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1:【居士哪个门派】仁君居士:2、自己的经验:路很长呀。))) qigong))) 道))) 佛))) 现代科学))) jidu教))) yisilan教))) 新时代))) 等等。简言之,融合之后最美好。 吃惊的是,近百年,西方修炼者在方法上有很大突破。试过他们的方法,也可以达到中国和印度几千年来的最高成就。东方的修炼者人数远远多于西方,困惑者也很多。本人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问2:【前段时间我正想发帖说当今不懂得帮忙提升大家的高手不算真正的高手。想不到…………! 楼主能否说一下西方修炼者有很大突破的方法是什么?并且发表一下你对世界各中修炼方法的介绍及见解?还有楼主现在修炼到何种程度了呢?】...
20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作者:[美]丹·鲁索斯(Dan Lusthaus),译者,魏德东,中国人民大学 通常这类回顾的惯例是提供一种带注释的文献目录,基本以编年史为序,并夹杂有重要评论,提出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或疑难作为结论,以展望未来走向的鼓励性话语总括全文。在这里,我将颠倒这一顺序,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随后是文献概述。这些问题会使我们迅速把握学者们迄今为止已经完成和尚未完成的工作。反过来,它也为我们的概述提供了必需的视角。 一,问题:什么是瑜伽行派? 当我们思索瑜伽行派的时候,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瑜伽行派?没有满意答案的事实、学者们对此的一致认同,以及这一疑问的持续存在,反映了瑜伽行派研究中的某些现状。我也不想讨论教义或哲学上的争论,虽然学者们在每一方面都没有一致意见。很简单地,我想讨论,什么是瑜伽行派的界限?这一概念包括什么、排除什么?哪些佛学家可以称其为唯识家?...
百法别释王恩洋 无常诸行的宇宙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无常的诸行。色、心诸法之分析者,说明宇宙是些什么呢?是蕴、界、处、五位百法的色、心等法。就总相说,皆是无常的行。就别相说,则为色、心、心所等法。诸法中有非行者否?曰,有。谓无为法。但即有为诸法之理故,即是无常诸行之理也。这便是无常诸行和色、心诸法的异同。佛法体系庞大,各说不一,总的看来,瑜伽宗义最为精备。它既承受了诸部的成绩,又给诸部以合理的发展,是研究法相最初入门的典型途辙了。因此本篇特详五位百法体系之中的百法。[1] 一、心法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眼等六识,即六识界。眼识依眼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色境为其业用。如是意识依意根生,了别为性,以了别法境为其业用。意所缘法,有广狭二义,一者十八界中法界,凡为前五识所不能缘者,此独能缘。二者通十八界皆名为法,意识能遍缘一切法故...
No. 1609 大乘成業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處處經中世尊說。三業謂身業語業意業。此中有說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語即是業故名語業。此二皆用表與無表為其自性。意相應業故名意業。此業但以思為自性。今於此中何法名表。且身表業形色為性。緣此為境心等所生。誰之形色謂身形色。若身形色。何故前言身所造業故名身業。謂總名身一分攝故名身形色。依身大種而發生故名身所造。以總身言於別亦轉。如世間說居邑住林。何緣復說緣此為境心等所生。為欲簡彼脣等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以緣言音心等生故。又為簡彼宿願心等所引形色。彼非緣彼心等所生。餘異熟因心等生故。何故名表。此能表示自發業心令他知故。為顯此義故。說頌言...
韩廷杰提要 摄论师是中国陈隋之际专门弘扬《摄大乘论》的一派学者。创始人是真谛,他的弟子有慧恺等,他们是摄论师的第二代。摄论师的第三代是智恺的弟子智殷等,第四代是僧荣的弟子慧琎等,第五代主要是智凝的弟子灵觉等。摄论师哲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九识论。除八识之外,另立第九识阿摩罗识。关键词:1.摄论师 2.阿梨耶识 3.阿摩罗识 4.真谛 摄论师是我国陈隋之际专门弘扬《摄大乘论》的一派学者。 无着的《摄大乘论》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在我国有三个汉译本:一、元魏佛陀扇多译本,二、陈真谛译本,三、唐玄奘译本。摄论师依据的是陈真谛译本。这部论有世亲、无性两家释论。世亲是无着的弟弟,又是他的弟子,所以世亲的释论很有权威性。世亲的释论也有三个汉译本:一、《摄大乘释论》十五卷,陈真谛译于天嘉4年(563年);二、《摄大乘论释论》十卷,隋达摩笈多译于大业5年(609年);三、《摄大乘...
