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 群 唯识学在印度发展过程中,由弥勒而无著,到世亲正式完成了唯识的理论体系。世亲关于唯识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能代表他思想的主要有两部:一者《唯识三十论》,一者《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提出三能变观点,从正面成立唯识;《唯识二十论》则针对外人的疑问,释难以成立唯识。这两部论一正一反,从不同角度建立诸法唯识,世亲的唯识思想体系全在其中了。 《唯识二十论》在汉地有三个译本:一、北魏菩提流文译,曰《唯识论》;二、陈真谛译,曰《大乘唯识论》;三、唐玄奘译,曰《唯识二十论》。三个译本不论在内容或颂文的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出入:魏本二十三颂,陈本二十四颂,唐本二十一颂。魏译、陈译有标宗颂,唐译则无。最后一颂是结赞颂,三本都有。唐本二十一颂,最后一颂是造论者自谦的结赞佛德,非关论旨,显示唯识宗旨的只有二十颂,所以仍用原来论名为《唯识二十论》。魏本在原本二十二颂外,在第二十...
周礼注疏 ●周礼正义序 (唐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臣贾公彦等奉敕撰) 夫天育蒸民,无主则乱;立君治乱,事资贤辅。但天皇地皇之日,无事安民。降自燧皇,方有臣矣。是以《易·通卦验》云:“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云:“三名,公、卿、大夫。”又云:“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置其刻日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注云:“拒燧皇,谓人皇,在伏羲前,风姓,始王天下者。”《丁菲:“所谓人皇九头,兄弟九人,别长九州者也。”是政教君臣,起自人皇之世,至伏羲因之。故《文耀钩》云:“伏羲作《易》名官者也。”又案《论语撰考》云:“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伏羲已前,虽有三名,未必具立官位,至黄帝名位乃具。是以《春秋纬·命历序》云:“有九头纪,时有臣,无官位尊卑之别。”燧皇、伏羲既有官,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民有官明矣,但无文字以知其官号也。案《左传》...
- 理查德·佐尔格是大名鼎鼎的二战谍王。他在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前夕,向苏联发出了战争警告:"进攻将在 1941年6月22日拂晓全面展开。"但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予理会,结果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在苏联危急的关头,佐尔格又向苏联发出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日本政F决定不同苏联交战!"斯大林在获得这份无比宝贵的情报后,迅速抽调远东军队到欧洲方向,包括精锐的5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这些坦克师装备的都是有名的T-34坦克。这支生力军投入战场,向在莫斯科城下筋疲力尽、伤亡惨重的德军杀去。德军哪里还能招架得住,于是出现了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一幕:号称天下无敌的德军在苏军的凌厉反攻面前,从莫斯科城下踉跄败退,其常胜不败的神话有如泡沫一般地破灭了。...
译者:若子 简介 这里逐字逐句记录了一场神圣的对话,和神谈论有关"回归神"的话题。它是九本系列图书中的最后一本,这个系列记录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谈话,跨越了11年、长达三千多页、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方方面面。 这次交谈探究了人类经验的许多领域,其深度前所未有,尤其是关于死亡和面对死亡,以及死亡之后的生命存在。 这场对话一度进入到灵性世界最远的区域 - 所有生命的宇宙学。它用比喻的方法使我们对"终极现实"投去吃惊的一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生命的原因和目的,人类获得最大快乐的方法,追寻最大快乐的旅程的本质,我们经历的这趟旅程的本质,以及这一旅程奇妙的终点 - 这个终点不是结束,而是一个辉煌的持续经验中令人狂喜的中间时间,要想完全地描述它是很难想象的。...
慈诚罗珠堪布 讲述上师法王仁波切曾说,他把《佛子行》听了三百多次,为什么听这么多次呢?因为佛子行里面讲了很多很多佛、菩萨的伟大的行为,再三地听再三地思维,发愿自己尽快能够行持这样的行为,希望自己的心相续得到一些加持,就听了这么多次。菩提行讲的是菩萨的行为,我们作不到,可以发心愿,现在不行也没问题,慢慢学。以前有一个鬼魂附在人身上,他说他们常常在害众生,但是听到其他人念佛子行后,他在七天之内他不想害众生,七天之内他的心里有慈心悲心,七天之内他没有恨众生的心,可见佛子行有很大的加持。此论的作者无著贤论师,因为他有很殊胜的菩提心,所以在他周围旁生的心里也就得到了加持生起慈心悲心。他附近的猪和豺狼一起玩,麻雀和毒蛇也在一起玩,有这样的奇迹。《佛子行》的作者是这样的大菩萨,佛子行讲的也是很伟大的菩萨行为,所以它有这么好的加持,上师都要听三四百次,那么我们也要多听。听了以后自...
