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毛淡棉帕 有两种布施: 一、带来圆满果报的布施; 二、不带来任何果报的布施。 你喜欢那一种呢?请回答。 在此讲座中,我想说明佛陀对其弟子(savaka)在实行布施时的期望。你的期望与佛陀的期望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让我们看《布施分别经DakkhinavibhavgaSutta》中的例子: 一时,佛陀住在释迦国(Sakyancountry)迦毗罗卫城(Kapilavatthu)的尼拘陀园(Nigrodha’sPark)。摩诃波闍波提瞿昙弥(Mahapajapatigotami大爱道)带著一套她亲手细心编织而成的新袈裟,到佛陀那儿去。礼敬佛陀之後,她坐在一边,对佛陀说:「世尊,这套袈裟是我特地为佛陀纺纱、编织而成的,请佛陀慈悲接受它。」...
【编者的话】大藏寺祈竹仁宝哲是藏传佛教格律派中所公认的一位高僧及名医。法师生于显贵家庭,自幼被核认为川北名刹大藏寺的法台转世,在十岁之幼龄即已出家学习三藏佛法。在后来的政治变动中,法师遍历了劳改、重病及逃难等经历。基于法师的学问、悲心及丰富的人生经验,数以万计的洋人及西藏人成为他的弟子,他的开示更成为众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宗教及不同背景的人之终生指引。【祈竹法师自序】【高伦·德格拉斯神父序】祈竹仁宝哲的智慧与体验,源自一个活生生的传承。这个传承始于耶酥出生前五百多年。于一九八五年,在西澳洲柏斯近郊的一个天主教修院中,不分老幼的天主教神父齐集一起,听受这位西藏佛教僧人的分享。他的听众不但被演说内容所吸引,更被讲者的亲切和善与源自内心的谦逊所深深感动。我是当时在场的神父听众之一员。...
唯依佛法正修,方能取證道、果、涅槃(nibbana ),清除我見、疑使,免淪惡道,息諸煩惱,脫離諸苦,而得究竟常樂。茲簡介七淨門及禪觀諸境,使正修法門者知循道智(magga nana)及果智(phala nana)趣向涅槃。一、戒清淨門 欲入戒清淨門者,居士持五戒或八戒即可,僧眾則須依奉波羅提木叉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淨戒、資具依止戒。實在說來,僧眾須守持波羅提木叉律儀戒以獲得「戒清淨」(sila-visuddhi)。二、心清淨門 持戒清淨者如恆修定(samatha kammatthana ),諸如觀息出入,則其心不會散亂,能定於一境,歷近分定(upacara samadhi)及根本定(appana samadhi )而成就心清淨。心清淨謂以定故,不為六根境界所障。由觀心(citta)及心所(cetasika)或任何其餘現行身心諸法而心得清淨時,沿十六觀智進修,即得歷道及果智而證涅槃。此是毗婆捨那(vipassana) 禪修中由奢摩他(samatha)證得涅槃之法。...
轉貼1、 下雨天出生人的八字標誌凡是下雨天或下雪天生人的八字四柱中干支水多,干支無乾土全是濕土。至於是下雨天生的還是下雪天生的,一看季節,二看地理位置,南方冬季也無雪。2、剖腹產生人的八字標誌柱中有傷、殺、梟及刑害全等不利組合止人出生,當年不是差點養不活便是剖腹產。3、 柱中有四水、生在船上或臨水而生,或生於動態場所。4、 柱中有三火,出生時鄰居有喪事,或家中有憂患之事。5、 生在道路或外出路中的人標誌四柱納音有火土,而土納音多於火,日或時干見庚者既是道路中生人。6、 超正常出生時間生人的標誌:時柱與胎元天干相合,時柱地支又與胎元地支相鄰(相鄰:如子與丑、丑與寅,寅與卯,卯與辰……)主人出生超正常時間。...
此处摘录了至尊上师阿秋喇嘛观察一些亡人的因果报应、如何为亡人做经忏的内容,共有五十二则公案。尊者以无碍的神通,现量观察到亡人生前所作的各种隐显业缘和感受的异熟果报。这些公案,对现今人们的教育意义非常大,触目惊心的真实教材,会使人切身体验到“业果不虚轮回苦”的无欺教证,而更加真切的去履行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苦心教导。-《蔣陽龍朵加參尊者傳記》摘录:1、这擦洛勒的弟弟才让投生到何处?向我请问时,我说:“那人是否耳聋了?”大家都说:“才让是聋子”。我说:“他好象杀过一条蛇”。他们说:“ 小时候在路口玩耍时挖出一条蛇杀了。”我说:“现在你们的房背后石堆中有一条蛇,取过来”。到那地方看时,真的见到一条蛇,取来后为它作经忏超拔了。...
另两卷简体中文版的《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和《剑桥插图中世纪史950~1250年》已经出版。至此,三卷本的《剑桥插图中世纪史》已全部出版完毕。编者和主要撰稿人罗伯特·福西耶是巴黎第一大学中世纪史教授。序言 对世间万物的信仰与喜爱,兼具浪漫与理性的哲学引导基督徒从地狱走向天堂,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像《神曲》中的伯纳德(Bernard)、贝亚特里切(Beatrice)和维吉尔(virago)引导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游历地狱、炼狱、天堂三界。但丁在14世纪初发出的痛彻心扉的呐喊比后人创作的任何诗歌都更能代表这个世界的苦闷,这个世界已走到了尽头,但它还要面对人们本以为已经永远消失的阴霾、恐惧和灾难。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和他们那个年代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也要面对毁灭、饥荒和死亡带来的恐惧,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体系对此无能为力。从圣路易(Salt Louis)到宗教改革爆发的这三个世纪和历史上的其...
