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宽昌内容提要:唯识学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是由“识”变现出来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所变,识是能变。这个能变的识共有八识三类,第八阿赖耶识的能变叫做“异熟能变”;第七末那识的能变叫做“思量能变”;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能变叫做“了别境能变”。在三种能变当中,第八阿赖耶识是本(根本识)识,其余的前七识都是由第八阿赖耶识转生,所以称为“转识”。意为前七识以第八阿赖耶识为根本而生起现行和变现出世间的万事万物来。由此,也有了我们的正报的身体和依报的外境;同时,也说明了人生去来的生死问题。三能变思想富含哲理,它是唯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蕴涵了有情生命流程的规律。在本文,作者对唯识学三能变的思想进行一个全面性的论述,说明三能变在唯识学上的种种问题以及它在我们修学路上的重要性,以飨读者。抛砖引玉,以便人们更好的去学习和了解唯识思想,转染成净,...
请问佛的大圆镜智与众生的第八识是什么关系?众生各有自己的第八识。某一众生成佛时,其第八识中的染种子伏断,净种子生起转成大圆镜智。此智又能见众生第八识。那么,这个大圆镜智与其余众生的第八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能生起众生的第八识作为相分,那么这个成佛众生的第八识何以会包含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在众声位就是如此(第八识相互包含)那岂不是众生会同时成佛?如果不是,那这个修道者的第八识又是如何,何时包含了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生起与众生第八识相似的影像作为相分,那是否可以说佛与众生仍然有间隔?回答时请列出经论上的依据。谢谢。本贴由小澂于2002年1月20日20:00:27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及总目次杂阿含经会编(下)目次八众诵第五┅┅┅┅┅┅┅┅┅┅┅┅┅┅┅┅┅┅┅┅┅一──三七二一七 比丘相应(二二经)┅┅┅┅┅┅┅┅┅┅┅┅┅┅┅┅┅┅一一八 魔相应(二0经)┅┅┅┅┅┅┅┅┅┅┅┅┅┅┅┅┅┅三一一九 帝释相应(二二经)┅┅┅┅┅┅┅┅┅┅┅┅┅┅┅┅┅五三二0 刹利相应(二一经)┅┅┅┅┅┅┅┅┅┅┅┅┅┅┅┅┅八三二一 婆罗门相应(三八经)┅┅┅┅┅┅┅┅┅┅┅┅┅┅┅一一三二二 梵天相应(一0经)┅┅┅┅┅┅┅┅┅┅┅┅┅┅┅┅一六七二三 比丘尼相应(一0经)┅┅┅┅┅┅┅┅┅┅┅┅┅┅┅一八三二四 婆耆舍相应(一六经)┅┅┅┅┅┅┅┅┅┅┅┅┅┅┅一九七...
中国从周代到鸦片战争以前约二千六百年间的哲学,相对于近代而言,都可以称为古代哲学。所谓古代,当然可以说包括上古、中古、近古。中国古代哲学在基本方向上是与世界别的国家的哲学一致的,都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交互斗争交互影响为主要内容。然而,在具体表现上,却不能不有其特殊的形式。中国古代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范畴、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些基本概念的意义,又是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假如想正确地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畴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许多基本概念都是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共同使用的;但是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却对之有不同的理解,对之采取了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应该注意的。本文试图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起源与演变,作简单概括的说明。...
-在东条内阁就职仪式结束后,东条英机被钦定为陆军大将,并身兼陆军大臣和内政大臣一事,正好说明了东条内阁独裁专政的法西斯本质。 东条上台伊始,就磨刀霍霍,大开杀戒。他签署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逮捕了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苏联谍报员里哈尔德·左尔格和他所领导的拉姆扎小组。这在当时是轰动全世界的重要事件。与此同时,东条还逮捕和枪杀了为数众多的日本进步人士。 拉姆扎小组一共包括9个国家的人:有日本人、苏联人、德国人、朝鲜人、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南斯拉夫人和丹麦人。他们的核心成员除了左尔格外,还有日本著名国际评论家、近卫首相的私人顾问尾崎秀实,南斯拉夫记者、法国哈瓦斯通讯社驻东京记者勃兰科·武凯利奇,日本画家宫德四德和拉姆扎小组的报务员马克斯·克劳森。他们虽然国籍不同,信仰不同,却一致憎恨法西斯侵略战争。他们履行了自己的光荣义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整个佛陀教法,若要论其大意,则亦可以三句括尽,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却是说佛法的作用。 所谓"诸恶莫作",是说凡妨害众生,事无大小,皆不可去干;而"众善奉行",则是说凡利益众生,事无大小,皆当为之。这两句合起来,也就是戒学中禁止和勒令的旨意。至于"自净其意"一句,则是要使意业清净无染(修清净心);而禅定正是清净意业的功夫,智慧却是清净意业的效果。所以佛法的本体和作用,恰可互相配合。涅槃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见这是一切诸佛通行的教化。 传记中有载:唐白香山居士曾经往参鸟窠禅师,请问佛法大意,师即答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香山笑谓:若此二句,三岁孩童也能道得。师遂喝云:三岁孩童虽能道得,八十老翁却未必行得。这段公案,对于学佛之人,实在可堪玩味! ...
