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短篇H文小说人气周排行榜

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 |热度 26 | 短篇H文 | 上传: 梦幻天书 |更新时间:2024-05-03
  目 录  上 篇  壹 发心为诸修之首  贰 积资忏净  参一 依止善知识法门  肆 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与下士共道次第(亦即粗分出离心修要)  伍 念死无常  重在能舍此世心  陆 思恶趣苦  柒 皈依三宝  皈依因及境  应知总义  应知差别  皈依功德  遮止学处  奉行学处  捌 深信业果  业决定之理  业增长广大之理  业不作不得  业作已不失  总于黑白二业果心生决定  依四力忏净与中士共道次第(亦即细分出离心修要)  (第一 修求解脱之心)  玖 思流转总苦 分六  壹拾 思维别苦  思善趣苦(恶趣苦详前)... 
简论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津夏 |更新时间:2024-05-03
  简论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胡晓光  佛教哲学是一种体系庞大逻辑性极为严密的哲学学说,它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有著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懂佛教哲学就不会真的全懂中国传统哲学,属于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大学派是宋明之际的理学;宋明以降理学是中国官方哲学,正统的理学家们认为理学是继承发扬孔孟儒学,使孔孟之道哲学理论体系逻辑系统化,极大地丰富了儒学传统观念,从儒学传统的伦理学维度的人学过渡到纯哲学维度的人学,阐千古圣心之密意。  其实是否如此,我认为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究其理学理论思想实质,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佛教哲学的影响,所谓的宋明理学是无法形成的。何以故,汉唐八百年间儒学在哲学上曾受两次重大冲击,汉末魏晋之际玄学兴盛,玄学以研究三玄义理为旨穷究宇宙本体,玄学以纯哲学维度批判儒学,一时玄学甚隆,随后佛教哲学又占居中国哲学史上的主流地位,以出世... 
藏传净土论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莫莫言 |更新时间:2024-05-03
喇拉曲智仁波切略传喇拉曲智仁波切略传索达吉堪布著缘起在精神园地荒芜贫瘠的世界上,每个人在阅读、学习、研究一部著作时,首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当然,作为佛教徒对于绝非世间凡夫俗子“纯属虚构”之作品、犹如甘露般的此殊胜论典《极乐愿文大疏》,大家更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作者的事迹、功德。诚如大智者帝洛巴所说:“欲趋入金刚乘,相续中生起甚深胜义智慧,即生成佛,必须对上师生起恭敬心,而这种恭敬心完全依赖于信心,要想产生强烈的信心务必知晓其功德,其功德唯有通过其传记才能了知。”故此,我将此论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的生平事迹奉献给您。尽管文中既没有精辟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一鸣惊人的妙语。然而,我所希望的是您能通过朴实无华的词句,对尊者不同寻常的功德一览无余,生起敬信。这也是我撰写此文的意旨所在。... 