2006-08-03 16:37:50大 中 小和他相识是人生最光荣的事!——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1980)他是我所见过的人类中最美的一位。——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1856-1950)我起初以为大陆最早出版的克氏著作是在两年前,后来有朋友说,早在1992年上海的三联书店就出版过他的文选,书名叫做《生活的问题》,并将该书的译者前言传给我,现介绍给大家,也许更方便大陆的朋友了解这位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评传◎何 隽 陈红梅在历史上,印度佛教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近代以来,天竺文化依然为我国人民所关心留意,像圣雄甘地、诗哲泰戈尔等在中国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以来的现代印度,还是有许多思想文化以及人物是我们所陌生的,吉达·克里希那穆提就是其中的一位。...
甘肃教会过去:甘肃原来为陕西省的一部分,1666年才成立甘肃施1696年陕西成立代牧区兼管甘肃。1878年甘肃自成代牧区,由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管理。1878-1889韩代牧1905年甘肃分作陇南与陇北:陇北代牧区1890-1920陶福音陇南监牧区1905-1914蓝克复1914-1922汤永望1922年,废南北而改东西陇东(秦州)代牧区,由德国嘉布遣会管理。1922-法来善陇西(兰州)代牧区,由圣言会管理。1923-1925濮登博现在:三个教区:兰州,平凉,天水主教:三位(其中一位官方,一位荣休)...
一、兹编之作,专欲发表区区政见,以就正于爱国达识之君于。编中寓言,颇费覃思,不敢草草。但此不过臆见所偶及,一人之私言耳,非信其必可行也。国家人群,皆为有机体之物,其现象日日变化,虽有管葛,亦不能以今年料明年之事,况于数十年后乎!况末学寡识如余者乎!但提出种种问题一研究之,广做海内达人意见,未始无小补,区区之意,实在于是。读者诸君如鉴微诚,望必毋吝教言,常惠驳义,则鄙人此书,不为虚作焉耳。 一、人之见地,随学而进,因时而移,即如鄙人自审十年来之宗旨议论,已不知变化流转凡许次矣。此编月出一册,册仅数回,非亘数年不能卒业,则前后意见矛盾者,宁知多少,况以寡才而好事之身,非能屏除百务,潜心治此。计每月为此书属稿者,不过两三日,虽复肆虑,岂能完善。故结构之必凌乱,发言之常矛盾,自知其决不能免也。故名之曰稿本,此后随时订改,兼得名流驳正,或冀体段稍完,再写定本耳。...
No. 1454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住亦为乐若不见诸愚痴人 是则名为常受乐见具尸罗者为乐 若见多闻亦名乐见阿罗汉是真乐 由于后有不生故于河津处妙阶乐 以法降怨战胜乐证得正慧果生时 能除我慢尽为乐若有能为决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闻从少至老处林中 寂静闲居兰若乐诸大德。春时尔许过。余有尔许在。老死既侵。命根渐减。大师教法不久当灭。诸大德。应勤光显莫为放逸。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大德僧伽。先作何事。佛声闻众少求少事。未受近圆者出不来。诸苾刍说欲及清净(其持欲者各对比坐而说)谁遣苾刍尼请教授...
——————————————————————————————————红色间谍——理查德·佐尔格理查德·佐尔格(1895-1944),1895年10月生于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普通的俄国妇女。佐尔格3岁时,全家迁往德国,定居柏林郊区。1912年,佐尔格进入柏林希特费尔德中学读书。他喜欢历史,爱好文学,能言善辩,政治上是个泛德主义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佐尔格应征入伍,奔赴战场。战争期间,他作战勇敢,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佐尔格经历和目睹战争的惨状后说:"我陷入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之中。"1916年,佐尔格负伤住院时,结识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一些共产主义经典著作。同年10月,他就学于柏林大学经济系,秘密接触了社会主义组织。他暗下决心:"除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1月,佐尔格正式退役转入基尔大学学习并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
著者:堪布卡塔仁波切 编译者:何文心 目录 一、 堪布卡塔仁波切简传 二、 一切法教源自法身 三、 论皈依 四、 福慧二资粮 五、 问答录(一) 六、 问答录(二) 七、 问答录(三) 八、 忏悔净障 九、 道次第 十、 问答录(四) 十一、问答录(五) 十二、大手印 十三、问答录(六) 十四、问答录(七) 十五、空性的体悟 十六、圣观 十七、证悟的女性 十八、生与死 十九、问答录(八) 二十、如何成为众所欢迎的人 二十一、附录 二十二、大手印证道歌 勘布卡塔仁波切简传 堪布卡塔仁波切,一九二二年二月诞生于西康省勒西地方的一个游牧家庭中。四岁即开始学习西藏语文与各种经典。十二岁时于创古寺出家。仁波切在创古寺学习共修行六年。十八岁时,与数位僧众一同前往祖普寺,首次拜见大宝法王。二十岁时,于八蚌寺第十一世泰锡杜仁波切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