顶礼供养归依当来下生弥勒尊佛!!!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一日)恭逢弥勒菩萨诞辰纪念日,谨依有关文献介绍弥勒菩萨,以作纪念。弥勒菩萨“弥勒”是菩萨的姓,梵语弥勒,正译音为梅怛利耶(Maitreya),华言慈氏,号阿逸多。因菩萨多劫以来修慈心三昧,如偈说:“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慈心教化众生,所以又称慈氏菩萨。本经说:弥勒菩萨出生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初出生时,便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相好。有一天其父邀请相师为菩萨相命,相师想知道菩萨出生时瑞相,其父说:“其母性格向不调柔,自怀子后,存心仁慈。”相师说:“因受菩萨影响有此现象,所以取名慈氏”。有一次,阿难曾问佛,弥勒为何名慈氏?佛即叙说慈氏过去本生因缘:无量劫前,南赡部洲有一大国王,名达磨流枝,译云法爱。当时,有佛号曰弗沙,时有一比丘入慈心三昧,身相安静,放光照耀。王即询问此僧修何定而有此种瑞相?比丘说...
太虚大师讲述 佛教经律,说二处学:一曰比丘学处,是指比丘应学习的律仪言,规定若者应作,若者不应作,使所有如法出家的比丘大众,都轨纳在这个范围内。一曰菩萨学处,这是把范围更扩大开来,除包括比丘学处外,且统贯世出世间一切阶位渐进为菩萨的学习,是指依菩萨应作不应作的规律,成为学习菩萨心行的基础,其弘深广大,较前者倍增殊胜。现在所要讲的是——菩萨学处。 一、菩萨学处释名 “菩萨”的名称,人人都知道;但其真正的意义,多数殊不了了。通常人率以偶像代替菩萨,如见泥塑、木刻或浮雕、金铸、绘画、纸扎的形像,都叫菩萨,甚者指洋囡囡为洋菩萨,这是含有错误的,而后者更成为习俗的最大错误。要知偶像中固有菩萨的像,但也有比菩萨更高阶位的佛像,也有较低的古圣先贤的像,甚至有牛鬼邪神的像,不能笼统地都称之为菩萨。...
第一章青少年时期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据1946 年所修的家谱记载,我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五日戌时,即1907 年7 月14 日。嘉禾古名禾仓堡,秦朝时为戍五岭囤粮之所。由于这里地势险要,历代为乓防重地,故称堡。 163q 年,明崇祯皇帝在镇压了刘新宇领导的香花岭矿工及九峰、蓝山瑶民大起义后,以“禾仓离州治甚远难以遥制”为由,决定设立嘉禾县。嘉禾地处湘南,名为禾仓,实际是穷乡僻壤,禾不嘉,谷不丰。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兄和村里人们为生计而辛劳、忧愁。我的家庭算是书香门第。从我的曾祖父起一直到我的堂哥,四代读书、教书。听父辈们讲,曾祖父萧人杰是贡生,后选儒学正堂。我没有见过曾祖...
一九五一年夏印顺法师在香港屯门净业林讲 悬论 一叙大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简称胜鬘经,为真常妙有的大乘要典。法华、涅槃、楞伽等经的要义,本经都包含得有。在南北朝时代,流通极广。今先以三义,来略明本经的要义:一、平等义,二、究竟义,三、摄受义。 一、平等义:大乘佛法有一名句:“一切众生皆得成佛”。这句话,是极深刻、极伟大的。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这是不简别任何人的,人人都可以成佛的。在六道中轮转的其他众生,无论如何,也终于会有修学佛法的能力,达到成佛的目的,不可说这些众生可以成佛,那些不可成佛,而是普为一切众生的,所以佛法极其平等。比之一般,佛法才是真正的大平等,究竟的真平等。佛法虽是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