——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申论肖永明近现代以来,随着欧阳竟无等佛学大师的提倡阐扬,唯识独成一学,逸出所有宗派,呈一时之盛,影响及于佛教内外,甚至连整个社会思潮的深处也多多少少地受到了影响。然而,其间虽经欧阳竟无、太虚、吕澂、熊十力、王恩洋、唐大圆等人抉择料简、往还论辩,但在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大环境中,本来就名相纷繁、义理艰深的唯识学,就仍然容易使学人触处生碍、随类执解而无法贯通了。今发意再作抉择料简、方便条贯,以期使此唯识一学不再局于一隅,而能入归佛教缘起中道法海,进而易于契入佛法道妙!当然,我们的思考还得从欧阳大师的抉择开始。欧阳竟无在归投杨仁山居士门下学佛之后,专精深研瑜伽行一派、法相唯识一宗、唯识一学所宗经论,却发现自来归为一派一宗一学的法相唯识,应该分为法相与唯识二宗。他在1916年写成的第一种法相诸论叙——《百法五蕴论叙》中就说:“约缘起理建立...
修学佛法之感言与期许Bhikkhu Santagavesaka (觅寂比库)○作者简介:Bhikkhu Santagavesaka(觅寂比库)1967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1990年就读某佛学院,1992年出家,1995年赴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参学,同年12月到缅甸,依止帕奥禅师受南传比库戒。目前以学习(研究)巴利圣典和禅修为主。前言 个人才疏学浅,本来不想太早提笔写作,冒充善知识,然而有感于台湾僧尼到南传佛国修学佛法者渐多,大家似乎起初热衷者多,而持之以恒者少,对于修学佛法的理念、方法与态度方面,大都一知半解。另一方面,自己从佛国返台已逾三年,深感自己在台湾,由于没有标准的南传僧团摄受,而感到种种不方便,同时也将使一些不持金钱和修头陀行的南传比库很难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所以在再度赴佛国参学前,提出几点以资共勉,并期盼南传佛教的僧团能在台湾建立起来。...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摩诃谟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俱。共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六万二千人俱,其名曰:弥帝隶菩提萨埵、一切勇菩提萨埵、童真德菩提萨埵、发心童真菩提萨埵、童真贤菩提萨埵、无减菩提萨埵、文殊师利菩提萨埵、普贤菩提萨埵、金刚斯那菩提萨埵,如是等六万二千人俱。复有万二千天子,其名曰:阿畴那天子、跋陀天子、须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栴檀藏天子、栴檀天子 ,如是等万二千天子俱。复有八千天女,其名曰:弥邻陀天女、端正天女、发大意天女、岁德天女、护世天女、有力天女、随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俱。复有八千龙王,其名曰:阿波罗罗龙王、伊罗钵龙王、...
越尘居士 (原载于《禅》刊1996年第6期)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间,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
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哆·伽弥腻·伽伽那抧多迦隶莎婆诃。持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之利益【一】此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隐,临命时任运往生。【二】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命终之后,任运往生。龙树菩萨愿生安养(西方极乐世界),梦感此咒。耶舍三藏诵此咒,天平?等銹法师从耶舍三藏口受此咒。其人云:经本外国不来,受持咒法,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晨夜藻漱嚼扬枝然香火,于形象前跪,合掌诵三七遍,日日恒尔,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除灭。现在不为一切诸邪鬼神之所恼乱,命终之后,任运往生阿弥陀国,何况昼夜受持诵读,功德不可思议!...
班玛乐夏嘉措著 索达吉堪布译殊胜本师上师莲花生,教藏持明成就者之前,祈祷汝等以大悲威力,愿救重罪有情离恶趣。蒙受本尊上师之劝请,以极清净发心撰此文,但愿诸位莫违佛陀语,猛厉发誓断恶而行善。在此,对吸烟饮酒以及屠杀野生动物之过患作概括性的阐述。先以确凿可靠的佛经论典中所说的教义为依据,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 一 饮酒之过患世尊曾经亲口说过:“十分酷爱饮酒者,于自与他皆无利,酒令丑陋遭诽谤,如哈拉毒莫饮之。”《念住经》中云:“制酒、饮酒、令他饮之人多转生嚎叫地狱。”《宣说戒律经》中云:“饮酒者将堕入烧热地狱。堕于此地狱之众生长达数千年中受煎熬之苦。”此等诸多佛经中对饮酒的过失都有宣说。又如《毗奈耶经》中云:“草尖露珠许酒亦切莫饮,倘若饮用,则彼非我声闻,我非彼本师也。”《宣说善恶经》中说:“今生饮酒后久睡不醒,死后转生饮铁液之地狱中。”《分...
No. 1791 [cf. No. 672]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一并序(〔宋、時〕) 東都沙門(寶臣)述達磨西來。本自不立文字。楞伽東付。以印傳佛心宗。雖叢林此話大行。而衲子猶患幽眇。粵有實叉難陀大德。出於李唐久視年間。互收三翻之品題。證足一經之妙理。方諸前古。文敷暢而義昭然。直使後來。力不勞而功必倍。當時稱為大備。詁釋未見其人。(寶臣)輒集數注之舊書。移作七軸之新說。補苴罅漏。考實闕疑。正為農馬知專。敢効珍珠自衒。庶學道之士盡觀其致焉新譯大乘入楞伽經序 天[狦-(狂-王)]金輪聖神皇帝製蓋聞摩羅山頂。既最崇而最嚴。楞伽城中。實難往而難入。先佛弘宣之地。曩聖修行之所。爰有城主。號羅婆那。乘宮殿以謁 尊顏。奏樂音而祈妙法。因鬘峯以表興。指藏海以明宗。所言入楞伽經者。斯乃諸佛心量之玄樞。群經理窟之妙鍵。廣喻幽旨。洞明深義。不生不滅。非有非無。絕去來之二途。離斷常之雙執。以第一義諦。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