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序第一:基督徒的思想己顺从了现代精神——这种精神是产生人类伟大的思想,而只容纳有关神的渺小思想。现代人应付神的方法,若不乾脆否定他,也敬而远之;可笑的是,现代基督徒忙著在不敬虔的世界中维持宗教活动,到头来也把神拒于千里之外。明眼人有见及此,倒想从教会中引退,不屑同流合污,宁可自行寻求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教会中人既把望远镜倒转来看神,以致把神看成侏儒,自己也就不过是侏儒基督徒;明眼人很自然不会就此满足。再者,对现代人来说,有关死亡、永恒、审判、灵魂之伟大、今生的抉择有永存的效果等思想,都属无稽;可悲的是,基督教会不但没有大声疾呼,提醒世界所遗忘的事,竟一同把这些事不了了之。对基督徒生活来说,推崇现代精神,无疑等于自杀。...
——————————————————————————————————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1895年10月生于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普通的俄国妇女。佐尔格3岁时,全家迁往德国,定居柏林郊区。1912年,佐尔格进入柏林希特费尔德中学读书。他喜欢历史,爱好文学,能言善辩,政治上是个泛德主义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佐尔格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战争期间,他作战勇敢,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佐尔格经历和目睹战争的惨状后说:"我陷入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之中。"1916年,佐尔格负伤住院时,结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一些共产主义经典著作。同年10月,他就学于柏林大学经济系,秘密接触了社会主义组织。他暗下决心:"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1月,佐尔格正式退役转入基尔大学学习并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
贾题韬 著 贾题韬先生,当代著名佛学家。山西洪洞人,1909年生。先后在山西大学、金陵大学、成华大学教授,教授逻辑学、哲学。四十年代在成都创建著名禅修团体“维摩精舍”;解放后在西藏、四川等地从事佛教领导工作,贾题韬先生对佛学,特别是禅宗造诣甚深,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贾题韬先生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东方文化艺术研究所顾问。 1993年4月- 序 言 这次讲座,是与大家一起学习六祖大师的《坛经》。前两年,我和一些朋友在成都文殊院曾就《坛经》办了一个讲座,一月两次,但至今没有讲完。今天与大家一起,再一次共同学习,也是因缘而起的一件幸事。我希望在这集中的短期内,能一鼓作气地把《坛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旨趣向大家作一番介绍。...
《禅的世界》第一部分 自 序有关禅修的书籍,今天能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相信也跟国内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开发有关,所以我能连连出书,也为我们的国家,倍感高兴。不过,我的演讲用语及其组织,距离文章的要求,是相当远的,弟子们费心整理出来的讲稿,多半虽曾经我过目,却也多半未能多花时间亲自予以润色补充。我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四日来美之时,东初出版社的丛书执行编辑刘德如博士,将她搜集到的一大包稿件交给我随身带到了纽约,一直置于案头,总是无暇伸手去碰它们。到了十二月十二日,我才下了决心,将这包稿件细心阅读一遍,然后逐篇、逐句、逐字,给予删修增订。往往一篇四、五千字的稿子,也要花我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修改,几乎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文句,都是重新写过。仅有少数几篇,文字颇为通顺,虽然不太像是我的文章,也让它们保留了原样。...
诗篇84万军之耶和华阿,你的居所何等可爱。我羡慕渴想耶和华的院宇。我的心肠、我的肉体,向永生神呼吁。万军之耶和华,我的王、我的神阿,在你祭坛那里,麻雀为自己找着房屋。燕子为自己找着菢雏之窝。在非洲有一个两千多人的教会,当主日崇拜即将开始的时候,突然有两个身穿黑衣、头戴面具、手持机关枪的人冲上讲台,说﹕“有哪一个人能够为着你所信靠的耶稣基督牺牲的话,可以留下来,不然,赶快离开。”大家能走的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了牧师和二十个人。这两个人将面具拿下来,对牧师说﹕“好了,我已经把那些假冒伪善的人都赶走了,你可以讲道了。”说完就离开了。这件是不是真的,我们不知道。我们这班信神的人,每个星期来教堂敬拜主,我们在家里也经常祷告、读经。然而在许多的事上,我们所看到的,到底信靠耶稣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如果单单为着得利益,老实说,不如不信。我相信,许多人是因着好处求告主。这并没有错误。我...