大乘显识经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老山文学 |更新时间:2024-05-03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于去来今照了无碍。是大那伽如佛之教。所作已办弃大重担。获于己利。已断流转生死有苦。以正智力。善知众生心之所趣。如是大声闻众。长老舍利弗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俱在会集。尔时诸比丘在世尊所。多有疲睡。失容阿委不能自持。于是世尊。面门晖发如莲花开时诸比丘。咸悉醒悟各自严正。作如是念。今佛世尊。颜容晖焕面光照朗。欲开何法眼作大饶益。尔时贤护胜上童真。修容丰美柔和光泽色相具足。六万商主前后围绕。侍从轰郁声如地震。来诣佛所。见佛世尊寂静安隐众德之藏。巍巍赫朗如大金树。深心信重合掌思惟。作如是念。众共称赞。佛一切智普见一切。是如来阿罗诃正等觉。诚实不虚。顶礼佛足谛视而住。佛见贤护。举身放光流照贤护。贤护尔时便获...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一半儿 |更新时间:2024-05-03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五年二月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机金轮圣寺永嘉大师证道歌绪 言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永嘉大师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此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对大乘佛学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博搏 |更新时间:2024-05-03
  对大乘佛学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  作者 : 胡晓光  (《法音》1996年第12期(总第148期)第10页)  基本观念问题  一 、佛学是佛陀思想及其实践之学。佛学的研究对于我人而言,是“结论后之研究”。佛陀是正觉之圣,他全证法身,为度化有情,设教传法,以文字语言为道理的载体。佛陀认为他讲的法,是成就法身的道路,同时在其文句中也蕴藏极深刻而又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哲理。不过历史上佛教的解释家,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佛语”只是道路方法,即标月之指,所谓“但有言说,全无实义”,这种看法在华化佛教中极为普遍。有的认为言能诠义,文可载道,佛也曾云“经典即是佛之法身”,持这种观念的人多为近现代学者们。我虽愚陋,对此也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言思都是能相之作用,文与义不可割裂。说者名也,名不载义,是为空名。佛是实语者,故不虚言,言中之义的精神就是其特有的哲理观念。佛陀一生讲法,就其本义...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释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冷如冰 |更新时间:2024-05-03
  益西彭措堪布 著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唐·罽宾国三藏法师般若奉诏译  梵语云:摩訶尾没没馱巘拏賀素怛·阿進底也咄尾目乞义尾灑也三满多  跋捺囉罗左哩鉢囉抳馱曩鉢囉吠捨跋哩嚩多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美国的石油地缘战略与中国西藏新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冷如冰 |更新时间:2024-05-03
苏联解体以来,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亚五国所独有的北隔俄国东临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很快便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在其制定的新的中亚战略中,把该地区列入应特别关注的“战略利益地区”,努力使之成为下世纪美国可以控制的新的能源基地。1997年底美国又开始把外交的重心转向南亚。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去年11月访问南亚和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对南亚进行正式访问,标志着美国对南亚外交出现新变化。  一、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着中东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展开的  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都是围绕着占世界石油储量三分之二的中东地区以及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石油运输线:西线是由波斯湾经红海、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航海线;东线是由波斯湾经科伦坡、马六甲海峡、马尼拉、关岛、夏威夷到美国... 
三国论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辩论 |更新时间:2024-05-03
三国论 作者:佚名  自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暴发,天下大乱,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海内一统,近一个世纪的分合历史十分引人注目。汉晋间的分合主要是三国的兴亡。三国集三代、秦汉文化之大成,三国人物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打天下如何守江山的问题。我在这些连载的帖子中(共29章)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在简述历史故事中泛论了这些问题,并对史料不详、矛盾、模糊之处提出一些看法,前半部分主要叙议乱世争雄的事情,后半部分主要叙议治世建业的事情,纰缪在所难免,敬请批评。为方便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我对一些引语作了适当的删改。其实,这种写法,早已有之,我不过是模仿而已,希望能有深入浅出的效果。《三国论》实在名不副实,应叫《浅说三国》近妥。村夫不知深浅,已在其它坛里僭用了《三国论》的名,故恐随意易之,会蒙骗了读者的眼。  ... 
妙法莲华经(卷)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辛苦 |更新时间:2024-05-03
            【姚秦 鸠摩罗什译】              总目录:          【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弘传序】          【序品第一】(卷一)          【方便品第二】(卷一)          【譬喻品第三】(卷二)          【信解品第四】(卷二)          【药草喻品第五】(卷三)          【授记品第六】(卷三)          【化城喻品第七】(卷三)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卷四)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卷四)... 
请问佛的大圆镜智与众生的第八识是什么关系?众生各有自己的第八识。某一众生成佛时,其第八识中的染种子伏断,净种子生起转成大圆镜智。此智又能见众生第八识。那么,这个大圆镜智与其余众生的第八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能生起众生的第八识作为相分,那么这个成佛众生的第八识何以会包含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在众声位就是如此(第八识相互包含)那岂不是众生会同时成佛?如果不是,那这个修道者的第八识又是如何,何时包含了其余众生的第八识?如果说镜智中的种子生起与众生第八识相似的影像作为相分,那是否可以说佛与众生仍然有间隔?回答时请列出经论上的依据。谢谢。本贴由小澂于2002年1月20日20:00:27在乐趣园〖慈氏学论坛〗发表.... 