目 錄壹、馬哈希西亞多略傳 / 明法比丘撰貳、內觀基礎 / 馬哈希法師著參、內觀禪修:基本和進階練習 / 馬哈希法師著.林武瑞中譯肆、七淨門與禪觀諸境(十六觀智) / 馬哈希法師著.智如比丘中譯伍、習禪者報告指南 / 班迪達法師著陸、緬甸內觀禪修道場簡介 / 空法師 張慈田-壹、馬哈希西亞多略傳 / 明法比丘 撰 馬哈希西亞多(Mahasi Sayadaw, U Sobhana Mahathera 1904-1982 。按:「西亞多」是對教授禪法的法師或長老比丘的稱呼)對上座部佛教教義與內觀禪法有深遠的影響。他出生在上緬甸雪布的謝昆村(Seikkhun, Shwebo)。雪布曾是緬甸前王朝的首都。他六歲的時候,開始在村裡的一所寺院學習經教,十二歲時出家為沙彌,法名為梭巴納(Sobhana,意思是具足優雅和莊嚴),在二十歲時(1923年)受具足戒。由於他的聰穎過人與認真學法,緊接著三年,順利通過政府舉辦的初、中、高三級的巴利文考試。1928...
序言 从来没打算写回忆录,也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我总认为这样会妨碍工作。 卸下总理职务五年后,我的老朋友兼同僚,也就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执行主席林金山使我相信,年轻人会喜欢读我的回忆录,因为他们对那本收录我的旧讲稿,由报业控股以华文出版的政论集深感兴趣。我也为那些只知国家稳定、增长和繁荣的新一代过于自信的态度担忧。我想新加坡人应当了解,新加坡曾经是、现在还是那么脆弱。当时我们面对种种危险,差点儿就一蹶不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了解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社会秩序、个人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都得来不易。 1959年我就职时,许多人尚未出世或年纪还小。他们不会知道,一个没有天然资源的弹丸小国,是怎么同它的天然腹地分隔开来,并且必须在东南亚民族主义新兴国家的冷酷世界里求存。他们认为不到40年光景,世界银行就把新加坡列为发达国家是顺理成章的事。...
卷一(摘要)僧海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此中分三,一,释造论之支礼赞胜境发誓造论。二,正释论体。三,释造论之理,及回向善根。初中分二,一,正礼赞胜境。二,誓愿造论,劝器善听。初又分二,一,顺译论规,而兴礼赞。二,论体礼赞。今初[南无姑如曼殊廓咯耶]义谓敬礼师长妙音二,论体礼赞[乐生]等两颂,礼赞大师。[智悲]等一颂,礼赞文殊弥勒。[善开]等一颂礼赞龙猛无著。[受持]等二颂,礼赞诸大论师。初颂义稍难解,兹当略说。由具最妙喜乐之形色,故名乐生,即大自在天。由乘稳固大象如云,故名乘云,即帝释天。世论传说,大梵天王,从金色卵生,故名金胎,即大梵天王。世论传说,大自在天,修难行时,他化自在天魔王,射彼五箭,令失难行,彼了知己,从第三目放光,焚毁魔王之色身,故名无身主,即恶魔王。...
妇女在伊斯兰中达到了崇高的地位,是过去其它的任何信仰都没有达到的地位,在它之后也没有任何民族赶得上这个地位。的确,伊斯兰给予人的荣誉,是男女同等享受的荣誉,在今世里,他们在真主的法律面前享受着同等的荣誉,在后世里,他们在真主的回赐和报酬面前也享受着同等同样的荣誉。清高的真主说:【我确已优待阿丹的后裔。】[1]伟大的真主说:【男子得享受父母和至亲所遗财产的一部分,女子所得享受父母和至亲所遗财产的一部分。】[2]伟大的真主说:【她们应享合理的权利。】[3]超绝万物的真主说:【信道的男女互为保护人。】[4]清高的真主说:【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俩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么,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必恭必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您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5]...
作者:钟鹏章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491 更新时间:2006-1-25经文:拿三:1 - 10引言:在苏格兰的一所乡村主日学校,收到一个好消息 附近一间制衣厂要送给每一位贫苦的学生一套新衣。孩子们拿到新衣高兴的不得了。班上有一位品行最坏,最没出息的孩子,名叫Bob。他穿上新衣后,就缺席不来主日学了。他的老师到处找他,找到的时候,发现他的新衣已经破破烂烂。制衣厂的人很好,再送给他一件新衣。这孩子上了几次主日课后,又故态复萌,不来了。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的新衣又是破破烂烂。这位老师很失望,对制衣厂的人说,不要再送他新衣。刚说完,他又后悔,想给Bob 再一次机会。他就跟孩子说,要是他能保证以后不再缺席,老师会再叫制衣厂送他第三件新衣。这孩子果然以后没失信,每个主日都出席,他后来还接受耶稣为救主。故事的结局是这样:这位品行最坏,被人认为没出息的,就是后来到中国宣教的开山鼻祖,Rev Ro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