、地震等自然现象产生恐惧心理,因而开始拜雷公、水神、山神、地神,产生了宗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明白这一切都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的神明,因而确定了无神论信仰。也就是说,有神论是人类愚昧无知时期的产物,无神论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的必然归宿。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持无神论观点被视为理所当然并引以为豪。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学者到西方学习和工作。面对美国这样一个既有世界第一流科学技术水准,却又是有神论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我们的惊愕和困惑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要让我们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重新面对我们过去不屑一顾的有神论,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理...
攝大乘義章卷第四斷結義七門分別(一釋名。二體性。三治斷差別。四觀行同異。五退不退分別。六品數多少。七治斷位地)。第一釋名。言斷結者。結謂結縛。惑智諸障於界內界外繫縛行人不得解脫故名為結。攝大乘云。若人修行離欲欲界見身被縛在色界中。乃至修行出無色界見身被縛在阿梨耶中。斯乃縛義即結義也。斷謂斷除。明諸聖人以三乘道為斷諸結縛故曰斷。結蓋乃約證就斷以立其名。斷謂所證。結即所斷。第二體性者。斷結法體。大莊嚴論云。二分捨用。一障分。二治分。障熟須捨。如癰熟須潰。治熟須用。如食熟須噉。論復說云。轉依有離有得。離謂離二障。得謂得二智。今具而說有其三義。一者能斷。三乘聖道無流慧焉。二者所斷。惑智二障諸煩惱也。三者所證。謂真如數滅也。此中三義俱含四諦。初道諦。第二苦集。三是滅諦。...
唯识学上色法的认识养 辉 作者养辉法师,中国佛学院唯识学硕士,现留学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 绪 言 有色、色法、色蕴,用现代的词汇就是物质现象。从三界来说,欲、色二界都有物质这种存在形式。物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古往今来,人们都要面对着它;也引起了许多哲人的思考,乃至在西方的哲学史中,有所谓唯物、唯心之说。从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物质所发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其研究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就知识方面来说,物质所呈现出来的知识面貌,是为基础知识,也是正确的知识,甚至决定着非物质研究途径所获知识的正确与否,并对其发生多方面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利弊的反思,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现在对生命科学、心理科学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随着廿一世纪的到来,有人认为是信息革命的时代,还有人认为是东方文明复兴的时代。...
发行者的话本「交通记录」是一位在中国八十多高龄老弟兄的谈话记录。他常接待各地前往寻求交通之神的儿女,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实际情况而供给适时的话语,其中有属灵感觉的发表,有实际问题的解答,……叫许多寻求者遇见神,得着神生命的供应,里面对主的道路更清楚。它不是一般事先预备好的讲章,乃是按当时圣灵的引导而有的交通,所以它没有题目,其中涉及的范围也甚广泛,但信息的中心乃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为应诸多弟兄姐妹的需求,经老弟兄同意,将他们近期交通的记录,稍加整理后付印,供爱慕主者取阅。欢迎个人或团体免费索取;若需邮寄者,函索即寄。本记录文字,欢迎部份转载,但请赐知发行者,并于付印时说明出处。...
从永明禅师的唯心观谈起看中国佛教的基本特质 作者 : 胡晓光 永明禅师的唯心观是华严宗的教理和禅宗的观行,他主编一部巨作《宗镜录》,其核心要义是以禅宗为权衡法义之标准,在永明禅师的观念中,教禅是一致的。也就是就其实质而言,华严宗的圆教与禅宗的领悟心法是殊途同归的。从历史文本上考究,华严宗的教理与华严经之本义并非全同,禅宗之禅与印度大乘佛教之禅也并非一致,可以说华严宗与禅宗都是中国化的佛教产物。它的基本特质在于“宇宙本体论”也就是实体化的如来藏心性论。本文不拟对永明禅师的唯心观作细节诠释。仅试图对以永明禅师所推崇的华严宗和禅宗的共同本质的“如来藏”义,做一探讨,将它与印度大乘佛教的本义之区别抉择清楚,从而辨明佛学思想在历史上异化的原因。...
(一~五划)于凌波居士著自序一划二划三划四划五划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自序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通达唯识之学,谈何容易?唯识学所依的典籍,由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之学,及揉杂十大论师释论译出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以及注释识论、述记等许多注疏。读唯识书,须于众多典籍中,综理出头绪;于繁琐名相间,分析其差别义。因之诠释名相的辞书,就成为手边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许多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