弟 子 规zǒng xù【总 叙】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é xūshùnchéng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dōngzéwēn xiàzéqìng chénzéxǐng hūnzédìng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chūbìgào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èwúbiàn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shìsuīxiǎo wùshànwéi gǒushànwéi zǐdàokuī...
手机用户登录wap.zangmige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课本系列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作品:入菩萨行论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070妙法宝库系列信源宝藏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40注疏汇集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9儿童佛教课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8四百论广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7慧光云聚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6入行论广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5格言宝藏释zangmige/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4134...
堪布索达吉译梵语云:阿雅班扎次德站佳巴门达格那巴多思扎藏语云:帕巴西饶吉帕入德学巴多吉觉比喷拥学比多汉语云:圣者智慧般若波罗蜜多金刚功德经顶礼一切诸佛菩萨如是我闻。一时,在雅瓦地方一寺庙内有位僧人对佛法非常精通。他受沙弥戒后与朋友们结伴去一精通相术之相士前卜问吉凶。相士为他们看相后,一一告之结果,特别对精通佛法的沙弥说:“虽然你非常聪明,但你的寿命却很短暂,只能活到十八岁。”过了两三年,相士之预言在沙弥的朋友身上一一应验了,他也不禁忆起相士对己之预言。于是非常害怕,就对上师说:“听说寂静处有许多佛经,请师允许我去彼处。”经师开许,到寂静处后,他从诸多佛经中取出一本经书,拿在手中翻开一看是《金刚经》,他便发愿:“愿我以念诵此经的功德,能闻到寿命增长之声。”他依照自己的誓言昼夜精进念诵。一天下午,他念诵的地方充满光芒,这时有两位罗汉比丘手持经函来到他的面前说:“这...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作者生前自传: 余,震阳子,原籍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八年)十一月初八日出生。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寒到东北谋生,于吉林省辉南县从事商业,以维生计。一九三一年,岁在壬申,“九一八事变”爆发,余痛感民族危机,乃弃商从戎抗敌救国。终因大局失利愤而投入玄门,拜在辉南县金川乡龙潭宫杨师诚德门下为徒,师赐道名曹信义,为邱祖长春真人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弟子。一九三七年岁在丁丑,在道教丛林沈阳太清宫受戒于纪大真人至隐坛前,蒙赐道号震阳子。十年动乱期间,余蒙冤被诬。一九七九年幸逢党中央拨乱反正,终获澄清是非,恢复名誉。乃于一九八三年奉调来京,驻锡龙门祖庭白云观,直至于今。...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大菩提心。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此悲所因为观众生故。如圣法集经云。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不应修学多种法门。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谓大悲。诸菩萨乘此大悲。即于一切佛法如掌中得。世尊譬如转轮圣王轮宝行处。即得一切力聚。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行处。即能成就一切佛法力聚。世尊又如士夫命根坚固。即能令诸根而得转故。而诸菩萨亦复如是。大悲坚固。乃能令诸菩提行法而得转故...
1745 37 P0091 无量寿经义疏 (2卷)〖隋 慧远撰〗 1746 37 P0116 无量寿经义疏 (1卷)〖隋 吉藏撰〗 1747 37 P0125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1卷)〖新罗 元晓撰〗 1748 37 P0131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3卷)〖新罗 璟兴撰〗 1749 37 P0173 观无量寿经义疏 (2卷)〖隋 慧远撰〗 1750 37 P0186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1卷)〖隋 智顗说〗 1751 37 P0195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6卷)〖宋 知礼述〗 1752 37 P0233 观无量寿经义疏 (1卷)〖隋 吉藏撰〗 1753 37 P0245 观无量寿佛经疏 (4卷)〖唐 善导集记〗 1754 37 P0279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3卷)〖宋 元照述〗 1755 37 P0306 阿弥陀经义记 (1卷)〖隋 智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