唯识宗传承人物谱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做男人挺好 |更新时间:2024-05-14
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参见彩图插而第2页)。早年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吠陀时期著名的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即汉译“甘蔗王”的后裔,迦毗罗卫(劫比罗伐 堵)国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迦毗罗卫是释迦族集居的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意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属国。在4世纪法显游历印度时,这个国家已日见衰落。19世纪末,考古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个藏有遗骨的石壶,上面刻有公元前数世纪流行的婆罗谜文字,意为释迦族供奉的佛骨。另外,在迦毗罗卫发现有阿育王巡幸时所建的石刻,从而证实了它大概的地理位置,以后尼泊尔政府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 
新唐书车服志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白寒 |更新时间:2024-05-14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凡天子之车:曰玉路者,祭祀、纳后所乘也,青质,玉饰末;金路者,飨、射、祀还、饮至所乘也,赤质,金饰末;象路者,行道所乘也,黄质,象饰末;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木路者,蒐田所乘也,黑质,漆之。五路皆重舆,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苣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一、铃二在轼前,鸾十二在衡。龙辀前设鄣尘。青盖三层,绣饰。上设博山方镜,下圆镜。树羽。轮金根、朱班、重牙。左建旗,十有二旒,画升龙,其长曳地,青绣绸杠。右载闟戟,长四尺,广三尺,黻文。旗首金龙衔锦结绶及緌带,垂铃。金鍐方釳,插翟... 
"不落两边"与三类语境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热带雨淋 |更新时间:2024-05-14
 有道友与我谈论《坛经》中神会参六祖的公案。六祖用仗打了神会三下,问他是“痛”还是“不痛”?道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一个菩萨(即通常说的得道者),他应该如何回答“痛还是不痛”这一类问题?道友自己的见解是:应该答“也痛也不痛”,这样可以“不落两边”。“不落两边”是《坛经》非常强调的一个观点。在此经最后的《付嘱品》中,六祖嘱咐弟子们:言谈时要“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但道友或许粗心了,因为《坛经》中,神会正是回答“亦痛亦不痛”而遭到六祖的诃斥。当神会见六祖时,他首先问六祖,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于是六祖用仗打了神会三下,问他是“痛”还是“不痛”。神会回答:“亦痛亦不痛”。六祖诃斥道:“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这样看来,“亦痛亦不痛”似乎是一个错误的回答。... 
1455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那年夏天 |更新时间:2024-05-14
No. 1455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住亦为乐若不见诸愚痴人  是则名为常受乐见具尸罗者为乐  若见多闻亦名乐见阿罗汉是真乐  由于后有不生故于河津处妙阶乐  以法降怨战胜乐证得正慧果生时  能除我慢尽为乐若有能为决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闻从少至老处林中  寂静闲居兰若乐诸大德。春时尔许过。余有尔许在。老死既侵命根渐减。大师教法不久当灭。诸大德。应勤光显。莫为放逸。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大德僧伽。先作何事。佛声闻众少求少事。未受近圆者出。不来诸苾刍尼说欲及清净(其持欲者各对比坐而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无组织 |更新时间:2024-05-14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生字注音法会圣众第一原 字(简化字异体字) 原 句 标准注音 同音字 备注耆 佛在王舍城☆闍崛山中 qí 奇闍 阇 佛在王舍城耆☆崛山中 dū 都 有些版本注“舌”(shé)崛 佛在王舍城耆闍☆山中 jué 决與 与 ☆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yǔ 雨眾 众 與大比丘☆萬二千人俱 zhòng 中萬 万 與大比丘眾☆二千人俱 wàn 万聖 圣 一切大☆ shèng 胜達 达 神通已☆ dá 达... 
共3587本 当前第152/225页 << < 151 152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 >>